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水稻病害及其防治

洪剑鸣,童贤明 编,徐福寿 编,王国建 编 上海科技
出版时间:

2006-11  

出版社:

上海科技  

作者:

洪剑鸣,童贤明 编,徐福寿 编,王国建 编  

页数:

350  

字数:

3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介绍了我国水稻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型病害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措施。全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两大类型病害的相互关系,田间和室内鉴定的一般方法;第二部分,系统深入地阐述44种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历史、分布为害、症状演变、病原物形态与生理、侵染循环、致病因素、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第三部分,分别介绍常见的46种非传染性病害的病状、病因、发病规律、防止和补救措施等内容。  本书病害种类集中,许多资料为作者从事数十年科研、教学及实践所积累。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供植物病理学工作者、植保工作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以及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水稻病害的诊断与鉴定 一、田问分析判断  (一)症状特点  (二)田间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  (三)两大类型病害的田间分析判断  (四)传染性病害的田问分析判断 二、非传染性病害的室内鉴定  (一)排除病原物的检查  (二)切片检查  (三)人工诱发试验  (四)化学诊断  (五)障碍因子诊断 三、传染性病害的室内鉴定  (一)真菌性病害的鉴定方法  (二)细菌性病害的鉴定方法  (三)病毒病害的鉴定方法  (四)线虫病害的鉴定方法第二篇 水稻传染性病害 一、真菌性病害  (一)稻瘟病   附1 稻瘟病病情调查记载分级标准   附2 稻瘟病品种抗病性调查记载分级标准   附3 应用鉴别品种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病斑反应型分级标准  (二)稻纹枯病   附 病情调查记载分级标准  (三)稻菌核病  (四)水稻烂秧  (五)稻苗疫霉病  (六)稻霜霉病  (七)稻胡麻斑病  (八)稻云形病  (九)稻窄条斑病  (十)稻恶苗病  (十一)稻叶鞘黑点病  (十二)稻叶鞘网斑病  (十三)稻叶鞘腐败病和紫鞘病  (十四)稻叶黑肿病  (十五)稻叶黑霉病  (十六)稻烟灼病  (十七)稻叶尖枯病  (十八)稻曲病  (十九)稻粒黑粉病  (二十)稻谷枯病  (二十一)稻赤霉病  (二十二)稻一柱香病 二、细菌性病害  (一)稻白叶枯病   附1 白叶枯病症状诊断方法   附2 白叶枯病病情记载分级标准  (二)稻细菌性条斑病  (三)稻细菌性基腐病  (四)稻细菌性褐条病  (五)稻细菌性褐斑病  (六)稻细菌性谷枯病 三、病毒和类菌原体病害  (一)稻黑条矮缩病  (二)稻条纹叶枯病  (三)稻齿叶矮缩病  (四)稻草状矮化病  (五)稻矮缩病  (六)稻黄叶病  (七)稻簇矮病  (八)稻瘤矮病  (九)稻东格鲁病  (十)稻黄萎病  (十一)稻橙叶病   附 水稻橙叶病的病原鉴定 四、线虫病害  (一)稻干尖线虫病  (二)稻潜根线虫病  (三)稻根结线虫病   附 稻胞囊线虫病  (四)稻茎线虫病第三篇 水稻非传染性病害 一、秧苗期的非传染性病害  (一)烂种  (二)烂芽  (三)黄苗和寒害苗  (四)白化苗和白条斑苗 二、分蘖期的非传染性病害  (一)深插发僵  (二)中毒发僵  (三)冷害发僵  (四)“花稻”发僵 三、抽穗结实期的非传染性病害  (一)米稻  (二)早穗  (三)空、秕粒  (四)翘稻头  (五)倒伏  (六)早衰  (七)青枯  (八)青立  (九)旱青立 四、营养元素失调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  (一)氮素失调  (二)磷素失调  (三)钾素失调  (四)硅素失调  (五)镁素失调  (六)钙素失调  (七)硫素失调  (八)铁素失调  (九)锌素失调  (十)锰素失调  (十一)硼素失调 五、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  (一)盐  (碱)害  (二)酸害 六、灾害性气象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  (一)旱害  (二)涝害  (三)风害  (四)雷电害 七、环境污染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  (一)废气害  (二)废液害 八、用肥不当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  (一)黏附性化肥灼伤  (二)氨水及碳酸氢铵熏伤  (三)石灰氮烧伤 九、用药不当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  (一)药害类型及影响因素  (二)黏附性药害  (三)有机砷农药药害  (四)除草剂药害附录 一、水稻传染性病害检索表  (一)秧田期  (二)大田期 二、水稻非传染性病害检索表  (一)秧苗期  (二)分蘖期至孕穗期  (三)穗期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水稻病害及其防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