第一图书网

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

王国华 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1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作者:

王国华  

页数:

176  

字数:

1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通常意义上考证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具体人与事的图书,而是选取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值得人们玩味的小事情,并加以点评,这些值得玩味的小事情的当事可能是历史上的名人,也可能是一些无名百姓,但是其特征均为能够让人读之有趣,并通过作者简单的评点,结合当下人情,给读者以小小的启发与愉悦。文章的写法类似于小故事大道理,文章入文快,文字简洁,并能够练习当下社会的种种典型风气。

作者简介

  王国华,笔名易水寒,著名书评人、专栏作家,1974年生,现供职于深圳某媒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重品梁实秋》《微笑是一种力量》《推开虚掩的门》《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等待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走》《学林碎话》《中年奴》等十余部作品。在《南方周末》《深圳商报》《羊城晚报》《齐鲁晚报》等十余家报刊报刊开有专栏。

书籍目录

第一章:唐朝以前
 因果报应
 请吃俺的肉
 舆论总动员
 盒子里的秘密
 猜谜求职
 中国灰姑娘
 龙山是圣人
 开门红和亡国之君
 检测仪
 形而上的动物
 草标
 所谓秽史
 蛇
 庙庙庙
 陌生的刀
 数学,一边去!
 大团圆
 无限柔媚
 王武则天禁屠宰
 好大一坨学问
 皇帝搞暗杀
 龙是什么样子
 刺青
 有灵气的动物
 变变变
 恐惧
 血证
第二章:五代十国、宋
 免死金牌
 这是什么动物
 中毒
 证据
 北宋的两次复辟
 李稷?文彦博?尴尬
 天门阵是什么阵
 都是君子惹的祸
 笨蛋,我说的是技术
 儿子眼中的蔡京
 血案之后:一副官场腐败图
 史上最牛词作者
 鸭鸭……龟
 复仇的儿子
 关于迷信的点滴
 你回来了?
第三章:元、明
 火药
 老虎老虎
 一代更比一代强
 严嵩和小白鼠
 风声起
 暴脾气
 灯草烧毁严监生
 麒麟
 狮子吼
 保护新鞋
 崇祯的经济改革
 天文书籍为何成了禁书
第四章:清朝
 树买猢狲
 王致和的自主创业之路
 同案犯
 如果,强盗……
 雍正的样本
 大吃一惊
 敬业的皇帝
 抓大放小
 大腿
 升堂
 救人要紧
 把老虎捆在树上
 天听
 民情
 冷暖自取
 大人尽在掌心中
 鼋
 打死乞丐不犯法
 我是主子,你是奴才
 革命者
 宁可做菜
 奇遇与恐怖
 大必有异
 贡品经过,闪开
 捷径
 跪雨奇缘
 被自杀
 陋规
 如意
 趁火打劫
 一生
 补缺之前
 河东河西
 今年,谁让我撞墙?
 回扣
 理想主义者的盟友
 秋扇摇风
 媚粗
 雷人考官
 你是贵族吗?
 期待与现实
 威妥马
 谈利色变
 柔软
 从义和拳到专家
 向敌人告状
 末代衍圣公的母亲是被毒杀的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龙山是圣人 长久以来,同性恋被认为是西方社会传来的时髦东西。其实,翻一翻中国古籍就会发现,有关同性恋的记载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帝王,更在众目睽睽之下蓄养男宠。汉文帝和邓通、汉武帝和韩嫣、汉哀帝和董贤、苻坚和慕容冲、唐朝太子承乾和乐同……自晋朝以后,沉迷声色的士人将同性恋当成时尚,蓄养娈童跟纳妾行为一样生生不息,直到《红楼梦》中还有贾琏因为妻子不愿同床,“暂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的泄欲方式。 明朝沈德符在《敝帚斋余谈》中总结了中国古代同性恋盛行的客观原因:出外做官者长期离别妻妾,独守空房,只好用身边男童“充饥”。男童性特征不明显,长相亦较成年人可爱,拿来泄欲,聊胜于无:私塾先生外出坐馆,道理类似;僧人孤独难处;犯罪者同居一室;镇守边关的将士百无聊赖……其实,这些原因中外古今同出一理,至今还没彻底消除。要我说,中国古代的国情才是最重要的:一、专制制度十分成熟,等级森严。金字塔尖儿上的阶层为所欲为,女色品够以后,换口味尝鲜;二、作为中产阶级的普通百姓,男女大妨,授受不亲,各自封闭。女性藏于深闺,男性得女色非常不易。明朝时有个叫周汝砺的人,在南浔董宗伯(字龙山)家坐馆教书。由于长时间孤枕难眠,决定辞职。董宗伯知其寂寞,就在喝酒的时候故意提起龙阳、断袖等同性恋典故。周汝砺自幼憨朴,十分生气,说,这都是禽兽、强盗、无赖干的丑事,有什么好显摆的!酒后,董宗伯安排了一个善淫的童子,悄悄摸到周汝砺的床上,与其苟合。汝砺梦中感觉十分畅快,惊醒后疯狂地与娈童滚在一起。他询问娈童是怎么来的,对方说,是董宗伯安排的。周汝砺大呼,龙山真圣人也,龙山真圣人也! 自此,周汝砺再不提回家的事,终日沉迷男色,无论老少美丑,见到以后就想跟人家嘿嘿嘿。后来,周汝砺中了进士,更是变本加厉,终因纵欲过度身亡。 如果当初把周汝砺的妻子接来,让他过正常人的日子,也许结果好一些。谁知道呢。 开门红和亡国之君 历史上的“盛世”,一般是在新朝建立以后的第二、三代。像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以及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北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等,在位时大都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安定局面,好像老百姓们都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为什么不是第一代或者最后几代呢?这是因为,新朝建立,第一代皇帝要拿出大量的时间来收拾残局,布置新秩序,尽管他们都是敢想敢干的主儿,可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人生耗费在这个过渡阶段上。只有到了下一代,才能真正把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去。前朝灭亡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深刻的教训时时警醒着新主,因此,这些人重视百姓的疾苦,懂得以前车之覆为镜。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王国华的历史小品,常被他的奇特思维打动,即使一件平庸的旧事,在他笔下也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灵性。他很会讲故事。——著名学者、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伍立扬我们杂志多次转载过王国华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读过很多书,弥漫着一股少见的文化味。这种文化味使他的作品更有张力。——《意林》杂志社社长 王长元丰富的知识、质朴的文风、理性的思考、实用的价值。在浮华的文字和现实世界里,王国华与众不同。——《读者》原创主编 张笑阳 我且睹了王国华从大学生变成著名专栏作家的整个过程。当我编发他早期作品的时候,就发现他读书、写作太扎实了。无论他将来钻研什么,都会脱颖而出。这本历史类作品印证了我的预见。——旅韩作家、韩国《亚洲日报》编辑局局长 王元涛王国华在书中用无数的细节指向一个事实:历史是靠不住的。对待历史的不断发现,似乎也可以套用时下的流行说法,细节决定历史的成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的风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昭示未来。——天涯论坛“天涯读书”首席版主 朱晓剑


编辑推荐

《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编辑推荐:图书作为一种消遣的时代几乎已经过去了,所以任何想以消遣为目的的通俗性历史书都很难受到时代的青睐,所以这本《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决不是一本用于消遣的书。同时,这也不是一本仅仅客观描述历史的书,因为写那样一本书太难出新了,甚至有太多的史学大家的作品都已经被社会所抛弃了。那么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要我说,这本《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它的内容囊括了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写的确是人性,因为人性是稳固的,虽经数千年,今人也大体能够揣测理解古人的心境。难得的是,这本《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王国华独立思考的结晶,抄袭观点当然比抄袭史料还更坏,这两种坏与《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都不挨着。

名人推荐

写历史随笔,常常会遭遇两个困惑:一是取材的问题,即史料有限,再怎么爬梳挖掘,也就是那么些人与事;一是可读性的问题,笔法中规中矩,不免呆板枯燥,而片面追求可读性,难免会流于轻佻或者说油滑,比如现在流行的娱记笔法写历史。 王国华的这本《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则突破了这两个局限,一则,他超越了历史教科书的束缚,撷取的历史细节,都是鲜活生动,曝光率较低的故事;二则,他的叙述生动有趣且有节制,表达的思想具有分量,琐屑而不无聊,有趣而不低俗。 书中好玩的段子比比皆是,但王国华并没有停留在讲段子的初级阶段。他特别注重挖掘历史细节中的现代品质,完成历史与现实的对接。比如《严嵩和小白鼠》、《猜迹求职》、《中国灰姑娘》、《无限柔媚》、《敬业的皇帝》等文,无不是由细节处入手,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照亮真实的角落,启发读者独立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对于历史的讲述而言,比掩盖真相更可怕的,往往是让受众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 书中的文章,短则五六百字,长则五六千字,作者写得随性,然而认真,不徐不疾,只重过程不重目的。他行走在历史的边缘,采集历史细节,犹如沿途拾起一叶一花,然而,每一个瞬间都是生动的捕捉,然后,把这些鲜活的细节做成菜肴,好看、新鲜、好吃,还有一条,这菜的营养容易被吸收。——陈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 PDF格式下载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有社会的地方就有记录,有记录的地方就有历史-----古往今来,记载下那早已逝去的历史类书籍其实有很多。其中不乏成名之作,诸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而我们今日的人们更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教科书学习相关的历史。

然而,我这次却更是耳目一新地读了一本非常独特视角的历史书籍。《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通过一种完全有别于以往的历史题材作品非常独特地吸引到了身为读者的我的关注。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以往读到的历史作品中,历史内容颇多,但是细节不详的更多。毕竟所谓的历史是描述已经过去的事实。当时的人,当时的事又谈何那么容易地去拿捏和捕捉呢?解读相关的历史细节无疑让众多历史爱好者们好奇和向往。毕竟,这也是历史;毕竟,这同样意味着历史背后的那些也许不为人知的前因后果。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猜测及推敲-----如此难能可贵的历史解读何尝不是我们今日所期盼和苛求的呢!

当然,读这样的史书我们暂且不要太过于拘泥于形式或者内容的真正真实与否。相反的,身为读者的我们唯一所需要关注的是去欣赏一番独特的细节角度讲述的那些我们或许以往不曾知晓的史实。所谓的细节,自然是一个又一个曾经我们或许从庞大的历史角度忽略的话题。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这样一本分门别类的特别题材的历史书作中领略精妙。

以不同的朝代为分界点,以不同的历史剖析为着眼处,以不同的剖析面为分析源,我们读者可以尽情地在这本《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书中见证到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历史故事。虽然历史那时那段历史,但是书中的某个小故事却是包含和融汇入了当代人的分析眼光和见解。也难怪乎,这本书作被定义为了是最新历史小品文结集。看似枯燥的大历史在这些原本可能只是一笔带过的细小角度下瞬间熠熠生辉。我们一边看着这些原本熟悉的历史,一边却更可以品味到简明扼要的适时点评,更可以由此及彼地引发联想和引申。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历史讲解和记录。这更是可以让我们发散性思维地由此及彼,展开历史和现实相互关联的有关尝试。

通过《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这本书,我们可以感知到来自于作者那种以自由调侃的方式讲述的历史。轻松自在之下,我们更是可以对如此的历史产生那种别样的领悟和感悟


这本说的内容很新颖 有作者的掺杂评论 没有枯燥 一些历史细节常识 趣味性可读性很强


如题,教科书里所没有的细微末节,或许才是历史的真正面目。


非常喜欢王国华的书。


我的初中历史书还漏写了很多东西,可笑的是自己中国的部队杀人,还要求助于八国联军。怪不得别人说历史是藏污纳垢的!!!


写了一些作者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还有一些较稀奇的事,其中有篇文章写了臭豆腐的发展史,一般般吧。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有社会的地方就有记录,有记录的地方就有历史,喜欢这本书


真是不一样的历史,嘻哈,犀利。


很不错,孩子很喜欢。(有人说:"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


想买这本书是因为看到2013年4月的《特别关注》89页有一篇文章《有灵气的动物》,看过之后觉得这种笔锋很朴质,也很耐读,顺便在网上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买来一看,不虚此举!


内容值得一看,包装和送货都比较好,服务周到。


一针见血。语言幽默风趣。值得细读。


值得一看的好书,醒脑、醒心,好


很像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章短小精干,喜欢


可以看得出作者涉猎的知识十分广泛,不过信手拈来的是野史、传闻居多,闲来无事读读也是轻松愉快的。


不错,是送人的.初中生,喜欢


书还不错,读了有收获


这本书还不错,补充一下野史趣闻。


多些了解,还是很不错的。


客服佳发想隋代人大红色的粉红色还带的


都是些怪事。道理正经。


买了两本,送出去一本,朋友喜欢。


很不错的书,值的推荐。


在这里,你懂的


野史往往比正史可读性更强~


书非常好 内容太给力了 运送很快


融合现代思想写历史
——我读《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
文\蠹鱼
王国华,好熟悉的名字和人。可他却不熟悉我的,我也没有见过他。因在网络里泡着,各家的博客自然而然是要走走读读的。王国华先生的博客是文友推荐的。平日里聊起他的时候,自然谈论的就是他的人品。不定时会去他的天涯博客里坐坐。无论曾经他在长春,还是今天在深圳,一举一动在他的博客里都能了解到。而这些他完全不知。也许是因吉林人的缘故,或者因他的文章短小又精彩,最重要的还是人品。

读过《中年奴》的人,都会知道他的为人秉性,因那一本是写自己的。写得是那样朴素真实,不造作、不夸大,就是写自己的阅历。后又在他博客里得知,出版了《重品梁实秋》,那种想拥有的愿望更加迫切。因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梁实秋的文,一本《雅舍小品》,都是爱不释手的。如今他“重品”,这样的难度是大的。熟知梁实秋的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这样“重品”,要是吃不透的话,很容易被拆穿。梁实秋的《槐园梦忆》,我读过好多遍,那是写亡妻的,看的时候感动不已。就如他在这本《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中写《柔软》的小品文一样,在他写此文的时候,“轻轻地柔软了一下”。 那是被自己所写的故事感动到了!就好像汤显祖写《牡丹亭》,写到情深处哭倒在自家后院的柴堆上。好的文章之所以立足,第一就是感动自己,再者就是感动别人。当读者感动的时候,同样被故事打动,还有的就是被作者的情怀。“柔软”一词,恰如其分表达了读者和作者的心声。其实,在他博客里读过几篇写梁实秋的文章,那应该是收录在《重品梁实秋》里的文章吧?那字字句句,很入读者心,令你频频点头,微笑以对。

《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是他最新出版的书,能够拥有自然是值得乐的好事。书中写教科书中没有的历史细节。用大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大,大在写历史,写历史人物!小呢,则是:用细小的细节通过短小的形式讲述故事。大到范围广;自唐朝前至明末清。历史的跨度也就大!文章呢,都是通过各个朝代鲜为人知,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表述自己的思想观。这种思想观的形成与现实社会的冲击是密不可分的;是以现代人的眼光,以自己的深度阅读体会得来的。

短小精悍,随意翻阅,哪一篇都会令你驻足。看看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在作者笔下是如何妙笔生花。那鲜活的历史细节在作者的眼中呈现的姿态,再领略一下作者那夹叙夹议的感受,你会被他的思想之“花”叹服,同时也能了解到文如其人来。从他文章思想中就可以了解他内心深处的动态,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操守者。

在一种境遇下读历史,又带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并写得鞭辟入里,没有学富五车的知识,实难驾驭的。而被王国华先生信手拈来,一语道破玄机。在每一章节里都会用凝练的文字说明那一章节里的最能代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以第一章为例:有人说:“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我就想,自己天天写啊写,不就是在以历史的名义写小说吗?我可否理解为他的文章都是真实的!本书是一个集合体,含有真实的历史人名,和真实的故事内容,也就应了他所说的“以历史的名义写小说吗?”,是的!在第二章《五代十国、宋》里他写下“我们今天想做到的,有些,古人似乎早就做到了。”这让我想起龙应台先生,曾经在她看来自己写过一篇独到的思想文章,写别人不能先而庆幸的时候,后因,当她读到古人的思想和自己的如出一辙时,就有了王国华先生所说的这一句。龙应台先生和王国华先生同样感慨!以思想者的身份写灵性的文字,以丰富的学识、理性的内在修养,含沙射影,影射一定的社会现象,透过历史细节看现实,融合现代思想写历史,无不使我们投以青睐的目光。

最令我感动的还有一点,那就是:何以这样低调!?因你无论拿起哪一本书,你都会看到序言和后记、很多又都是请名人撰写或自我抬高,从中提高知名度。此书干净得这些都被省略掉了!也许就是这样的干净才会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吧!也对王国华先生更加生出一种莫名的好感。


从另一面讲历史,给人从另一方面思考问题的思路。


书中介绍了许多细节,很有意思。


很喜欢,不错,从中受到启发。


从另一个角度读史,不错


有点意思,但没有想像的好


随便翻翻,看了臭豆腐的来源,挺不错的。


是不错的书,是不错的书!


从小中见大,平凡无奇中蕴含思想的光芒


确实都是细节,也太细节了,没有想象中精彩


没什么实在的东西,都是一些小典故加上作者的评论,蜻蜓点水没实在内容


内容比较八卦。其实一个大帖子就能搞定的玩意。没什么大意思。


与其说是历史细节,不如说是鸡蛋里挑骨头,钻牛角尖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个义愤填膺的段子,大意是管移民的大官问申请移民的人对国家有什么不满意的,申请人说样样都很满意,大官又问那为什么还要移民?申请人答:因为我要去的那么地方,允许我不满意。那么大家都生活在不允许不满意的环境中,该怎么办呢?读笔记体小说笔记体小说的由来已久,经过《春秋》《史记》滥觞开始的修史风潮,千年来,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等基本上已经将所有能够用上的体裁全部创造了出来。当人们愈来愈为枯燥的历史记述方式头疼的时候,笔记体小说横空出世,立即获得了各阶层知识分子包括贩夫走卒的喜爱,因为它篇幅短小,生动可感,是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品,不论是历史类还是学术类,都能让想从中得到乐趣的人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83版扬州古籍刻印社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就收录了N多的作品,其中有清一代占了三分之二,可以想见清代笔记体小说发展已经到了何等繁荣的程度,扳手指头一数,个个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纪晓岚、俞樾、徐锡麟、袁枚、王韬、昭梿等等。王国华先生的这部作品,大多数内容都是借笔记体小说中的故事来“评述”一把我们的社会现实,为此我要狠狠的和王老师握个手(不仅为是本家也是同行),因为笔记体小说,实在是太可爱了。小说,作为稗官野史,数千年来一直都是出于不入流的地位,笔记体小说的出现,所说将帝王家的墙有茨货与百姓做口舌谈资,但不能否认的是,通过口口相传的讲述,后来的笔记体小说其实...已经有了不低于曲艺的传播能量,而王国华老师的这本书,本身也可以被视作是一部笔记体小说,如韩少功先生的马桥词典一般,是新生代的产物。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不时的就爆发出一阵悚人的大笑,有得意而忘言之感,有欣然忘食之感。这种读书有一样想法的事自离开大学后就已经很少再发生了。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不断的有“不愧是比我多活了那么些年的人”,同样的片段,我曾在上课时给学生也讲过,但一看书中的分析,觉得自己还是差了不止一个台阶,譬如书中对中国人“我都把自己作践成这样了你还好意思说不满意么”的心态,作者比我更加辛辣尖刻的进行了嘲讽,读的实在是爽快。不过对于学生群体,我不大推荐,因为这本小书看着薄,凝聚的却是一个多年独立思考的人对历史对人文的深刻意见,对大部分生活在语言垃圾世界里的孩子,叙述与反讽的语气恐怕都不太能辨识的时候,读这样的书,有点儿危险。 阅读更多 ›


便宜。内容是一个个和实际有点联系的小故事,打发时间吧


有很多都是古书上的传说。不算历史。和想象中披露历史细节的书不一样。


个人认为不好,书里没有体现主流历史学的客观和逻辑,罗马帝国衰亡史就是很有逻辑


书名起的好,书内容大杂烩,更像是猎奇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