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星际战争

[英]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5月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

[英]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页数:

290  

Tag标签:

无  

前言

通过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努力,本丛书与读者见面了。这是国内最近几年里出版的一套相当有规模的科幻丛书,丛书收集了中外18位作家的优秀代表作,共20册。丛书中收录的国内作品,基本上覆盖了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科幻作家的代表作。10年前,原创科幻小说曾经大量出版,一时间鱼龙混杂。经过这些年的淘汰,留下的代表作品并不多。这10本中国科幻小说堪称泡沫散去后留下的醇酒。而丛书中的另10本国外作品更是科幻史上的经典。它们跨越时间和文化的障碍,历久弥新,影响了一代代中国读者。中国科普作协对这套丛书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协会是1978年由高士其与科普界人士发起筹备的,筹备建议在当时迅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并于1979年8月正式成立。当时,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内科幻作家,如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等人都成为科普作协的会员。30多年来,科普作协也一直是国内科幻作家的“娘家”。本套丛书的国内作者和部分国外作品的译者全部都是中国科普作协的会员,由此可见一斑。中国科普作协非常重视科幻创作,因为它能够将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宣传到广大读者中间,激发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情,这是一般科普作品所不能达到的。虽然有一部分科幻作品倾向于娱乐,其内容似有“怪力乱神”的色彩,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科幻作家严肃地讨论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前途,它们能够给人以思考和启发。本套丛书就汇集了这类科幻小说的精华。《弗兰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它揭示了科学家与其成果之间永恒的冲突。“弗兰肯斯坦”这个词甚至成了一个日常用语,代表着造物对创造者的反叛;《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它让人类第一次把视野投向茫茫深海。直到今天,深海探险仍是科学的前沿阵地;威尔斯则在《时间机器》里把未来带入艺术世界,让人们把留恋过去的目光投向未来。在十本国内佳作中,王晋康在《少年闪电侠》中让我们认识到人体改造的前景;刘慈欣在《白垩纪往事》中让我们体验到科学带来的宏大变化;凌晨在《月球背面》里让我们领略到宇航事业的艰辛;柳文扬在《解咒人》中把我们的注意力远远带向宇宙深处。其他佳作也都能帮助读者感知科学世界的奇异、壮丽和重要价值。目前,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投资已经进入世界前三。高铁、太阳能等先进产业已经领先全球。我们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我们即将发射空间站并飞上月球。我们已经研制了深入大洋6000多米的机器人。重视创新,提倡开拓思维,将“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在逐渐接近并赶超世界水平的中国,科幻小说理应有它的用武之地。它应该向全民宣传科技引领社会的意义,它应该把看似神秘的科技前沿课题用文艺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特别是科幻的受众以青少年为主,科幻作品负有让下一代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责任。在这些宏大的任务面前,中国科幻作家任重道远,他们需要创作更新、更好的作品,中国的出版界也应该拿出更多的优秀科幻图书。希望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这套科幻丛书能够开一个好头,让优秀的科幻作品摆上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书桌。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长刘嘉麒

内容概要

  《星际战争》  火星人入侵地球,它们比地球人更为发达,它们屠杀人类,摧毁城镇,只将人类视为一种低等动物,甚至以人类作为食物。人类的命运将会如何?故事的发生地——伦敦将会怎么样?势不可挡的火星人会征服地球吗?  《莫罗博士岛》  疯狂的科学家莫罗博士在一个荒岛上进行一项令人毛骨悚然的实验,他利用器官移植和医学手术将野兽改造为半人半兽的怪物,让它们具备人类的习性并利用它们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怪物兽性大发,原本平静的小岛顿时无比恐怖……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译者:李建波 唐岫敏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英国著名科幻作家、社会思想家,20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1895年,威尔斯创作出版了第一部中篇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一举成名。此后他又陆续创作了《莫罗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等脍炙人口的科幻作品。在53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先后写下了110多部作品,其中有50部长篇小说。威尔斯的科幻作品是现代科幻文学的雏形和模型,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书籍目录

前言一前言二译序星际战争卷一 火星人来了第一章 大战前夕第二章 “陨星”第三章 在豪塞尔公地第四章 铁罐子打开了第五章 热线第六章 乔海姆路上的热线第七章 我是怎样回到家的第八章 星期五晚上第九章 大战开始了第十章 暴风雨中第十一章 在窗前第十二章 目睹威布利治和舍波尔顿被毁灭第十三章 我是怎样遇到副牧师的第十四章 在伦敦第十五章 在萨里发生的事情第十六章 伦敦大迁徙第十七章 “雷孩儿”卷二 火星人统治下的地球第一章 在火星人眼皮底下第二章 从房子废墟里看到的情景第三章 被围困的日子第四章 副牧师之死第五章 寂静中第六章 十五天的变化第七章 普特尼山上的人第八章 死寂的伦敦第九章 废墟第十章 尾声莫罗博士岛第一章 在救生艇里第二章 去往无名岛的人第三章 奇怪的面孔第四章 船上夜谈第五章 走投无路第六章 满脸兽相的水手第七章 上锁的门第八章 美洲狮的哀嚎第九章 林中怪物第十章 人的呻唤第十一章 追捕第十二章 诵唱律条第十三章 谈判第十四章 莫罗博士的解释第十五章 兽人的情况第十六章 兽人尝到了血腥味第十七章 灾难第十八章 找到了莫罗第十九章 蒙哥马利的“假日”第二十章 独陷兽人群第二十一章 兽人的退化第二十二章 单舟孤旅

章节摘录

插图:可是,人类的虚荣心太强了,面对事实却视而不见。直到19世纪末,没有一位作家提出过火星上的智慧生命可能已超过人类发展水平的观点,甚至没提到火星上可能会有智慧生命。人们也不曾意识到:火星比我们地球形成得早,地表面积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比地球离太阳远,它孕育生命较早,离毁灭生命的时刻也就更加接近。行星都在缓慢地冷却,地球迟早有一天也会寒若冰窟。而在我们的邻居——火星上,这种情况已经十分严峻。火星的物理状况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知道:即使是在火星的赤道地区,其午间温度也冷若我们地球上最寒冷的严冬。火星上的空气也比地球上要稀薄得多,那上面的海洋缩小了,只占其表面的三分之一,随着季节的缓慢变换,两极周围或者冰山耸立,或者冰雪消融,周期性地淹没温带地区。行星的衰竭期——虽然离我们地球还十分遥远——已是摆在火星居民面前的问题。逃生的需要迫在眉睫,它们的智力大长,能力猛增,心肠变硬。他们借助仪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寻觅逃生之所。穿过太空,它们发现在太阳的方向有一颗离他们最近——只有3500万英里的距离——充满希望的晨星,这就是我们温暖的地球,草绿水蓝,云遮雾盖,一望便知是片肥沃的去处。透过流云的缝隙,还可以看到一簇簇人烟稠密的城镇和一条条舰船密布的海峡。在它们看来,我们这些居住在地球上的生物十分怪异、低级,就像我们看待猴子一样。人类中的知识分子已经承认,生活就是为生存而不懈地奋斗。这恐怕也是火星上的思想家们的共识。它们的星球已经冷却过头了,而地球上却依然拥挤着生物,而且是些它们认定的低级动物。向太阳的方向进军的确是它们逃离灭顶之灾的唯一出路。过了一代又一代,灭顶之灾正缓慢却无可逆转地向火星人逼近。不要忙着谴责它们心黑手毒,还是先回想一下我们人类曾干过多少伤天害理灭绝生灵的勾当,我们不仅灭绝了一些动物,如野牛和渡渡鸟,而且也灭绝过低级的人类种族。尽管塔斯玛尼亚人具备人类的一切特征,但还是在欧洲移民发动的历时50年的种族灭绝战争中被屠杀得一个不剩。我们自己残酷无情,又怎么能责怪火星人心狠手辣呢?看起来,火星人把他们袭击地球的计划安排得精确出奇——显然它们的数学知识远远超过我们——而且万众一心,全民备战。如果我们的仪器先进的话,早在19世纪就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灾难。夏帕雷利等人对这颗红色的行星进行了观测——顺便插一句,千百年来,人们将火星当做战神之星——他们发现火星上有光点闪烁,并在火星图上做了精确的标记,但却未能对其成因做出解释。在整个那一段时间里,火星人一定是在积极备战。在1894年出现冲的时候,人们发现在火星的向阳面出现一簇强光。先是里克天文台,接着是尼斯的佩罗汀,再后来是几位天文观察家,都发现了这一现象。英国读者起初是在当年8月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读到这一消息的。我总觉着那是火星人在又大又深的坑里铸造巨型炮,射向地球的炮弹就是从那里发射的。在后来的两次冲的过程中,人们在爆发强光地点的周围又发现了一些斑痕,但都未能做出解释。那场暴风雨是在6年前降临的。当火星又要接近冲的位置的时候,爪哇的拉维尔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在火星上发现气体爆炸发出的白热光。天文学界兴奋无比地竞相用电报传递这一消息。光亮出现在12日近午夜时分,拉维尔马上用分光镜分析,发现那是一团主要由氢气构成的燃烧气体,风驰电掣般地向地球方向飞来。到12点1刻左右这团喷射的火焰看不见了。他把这一现象比作从火星上猛然喷射出的一团巨大火焰,“就像炮膛里喷出的燃烧气体。”事后证明他的比喻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可是第二天,除了《每日电讯》登了一小则消息外,其他报纸对此只字未提。绝大部分地球人对这一威胁人类的最大危险一无所知。若不是我碰上了奥特肖镇的天文学家奥格尔维的话,我也不会知道火星上发生火焰喷射的事。他听到这一消息兴奋无比。那天晚上他激动得不能自已,便邀请我与他轮流观察那颗红色的行星。自那以后发生了许多事情,可我还能清楚地记着那天晚上的情景:天文台里黑漆漆、静悄悄的。角落里一盏罩起来的灯笼,洒在地板上一片昏暗的光,望远镜里的发条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房顶上有一个开口,露出一块长方形深邃、撒满小星星的天空。奥格尔维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看不见他的人,只能听到他走动的声音。透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一圈暗蓝色的天空和一个遨游其间的小圆行星。看上去这真是一颗小星星,那么小,那么亮,那么静谧,隐约可见缠在腰间的气环,由于形状很圆,火星显得平平的。可是它那么小,银光闪闪中含有一丝暖意——就像闪亮的大头针顶头儿!它似乎在抖动,实际上是望远镜的发条运动时产生的颤动,我之所以能看到火星主要是因为发条系统在起作用。我凝神细望,这颗行星好像一忽儿大,一忽儿小,一忽儿近,一忽儿远,当然这不过是我的眼睛过于疲劳的结果。它离我们有4000万英里呀14000万英里空旷的空间。很少有人能想象出这颗宇宙尘埃遨游的空间是多么的广袤。我记得,在这颗行星附近有三个微弱的光点,那是离我们很远很远的星球,只有用望远镜才能看得见。除此之外便是深不可测的空洞洞的夜空。你可以想象一下,寒霜季节布满星辰的夜空会是什么样子。在望远镜里,黑暗显得更加幽深。一来体积小,二来离我还十分遥远,我当时还全然不知,一个飞行物正穿过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向我飞来,与我们的距离每分钟缩短成千上万英里。这个飞行物是从火星飞来的,它将给地球带来恶战、灾难和死亡。我在观测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地球上没人想象到会有这么一个直奔地球的飞行物。同一天夜里,那颗遥远的行星上又出现了一次燃气喷射现象。我看到了。一簇边缘微红的闪光,隐约可见物体的轮廓。当时计时器恰好敲响子夜钟声。我给奥格尔维说了我的发现,他马上接替了我的位置。那天夜里有点热,我感到口渴,便笨拙地在黑暗中用脚探路,走到放苏打水瓶的小桌子旁边。奥格尔维惊叫着,他也看到了那团离开火星向我们飞来的火焰。

媒体关注与评论

科幻小说给人以科学的启迪、文学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是小读者的最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选萃中外科幻小说优秀之作,是伴随小读者成长的良师益友,金牌读物。  ——著名作家叶永烈领导人类前进的,是科学;领导科学前进的,是幻想。科幻小说,既是科学的花朵,又是天马的丝缰。愿新世纪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科幻的典藏。  ——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孔庆东近台南的科幻可能就是明天的现实,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将帮助你开启智慧的大门……  ——著名导演(曾执导上海世博会3DIMAX科幻动画片《太空侠》)张元我觉得这套书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在收集国外科幻作品方面,注重了经典的价值……其次,在收录中国作品时,主重了题材的多样性和跟当前科学前沿的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幻研究方向副教授吴岩没有科学的世界是平淡的,没有幻想的世界是乏味的。阅读这些历史上与今天的科学名著,可以让读者感觉到人类想象力的伟大和力量,体验超越现实约束的科学展望,反思现实科学的局限于问题,让人摆脱世俗的平庸和不完美,追求一种超越的理想生活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如果你是个具有探索精神的人,这套丛书就是你最好的选择。本丛书最大的缺点是不宜在坐车的时候看,因为是会让你坐过站的。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祖浩东科幻是成长中的维生素。科幻的想象力不仅来自于对末栾的幢憬、也来自于对未来的忧虑。爱科幻的孩子,限中肯定有个更加美妙的世界、更加文明的世界。请爱科幻吧!  ——天才作家蒋方舟


编辑推荐

《星际战争》:自有科幻小说以来编辑最完整、最具典藏价值的20部中外科幻名著著名作家叶永烈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孔庆东 著名导演张元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 北京师范大学科幻研究方向副教授吴岩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祖浩东 天才作家蒋方舟联袂倾情推荐人类想象之源泉科 技创新之摇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星际战争 PDF格式下载



虽然慢一点 但书很不错 只是现在没时间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