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拿破仑的金字塔

[美] 威廉·迪特里希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美] 威廉·迪特里希  

页数:

391  

译者:

吴晓妹,罗天妮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伊生·盖奇,一个不务正业的浪子,从刚独立的美洲新大陆来到大革命后的法国,成天流连赌场寻找运气。一天,他从赌桌上赢得一枚据说受到诅咒的古埃及挂饰,也从此遭逢一连串的厄运:家中遭人入侵,与他一夜风流的妓女也惨遭杀害。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他不得不寻求共济会兄弟的帮助,和其他科学家一起跟随拿破仑的远征军前往埃及。在兵荒马乱的战事中,盖奇周旋于一心想夺取力量的拿破仑、信奉异端的法国伯爵、阴魂不散的阿拉伯杀手,以及亦敌亦友的美丽埃及女祭司之间,他必须想办法解开挂饰之谜,同时也要设法逃过各方夺宝人马的追击……

作者简介

  威廉·迪特里希,一九五二年生于美国华盛顿,后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新闻系。他是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为《西雅图时报》工作期间,撰写了许多杰出的科学报道,一九九〇年获得普利策奖。  从小喜爱历史的威廉·迪特里希之前曾以罗马帝国为背景,创作了《上帝之鞭》等作品。《拿破仑的金字塔》是他的第一本畅销历史冒险小说,其续集《罗塞塔的钥匙》同样广受欢迎,从而使他跻身于畅销作家之林。

章节摘录

  赌桌上的好运引发了一连串的倒霉事,唯一的出路似乎只有随军去参与疯狂的侵略行动。我在赌场上赢得了一枚小小的饰品,随后却几乎为此丧命,因此,千万要吸取教训。赌博是恶习。  赌博又是难以抗拒的社交行为,可要我说,赌博还像呼吸一样的天经地义。人的出生本身不就像投骰子吗?命运的骰子让一个孩子生来就只能是农民,而另一个却天生就贵为国王。只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来临,赌注增加了。野心勃勃的律师成了临时的独裁统治者,而可怜的路易国王却丢掉了脑袋。在红色恐怖统治时期,断头台的阴影令大家感到生命无常,人人有朝不保夕之虑。之后,随着罗伯斯庇尔的去世,人们又产生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安慰。轻佻的舞伴们就在圣叙尔皮斯公墓的墓碑间跳起一种名叫华尔兹的新式德国交谊舞。而四年后的今天,整个法国深陷于战争与腐败,人们沉溺于对享乐的追逐。原本沉闷的装束换成了艳丽的制服,保守的服饰变成了露肩的衣裙;洗劫一空的楼宇再度启用,成了文人聚谈的沙龙和诱人堕落的场所。如果说旧的贵族阶层令人反感,那么大革命聚敛的财富正在造就一批新贵。有一帮女人自封“神奇娘子军”,她们在巴黎的街头招摇过市,吹嘘自己如何“在一片废墟中保持骄傲与奢华”。舞会上,女宾们把血红色的饰带戴在脖子上,以此来讥讽断头台。巴黎市内共开设了四千家赌场,有的相当简陋,赌客们得自带折叠凳;有的却极尽奢华,竟然用圣餐盘来盛放餐前开胃小菜,豪华赌场内还设有专用包间。我把这种情况写信告诉我身在美国的朋友,他们觉得这两种赌场同样的不可思议。骰子、纸牌到处飞舞:“双骰子”赌博游戏、“三十一点”、“法罗牌戏”、“比里比”游戏。与此同时,法国边界战事不断,通货膨胀日益恶化,废弃的凡尔赛宫后院杂草丛生。因此,在玩“铁道牌”时祈望赢个九点大赚一笔却有可能输掉全部的家当,这似乎也跟生命本身一样的天经地义、一样的愚不可及。可我又哪里知道赌博竟会将我带到拿破仑的身边呢?  假如我生性就比较迷信,那我也许当时就会注意到:那一天恰好是公元一七九八年四月十三日,星期五。但那是大革命时期的巴黎,正是春季。也就是说,按照督政府的新历,那是共和历第六年“芽月”的第二十四天,距下一个休息日还有六天,而不是两天。  还有哪种改革会比这更加徒劳无益?自以为是的政府抛弃了基督教教义体系,与此同时,一周也从原本的七天延长到十天。这种改变的本意,是想依照古埃及的历法体系将一年分为均等的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以取代教皇的历法。在一七九三年那些恐怖的日子里,《圣经》被撕成碎片用于制作纸弹壳;而如今,以《圣经》为依据的七日一周也被送上了“断头台”。每个月分割成三个为期十天的时段。每年的第一天为秋分日,但同时,为了与太阳的轨道运行相吻合,每年又新添加了五、六个节假日。新政府不光满足于制订整齐划一的日历体系,还引入了新的公制度量衡,甚至有人提议使用新式的钟表将一天设定为精确的十万秒。理性!理性为上!结果是:所有的人都开始怀念有礼拜天的日子,我也一样——而我是一位业余科学家,对电略有研究,还是个生意人、神枪手兼民主理想主义者。那些自诩聪明之人把极富逻辑的新历法强加于人,他们完全无视习俗、情感与人性,而这恰恰预示了大革命的最终结局。我这么说是否显得有点未卜先知?说实话,我还不习惯于以如此审慎的方式来思考平常之事。这一点,拿破仑将来会教会我的。  的确,我当时一心思考的就是牌桌上的风云变幻。假如我是个平常之人,我也许会离开赌场去欣赏初春的第一朵红花吐艳,第一片绿叶发芽,也许会怀想杜伊勒里花园里的少女,或者起码会想念布隆森林的妓女。而我,却在巴黎这个香水与腐浊、丰碑与污泥共存,既辉煌灿烂又肮脏不堪的城市里,选择了舒适的牌桌。因此,对我而言,春光就是烛光,鲜花就是交际花。“鲜花”们将双乳勉强兜住,还故意露出明显的乳沟,让人不禁会担心马上就要春光尽泄了。而我的赌友则包括政客、军人、没落的贵族和暴发户等,总之,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而我,伊生·盖奇,则是赌场上美国新型民主的代表人物。首先,由于早年曾师从已故的大名鼎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我享有小小的地位:从他那儿,我了解到电是如何产生的。我给人演示来电的感觉:摇动曲柄,通过摩擦产生电荷,并将电流接通到漂亮女人的手上,再采用激将法问男人们敢不敢来一个真正惊心动魄的亲吻。其次,由于我曾在射击表演中展示过美式长管来复枪的精准,我享有小小的名气:我曾在两百步开外的距离用六发子弹命中并击穿了一只白镁盘子;或许是运气使然,还曾在五十步远的地方将一位满腹狐疑的将军帽顶上的羽饰打飞。再次,由于试着伪造了一些法国与美国之间的生意合同,我拥有小小的收入:当时的法国战事频繁,而年轻的美国保持中立,当然,我的生意因为法国的革命者常常抢劫美国货船而困难重重。我所没有的是:一天天的游玩享乐之外,我没有什么人生目标。我是个过一天算一天、整日里开开心心的单身汉,正在等待未来的降临;此外,我也没有太多的金钱足以让我在物价飞涨的巴黎维持比较舒适的生活。所以,我希望能碰碰运气,增加点儿收入。  赌场老板是那位故作神秘的“自由夫人”。她从大革命的混乱无序中脱颖而出,属于那种既有美貌又有雄心与魄力的女人,她的风趣与坚毅令人叹服。谁承想到女人竟会如此精明、强悍又迷人?她发号施令时威风凛凛俨如一位军士长,但同时她也善用流行的时尚服饰尽展其女性的妩媚。她穿着透明的薄纱,眼尖的人可以分明看见那块神秘的黑三角地带;浮房在衣服上方时隐时现,就像士兵不时从壕沟里偷偷地探出脑袋,乳头上还涂上了鲜红的胭脂,生怕人们忽略它们大胆的暴露。还有一位小姐更干脆,索性将双乳完全裸露在外,活像两只水果悬挂在胸口。这下你就会明白,我甘愿冒险重回巴黎并不奇怪吧?再说,在巴黎,酿酒师比面包师多上两倍,谁会不喜爱这样的都市呢?有些巴黎男人也很爱虚荣,他们誓与女人们一争高低。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他们特意将领结打得老高,都快碰到下嘴唇了,上衣长长的后摆一直拖到腿弯处,脚上的拖鞋像小猫爪子一样精巧玲珑,耳朵上的金耳环熠熠生辉。  “您很漂亮,只有您的聪颖才会让您的美貌相形失色,”一位名叫皮埃尔·卡纳尔的艺术品经销商对夫人说。他是赌场的常客,此时已喝得醉醺醺了。夫人刚刚下令不许他再喝白兰地,这是对他的惩罚,因为他将酒泼洒到了她新近刚买的手织东方地毯上,那可是她花了大价钱从破落的保王党人手中买来的。她特别中意的是这地毯上的绒毛看上去有点磨光露白,这表明其祖上殷实而节俭,是仿制不了的。  “先生,您的恭维话也无法让我的地毯变得干净。”  卡纳尔手捂胸口。“您很聪颖,只有您的强悍才会使您的聪颖相形失色;您很强悍,只有您的固执才会使您的强悍相形失色;您很固执,只有您的冷酷才会使您的固执相形失色。真的不让我喝白兰地了?女人居然会如此铁石心肠,我倒不如去男人那儿买酒喝哕!”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人入胜的战争场面,百转千回的几何之谜,神秘莫测的法老墓穴,窄如发丝的逃生机会,交织成了这部精彩非凡、无与伦比的探险小说。读者一定会欢呼雀跃。  ——《出版人周刊》  装备着印第安战斧和宾夕法尼亚来复枪的伊生·盖奇让人眼前一亮——这才是新式的美国人,充满了冒险的精神和渴望。  ——《今日美国》  喜欢充满机智和悬念的探险小说的读者一定会被这个故事所深深吸引,醉心于其中的几何之谜而难以自拔。  ——《洛杉矶新闻报》  迪特里希是天生的小说家,他以大师的手笔在历史的棋盘上演绎了一部动人心魄、精彩纷呈的传奇。  ——《威尼斯人的背叛》作者史蒂夫·贝利  迪特里希正在成为历史小说的领军人物。  ——《图书馆杂志》


编辑推荐

  一座没有法老的金字塔,一枚隐藏惊人线索的黄金挂饰,一连串完美的几何公式,指向埃及一个久藏地底的秘密——拿破仑为它挥师埃及!  《拿破仑的金字塔》是普利策奖得主的畅销之作。它挑战《国家宝藏》之离奇解谜,媲美《夺宝奇兵》之惊险刺激。书中的许多细节都是真实的历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拿破仑的金字塔 PDF格式下载



很不错的一本书,非常有意思,开始看就停不下来了


这本书不能完全归置于探险小说,如果一定要算,也应该加上历史两个字。
  
拿破仑众所周知,拿破仑东征埃及,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估计也会略知一二,埃及的金字塔多数人想来都希望能够去探秘,太多神秘的未知直到今日尚为争议,正是由此作者以**的文笔构筑成了小说《拿破仑的金字塔》。
  
应该说这是一本非常传统的小说,让人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阅读氛围。传统意指写作平实,但是功底扎实,情节平缓渐进,但是文字错落有致,近几年读多了各种写作上极简或者极致的小说,很少去读这样一种虽然纯粹在讲故事,但是很殷实的历史小说,换换口味的感觉还是蛮好的。
  
这部小说只有一条主线,从始至终围绕着我,伊生•盖奇,美国人,一个不务正业,战争时期的投机分子展开。无意中从赌桌上赢得的一枚古埃及挂饰,使伊生陷入了险象环生的境地,更是引来了各路人的窥伺。看似很老套的探险小说设定,因为作者基于历史事实的代入,而是作品在虚构成份之外有了无限的乐趣。
  
首先有关拿破仑,如同我们当代人的多数认知,这位个子矮小的野心家,在历史上的地位显赫,但是也同时充满着争议,一如他本人那种充斥着危险的激情,作者做了恰如其分的还原,就像魔鬼与天使的两极,借伊生之口,再现了拿破仑的宏图之愿,追寻亚历山大的脚步,让历史留名。事实上他当然做到了,在今天,他是一个传奇,在当时,他只是一个偏执,激情而充满野心的将领。
  
然后我们来说说金字塔,代表着古文明的登峰造极,探宝,是探险家的追求,文人的灵感,探秘,是科学家的研究,神学家的寻踪。比起已然消失的亚特兰蒂斯和古楼兰,因为存在却未解,而让人有了无限的畅想。在《拿破仑的金字塔》里,作者引用了非常有意思的数学知识,斐波那契数列,帕斯卡三解形以及黄金分割线来解读金字塔的秘密,没有玄奥的卖弄,讲的浅显易懂,虽然地下之城的理论并不稀奇,但是当读这本书的乐趣不只是在于探秘时,就不会有任何的失望之感了。
  
最后来说说国家和宗教,我们的主人公是美国人,跟随东征的法国军队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谓同盟,而此时英国人还在一路追赶,作者在基于历史上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身份进行了调侃,更是写出了法英两国人的特质和他们之间的宿怨,更是站在了别样的角度探讨了当欧洲文明侵蚀东方土地之时两者之间的留存关系,以及始终保有的对东方智慧的敬畏之心,而历史的厚重感不正是来源于思想的深度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