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创造动力学
2005-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保罗·泽兰斯基
潘耀昌
无
三维艺术的基本原则:三维设计的要素、构成方法、各种组织规则、工作室练习等等。 《三维创造动力学》第二版,填补了艺术类教科书的一个空白,系三维设计教程的入门书。它对三维设计详尽而深刻地探讨,至今为止仅在二维平面设计教科书中才能做到。 《三维创造动力学》致力于对创造作品的思想,以及作品如何影响观者的研究。希望学生们对创造空间的无限潜能的了解前所未有。 《三维创造动力学》第二版,对三维创作的审美和实践因素做了深入研究。囊括了计算机辅助和计算机制作的雕塑、纤维和陶瓷等的工艺技术,这些技术被用来创作非实用艺术、多元文化艺术和“业余的”艺术、作为社会评论的艺术、像雕塑那样构思的建筑和工业设计、公共雕塑、雕塑公园、装置艺术和表演艺术等。为了全面清晰地展示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本书还收集了众多艺术家的访谈,艺术家们以充满智慧的直白语言,讲解散了他们所做的工作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 《三维创造动力学》作为三维设计基础教程中的主干教材,给三维美不提供了内涵丰富的北景,并有助于学生超越其工作室所使用主要媒介和方法,开拓其理解力和创造力。 《三维创造动力学》还可以作为一般的欣赏性的教科书,用于三维艺术(包括纯美术和实用美术)的讲座或概述。 《三维创造动力学》也是陶瓷、雕塑、纤维艺术、金属加工、室内装饰、舞台设计、实用设计、景观设计或建筑等特殊三维艺术中初级教程的最佳补充教材。
第一部分 三维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 体验三维特性 三维作品的照片 三维特性的度量 影响观者 第二章 全方位创作 重力 环境安排 大小尺寸 材料 设计三维作品 形式与功能 成本和观众 第三章 构建设计原则 重复 多样 节奏 平衡 强调和简约 比例第二部分 三维设计要素 第四章 形式 外部形式与内部形式 主要轮郭和次要轮郭 正形和负形 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 再现的形式、抽象的形式和非客观的形式 第五章 空间 空间中轮郭清晰的形式 激活的周围空间 被限制的空间 空间关系 尺度 空间幻觉 第六章 线条 线性的作品 形式内的线条 暗示的线条和定向的线条 线条的性质 第七章 肌理 天然的肌理 加工过的肌理 视觉的肌理 第八章 光线 明暗度 自然光源 人工光源 反射光 作为媒介的光 第九章 色彩 色彩的词汇 自然色彩 实用色彩 色彩的效果:生理的和心理的 色彩的配合 第十章 时间 运动的错觉 观看的时间 受控的时间 自由的时间 永恒性第三部分 构造的方法 第十一章 随手捡到之物 个别的随手捡到之物 有精神内涵的集合艺术 用废弃物制作的雕塑 装置艺术 关于现成品的参考书 第十二章 加法和操作 使用有延展性的材料 纤维艺术 玻璃 加工坚硬的材料 混合媒介 有关加法和操作的参考书 第十三章 减法 材料的性质 揭示形式 肌理和明暗度 有关减法雕塑的参考书 第十四章 铸造 实用铸造品 空心铸造品 铸造厂和仿制品 铸件的外部和内部 有关铸造的参考书第四部分 工作室练习
无
内容角度很新,我大概的看了看,和其他的立体构成、形态表达的书不太一样,对我的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比较有深度,适合作为辅助的参考书来看!
是很好的教材书,讲的明白,操作性强。而且,知识的层面也比较新颖。对于搞动漫专业的人,会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就书而言,这是本好书。我是看了这本书再买的
很好的一本书,是正版的,小有收获
还行,适合小众,也许很多人觉得枯燥
我没有看过这本书!希望可以多点书的介绍.这样大家买的更安心,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买的.
准确的说《三维创造动力学》是一本教材,一本关于创作三维艺术作品的教材。这本书的介绍涉及了创作三维艺术作品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创作三维作品的材料,如泥土、蜡、金属、纤维、木材、玻璃、混合媒材等。也包括视觉效果,如光影、肌理、色彩等。还包括各种形式感,尺寸大小等。同样涉及到了技术层面,观众的心理层面等等。可以说介绍的是比较全面的,对于刚刚介入三维艺术创作的人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书中还列举了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作为范例,对我们了解相关艺术家也有一定的好处。在书的最后还附有中英文对照的三维艺术相关术语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相关学术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这种类似的读物如本书和《雕塑家手册-生动的材料》等等都只能起到借鉴意义,就算读者十分认真的通读此书,也很难在创作动力上有所帮助。所以这类书可以说它的作用更像是工作手册,遇到问题的时候查一下。创作的内在动力对于每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很难用一两本著作来全部总结。而且对于技术来说,在教材之外,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绝活,就算编入教材也未必能够让人掌握。所以对于做艺术的人来说,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在创作中去认识和发掘自己,绝对比看此类教材来的重要。
那如果想创造模型 有什么推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