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今文渊源

刘绪源 上海文艺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上海文艺  

作者:

刘绪源  

页数:

248  

字数:

159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有趣的、可轻松阅读的“散文史论”。
作者刘绪源潜心十年,对中国白话散文自五四至今的发展作了一次梳理,以“闲话”笔调娓娓道来。“上编”从“谈话风“入手,围绕胡适、鲁迅、周作人三大重镇的不同特色,逻辑清晰地阐明了白话散文绵延有序的思潮源流;“下编”涉足“消费性”一面,细致剖析与林语堂有关的三种半月刊《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一探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散文衍变,并结合编《文汇报》散文副刊经历,论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散文、情感散文、小女人散文、文化大散文等的“中兴与没落”。
本书引文经典、例证鲜活,让读者在品味之余,形象地感受白话散文的渊源与流变;视角独特、创见颇丰,对白话散文的走向提出了较有价值的设想与展望。

作者简介

刘绪源,作家,批评家。1951年生,现居上海。曾任《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现为《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主要学术兴趣在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理论及中国思想史。著有中长篇小说《“阿憨”出海》《无标题音乐》;现代文学专著《解读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专著《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与《文心雕虎》,并有论文集《文学中的爱情问题》(与宋永毅合著)及《当代散文选析?等;著有长篇随笔《逃出“怪圈”》《人生的滋味》《体面的人生》《你和你的青苹果》《苦茶与红烛》;近年致力于书评书话的写作,已出版书话集《隐秘的快乐》《冬夜小札——刘绪源书话》《桥畔杂记》《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翻书偶记》。

书籍目录

序鲲西
上编
一“谈话风”的诞生
二文人传统与创作生命
三一清如水
四尝鼎一脔
五在人世的大沙漠上
六“苦雨斋”的文脉
七给他们的好世界留点缺陷
八“鲁迅风”妙处再探
下编
九林语堂与“礼拜六”
十文学市场与幽默实验
十一从《人间世》到《宇宙风》
十二京派散文:“即兴”与“赋得”
十三女性散文,及散文之大?专杂
十四新散文的危机与回归
十五谁是五四新文学的对立面
十六臆想明天的散文及研究

【附】作家、作品、报刊名索引

章节摘录

  这里所说的“文人”,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即以完整的个人,对应较为完整的文化。一旦将他们限制起来,割裂开来,以他们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来适应某一方面的工作,尽管他们也能做得好,但他们的魅力也便消失殆尽,只成为一般意义上的专家了。文人亦有高低之分,一个不能够成为专家的文人,其价值是极可怀疑的。而真正的大文化人都是最好的专家,并且往往不是一门的专家。定庵诗中的“从来才大人,面目不专一”,说的大抵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些“专家之上的文人”,其可贵之处,就在于能以自身的文化积累与自由心情,走破人为的学科界限,将各种学问乃至一切人类文化成果,尽力打通,复现为有机整体,为完整的个人所用。于是,他们的自由写作,便能贯通并激活漫长的中外古今文化的积淀,也能使整个社会体验到悠远淳厚的滋味。  这种“文人”传统,是现代中国的一个优美而难得的新传统。它的形成,当然与五四以前中国旧学的分工不甚明确有关,但也与这一代大知识分子多为中西兼通的才华出众者有关,新文化运动打开了他们的思路,也活跃了他们的思想,大量的杂志和副干U更为他们提供了驰骋的天地,而“谈话风”,自然是他们最为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今文渊源 PDF格式下载



从谈话风写起,上下两编,一是五四以来散文传统与发展,二是散文与市场的接轨问题。值得一看!


散文理论,值得收藏。


书评,贵在激起共鸣,刘先生的著作,很有见地


应该是正品,但是封面有点脏


我的现当代老师推荐的。我一定要看。


唯有这样随兴而发的文字才能真正走进文学和文学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