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法律思想史

赵元信 编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3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赵元信 编  

页数:

277  

前言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的是历史上的学派、人物有关法的理论、观念发展、变化的历史,或者说,是关于法的产生、法的本质特点、法在治国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思考的历史。在中国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法律思想是其中的一条支流,经脉鲜明,又清浊相混。中国人的法律观起源于何时,无从查考。人类早期的公共规范及其执行的规定,可能就是最初的法律观的萌芽,当时人们对违反禁忌的行为采取的制裁手段就可以看作是法了。进入国家形态后,确立和维护宗法社会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等级秩序的习俗规范——“礼”得到了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西周以礼治国,礼成为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治国的根本,又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礼法互通,以礼为法,礼的观念就是法的观念。春秋中期的大变革以后,“礼治”和“法治”的争论进入高潮,礼和法开始分离,管仲、子产成为将法从“礼法”中分离出来,确立法的独立地位的先驱,但他们并非绝对地排斥礼。邓析以后的思想家,开始明确地否定礼。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人,认为法是治国的唯一手段,否定和排斥礼的地位和作用。法在兼并战争中发挥了无比的威力,但秦的短诈而亡也暴露了独任法治的弊端。汉初,从陆贾、贾谊到董仲舒,一直在思索和反省秦亡的教训,他们领悟到,过分摒弃“礼”和德教,独恃严刑峻法,是秦朝败亡的主要原因。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汉儒在战国末荀子“隆礼”、“重法”的基点上要求重振礼乐,建构“礼法”结合的新思想体系和统治秩序。董仲舒完成了这一使命,使礼在与法并存的情形下获得比法更尊的地位。

内容概要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的是历史上的学派、人物有关法的理论、观念发展、变化的历史,或者说,是关于法的产生、法的本质特点、法在治国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思考的历史。在中国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法律思想是其中的一条支流,经脉鲜明,又清浊相混。  中国人的法律观起源于何时,无从查考。人类早期的公共规范及其执行的规定,可能就是最初的法律观的萌芽,当时人们对违反禁忌的行为采取的制裁手段就可以看作是法了。进入国家形态后,确立和维护宗法社会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等级秩序的习俗规范——“礼”得到了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西周以礼治国,礼成为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治国的根本,又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礼法互通,以礼为法,礼的观念就是法的观念。春秋中期的大变革以后,“礼治”和“法治”的争论进入高潮,礼和法开始分离,管仲、子产成为将法从“礼法”中分离出来,确立法的独立地位的先驱,但他们并非绝对地排斥礼。邓析以后的思想家,开始明确地否定礼。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人,认为法是治国的唯一手段,否定和排斥礼的地位和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夏、商、周的神权法思想第二节 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第二章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管仲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子产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邓析的法律思想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及演变第二节 孔子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孟子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荀子的法律思想第四章 墨家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墨家的基本法律观及其与儒家的对立第二节 墨家的具体法律思想第五章 先秦道家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老子》的法哲学思想第二节 《庄子》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第六章 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法家的法律观与“法治”思想第二节 商鞅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慎到、申不害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韩非的法律思想第七章 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演变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第一节 秦朝的“法治”思想第二节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贾谊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第五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第六节 汉代反神学的批判主义法律思想第八章 三国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晋代律学家及其律学观第二节 魏晋玄学和主张“无君”的鲍敬言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唐前期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韩愈、柳宗元的法律思想第九章 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理学的兴起第三节 理学家的法律思想及其反理学思潮第十章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黄宗羲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王夫之的法律思想第十一章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龚自珍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魏源的法律思想第十二章 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洪秀全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洪仁开的法律思想第十三章 早期维新派及洋务派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早期维新派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张之洞的法律思想第十四章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严复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康有为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梁启超的法律思想第四节 谭嗣同的法律思想第十五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法制改革与礼法之争第二节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劳乃宣的法律思想第十六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第一节 孙中山的法律思想第二节 章太炎的法律思想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即进入了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相传夏朝已经有了刑狱和军队,也有了最初的法律。“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禹刑就是夏朝法律的统称。随后商朝和西周都不断扩充法律内容。伴随着法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对法律的认识自然也逐渐加强,特别是奴隶主贵族的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的形成和基本特征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奴隶主贵族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是利用神权法思想和宗法思想进行统治,他们的法律思想也受这二者的支配。这一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以宗法为核心的礼治思想。第一节夏、商、周的神权法思想一、夏、商神权法思想的表现相传夏朝奴隶主已开始利用“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来奴役、压迫人民和镇压其他不服从其统治的贵族。夏禹的儿子启以暴力夺取王位,同姓有扈氏不服,启兴兵讨伐,与之大战于甘,并作《甘誓》,声称负有代行天意的使命。可见在阶级社会的早期,“代天行罚”就是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主要思想武器。随着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王权的加强,神权法思想到商朝达到了高峰。

后记

本书为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制史教研室教师为本院成教学院编写的教材,系在1996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原教材基础上修改增删而成。本书由以下人员参与编写:徐永康:第一章至第四章;丁凌华:第五章至第七章第四节;赵元信:第七章第五节至第九章,第十三章;张德强:第十章至第十二章;王立民: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本书前言由赵元信撰写。全书由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王立民教授审定。书中的缺失和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中国法律思想史》:华东政法学院成人教育本科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法律思想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