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艺术随笔
2012-3
上海文艺出版社
徐建融 编
185
无
本丛书初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今年适逢上海文艺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我们重新整理出版这套丛书,奉献给新一代的读者。 本丛书所选均为中国现代艺术名家,入选作品主要是关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感悟的文字,以散文、随笔为主。 本丛书分别约请国内知名的艺术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编选,并撰写序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年1月
《新文艺·现代艺术大家随笔:潘天寿艺术随笔》初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今年适逢上海文艺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我们重新整理出版这套丛书,奉献给新一代的读者。 《新文艺·现代艺术大家随笔:潘天寿艺术随笔》所选均为中国现代艺术名家,入选作品主要是关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感悟的文字,以散文、随笔为主。 《新文艺·现代艺术大家随笔:潘天寿艺术随笔》分别约请国内知名的艺术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编选,并撰写序言。
序听天阁画谈随笔指头画的优缺点关于生话问题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要有更美的画赏心只有两三枝——关于中国画的基础训练佛教与中国绘画谈谈吴昌硕先生治印丛谈题画诗跋读书眉批论画残稿诗媵自序中国画题款研究
版权页:艺术为思想意识之产物。意识形态之转变与进展,全表里于社会政治经济之情况。故文艺工作者,必须追求思想意识之赶上或赶先于时代,不落后于时代。艺术不足素材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艺人之思想、学养、天才与技法之艺术表现。不然,何贵有艺术。吾国绘画之孕育,远在旧石器时代。近时周口店所发掘之削刮器,虽加工粗糙,然大致具备形象之对称美,线条之韵律美,成原始绘画刻划之雏形。至新石器时期,始有彩陶绘画之发明,以黑色粗简之线条,描绘水波纹、云雷纹、几何纹,及鹿、鱼、鸟、蛙、半身人像等以为装饰。然尚未有简单文字之发现。至商代青铜器、殷墟龟甲之呈现后,始见有象形文字之刻铸与书写,则绘画先于文字矣。然考吾国初期文字,以黑线为表达,象形为组成,与原始绘画,实同一渊源。故吾国文字学者及绘画史论家,均有书画同源之说,以此也。是后虽分道扬镳,独立体系,仍系兄弟手足,有同气连枝之谊,至为密切,迄今犹然。绘画,不能离形与色,离形与色,即无绘画矣。宇宙间之万物万事,均可为画材、剧材。然无画家、戏剧家运用而表达之,则仍无以成艺术。原宇宙间之万物万事,本不为画人、戏剧家而存在,特画人、戏剧家,从旁借为素材而已。有万物,无画人,则画无从生;有画人,无万物,则画无从有;故实物非绘画,摄影非绘画,盲子不能为画人。画者,画也。即以线为界,而成其画也。笔为骨,墨与彩色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能具此,活矣。济山僧(石涛)《画语录》云:“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故无法,画之始,有法,画之立,始与立,复融结于自然,忘我于有无之间,画之成,三者一以贯之。法自画生,画自法立。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故日:画事在有法无法间。
《潘天寿艺术随笔》编辑推荐:那么,怎样的人品才算得上是高尚的人品呢?在传统的观点,所推崇的是平淡天真、超尘脱俗、宁静闲适,大略可用一个“雅”字概之。对此,潘天寿似乎并不完全赞同,他所推崇的。乃是“有至大、至剐、至中、至正之气,蕴蓄干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而自能登蜂造极”(同上),大略可用一个“大”字概之。之所以这其间会有如此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雅”的人品在潘天寿的时代已经更多地染着了消极的色彩,对于危亡中的民族文化艺术。无法起到有力并有效的振必作用;而“大”的人品则更多自强不息的积极色彩,面对,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要想维系传统绘画的文脉,端赖于这种大力巨量的振拔精神。
无
不错的一套丛书,凑齐一套,了解名家心中的艺术精神!
书内潘先的一些艺术感悟让读者受用无穷,很好的一本书!
不知道怎么样 别人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