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

顾黄初 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2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顾黄初 编  

页数:

100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编辑本典,旨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回顾和总结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萌生和发展百年来的风雨历程,从中显示鲜明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历史经验,为开创新世纪中国语文教育新局面提供借鉴。  二、本典收录事目461条,时间自1901年起至2000年止,历时百年。内容涵盖社会政治、语言文字、教育科学、语文教育等方面,而以语文教育为主线。“社会政治”,从宏观角度提供时代背景;“语言文字”,从学科特点反映历史沿革;“教育科学”,从教育规律体现发展脉络;以此勾勒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改革和发展的历史面貌。  三、限于篇幅,入典事目经过严格筛选。百年历史,自1901年起至1949年,近50年,是旧中国时代。旧时代,资料尘封,散失多多,选取事目难在“搜求”。自1949年起至2000年,整整51年,是新中国时代。新时代,资料丰富,人才辈出;选取难在“精选”。前者,穷竟原委,尽可能搜求第一手资料,根据影响大小,决定取舍;后者,选优拔萃,有些内容还得作技术处理:如“综述法”,把同类型的人和事综合起来加以叙述;“延伸法”,即在众多同一类型的论著中,取其首创者列上事目,其后则在释文中延伸涉及,尽管后发表者可能(甚至必然)质量胜于先发表者,但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首发者带有开创意义。凡此种种,以期读者在有限篇幅中获得较多信息。  四、本典分目录、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目录,明示事条;正文,按年代排序,总体以一个年代为段落,细部也大致按时间先后为序;附录,三项: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举要、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举要、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论著(教材)举要。目前,限于资料港澳台地区收目较少。  五、释文原则是:事件,重视来龙去脉的交代;人物,注重其起步、发展、后期成果;文献,在交代背景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实验,体现完整性和延续性。行文客观,务求翔实。部分释文,配有图片,以增强史料的丰富性。撰稿人涉猎的众多论文、论著、报章、杂志,书内对原作者一般不再注明出处,敬请鉴谅。  六、本典撰稿人系研究专家,在释文后括号内署名。

书籍目录

让历史回答未来凡例1901——19101901年罗振玉、王国维主编《教育世界》创刊1901年商务印书馆编辑所的设立与国文教科书的编制1901年、1902年朱树人编《蒙学课本》与俞复等编《蒙学课本》先后问世1902年张謇《通州师范学校议》发表1902年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发表1903年两广初级师范简易科馆编写《教授法》及其《国语科教授法》1903年前后的汉字切音字运动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行与语文的独立设科1904年《东方杂志》在上海创刊1905年学部成立后教科书编审体制的转变1906年清政府学部编纂我国第一套小学国文教科书1906年王国维《教育之宗旨》发表1906年刘师培编《中国文学教科书》印行1907年通州师范学校日本教习举办实习评案1907年黄守孚等评点《教科书批评》问世1908年吴曾祺评选中学堂《国文教科书》印行1908年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印行1909年清政府学部编纂《简易识字课本》印行1909年简化汉字的发端及其演变1909年《教育杂志》在上海创刊1909年蒋维乔《论小学校以上教授国文》发表1909年唐文治编《高等国文读本》出版1911-19201911年《京师优级师范国文讲义》出版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1912年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发表1912年中华书局创办和《新中华教科书》出版1912年《中华教育界》杂志创刊1912年湖南省长沙第一中学创立和它的语文教学革新活动1912年《共和国新国文》出版1912年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和《中学校令施行规则》1912年公布《学校系统令》和《小学校令》、《中学校令》1912年至1916年间小学国文教科书“从天到人”的演变1913年“读音统一会”成立1913年孟禄来华及其对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影响1913年、1915年许国英、谢无量编“中学国文教科书”先后问世1914年教育部饬令国文教科书务以孔子之言为指归1914年钱基博《国文教授私议》发表1914年“自学辅导主义”教学法的引进和实验1914年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发表1915年胡适《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发表1915年俞子夷在江苏一师附小实验设计教学法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1917年蓬勃兴起的国语运动及其发展1917年钱玄同《论应用之文亟宜改良——改革大纲十三事》发表1918年陈望道《标点之革新》发表1918年蔡元培为《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夏宇众著)所作序言发表1918年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发表1919年《新教育》杂志创刊1919年杜威来华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传播及影响1919年蔡元培《国文之将来》发表1919年孙本文《中学校之读文教授》发表1919年叶圣陶、王伯祥《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发表1919年范祥善《缀法教授之根本研究》发表1919年陶行知提出将“教授法”改成“教学法”1920年公布新式标点符号1920年修正《国民学校令》,改“国文”为“国语”,宣告“国语科”诞生1920年陈启天《中学的国文问题》发表1920年、1922年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先后发表……

章节摘录

  我国大型综合性刊物《东方杂志》,1904年(光绪三十年)3月在上海创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初为月刊,后改为半月刊。从创刊到1949年终刊,中间除“一·二八”、“八一三”曾有两度短时间休刊外,历时达40年之久,是我国自有杂志以来持续最长之一种。以1910年(宣统二年)计,每期行销数已达一万五千份。内容分论说、译件、调查、大事记等。第一卷的栏目有“社说”、“谕旨”、“内务”、“军事”、“外交”、“教育”、“财政”、“实业”、“交通”、“商务”、“宗教”、“杂俎”、“小说”、“丛谈”、“新书介绍”等,凡社会生活的重大方面,几乎都包罗无遗。其中的“教育”栏目,列于突出地位,所刊“各国教育汇志”与“各省教育汇志”,可使读者一览中外教育动态;所刊各种教育文件(包括清末的有关谕旨、奏章),可使读者了解重大教育事件的背景脉络;所刊或转载有关的教育评说,则更可使读者深入思考种种教育现象的成因及意义。而“新书介绍”栏,又有介绍小学国文教科书之类的文章。第五卷第四期后“教育”栏萎缩。辛亥革命胜利后,撤销了所有固定栏目,有时全册均不设栏目,有时根据内容需要拟出栏目名称。在出刊的数十年中,仍然不时载有教育、特别是语言文字教育方面的重要论文,如:后来成为北大名教授的马裕藻所著之《小学国语教授法商榷》(9卷9号),著名文史学家王冶秋所著之《中等学校的国文教学问题》(39卷13号),著名文学史家、心理学家詹瑛所著之《改良国文教学制度刍议》(4l卷14号)等。至于从宏观与微观方面讨论语文教育相关问题的文章则更是频频刊载。如:黄炎培《教育前途危险之现象》、杨锦森《联合中西各国保存国粹提倡精神文明意见书》、李明澈《学校文库及简易图文馆经营法》、蒋善国《我的新旧文学观》、陆殿扬《修词学与语体文》、缪凤林《文学上之摹仿与创造》、胡适《研究国故的方法》、陈启天《中国古代名学论略》、梁启超《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毛泽东《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胡适《书院制史略》、伯潜《汉字的进化》、唐钺《现代人的现代文》、陈延杰《朗诵法之研究》、陈贤德《语言心理》、朱光潜《中国文学之未开辟的领土》、郭绍虞《文学观念与其含义之变迁》、任二北《研究词集之方法》、陈东原《中国教育之历史研究的重要》、灵影《中国电影教育的危机》、周谷城《文字与教育》、傅东华《文法稽古篇》、罗莘田《误读字的分析》、黄觉民《中国字笔顺标准的研究》等等。  《东方杂志》是一本有进步倾向的刊物。1925年的五卅事件期间,该杂志20卷第12号不能按时出刊,却于7月初先出版五卅事件临时增刊一种,内有胡愈之所撰《五卅事件记实》等文;延期出版的7月号中,其卷头插页印的则完全是有关五卅运动的照片。因而该刊成了社会各界包括教育界人士所欢迎的刊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