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上补正
2007年4月1日
北方文艺出版社
盛巽昌
185
无
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上册)推出了。 它正如日中天,人如其书,书如其人,引起方方面面的兴趣和向往,也掀起了读三国的热潮。多有友朋在看了敝作《品三国中的女人》一书后,很有兴趣地提出:去年秋天《品三国》(上册)曾经风卷云涌,一时产生几多粉丝,令易迷竞折腰。今年春天又经云涌风卷,又见有粉丝、易迷们,后浪推前浪,何不驾此旋风,跟着潇洒走一回呢?学界同行也多有此意。于是在几方感召后,我就开始运作了。 去年我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聆听过易先生的《品三国》若干次演说,以后又较为认真、仔细地拜读了拥有55万册印数(现在据称已有170万册了)的其中的一册,颇有认识,更见收获。说句心里话,易先生书倒也不错,但总觉得写的不如说的好,娓娓说来能够吸引人。诱惑人。每当我听完了后,很能为易先生的抑扬顿挫、巧簧之舌敬仰不已,也为他能将三国那么一部众所周知,而又不生厌的故事,走向大众、传播社会,赞叹莫似。至于有某些先生将它捧为三国文化传播学的最大成就者,或可作如是说,但不须把话说绝,且有甚者说是前无古人,那就不很恰当了。讲三国说三国,中华自来多有人才,远的不说,近年的袁阔成、唐耿良诸前辈,也都是各具风格的。对此我想自诩为“大萝卜”的易先生,也是不会苟同的。 名下无虚士。易先生的书众望所归。在去年早秋的上海书展上,《品三国》(上册)奇花独放,氤氲散发,被视为本届书展最大的看台和热点。易先生的书不错,有看头,那是指当作闲书谈,也就是如葛红兵教授所说的“混嚼”,那确能嚼得津津有味,嚼后还可像嚼橄榄那样回味,它完全可以说是上品。但要是如同易先生所说的是文化学术,还有那么些创见。总觉得还有些长距离须提炼、加工,更须摒除些常识性的历史失误,多作些认真而不浮躁的理念和考信。 易先生在上海的一次书展上,于传媒多次提出自己的三原则:硬伤立即改正;学术问题从长讨论;讲述方式不争论。 据上海《新民晚报》记者报道,“特别是第三条,对于他在百家讲坛里的讲述方法,他觉得没有必要争论。”(《新民晚报》2006年8月5日) 我是非常同意易先生的“三个原则”的,特别是所提出的第三条。其实这种表达于电视台得天独厚的方式方法,本亦不须我等庸夫俗子多加注意。 多作无谓的指摘、研讨。此处有兴趣的,仍是属于第一、二条的学术问题。 易先生说“硬伤立即改正”。硬伤,当然得改正;不改正,行吗?为自己的硬伤辩护得面红耳赤,最不值得,除了说明无知、傲慢,又能找回什么呢?金无足赤,人非全才。《品三国》(上册)还是有硬伤的。比如说:刘备是五十八岁就死了,误将丁斐作“丁裴”(第107页),蔡瑁作“曹瑁”(第 141页),将古人换名改姓,即使是电脑先生开玩笑、校对不慎,让你走进另一个房间,也得改;但也有若干“硬伤”,并非是说硬伤便了了。此类“硬伤”,通常乃是指失去常识的底线。它即是历史若干常识,也就是我们在中小学课本,或者就是在青少年时代就已掌握了的。比如说齐桓公称管仲为“ 仲父”,“仲父”之“仲”乃管仲之“仲”也,它不得作叔父解。倘如此。 又该如何解释称姜尚为“尚父”,小说《三国演义》中阿斗称诸葛丞相为“ 相父”?等等。 学问从来是靠做出来的,学术研究本是个严肃问题。见于《品三国》( 上册)被称有含金量的文化学术的著作,因而本书各篇制作,也只能就此中犯了属于学术“硬伤”、有悖于三国史实的问题,即那些学术基本功的起码游戏法则,作些说明、争辩或补证,纠正混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合而为一,忽视时空、随意作引文的取舍、随意解释史事等种种是非非是、是是非非。即以常识再说常识,纠正常识。把那些本已熟悉、早已认同的课题,只因是搞错了、混淆了,再重新拿出来说明、考证和解释。比如说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许下屯田,有民屯竟还有军屯?又将“桥公二女虽流离”的“ 流离”,说成是“颠沛流离”,而不是古书通常说的“光彩焕发”,即美丽漂亮之意。正是随口说说容易,写成著作就要深究了。行文到此,我忽然想起了上世纪20年代初,清华国学院赵元任导师为学生王力论文批语的6个字:言有易,言无难。 这正是:白纸黑字一席话,考证行文三千言。 本书原打算写成札记,现为方便与《品三国》(上册)对照阅读,相得是非,就此不作分类,只是把纠误、质疑、补证、商榷熔为一炉,以短文答句的形式,并按《品三国》(上册)目录次序就题排列,取名为《(品三国)补正》。 需要提及的是,在本书中提及的“《品三国》”字样均指《品三国》上册而言,书中不再另行标示,特此说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是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而已,不知可以为然否。 是为记。 盛巽昌 2007年1月
白纸黑字一席话,考证行文三千言。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巽昌先生,以严谨治学态度对《品三国》从“正”和“补”两个角度切入,48处史实硬伤大补正,维护学术起码游戏规则,纠正混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合而为 ,忽视时空、随意作引文的取舍,澄清随意解释史事、混淆真伪等种种是是非非,以常识再说常识,纠正常识,将早已熟悉认同的课题只因搞错混淆而重新拿出说明、考证和解释,以短文答句、条分缕析的形式,熔纠误、质疑、源引、商榷为一炉,言必有据,有的放矢,娓娓道来,史家气派,同样一家之言“品三国”,奉献三国文化新盛宴。
盛巽昌,1937年生于浙江杭州,原籍浙江镇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现为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三国演义(补正本)》、《品三国中的女人》、《太平天国十四年》、“毛泽东与六大古典名著”系列丛书等。
前记【壹】周瑜是“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吗?◆毛泽东谈《三国志》是史书,《三国演义》是小说【贰】孙策和周瑜是分别迎娶桥公之女大桥和小桥为妻吗?◆聂绀弩写周瑜故事悼念陈毅◆孙策周瑜生活档案【叁】三国原始档案是什么?◆董卓焚书【肆】曹操舞戟是行刺张让吗?◆曹操早期活动记录【伍】曹操陈留起兵。难道就是靠卫兹资助吗?◆朱德读《三国志·武帝纪》批语【陆】谁是组织讨董联军的首创者?◆吕布反复和投靠表【柒】曹休、曹真是否开始就是曹操兴师时的骨干?◆钱穆九岁能通篇背诵《三国演义》【捌】刘岱是兖州太守吗?◆东汉三国时期各州【玖】曹操在兖州攻打百万黄巾,只有上千人吗?◆三国时期的户口和兵力【拾】曹操是否有了兖州和青州兵就站住了脚?【拾壹】曹操许下屯田,有过军屯吗?◆屯田官【拾贰】曹操军民丰衣足食与两袁士兵吃桑葚、河蚌是否同一时候?【拾叁】孙策在袁术称帝前和他关系最好吗?【拾肆】袁术有“丞相”吗?◆章太炎以袁术比袁世凯【拾伍】董承是董太后的侄儿吗?【拾陆】曹洪做过扬武将军吗?◆各种名号的将军【拾柒】刘备投奔曹操时,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身份吗?◆刘备和“桃园结义”说【拾捌】曹操是强纳张绣的婶婶(即张济的妻子)为妾吗?◆毛泽东电稿提及南阳和曹操、张绣【拾玖】曹操是为避免袁绍“屠杀”带着白马人民往西走的吗?◆刘伯承谈官渡之战【贰拾】高览是张邰的部将吗?【贰壹】曹操是进入邺城后,哭祭袁绍了吗?【贰贰】究竟是谁说了“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这句话?◆鲁迅无题诗【贰叁】曹操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吗?◆袁曹官渡之战实力比较【贰肆】曹操杀吕布只是听了刘备的话吗?◆胡适说曹操人品高于刘备【贰伍】蒯越是什么身份?【贰陆】徐晃“上阵前甚至祭拜了祖坟”了吗?【贰柒】曹操官渡战后焚书信,能说明坦诚大度吗?◆彭真谈曹操焚书信◆孝廉茂才【贰捌】《短歌行·对酒当歌》是出自曹操一人所唱吗?【贰玖】曹操“释放俘虏”否?◆曹魏五都【叁拾】刘备是否“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叁壹】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是否在战场上每每落荒而逃?◆引用“天下英雄惟使君”【叁贰】刘备是讨伐黄巾军功授安喜尉吗?◆三英战吕布的兵器【叁叁】刘关张三人是否已“根本容不得他人插足”了?◆三国领袖的形貌【叁肆】诸葛亮《隆中对〉是在隆中提出来的吗?◆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官爵表◆鲁迅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关羽◆田汉写关羽诗【叁伍】甘宁是怎样投靠刘表的?◆周恩来说东吴人才集中◆列侯、关内侯【叁陆】曹操与东吴结亲有多大的作用呢?◆赤壁之战东吴将领参与表【叁柒】孙坚是“单枪匹马”死去吗?◆中郎将【叁捌】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仲父”即叔父吗?【叁玖】刘备是活了五十八岁吗?【肆拾】韩嵩有否被囚?◆叶剑英《远望》七律【肆壹】刘琮投降,不敢告诉刘备,刘备也不知道吗?◆冯玉祥谏蒋介石决心抗日◆荆州说【肆贰】刘备靠赵云找回了哪个妻子?◆青少年对赵云的崇拜【肆叁】刘备是会合关羽、刘琦到夏口的吗?◆孙权与曹操的战争【肆肆】曹操逃窜,哪里来的张辽、许褚等人的接应?◆毛泽东谈赤壁之战◆曹操在赤壁大战中的实力【肆伍】赤壁之战时,曹操是老了吗?◆毛泽东谈赤壁之战参与者年龄◆闲谈三国领导人的年龄(附吕布)【肆陆】火烧乌林后,关羽真的那么没事吗?◆东吴战船【肆柒】曹操是否抢走了关羽的老婆?◆曹操妻妾表(凡生女和无子女者均不见史传记录)【肆捌】三国时期有多少“空城计”?◆三国战将冷兵器浅说◆古中国冷兵器:刀和枪附录三国时期纪年(自黄巾至赤壁之战)后记
【肆壹】 刘琮投降,不敢告诉刘备,刘备也不知道吗? 易中天先生在此处摒弃《三国演义》说宋忠是刘琮派到宛城给曹操送降书的人,回来的路上被关羽拦截捉拿,这当然并非事实。他是引用《三国志 ·蜀书·先主传》引《汉魏春秋》文字为佐证的。 这还算是据史说话。 缺点是易先生在引用这段话时,把全句“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无意或有意地删去了“ 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9个字。此9个字,承上启下,很是关键。也就是说,刘备本不知道,时间稍长些,也有所感觉,特派亲信前来追问刘琮,刘琮无奈,才不得不派宋忠觐见刘备,告诉他这件事,刘备方才清楚。 当时刘琮的心理行为,仍是打算将刘备蒙在鼓里。是刘备找上前去核实是否,并非刘琮命宋忠前来通报的。如果刘备不派人前去核实他已投降事,刘琮还不会命宋忠前来呢!由此入陷刘备于死地了,难怪刘备“乃大惊骇” 。 我真个弄不明白易先生因何要删去、或者是忽略这9个字。 删去这9个字,让读者至少会有误会: 一是误认刘琮是主动将自己投降之事通知刘备的,而非刘备派亲信前来质问、核实,才命宋忠向刘备作说明的; 二是以刘琮为首的襄阳投降集团,策划向曹操投降事宜,做得非常隐蔽,甚至还故作某种姿态,使在近隔一水的樊城的刘备等人久久不知道; 三是刘备等人毕竟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斗争经验,久久也有感觉,并非始终被蒙在鼓里,要宋忠来说才知道; 四是刘备派亲信前来核实。他大致己知道刘琮等人的投降行为,此事核实质问与否,本已无关紧要,而是投石问路,看他们下一步棋如何,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决策。 所以这被删去的9个字是少不得的。 至于刘琮何以拣选宋忠前来宣旨,盖宋忠为荆襄第一大儒,门生遍天下,过去亦为刘备敬重。由他出面为使,应付这番尴尬,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延伸阅读】 冯玉祥谏蒋介石决心抗日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冯玉祥赶到长沙找蒋介石,在晚饭时作了谈话。据冯玉祥回忆: 吃饭的时候,蒋先生问我:“武汉失守后,我们该怎么办?” 我对他说:“你记得鲁子敬对孙仲谋说的话吗?那几句可要紧。” 蒋先生说:“什么话,什么话?我记不得。” 我说:“曹操带着八十三万人来到长江北岸,写了一封信给孙权,约他会猎。张昭、顾雍一般人见大军压境,非常害怕,都说非投降不可,鲁子敬趁着孙权更衣的时候对孙权说:‘张昭、顾雍这般人说的话,完全是为自己谋富贵保妻子打算。今天的事,谁都可以说降,惟主公不可。’孙权说:‘ 怎么讲呢?’鲁子敬说:‘像我这样的人,投降了也能做一个刺史,将军投降,不但自己完了,东吴也完了。’这一段话很是要紧。汪精卫一般人为了富贵,什么坏事都敢做,委员长你只有抗战一条路,失败也是成功,成功也是失败。” 蒋先生说:“很好!很好!我们至死也不投降。” 我说:“但是还不够。” 蒋先生说:“怎么样呢?” 我说:“孙权把周瑜调回来,因为有诸葛亮痛陈利害。孙权下了决心之后,周瑜还怕有人从中说长道短,请孙权把已下的决心当着大众表示出来,孙权乃抽出宝剑,把桌子砍掉一角,尔后把宝剑递给周瑜说,谁敢再说投降的话,就拿他当桌子对待,一定砍掉他的头!今天委员长不用宝剑,可以用大刀砍掉桌子的一角,叫这些亲日投降派都知道,不敢再说降,动摇人心,那局面自然好了。” 蒋先生说:“很对,很对,我们要这样办。” 荆州说 东汉未刘表为荆州刺史时,辖有7郡: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和长沙。 荆州的首郡南阳郡所在地是宛县(今河南南阳)。在刘表出任荆州时,因南阳郡时在袁术手里,他于南郡襄阳县设荆州刺史府。 襄阳在曹操时升格为郡。 南郡所在地是江陵。刘备与周瑜围江陵,他驻屯江陵对岸油江口(属武陵郡孱陵县),并筑新城,取名公安。以后在周瑜死后,借得了已为东吴辖区的江陵。所以说“刘备借荆州”,其实只是借的一个江陵城和筑于油江口的公安城。 江夏郡所在地安陆等北部4县在曹操手里。因此赤壁战后,孙权掌握的只是南半个江夏和半个南郡,曹操占了南阳郡和半个南郡,其余都在刘备手里了。刘备在赤壁战后,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肆贰】 刘备靠赵云,找回了哪个妻子? 本段是说刘备惨败长阪的故事。 易中天先生为说明“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坂”有根有据,也引用了《三国志》中的有关史事: “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此两段都提及了刘备“弃妻子走”。 这位妻子看来是要永远离开刘备了。她大概是在新野或襄阳时期所娶的。以往刘备在徐州等地因战争所逼,为了逃命,就已有抛妻弃子的记录。据《三国志·魏书·曹纯传》,还记有曹纯率曹操最精锐的卫队虎豹骑“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可见刘备如丧家之犬的窘状。 刘备确是丢去了妻子和女儿。 但易文说是刘备“靠赵云找回了妻子”。 原来又被找回来了。那么请问找回的是哪个妻子?也许女性无姓氏。那么请问,赵云是如何找回来的?口说无凭,白纸要见黑字才令人信服。可是我们找不到相应史据。要说接近些。那仍是易先生所引用《赵云传》的那条。但那条又是说,他保护的是后主母甘夫人。甘夫人是刘备建安元年(196年 )前后在小沛所纳的小妾。刘备多次丢失元配妻子.唯独甘小妾未走散,从小沛即患难相随。直到江陵,行行几及二十年。其间。刘备又几次娶妻(包括孙夫人),但他仍是小妾。虽然生了刘禅,刘备仍把她视为小妾的。直到刘备出征西川,甘小妾留在江陵,后病死于此。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皇帝的第二个月,以吴懿妹子为皇后,刘禅为皇太子,但对刘禅生母了无表示。翌年,刘备东征失败,住在白帝城时,方才追谥甘小妾为皇思夫人。她是死后才有了“夫人”称号,但仍是妾的定位,并非母以子贵的。 所以赵云为刘备找回来的,准确地说该是妾而不是妻。 说甘夫人是妻,那是《三国演义》界定的。要是把《演义》中的“甘夫人”说成是刘备的正室妻子,岂不令读者大跌眼镜? 【延伸阅读】 青少年对赵云的崇拜 1916年,廖沫沙在长沙读小学时,喜欢照着《三国演义》的插图画赵子龙。因为赵子龙年轻,智勇双全,是个常胜将军,对刘备忠心耿耿,所以最为他所崇拜。 邓华将军,祖辈三代书香,幼好古学,博览群书,《三国》、《水浒》、《说岳》诸书,目所见辄终记不忘。与群儿戏,常以扁担作长矛,曰:“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
周瑜是“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吗?谁是组织讨董联军的首创者?曹操许下电田,有过军屯吗?孙策在袁术称帝前和他关系最好吗?曹操是进入邺城后,哭祭袁绍了吗?曹操杀吕布只是听了刘备的话吗?诸葛亮《隆中对》是在隆巾提出来的吗?刘备是活了五十八岁吗?曹操是否抢走了关羽的老婆? 本书是第一部正式叫板易中天《品三国》的力作,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盛巽昌PK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48处史实硬伤大补正,纠误、质疑、源引、商榷熔一炉。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