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针灸医籍选

靳瑞 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靳瑞 著  

页数:

170  

Tag标签:

无  

前言

  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了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  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门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修订的中医、中药、针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二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教学人员的意见,力求使这套新教材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同时又尽量减少了各学科间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脱节。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中医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陆续编写完毕。  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俞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者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  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内容概要

  《针灸医籍选(供针灸专业用)》是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之一。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了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书籍目录

1 医经选1.1 《内经.灵枢》选1.1.1 九针十二原第一(节选)1.1.2 本输第二(节选)1.1.3 小针解第三(全篇)1.1.4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节选)1.1.5 根结第五(节选)1.1.6 寿天刚柔第六(节选)1.1.7 终始第九(节选)1.1.8 四时气第十九(全篇)1.1.9 寒热病第二十一(节选)1.1.10 热病第二十三(节选)1.1.11 厥病第二十四(节选)1.1.12 杂病第二十六(全篇)1.1.13 周痹第二十七(全篇)1.1.14 口问第二十八(节选)1.1.15 师传第二十九(节选)1.1.16 五乱第三十四(节选)1.1.17 胀论第三十五(节选)1.1.18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节选)1.1.19 血络论第三十九(节选)1.1.20 论痛第五十三(全篇)1.1.21 行针第六十七(全篇)1.1.22 邪客第七十一(节选)1.1.23 官能第七十三(节选)1.1.24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节选)1.2 《内经.素问》选1.2.1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节选)1.2.2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节选)1.2.3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节选)1.2.4 刺热篇第三十二(节选)1.2.5 刺疟篇第三十六(全篇)1.2.6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节选)1.2.7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节选)1.2.8 刺要论篇第五十(全篇)1.2.9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全篇)1.2.10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全篇)1.2.11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全篇)1.2.12 针解篇第五十四(节选)1.2.13 骨空论篇第六十(节选)1.2.14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节选)1.2.15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节选)1.2.16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节选)1.3 《难经》选1.3.1 第六十二难1.3.2 第六十三难1.3.3 第六十四难1.3.4 第六十五难1.3.5 第六十六难1.3.6 第六卜七难1.3.7 第六十八难1.3.8 第六十九难1.3.9 第七十难1.3.10 第七十一难1.3.11 第七十二难1.8.12 第七十三难1.3.13 第七十四难1.3.14 第七十五难1.3.15 第七十六难1.3.16 第七十七难1.3.17 第七十八难1.3.18 第七十九难1.3.19 第八十难1.3.20 第八十一难2 医论选2.1 《千金要方》选2.1.1 用针略例第五(节选)2.1.2 灸例第六(全篇)2.2 《类证活人书)选2.2.1 小序(节选)2.2.2 六经病证(节选)2.3 《针灸资生经》选2.3.1 针灸须药(全篇)2.3.2 针忌2.8.3 审方书(全篇)2.3.4 点穴2.8.5 论壮数多少(全篇)2.3.6 艾炷大小(全篇)2.4 《针灸问对》选2.4.1 卷之上(节选)2.4.2 卷之中(节选)2.4.8 卷之下(节选)2.5 《医门法律.络咏论》(节选)2.6 《针灸大成》选2.6.1 诸家得失策(全篇)2.6.2 头不可多灸策(全篇)2.6.3 穴有奇正策(全篇)2.6.4 针有深浅策(全篇)2.6.5 经络迎随设为问答(节选)3 歌赋选3.1 标幽赋(全篇)3.2 百症赋(全篇)3.3 玉龙赋(全篇)3.4 通玄指要赋(全篇)3.5 席弘赋3.6 行针指要歌(全篇)……

章节摘录

  【提要】  邪在六腑之病机与证治。  【原文】  腹中常呜,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①,巨虚上廉②、三里。小腹控睾③,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薰肝④,散于盲,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⑤,刺太阴以予之⑥,取厥阳以下之,取巨虚下廉⑦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善呕,呕有苦③,长太息,心中,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苫,故口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⑨,取之太阳大络⑩,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睹其色,察其以⑧,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⑥,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④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针灸医籍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