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席慕蓉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席慕蓉  

页数:

33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席慕蓉没老,年过耳顺的她依然神采奕奕;席慕蓉的诗没老,排长队的读者依然喜欢她的《七里香》;席慕蓉的文字更没老,新书中蕴涵的情感依然有穿透人心的魅力。《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是她的最新力作,她从上万张图片中挑选了300多张照片编入了这本新书中,并配合上优美哀愁的文字,向读者描绘了她心灵中那个遥远又切近的精神原乡——内蒙古……《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将掀起一股怀旧热潮,让读者领略到一个不一样的席慕容,一个属于她的家乡内蒙古的席慕蓉。

作者简介

席慕蓉,蒙古族人,蒙古名为穆伦(Muren即大江河之意),族姓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童年于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洲进修,专攻油画。1966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曾举行过十余次个人画展,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台湾之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共50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1989年首见蒙古高原,近十余年来,潜心探索游牧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占大学名誉教授。

书籍目录

序诗旁听生祖训追寻梦土创世纪诗篇颂歌天上的风篝火之歌我折叠着我的爱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有哪一种颜色不是绝美?有哪一个时刻不是难得的丰收呢?一十而惟一的遗憾,恐怕只是没能在更早的岁月里见到大兴安岭罢。如果早几十年,在“巨树的故乡”这个称号还没有成为传说之前,在原始森林还没有被砍伐摧残之前,如果我的童年能在大兴安岭度过,如果我所有的美感经验是由大兴安岭启蒙,那生命又会是什么面貌?


编辑推荐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PDF格式下载



乍一看价格,有点贵,若不是出于对作者的崇拜以及心中同样的情结,恐怕是会错过了这样一本装帧格外精美,图、文都有着灵魂的好书的。作者的文字功底无需多赞,估计80前出生的很多人都是念着她的诗篇憧憬着美好的爱情,然后背着她的诗篇实践了美好的爱情。在我听到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之前,我不知道她是蒙古人;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她还是一个油画家……难怪那样简单的文字里有着那样的深情,难怪那样的深情可以在寥寥数语中化作一幅幅美丽的图景。作者带着自己对原乡的好奇、带着父辈对故土的眷恋、带着一个学者对历史的思索、带着一个画家对生活的敏锐,用十几年的时间奔走于神秘、壮阔的蒙古高原,抒情中有哲思,学术中有趣味,形散而神不散,没有历史学、民俗学直接把结果灌输给人的乏味,而是在略带哀愁的优美叙述中,带着读者一同用心去抚摸那高原上的一草一木,把那些目即忘的琐事重新珍重地久久思考。出于种种目的,现在很多书都在拿插图做文章,但两者能相得益彰的实在稀少。由于作者画家的眼光,无论光影、色彩还是构图都别具匠心,图片让文字更加具象,文字给图片注入了生命。最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用漂泊彰显家园。是的,如果不曾离开和失去,就不知道那片土地对自己的意义。


很喜欢 图文并茂 推荐购买!


书是精装,就是邮政发来的,包装都破损了,书皮有蹭坏。


书的内容不错,但但图片印刷不精美,影响了那么美的景色效果,性价比较低,邮寄太慢,网上预计1月29日到,但2月9日才到,包装太差,纸箱太薄,破损严重,书脊掉皮脱落,心中非常不爽,不知是否能够改进。


偶尔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拿起来就一直看完啦!觉得很美!但这个版本好像没有在香港看的精致!


出于对席慕容的喜欢买了这本书。确切说是图册,绝大部分是她的照片,配的文字应该都是另几本书里的文章段落,不太值得这个价钱~但是有很多内蒙的景色,很美~


每一棵树,请努力生长,你们是真正值得好好活下去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1eaedf0100vezr.html
  
  第一次接触不可回忆的乡愁是通过《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着本书了解到的。
  席慕容的父亲是上一辈的蒙古族知识分子,1949年后,从台湾到欧洲,直到去世,一直没有再回来过。“他不舍得回去。因为他从前的印象那么好,他怕破坏自己的印象。尤其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1989年到现在,席慕容在草原上无休无止的游走,让她喜悦,但也伴随着痛心和遗憾。除了环境之外,最让她感到痛心的,是价值观的逐渐混乱,以及传统仪式的消亡。她坚信:“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1989年的蒙古之行,是席慕蓉创作的分水岭,之前她活在父母的乡愁里,而后她活在自己的乡愁里。席慕蓉以转变而非改变来形容其间的区别,并且透露了一个令她思索许久的小故事。在公教人员尚未开放探亲之前,她曾依据父母、外婆的叙述,写了一些怀乡的文字,而后香港摄影家林东生特别千里迢迢去到蒙古,为她拍摄许多家乡的照片,并以图文并陈的方式出了一本书《在那遥远的地方》(圆神)。不料,席慕蓉的一位朋友却心直口快地浇了她一头冷水,对她说:“无论如何,你写的只是二手经验。”这句话令她无言以对。
    但是当她真正坐上返乡的火车,亲眼看到熟悉的站名一一跃入眼帘时,她所想到的,却是更多父母当年告诉她的事情。比如经过宣化,她想到的是母亲说的,宣化的葡萄最好吃;车过张家口,她想到外祖父与伯父曾在这里办过蒙文的编译馆,规模之大足有半条街。这时,席慕蓉突然明白了,“原来文化就是这样传递的”,“所有的一手经验必须经过二手经验,力量才会更强大。”这也是为什么当她来到母亲的家乡,想要寻找母亲口中整个森林都是香的,走也走不完的松漠树海,却发现这里连一棵松树都没有留下时,会如此震惊莫名,原来维持了数千年的郁郁苍林,只要数十年就可以毁于一旦,就如同文革时汉人用粗暴一元的价值观,就可以轻易毁弃蒙古人的文化传统一般。
  (粗略的结合百度的材料编辑了一下,希望能够说明白。東泉)


  席慕容的文字透露着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这本书很厚重,很古老,很苍凉,很真实,思念如潮水涌动~~~记忆似麦芒飘飞~~深刻之中浸润着的是血泪,是感情的的艰涩,返璞归真,我们用单纯的思维去理解这些文字,大自然的博大即在于此,生命如斯,内蒙古的草原上空是你灵魂的归宿,风儿飘过浩渺的天空,你会发现生活的美妙与温馨,家在远方~~~~也在你我心中~~~


  《席慕蓉和她的草原》,很厚很大的一本书,可以算是散文,也可以算是摄影集。有她十六年间多次回到草原的影像记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337页,12开。书,定价200元,够贵的。有时,我挺注意一本书的标价,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嘛,因此常常觉得自己赚到了,暗喜。
  
  有时,你非得对某些东西的背景有所了解,才会对它产生感情。比如说这本。
  
  我大约14岁时买了席慕容的第一本书《花之音》。当时,很多话看不懂,于是就老重读,每次理解都加一层,书上各色彩笔所做的划线满目皆是。再之后,我买了她的诗词作品的朗诵磁带,很喜欢听。然后,有一年,应该是在央视的《读书时间》里见到对她的采访,就是谈的归乡之路,述的对草原之情。她是1989年夏天第一次踏上蒙古草原,之后十多年,每年会回来一至四次。足迹“越走越远,东起大兴安岭,西到天山与阿尔泰山山麓,又穿过贺兰山到阿拉善沙漠西北边的额济纳绿洲,南到鄂尔多斯,北到一碧万顷的贝加尔湖”。行路的同时,她开始慢慢阅读史书,在空间与时间的彼此印证中,从最初的个人乡愁里走出来,转向了对整个游牧文化的兴趣与关注。
  大约之后,形成的就是这本《席慕蓉和她的草原》了。
  因为有这些渊源,我就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
  
  扉页是一句成吉思可汗的话:
  “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
  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
  广阔之气,展卷即是。
  
  其间有不少诗歌,我最喜欢P295的那首《我折叠着我的爱》。不知那种特别的修辞手法应该叫什么。发现网上的版本有些错误,我按书中原文摘录下来,并带上作者的补充说明。
  
  我折叠着我的爱 作者:席慕蓉
  
  我折叠着我的爱
  我的爱也折叠着我
  我的折叠着的爱
  像草原上的长河那样宛转曲折
  遂将我层层地折叠起来
  
  我隐藏着我的爱
  我的爱也隐藏着我
  我的隐藏着的爱
  像山岚隐藏了燃烧着的秋林
  遂将我严密地隐藏起来
  
  我显露着我的爱
  我的爱也显露着我
  我的显露着的爱
  像春天的风吹过旷野无所忌惮
  遂将我完整地显露出来
  
  我铺展着我的爱
  我的爱也铺展着我
  我的铺展着的爱
  像万顷松涛无边无际的起伏
  遂将我无限地铺展开来
  
  反复低徊再逐层攀升
  这是一首亘古传唱着的长调
  在大地与苍穹之间
  我们彼此述说那灵魂的美丽与寂寥
  
  请你静静聆听再接受我歌声的带引
  重回那久已遗忘的心灵的原乡
  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悲欢
  正忽隐忽现忽空而又复满盈
  
  ——2002年初,才知道蒙古长调中迂回曲折的唱法在蒙文中称为“诺古拉”,即“折叠”之意,一时心醉神驰。
  初夏,在台北再听来自鄂温克的乌日娜演唱长调,遂成此诗。——2002.7.14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