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差生心理与教育

钟启泉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6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钟启泉  

页数:

444  

字数:

386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差生问题的研究是教育科学,尤其是教学论的重要的实践课题与理论课题之一。这个课题的解决取决于两个前提:“反思”和“行动”。前者主要从理论上阐明差生现象的本质及其诊治之道,后者主要从实践上总结和推广先进学校的创造性经验,提升教育实践的品格。但是,从现状看,这两个前提都不能令人满意。差生研究的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差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跨学科——包括教学论、生理学、心理学、缺陷学、医学、咨询学、教育管理学——的综合研究,要想求得令人信服的结论,是不可能的。至于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如何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情感、态度、士气等等——的分析不力。这样,缺乏理论观照的实践,终究只能是盲目的实践。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答这一课题的严峻课题。正是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笔者以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种种不同的角度——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藉以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示相应的教育方略。本书旨在系统地阐述美、英、法、德、俄、日等国学者关于差生研究的基本理论,进而引述大量的案例分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读者思考差生问题提供尽可能翔实的信息和必要的思路。

内容概要

差生问题的研究是教育科学,尤其是教学论的重要的实践课题与理论课题之一。这个课题的解决取决于两个前提:“反思”帮“行动”。前者主要从理论上阐明差生现象的本质及其诊治之道,后者主要从实践上总结和推广先进学校的创造性经验,提升教育实践的品格。 本书旨在系统地阐述美、英、法、德、俄、日等国学者关于差生研究的基本理论,进而引述大量的案例分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读者思考差生问题提供尽可能翔实的信息和必要的思路。内容从九个层面来阐述,“差生的界定及其成因、差生的心理、学业不良的诊断与治疗、学习失能的诊断与治疗、差生的教学论分析、差生的性格学分析、差生的预防教育、我国学者关于学业不良若干问题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差生“是一部对差生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方法论的总和。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差生的界定及其成因 第一节 差生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差生的成因第二章 差生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学业不良儿童的一般心理特征 第二节 学习失能儿童的认知与行为特征第三章 学业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学业不良的诊断 第二节 学业不良的治疗 第三节 学业不良儿童案例分析第四章 学习失能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学习失能的诊断 第二节 学习失能儿童的治疗教育 第三节 学习失能儿童案例分析第五章 差生的教学论分析 第一节 作为教学论概念的学业不良 第二节 学业不良的要素 第三节 学习困惑的症候及其发现方式第六章 差生的性格分析 第一节 学业成绩与学生个性 第二节 真性差生与假性差生 第三节 学业不良与智力的型式 第四节 不同性格学生的智力型式及其智力促进 第五节 处境不利学生的性反应及其矫治 第六节 性格缺陷及其矫治案例第七章 差生的预防教育 第一节 促进学习动机的教学 第二节 促进信息处理过程的教学 第三节 发展个性的教学第八章 我国学者关于学业不良若干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 学业不良与认知心理若干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学业不良与社会性心理若干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矫治学业不良的尝试及个案结语 更好地理解差生参考文献修订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二,我们所说的差生,要害问题是“学力不振”或“学力不良”,但它是可逆的。况且只有当差生真正正视了自己的学力之差,才有求得进步的契机。第三,有的学者提议把“差生”界定为“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可谓用心良苦。但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任何人都得终身学习,以求得终身发展,哪怕是功成名就的人,也不能说“已经充分开发了自身的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可以泛指世间一切生存着的人。然而我们知道,某类事物如何定义,决定着对它的诊断和处理。就是说,概念的界定乃是利于实践操作,决非为概念而概念的。对差生作过泛的界定,只能模糊正常学生与失常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失却了概念的准确性。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Freire)所说的,“词”作为一种符号,不仅仅是人们实现对话的工具,它还含有两个基本要素:反思与行动。这就是说,一个“真实的词”不仅意味着“命名世界”,而且意味着“改造世界”。同样道理,“差生”这个词反映了教育世界一种真实的现象。即便换一种说法,诸如用“学习困难学生”之类的术语去替代“差生”一词,但问题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亦即同样表明了学业的先进与落后或是优劣之分。“差生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况且优与劣总是相对的存在,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我们不必“讳疾忌医”,不必讳言“差生”。相反,应当坦诚地、积极地应对差生现象。基于以上所述,笔者的结论是,至少在教育研究的维度上作为一个集体概念继续采用“差生”的字眼,并无多大的弊害。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普通学校教育中还可能包括智能低下的弱智儿童。前面已经提到,他们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应当严格区分开来。

后记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是人人享有“学习权”的世纪。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所谓“学习权”,是指“读书、写字的权利;提问和探究的权利;想象和创造的权利;了解自身世界、书写历史的权利;利用教育资源的权利”。学习权不是为未来生活积蓄的文化奢侈品,它是国家发展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在作为基础教育的我国中小学中,事实上存在着巨大的“学力落差”——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学力落差。我们应从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的高度,寻求超越传统教育观念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制度、学力评价制度,同时,也寻求治疗差生现象的“教育智慧”。本书自1994年初版以来,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一版再版。1998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次借改版之机,编著者作了部分文字修订,并在第六章中增添了“学业成绩与学生个性”一节。另外,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沈烈敏先生围绕本书提出的若干论点作了一系列实证性、实验性研究,取得了可靠的事实与数据,很好地支撑了本书的一些论述。因此,作者请她执笔写了第八章。编著者衷心期望这本著作中的概念和具体案例能激发起广大教师和家长读者一种“反思性的、情境性的教育机智”,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提供支持;同时,也衷心祈求继续得到广大读者的指点和批评。


编辑推荐

《差生心理与教育(修订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差生心理与教育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从源头上去发现中小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问题,内容非常地科学,合理,是广大从事教育行业或者即将从事教育行业的人们的指明灯,本人非常非常喜欢。


理论性太强,和实际联系不紧密。我是教育专业毕业的,看着这都觉得费劲


很实用,有需要的话可以买一本收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