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旧址

李锐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3-8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李锐  

页数:

24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李锐的长篇处女作,是一部构思精巧、内容浓缩、有独特风格的力作。作者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的独特历史,显赫的功勋及其成员可歌可泣斑斓的人生旅途。作品容量较大;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再现了时代风云的变幻,描绘出李氏家族几代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心灵轨迹。李氏这个特殊的大家族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从李氏家族的变化可见社会的变迁。作者着笔有力度、描绘细腻、感人。字里行间充溢着诗情画意,跳跃着纯真、美好的情感。多彩的描绘辉映着时代的风云,深沉的叙述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作者简介

男,1950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1966年毕业于北京杨闸中学,1969年赴山西吕梁山区底家河村插队落户,1975年分配到临汾钢铁公司做劳力工,1977年调入《汾水》编辑部。197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出版有小说集《丢失的长命锁》,曾获“山西文学优秀小说奖”、“赵树理文学奖”。他的《厚土》在文艺界和读者中反响强烈。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 出版有小说集:《丢失的长命锁》、《红房子》、《厚土》、《传说之死》。长篇小说:《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散文随笔集:《拒绝合唱》、《不是因为自信》。另有《东岳文库·李锐卷》(八卷)。和外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一样,李锐的作品也曾先后被翻译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兰文等多种文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旧址 PDF格式下载



   这部小说让我想起了很多我曾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小说。陈忠实的白鹿原,苏童的妻妾成群,米,陈杰的大染坊,余华的活着。或者说旧址就这样串联起我对一些家族史文学的记忆。家族如白鹿原,女人之争如妻妾成群,商战奇迹对手相惜如大染坊,死亡如活着。对于每一个家族中个性鲜明的人,我总是期望能在作者的故事中窥探其命运的轨迹。看别人的人生其实不只是在看故事,我也总期望能在一些人物中找到自己命运的一个导轨。上一部刚刚看完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完全不如这次的阅读震撼。也许民族其实就是血脉相连,我不能理解阿富汗,不能深刻理解塔利班的行为,但是对比文革时期的中华大地,也许所有无知而罪恶的行径之后,所带来的伤痕和轮回都是一样的。不能修复,不能更改,不能躲避。
  
   促使我做笔记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李乃之的最终思索。
  可固执的姐姐不会想到,九死一生当中逃出来的弟弟终其一生也没能逃出那次秘密枪决的追踪,没能逃出自己家族对于叛逆者的报复。...李乃之没有想到,自己舍生忘死一生追求的理想,到头来变成了一件自己永远无法证明的事情。
   看到这里,看到李乃之猛烈燃烧地死去,后面的一章,看到白秋云的名字,我已然不想再读下去了。记录一下九思堂,掌门人李乃敬,还有其他一些人的生命中的事吧。
  
   其实李乃敬是这个小说的第二条主线的主角,这个家族的第一号人物。印象深刻之处有三,一是在和对手白瑞德商谈合同准备出售大部分九思堂的股份之时,因为要卖出通海井,但却又德义为先,不让通海井停锉,最终在谈判未竟之时,通海井凿通了,也即是冒出的卤水就如同冒出金子一样,让九思堂死而复生。另外,常年无子的李家族长竟然就在这个消息之后,又得来了喜得贵子的消息。我相信这样的故事会真实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尤其那些会经历大风大浪,饱经风霜的人身上。第二件事,是九思堂在得知两家债主钱庄要合并为银行的消息之后,派师爷赵朴庵去省城探听虚实。但师爷大意,导致换了东家合并为银行的债主上门索要债款。世事难料啊,师爷留下一封情真意切的遗书给东家兼自己的益友李乃敬之后,自缢而亡。
   “自随先公心无它愿,惟与九思堂共存亡,今百年基业毁于一旦,虽痛心疾首,而无力回天,悔哉痛矣!老朽惟自裁以谢罪,殉职以报恩。从此以后,阴阳两路,生虽不能伴主,死亦魂不离左右。临书含涕,悲与歉俱。尚祈贤侄顺变节哀,勿为境遇所伤。有朝一日,大业中兴,勿忘相告泉壤之人也。”古文言简意赅,较之今日白话行文,更有一股力量。
   哀兵必胜。众怒难犯。因为逼债也因有情义之人以死谢罪,身为银行东家的白瑞德再次不得不收回他的行动。赵朴庵的一条老命又奇迹般地挽救了九思堂。世事艰辛,命运难测。
   其实看到刚刚解放之后的银城的场景,也让人唏嘘感叹。对于资产阶级的整治,相较于文革的阶级斗争,对所有受迫害的人群而言,这种灾难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是李乃敬死时候的平静。他不像几十年前为革命而壮烈献身的李乃之的老师那样激昂,他只是心如枯井。历经那么多沧桑变革,他平静得像一株落光了叶子的老树。
  
   记得活着里面的人们一个个的死去,不只是时代更迭所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命运如此。但旧址里面的人们尽管也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却更是因为时代变更,在大历史的潮流中如蚂蚁般死去而不留痕迹。若不是因为看到他们悲惨的死去,我也可能不会思索这样的活着,其实最终也会如所有人一样默默地消失。
   写到这里,突然不再想写下去,不再写如白瑞德外甥之死,李紫云男友之死的一些凄惨,不再写李王氏临逝前的善解人意,柳琼琚与白杨氏的勾心斗角。甚至包括那个最像活着里面活下来的那个老人的李紫痕,她其实才是真正坚韧的人。这样说下去,倒是把旧址变成了活着。可是大不一样。
  
   李乃之终生没有逃过枪决之夜的宿命。甚至最后都被自己的理想所骗。我就怕自己,庸庸碌碌一辈子,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根本都不知道自我的理想为何物。李乃之消亡在一个难以回首难以逃避的混世之中,至少他还为他的理想疯狂地奋斗过。
   流年不利。命已天定。
  
  
   晚饭之后读完了最后的故事。至少在我看来,中国人的很多家族因为中国的命运变革而烟消云散了,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就我个人的感觉,家族的这个概念,在很多人心中也许都会慢慢分崩离析。
   完成这个结尾是想让自己记下故事里面众多主人公的结局。但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必要。作者说:
   从冬天到冬天...真冷,是那样一种心脾寒彻的冰冷。看着我的人物一个个地在笔下死去,看着我惨淡的故事在冬天的寒风中结束,难禁的悲哀深深地侵泡在时间的冷水之中。
   此书的完成时间比余华的活着要早一些。92年定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