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巴金及其他
2009-12
李济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12出版)
李济生
281
《怀巴金及其他》为《上海老作家文丛》第一辑,共12种,包括:王炼的《执著追求录》、任大星的《婚誓》、孙光萱的《于细微处见功夫》、朱鹭的《舷窗集》、李济生的《怀巴金及其它》、邵伯周的《平凡的旅程》、徐中玉的《文论自选集》、徐开垒的《新时期文选》、钱春绮的《十四行诗》、曹阳的《情系万家灯火》、廖晓帆的《欢唱》、燕平的《人生何处不相逢》(以姓氏笔画为序)。这12部作品都具备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理论以及文学回忆录等多种体裁。《怀巴金及其他》为该12种的其中一种。
纪申,本名李济生,1917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笔名有海戈、文慧等。曾在邮局和银行供职。1942年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历任成都、桂林、重庆等办事处负责人。1954年公私合营后历任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外国文学和现代文学编辑、编审。现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业余从事写作与翻译。译有:《两个骠骑兵》、《一个地主的早晨》(俄罗斯中篇小说)、《巴库油田》(苏联长篇小说)等。著有《思绪点滴》、《忆巴金及其他》、《一个纯洁的灵魂》等回忆录及《巴金与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编有《张天翼文集》(十卷)、《沙汀文集》(七卷)、《巴金六十年文选》,以及((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集》、《中国现代名家名著珍藏本》等。
忆四哥巴金巴金与抗美援朝这就是巴金又见巴金梦境成现实“愿为大家活着”——贺巴金百岁大寿书缘初忆——怀巴金鲁迅的学生——巴金清明幽思巴金的编辑生涯追忆萧珊“人生不过是场梦”——追忆三哥李尧林“寻根”杂记甘为泥土的翻译家——汝龙追忆诗人赵瑞蕻深深的怀念——忆王道乾兄患难识知己——忆罗荪同志“惟君子能编君子书”——忆老友夏忠禹辛笛大哥,您走好!也忆梅林送别左泥好编辑,真君子——悼王仰晨兄难以忘却的记忆——沙汀、艾芜百年诞辰有感在英伦宣讲抗日的中国记者——再忆萧乾忆金公仲华二三事从陈彦衡想到陈富年追忆吴朗西悼贾植芳老哥我看陈醇话说黄裳也来谈谈《雷雨》的发现《巴金的梦》读后感与会有感读报有感一缕情思也谈巴金赠书《来燕榭书札》书后陈衡哲愤然离川勿忘史实牢记史实鉴往开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看电视剧有感出书何必尽“豪华”文本才是研究作家的沃土珍贵的异国友情藏书小记文学翻译对新文学的影响——读书偶拾巴金译事的袅袅余音话剧忆旧朋友,是一盏明灯——读巴金《怀念振铎》文有感傅雷译事点滴读报有感——关于茨威格我的“知足斋”笔名小忆引人深思的私信——读《写给巴金》编后语——代跋
插图:忆四哥巴金荏苒时光,倏尔即逝,四哥去世不觉半年多过去了。清明前一天去洋山深水港参观,立于大洋山之巅,面临东海,远眺浩渺波涛,心潮随之起伏,一片幽思陡然升起。去年11月25日他生日那天,他和珊嫂的骨灰落葬于崇明东海之滨。今天孩子们同样携带鲜花瓣再去海边撒花祭奠,寄托哀思。这时我想他俩早已顺着水波走远了。唯愿平安地抵达彼岸,把他俩的至真至诚之爱散留在远方那些不知名的所在,开放出灿烂的花朵。爱,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有了相互的爱,人们才会有和谐、幸福的生活。归家后心潮仍难平。他那仰卧病床时的双眼,不是半睁半闭昏昏然似睡的样子,就是大睁着紧盯屋顶、一副沉思苦索的容颜;还有那老张开的嘴、下颚不住地启合,似有话要说,却又发不出声的无奈的表情,总不时浮现我眼帘。好像他还是躺在华东医院的病床上,……忍不住低声唤道:“四哥,你好吗?”泪水夺眶、心房颤抖……他已走了,永远地走了,再也见不到他了。唉!但求能在梦中相逢。一还是2004年2月17日那天,我刚放下晚饭筷子,国燥忽来电话,说四伯伯病情有变,速来医院。赶到病房,只见里里外外一片紧张,人人面容沉重。我被套上一外衣,戴上口罩,蹒跚地走到病床前,只见端端泪水汪汪守在床边。我唤声四哥,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了。不过三、五分钟,即被搀扶出,凄然落座外室沙发内。九时过被劝回家休息。昏沉沉地算是过了一夜。清晨电话传来病情无变,终于慢慢地逐步转好。他又过了一关。原来是心率减慢引起肾功能衰竭,面临血透危境,全家人只望他能少受点苦痛折磨,听其自然地走向生命的尽头为好。出人意料,他不但安过险隰,还慢慢地平稳下来。太好了!我又照旧每周六下午按时去医院探望。虽不能走进病房,必然站在门口朝内高声唤他两次,然后坐于外室向小吴或小张询问病情状况。如果逢上那天他精神较好,又无别的情况,就不守规约闯到榻前,跟他讲上几句,稍立片刻,再行退出。有次他竞两眼大睁、闪闪放光地望着我,露出笑意。我高兴极了!天上不是也有颗同名星星时时发射出光芒照耀着大地么?看来他定会照旧平稳地度过即将来临的百又二岁的寿辰。这正是我们全家人的祝愿。去年10月14日晚,我刚从外地旅游归来,国糅又来电话了:病情有变,嘱次日前往。15日下午二时去到病房,情况大异,人影幢幢,一片紧张沉重的气氛。国糅搀着我走到阳台上病室外的落地窗前,朝里望去,全是白衣人员走动着,病床上的他面扣氧气罩,周边机械杂陈,抢救情景立陈眼前。已看不清他的面容了,显然他正经受着极其苦痛的折磨。心房紧缩,泪水即流,颓然落座在身后的小椅上。这时国糅正向立在窗内边上的俞院长询问情况。他们说些什么,我已听不清楚,不住引颈内望,总想看个清楚,立立坐坐,这样过了半个多小时,毫无所得。疲累不堪,难以忍受,怀着一颗作痛的心,急急让小外孙女搀着冲过人群走出病房,去到医院大门口叫车回家静候一切。不知怎的,近年来人总易于激动,难以抑制。是否人老了,感情脆弱,无法承受重压,更怕死别之伤?不少老友过世,总是避去灵堂送别。而今面临之哀更重了。16日这天全在悬念与默祷中度过。17日晨电台播出神舟六号胜利返航,完成任务安全回落基地,佳音令人振奋。有此大喜,定能冲走他头上的厄运,又会慢慢转好的。他曾几经危境,全都平稳度过。他的生命力就是强啊。心存此想,精神稍佳,有了一线希望。晚七时半绍弥代国糅转告噩耗时,眼前的一丝微光又给抹去,一片漆黑,骤落冰窖,身心全冷,欲哭已无泪了。23日下午三时赶至殡仪馆一小室内守灵,见他面颜微红,毫无病色,一副安然沉睡的样子,去掉了来时的惴惴忧心。小林姐弟等再去大厅查看灵堂的布置了。邱俭取出相机留影,为我留下他这副安然的睡态。24日的送别仪式,木然地立候在他身侧,答谢前来送别的人众。三时半被小周带出,这时才见到外面广场上全是人,一片肃穆沉痛气氛。好不容易擦肩接踵走出人群来到大门外,匆匆搭乘小郏的车子赶去嘉兴,参加第二天即将召开的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样又免去我护灵、送灵之痛。之后的日子里,又一如既往地沐浴在专家、学者们的热情发言中,及旧友新朋的关怀里,更感受到祖籍乡亲的高情厚谊。他若有知,定嘱我代答:名实难负,愧不敢当。盛情不忘,谢谢,谢谢。返家后方从不少报刊上看到送别会前前后后的种种情景,送别人众竟达五千人之多,实出我意外。在送灵出外时,有来吊丧的人竞伏身地上哀痛不已。睹此图片,能不无动于衷乎?这是读者对他的真诚的回报。一次追思会上被邀最后发言,曾借弘一大师名句“悲欣交集”以解说我那阵子的矛盾心情:先是觉得他虽远去,总算摆脱了那有口不能言、有思无法表的六年多卧床苦痛生活,替他欣然;继又为亲人永逝的切肤之痛沉落于无法自拔的悲思中,有好长一段时间则徘徊在幻影杂陈的昏然梦境里。而今痛定思痛,往事浮沉,更感凄然。权借笔抒怀,吐出郁块,稀释心哀。
《怀巴金及其他》:上海老作家文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