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考作文辅导再辅导

徐江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0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徐江  

页数:

209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们总是把应试辅导的过程与素质教育的过程对立起来,在我看来应试辅导的过程本身应该是素质教育的过程。这里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应试辅导的质量。你的辅导本身没有质量,当然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了。尤其是高考作文的辅导,它的素质教育性更为突出。这里充满了文学的浪漫和哲学的睿智,辅导者的一招一式都应该给考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然而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中学语文界目前的辅导水平如何,我不为之打分,但我的学生告诉我,他们不满意。虽然我是一个大学教师,没有中学的教学实践,但我从电视台的“名师名课”节目中,从报纸的“名师家教”栏目中,从各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辅导丛书”中,听到、看到、读到不少名师关于商考作文的辅导信息。我的感觉与我的学生一样——不满意。因此,我不惮“好为人师”之议论,就中学语文界一些名师的“高考作文辅导”搞一搞“再辅导”研究,就“应试教育”与“应试中的素质教育”对驳对驳,打一打笔墨官司。为了公平起见,我把中学语文名师的辅导以[原辅导]为标志,按原文节选引述,说明出处,以示有据。然后以[再辅导]为标志,谈我的看法,把裁判权交给读者。  我之所以这样做,其因皆出于对一种辩证法的理解和固执。当然,我是一个写作课教师,对于哲学孤陋得很,但我崇尚这种辩证法:它坚持事物、特别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所谓辩证三段式——正题、反题、合题。在社会生活中,总是先有某种观念或理论或活动,我们就把它称为“正题”。

内容概要

  避免话题偏差、避免话题旁出月、避免话题越格、避免话题窄缩、避免话题虚假、避免话题错误、避免话题浮浅、因果思维立论法、相机思维立论法、比较思维立论法、临界思维立论法、互联思维立论法、质疑思维立论法、如何开启论题的题窍、如何使论证有力、如何充分论证、如何使用例证法、如何巧用论证模式、如何体悟写作对象、如何选择立意点等等。

书籍目录

渴望“合题”——自序认题编——“离题”与”入题”的对立一 避免话题偏差——准确界定核心概念的内涵二 避免话题旁出月——认清话料的示例性三 避免话题越格——要有范畴意识四 避免话题窄缩——学会整体分析材料五 避免话题虚假——克服泛政治化、泛道德化倾向六 避免话题错误——读懂材料本身的特点七 避免话题浮浅——提高哲学思辨能力思维编——“僵化”与“辩证”的碰撞八 因果思维立论法——不该“羡慕”吗?附录:秃子·老鹰·乌龟——因果立论九 相机思维立论法——“2+2=?”附录:兔子的困惑——相机立论十 比较思维立论法——门釆尔论画附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立论十一 临界思维立论法——“关键的1%”附录:从谷粒到谷堆——临界立论十二 互联思维立论法——从幼儿园起步的科学家附录:“象牙筷子”与“商王朝败落”——互联立论十三 质疑思维立论法——“天堂”与“地狱”附录:当街下棋者谁——质疑立论论说编——“简单论证”与“理性论证”的区别十四 如何开启论题的题窍——认识“定义”的界定作用十五 如何使论证有力——“丰满的图景”不能代替“理性的概括”十六 如何充分论证——善解“己”意十七 如何使用例证法十八 如何巧用论证模式记叙编——“要怎样”与“怎样怎样”的交锋十九 如何体悟写作对象——“表现”与“表现性”二十 如何选择立意点——确定题域二十一 如何构思情节——从“话题”到“故事”的应试思维历程二十二 如何表现写作对象——具体而微二十三 如何写得具体——微而具体二十四 如何升华事件意义二十五 如何描写——感性地呈现事物创新编——“妄”、“俗”、“浮”与”是”、“新”、“深”的比较二十六 “思路”的延伸二十七 认识矛盾 两面参悟二十八 视域的扩展二十九 切中话题肯綮三十 创新思维要避免偷换概念——“近墨者未必黑”的失误三十一 创新思维要避免转移话题——“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的失误三十二 创新思维要避免搅乱范畴——“开卷未必有益”的失误三十三 创新思维要避免强调一端——“搬山未必如搬家”的失误三十四 创新思维要选择恰当的文体其他编——我的话题作文三十五 以“变化”为话题——学习“鼠鼠”,不怕变化三十六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马、驴、骡、牛”又该怎样分三十七 以“真”为话题——再现童心,每个孩子都是文学家三十八 以“路”为话题——路的选择三十九 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韩信伏胯“熟”字解四十 以“感悟”为话题——由“慼”而“悟”四十一 以“次序”为话题——“首先”、“其次”、“再次”的定势思维四十二 以“分”为话题——谈说明文“分”的规律四十三 以“诚信”为话题——面对试题,“想说爱你不容易”四十四 以“位置”为话题——高考“位置”哲学观四十五 以“面对大海”为话题——心平好过海

章节摘录

  人家科学家明明讲“可能”,可我们的教师却把“可能”说成“比比皆是”。果真如此吗?非也;如果真的那样的话,岂止是“蝴蝶效应”?人咳嗽、驴放屁不都要产生什么“咳效应”“屁效应”吗?大家岂不都要像航天员那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吗?不是这样的。所以这就提出要搞清“什么是‘蝴蝶效应’的问题,事实上在“小”蝴蝶可能引起“龙卷风”这种“小能量”引发“大爆发”的能量转换中,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在一个连环有序的封闭“系统”中有关事物的能量积蓄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在这个时候它需要的是一个小小的“启动能”。如多米诺骨牌游戏,数千万乃至上亿张按照一定距离、一定顺序排好的骨牌,有序地摆在那里,这时候只需对准头一张牌用手轻轻一捅,就会引起上亿张骨牌的连锁反应。其声势也可以说是“排山倒海”,这可谓“手指效应”。因此,可以这样给“蝴蝶效应”下定义:所谓“蝴蝶效应”是对这样一种事理的比喻性概括,在一个封闭、有序的系统内,当事物的运动能量储备达到一定饱和点的时候,任何一个小的“启动能”都会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所以,“蝴蝶效应”在生活中不会“比比皆是”。  试题是培养学生的“平台”,一个不科学的“平台”上怎么能锻炼出有素质的学生来呢?  2002年高考作文试题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其由头是有四个图形:问“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为不同“类型”。人们依次说圆、等边三角形(或等腰),半圓及无规则图形,每个图形都可与其他三个成为不同“类型”的图形。试题对此四种答案一律肯定为“正确”,并要考生写出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现象或对这种现象作出评论。  考生都懂得要认真分析试题中每一个字的内涵,但在本次考试中却普遍忽视了此题中“类型”二字。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们总是把应试辅导的过程与素质教育的过程对立起来,在我看来应试辅导的过程本身应该是素质教育的过程。这里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应试辅导的质量。  ……尤其是高考作文的辅导,它的素质教育性更为突出。这里充满了文学的浪漫和哲学的睿智,辅导者的一招一式都应该给考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按照这种辩证观念来看待我的《高考作文辅导再辅导》,那么中学名师进行的“高考作文辅导”是地地道道的“正题”,与之形成对立的“再辅导”是纯纯粹粹的“反题”。“合题”的创造者是谁?“合题”的创造者是广大读者——阅读过这本书的中学教师和学生,倘若他们由此而生出“合题”,那是我最大的愿望。  ——作者的话


编辑推荐

  《高考作文辅导再辅导》作者从电视台的“名师名课”节目中,从报纸的“名师家教”栏目中,从各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辅导丛书”中,听到、看到、读到不少名师关于高考作文的辅导信息,我的感觉与我的学生一样——不满意。因此,我不惮“好为人师”之议论,就中学语文界一些名师的“高考作文辅导”搞一搞“再辅导”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高考作文辅导再辅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