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画兰教程

周鸣秋 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周鸣秋 编  

页数:

56  

前言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书画的一支,梅、兰、竹、菊“四君子”同样源远流长,是花卉绘画艺术的取材对象和艺术代表,在艺术风格上丰富多彩、灿烂求备。我们说晋唐的艺术是张扬大气的,宋代是收敛严谨的,元代是粗犷奇拙的,明代是热烈奔放的,清代是华丽多蕴的,而梅、兰、竹、菊于千百年来经岁月的洗礼而跃然纸上、淋漓尽致、悠然自得、登峰造极,成为文人墨客揽画欣赏,争相描绘的极好题材。在其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以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东方艺术的卓越代表。  目前中国书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带动了群众性的书画爱好热潮,热哀于书画者似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对广大书画爱好者来说,在学习书画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修养,培养了高雅情操,丰富了精神生活,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和升华。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画梅、兰、竹、菊的学习和创作水平,我们必须学习“四君子”书画艺术中应当掌握的关键内容。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要培养崭新的观念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更是离不开对娴熟的乃至独特的绘画技法的学习。书画爱好者必须先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基础打好了才能练出令人欣赏、赞叹的能书善画的本领,全面提高文化素养。艺朴之境,学无止境。  中国画有自己的独特规律,要保持其题材的本质特征,再变也不能破坏本体,就必须遵循其基本的程式和规则。以中国画“四君子”来论,唐、宋、元、明、清以来的无数书画家几乎都在对梅、兰、竹、菊的表现中体会到文人的艺术趣味,并沉浸在这种趣味中,精益求精而乐此不疲。因此梅、兰、竹、菊几乎成了花卉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必选题材,同时也是花卉画的一个标杆。在这个必选题材范围内通过对它的表现可以在身份的确立中怡养性情,抒发胸中逸气。但是在花卉画的发展疏离传统的现实倾向中,当代花卉画的发展出现了大家有目共睹的历史性变化,即不太重视梅、兰、竹、菊的基础训练和笔墨技法。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在传统艺术的发展中必须保留的一些必选题材并加以提升,使之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进而确立中国独特的花卉画艺术的核心价值观。必选题材是能够看出其功力和素养的一项基本诉求,如果完全废弃或不加以提升,不仅在文脉上中断了中国花卉画“四君子”的传统,也可能使现代花卉画的传统失去了文化的含金量和欣赏审美的意义。艺精于勤,勤而能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神,这是必须的也是不变的法则,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扬光大传承书画艺术之文脉。  中国画独特的工具材料及造型线条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笔墨和风格,古人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中创造并总结形成一整套笔墨技法,包括各种描法、皴法。紧紧抓住传统笔墨技法这个重点,从起步阶段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向纵深发展,走规范练习,扎实基础的正确轨道。当然任何传统都是有局限性的,传统也将随着时代的进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所以,在传统的梅、兰、竹、菊的绘画基础上,应推陈出新,创出自己的风格、水平和新的样式,这是每-位书画者的责任和义务。“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画具有无限创造力、生命力的源泉和根本所在。  随着广大书画爱好者学习梅、兰、竹、菊的蓬勃热情进一步高涨,书画艺术必将得到提高。

内容概要

  中国画独特的工具材料及造型线条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笔墨和风格,古人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中创造并总结形成一整套笔墨技法,包括各种描法、皴法。紧紧抓住传统笔墨技法这个重点,从起步阶段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向纵深发展,走规范练习,扎实基础的正确轨道。当然任何传统都是有局限性的,传统也将随着时代的进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所以,在传统的梅、兰、竹、菊的绘画基础上,应推陈出新,创出自己的风格、水平和新的样式,这是每一位书画者的责任和义务。“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画具有无限创造力、生命力的源泉和根本所在。  随着广大书画爱好者学习梅、兰、竹、菊的蓬勃热情进一步高涨,书画艺术必将得到提高。  源远流长的梅、兰、竹、菊技法也将得到继承和发扬。

书籍目录

序言画兰溯源画诀浅说画兰起步构图与立意册页小品的画法扇面的画法斗方的画法条屏的画法立轴的画法长卷的画法横披的画法中堂的画法

章节摘录

  兰花,在中国画中历来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因此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最喜欢,也是最适合表现的书画题材之一。唐杜牧在《赏蕙草》中赞兰:“寻常诗思巧入春,又喜幽亭兰草新。本是馨草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诗云: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许多赞兰诗作广泛流传,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描绘、传诵,更被欣赏和喜爱兰花的书画家加以专写、特绘,从而为我国的书画专题题材增加了-个经典的画兰艺术宝库。  画兰名家代有高人,宋代有赵孟坚、郑所南,元代有李衍、雪窗、赵雍,明代有文征明、陈白阳,清代有朱耷、金农、石涛、郑板桥、吴昌硕,近代有陈师曾、潘天寿等。他们的风格各异,有笔法飘逸者,有意笔草草者,还有以金石入画笔法老辣者,更有在诗与画的有机结合中,善于以诗题点破画境,加深立意,而且能够以凝想形物的"迁想妙得"诉诸视觉,不拒斥文学性,亦重视绘画性。他们的画对后人影响很大,成为人们研究和临习画兰的经典范本。  画兰首先要了解兰花的结构,以及学习画兰的用笔、用墨方法,紧紧抓住幽兰春夏季节的形态特征,把握兰花叶短而有力,花劲而逸,叶丛茂密,花朵疏淡的特点。同时又着重学习运用秀逸洒脱之笔,兰叶作钉头、螳螂肚、鼠尾描法,于顿挫中见细劲、放逸。以简单之笔,勾画于洒脱中秀妍,以掌握其结构,领悟其笔法,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并且要善于吸收名家大家画兰之优良技法及精髓。  没骨兰花,应以娟秀而飘逸的兰叶、丰腴而娇艳的花朵,淋漓地表达出兰叶势飞、花蕊舒吐,正叶宜浓、背叶宜淡、前叶宜浓、后叶宜淡,幽姿传神、奇妙气韵,以色当墨、积墨为色。双勾白描亦是画兰法之一,这是历代画风的创新,更是观念的更新。画兰先撇叶,运腕笔宜轻,两笔分长短,丛生要纵横,折垂当取势,俯仰自生情,欲别形前后,须分墨浅深,花分浓墨蕊,全开方上仰,初放必倾斜。凡画兰不可叶叶相匀,随笔撇去,不妨若断若续,意到笔不到,轻重适宜,得心应手,才能绘出奇思妙品来。须仔细效法古人名家作品,自三五叶至数,少不寒障,多不纠纷,自能繁简各得其宜。花须俯仰、正反含放法,茎插ntm,花出叶外,使其有阴阳向背,不重叠联比,花忌五出如掌指。花点蕊如美人之有目,以点蕊为花之精微,才能生动传神,决不可轻视和疏忽。兰花点蕊用山字法,时有雷同也不妨破格带四点,总之视情而定。  画兰应长期练习,坚持以日定能有所收获,路正道宽、淋漓痛快、甄陶天饥、融化物我,才能破格出新,画如其人,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画面,以自娱、自创的精神来表明对自己绘画的自信,以达到艺术的飞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画兰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