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边疆建省研究
2012-12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阿地力·艾尼
240
190000
无
本书试图把始自19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统治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探讨清政府是如何将边疆地区纳入同质性、排他性的“中国”秩序之中的,即以清末边疆地区建省为主轴,分析探讨清政府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将其版图逐渐整合到一元化的国家里,如何将传统前近代国家改变为近代主权国家,以及这种转变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阿地力·艾尼,男,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市人。1969年生。
198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88年—1989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预科部,1989年正式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1993年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考入新疆大学历史系专门史硕士研究生。2006年进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工作至今。
序章 问题设定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课题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内容及构成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的内容及其构成
第三节 先行研究的检讨
一、近代国家观念、均质化与边疆建省研究
二、专题研究
三、国外研究
第四节 基本史料介绍
一、档案资料类
二、文献类
三、地方史志类
四、报纸杂志
第一章 建省前的清末边疆
第一节 多样化的地方管理体制与均质化的趋势
一、多样化的地方管理体制
……
第二章 新疆建省
第三章 台湾建省
第四章 清末新政下的东北建省
结章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除东北地区国际形势外,徐世昌也把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地的政治、社会及经济状况,详加剖析,指出这些地区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其中奉天地区钞法混乱,财源支绌,无力兴办要政;教育不普及;地方武力空虚;垦务不上轨道,实业未予提倡;寨堡林立,民匪不分;蒙古王公勾结俄人,拥兵自重,边防堪虞;旗丁好逸恶劳,旗官阻挠新政。在吉林地区吏治最陋,设官不足言治;词讼积累,审理不公;旗民各官中饱税收,地方金融操之于俄人;练军不成营伍;教育不成规模;闲荒遍野,报种者寥寥;民俗浅陋,德性不修。黑龙江地区庚子后俄人常川驻军,越垦占地,掠夺林矿之利;练军不足保境安民;旗署习旧,旗员短视,新政阻滞,较奉吉二省尤为可虑;有旷土无垦民;俄人垄断金融;俄筑铁路,客工之无业者,沦为马贼,为害地方。 徐世昌对于东三省吏治的弊端也作了颇为详尽的说明和分析。他指出,奉天民官设置最早,但地方官员庸碌者多,贤者却少。牧令本身不谙法令,不习裁判,任由刑幕门丁把持公事;吉林吏治的最大缺失在于官衙无功能,官吏无操守,视侵蚀中饱为当然,“积弊相承,匪伊朝夕”,故三省中以吉林吏治最难收拾;黑龙江民官设置较迟,问题出在旗署。黑龙江的协佐以下旗员,对设官、放垦、兴利殊不关心,甚至时加杯葛。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徐世昌就用人行政、变通事权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徐世昌再上《密陈通筹东三省全局折》,指出东北改制的重要性,“东三省之安危存亡,非仅一隅之安危存亡而已,中国前途之兴替,实以此为枢纽”。徐世昌提出为应付非常之局面,东三省不宜各自为政,“必联合三省,属诸一人,乃可收统一之效。然就令得人而理,而不破除文法,专一事权,亦无以尽人才之用”。为此徐世昌提出了对东三省改制的具体建议:“拟请特设东三省总督一员,予以全权,举三省全部应办之事,悉以委之,除外交事件关系重要者,仍令与外务部咨商办理外,其财政、兵政及一切内治之事,均令通筹总揽,无所牵制。就三省要地,分建行署,俾不专驻一省,得以随时往来巡视。其总督之下,应设奉天、吉林、黑龙江巡抚各一员,专理三省民事、吏事,仍受督臣节制,其权限应略视内地各省巡抚为轻,不得于督臣并行。凡有奏件,均须由督臣领衔,方许入告。所有三省用人行政,悉听总督主持”。提出东北建立与内地相同的行省制度的主张。
《清末边疆建省研究》试图把始自19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统治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