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熟悉的陌生人

韩少功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韩少功  

页数:

414  

字数:

33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熟悉的陌生人/韩少功作品系列》编著者韩少功。
《熟悉的陌生人/韩少功作品系列》是该系列第五卷,收录作者六十四篇随笔。关于社会与历史、关于人生与道德,关于文学与文化等各方面,作者都有精到的见解和完美的诠释。
作家中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对转型期的现代中国进行多角度的反思与批判,对全球化时代众多尖端性的人文话题有广泛介入,颇具时代的厚重感与人性的震撼力。《文学的根》、《性而上的迷失》、《“文革”为何结束》等重要篇聿在境外评介发表,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同行们的关注。

作者简介

韩少功,男,汉族,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1982)、副主编(1983);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天涯》杂志社社长(1995)、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等职。现居海南。
主要文学作品有《韩少功系列作品》(九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长篇随笔《暗示》,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1981),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1997),全国鲁迅文学奖(2007),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7)以及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字(2002)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被两岸三地专家推选为.“二十世纪华文百部文学经典”之一。作品有三十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书籍目录

自序
关于社会与历史
完美的假定
多义的欧洲
国境的这边和那边
第二级历史
喝水与历史
哪一种大众
自我机会高估
货殖有道
人情超级大国
“文革”为何结束
民主:抒情诗与施工图
张家与李家的故事
关于人生与道德
看透与宽容
词语新解
处贫贱易,处富贵难
夜行者梦语
性而上的迷失
作揖的好处
伪小人
个狗主义
人之四种
心想
乏味的真理
熟悉的陌生人
遥远的自然
爱的歧义
圣战与游戏
佛魔一念间
心学的长与短
重说道德
关于文学与文化
“本质”浅议
留给“茅草地”的思索
学生腔
也说美不可译
文学中的“二律背反”
从创作论到思想方法
文学的根
东方的寻找与重造
好作品主义
信息社会与文学
米兰昆德拉之轻
灵魂的声音
无价之人
道的无名与专名
偏义还是对义
Click时代的文学
感觉跟着什么走
文学传统的现代再生
强奸(的)学术
岁末扔书
公因数、临时建筑以及兔子
饿他三天以后
在后台的后台
读书拾零(三篇)
好“自我”而知其恶
写作三题(三篇)
批评者的“本土”
文体与精神分裂症
为语言招魂
从循实求名开始
知识突围的道与理
扁平时代的写作”
群体寻根的条件
心灵之门
重要译名双语比照

章节摘录

  这个神圣的暗语生于一九二八年,是西班牙人和爱尔兰人的后裔,年 轻时就习惯于独身徒步长旅,结识和了解社会最底层的卑贱者。他所献身 的革命游击战在古巴获胜之后,这位卡斯特罗的密友,这位全国土地革命 委员会主席和国家银行行长,因为失望于胜利以后的现实,突然从所有公 众场合销声匿迹。一九六五年的十月,卡斯特罗公布他留下来的一封信,信中只是说:“因为其他国家需要我微薄力量的帮助”,他决定去那些国家重新开始斗 争。这位命中注定的“国际公民”,这位被哲学家萨特称为“我们时代完 美的人”,后来在刚果和玻利维亚等地的故事,我是从一部录像带里看到 的。录像带有些陈旧模糊,制作者显然是一个西方主流派的文化人。在他 的镜头下,格瓦拉消瘦苍白,冷漠无情,偏执甚至有些神经质,是一个使 观众感到压抑和不安的游击战狂人。即便如此,狂人在雨夜丛林中的饥饿,在群山峻岭中衣衫褴褛的跋涉,在战火中的身先士卒以及最后捐躯时的 从容——还有孤独,仍然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他流在陌生异乡的鲜血,他被当局砍下来然后送去验证指纹的双手,无疑是照亮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闪电——尽管关于他的录像带,眼下是最 滞销的之一,最没有人要看的之一。租带店的青年这样告诉我。与格瓦拉同时代的吉拉斯,则是另一种类型的理想者。与前者不同的 是,吉拉斯不是选择了更左的道路,而是从右的方向开始了新的生命—— 当时他同样官阶显赫位极人臣,一九五三年出任南斯拉夫的副总统、国会 议长,是铁托最为器重的同志和兄弟。他的第一本书传人中国,是六十年 代中期在部分红卫兵中偷偷翻印和传阅着的《新阶级》,与遇罗克的《出 身论》同时不胫而走。在我读过的一本油印小册子上,作者当时的译名叫 “德热拉斯”。读到他的第二本书则是八十年代了,《不完美的社会》讨 论了宗教、帝国主义、现代科技、所有权多样化、暴力革命、民主、中产 阶级等等问题,给我的印象,作者对这个世界有清醒的现实感,拒绝相信 任何“完美”的社会模式。他描绘了资本主义正在汲收社会主义(比方社会 福利政策),称社会主义也必须汲收资本主义(比方市场经济)。他的很多观 点,无异于后来大规模改革的理论导引。因为发表这些文章,加上因为公开在西方报刊撰文同情匈牙利事变等 等,他不但被剥夺了一切职务,而且三度入狱,被指责为革命的罪人。他 不是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后果,不,他是自己选择了通向地狱之路。当他打 算与同僚们分道,他满心哀伤和留恋,也不无临难的恐惧。《不完美的社 会》中很多论述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有一段描写历历在目:这是一个 旧贵族留下的大别墅里,灯光辉煌,丰盛的晚宴如常进行,留声机里播送 着假日音乐。在一群快乐的党政要人里,只有吉拉斯在灯光照不到的暗角 里,像突然发作了热病。他看到革命前为贵族当侍者的老人,眼下在为他 的同僚们当侍者。他看到革命前为贵族拉货或站岗的青年,现在仍然在风 雪中饥饿地哆嗦。唯一变化了的,是别墅主人的面孔。他突然发现自己面 对着一个刺心的问题:胜利的意义在哪里?就是在这个夜晚,他来回踱步整整一个夜晚。家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不愿用他的想法惊扰家人。但他决定了,决定了自己无可返程的启 程。如果他一直犹豫着,该不该放弃自己的高位,该不该公示自己的批判,那么在天将拂晓的那一刻,全部勇敢和果决,注入了他平静的双眼。欧洲一个极为普通的长夜。这个长夜是一个无可争辩的证明:同情心,责任感,亲切的回忆,挑 战自己的大义大勇,不独为左派专有。这个长夜使所有经过了那个年代的 我们羞愧,使我们太多的日子显得空洞而苍白。吉拉斯的理论深度不够我解渴,某些看法也可存疑。但这并不妨碍我 的感动。我庆幸自己还有感动的能力,还能发现感动的亮点,并把它与重要或 不重要的观念剥离。我经历大学的动荡,文场的纠纷,商海的操练,在诸 多人事之后终于有了中年的成熟。其中最重要的心得就是:不再在乎观念,不再以观念取人。因此,我讨厌无聊的同道,敬仰优美的敌手,蔑视贫 乏的正确,同情天真而热情的错误。我希望能够以此保护自己的敏感和宽 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吉拉斯的理论是不太重要的,与格瓦拉的区别是 不太重要的,与甘地、鲁迅、林肯、白求恩、屈原、谭嗣同、托尔斯泰、布鲁诺以及更多不知名的热血之躯的区别,同样是不太重要的。他们来自 不同的历史处境,可以有不同乃至对立的政治立场,有不同乃至对立的宗 教观、审美观、学术观、伦理观……一句话,有不同乃至对立的意识形态。但这些多样的意识形态后面,透出了他们彼此相通的情怀,透出了一种 共同的温暖,悄悄潜入我们的心灵。他们的立场可以是激进主义也可以是 保守主义,可以是权威主义也可以是民主主义,可以是暴力主义也可以是 和平主义,可以是悲观主义也可以是乐观主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呈现出 同一种血质,组成同一个族类,拥有同一个姓名:理想者。历史一页页翻去,他们留下来了。各种学说和事件不断远退,他们凝 定成记忆。后人去理解他们,总是滤取他们的人格,不自觉地忽略了他们 身上的意识形态残痕。他们似乎是各种不同的乐器,演奏了同一曲旋律; 是不同轨迹和去向的天体,辉耀着同样的星光。P6-P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熟悉的陌生人 PDF格式下载



韩少功的书,没说的,在国内作家里是上乘的,绝无敷衍之作,两个字:推荐。


很喜欢韩少功


  哲学性很强,文章所牵涉到的话题很广泛,生活中各个角落都是作者的视角,从熟悉的陌生人到性而上的迷失,用词叙事随便自然但是风格干很强,字里行间都显露着作者深邃的思考,从卑微的底层到上层的国家社会层次,都能感受到作者的人文关怀和作为一个文人应该扛起的社会责任.。正如作者所说“现在各种协会里都是一些不在创作的人来讨论创作的事情”,比如说,作家协会都是一些不再写作的人在意淫.犀利的语言风格能够让读者透过社会的浮躁,洞穿人世的真谛和意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