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麝科动物

盛和林,刘志霄 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盛和林,刘志霄 著  

页数:

222  

内容概要

  《中国麝科动物》是关于中国麝类动物研究的专著,内容涉及麝的基础生物学、种群生态学、人工养殖与活体取香、麝香药理及临床应用、麝资源保护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它不仅概括了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麝科动物研究的文献资料,对麝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作者近二十多年来对麝资源保护与研究辛勤实践的结晶。书中,特别在林麝的足趾结构与上树习性、麝的分类、繁育、种群特征、资源衰退的原因及保护策略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资料与论述,对于前人的一些观点也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见解。  《中国麝科动物》可供动物学、生态学、医药学、经济动物养殖,以及保护生物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参考,对于野生动物爱好者也有参考裨益。

书籍目录

绪论一、研究简史二、历史记载三、起源与演化四、麝资源价值参考文献第一章 麝的生物学第一节 形态特征一、体型二、毛被三、气味腺四、骨骼系统五、消化系统六、生殖系统第二节 分类与分布一、分类简史二、分类现状三、分类的形态学依据四、分类的分子生物学依据五、分类的地理因素六、分类讨论第三节 年生活史一、生活史二、年生活周期第四节 食性及营养与能量需要一、采食方式及特性二、食物结构三、食物的季节性变化四、食物量五、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六、营养与能量需要第五节 繁殖一、性成熟期二、发情季节及性周期三、妊娠期四、产仔期五、哺育期六、仔麝的生长发育第六节 麝香腺囊及泌香一、麝香腺囊的形态结构二、泌香机理三、泌香期行为与能量需求四、泌香量及其影响因素参考文献第二章 麝的生态学第一节 种群特征一、性别比二、年龄结构三、出生率和死亡率四、种群增长第二节 栖息地及领域一、栖息地二、领域第三节 习性与行为一、习性二、行为第四节 种群密度与数量估计一、种群密度二、种群数量参考文献第三章 麝的人工养殖第一节 养麝业简史与现状……第四章 麝香及其药理第五章 麝资源保护和利用英文摘要

章节摘录

  3.粪堆统计天数 以几天内的粪堆作为统计的单元。理论上,统计的时间单元(天)是可任意设定的。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周、10天或更长的时间,但必须考虑粪粒鉴别的时效性。新鲜的粪粒日变化明显,易鉴别天数,粪粒排出的时间越长,特征差异越小,鉴定其排出的天数越难,误差越大。根据实践,笔者认为以3天为宜,因为:①3天内的粪粒变化的特征较易掌握。②以3天为统计单元更切合实际,误差相对较小,若以1天为单元,24小时内后期排出与第二天前期排出的粪粒在鉴别上易引起误差,一旦出现误差便是100%,但若以3天为准,可能的错误会出现在第三和第四天之间,误差仅约为30%;而如以5天为单元,虽引起的误差不过20%,但精确度下降了很难界定第四、五、六天的区别,且前期试验的预备期得增加2天,再加上时间越长,天气变化越大等因素,并无明显优势。当然,具体的粪粒统计天数,调查者可根据当时的条件设定。杨奇森等(1989)在四川白玉县调查林麝种群密度时,曾根据当地大约每周都有1~2次下雨的情况,选择雨后进行,统计样带内未被雨水冲淋过的粪堆(雨淋过的粪粒色泽和湿度不同),以雨停之日到统计时的天数为累计排粪日数进行数据处理。这样可避免在粪堆判断上的误差,这显然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选择,不是任何地点和季节都能采用的。  4.样带法的灵活应用 通过试验,弄清了麝的日排粪量(堆数),掌握了3天内麝粪的鉴别特征,接下来便是实施调查。笔者主张采用常规的分层样地样带法,即不同生境的样带法,但赋予操作的灵活性。考虑到山地林区的特点,设定一定宽度和长度的直线样带,操作时会因障碍物多而有很多困难,并且山坡宽而山顶狭,调查宽度很难保持一致。笔者在实践中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即设定单人样线。根据麝不在茂密的林草丛排粪的特点,前进时每人在两侧各2.5米范围内可发现90%~95%的粪堆。为了减少宽度范围的误差,笔者开始时每人备用了2米长的竹竿用于测量前进时左右侧的宽度,手持竹竿伸出触地时正好是2.5米左右,但实践时只适用开始阶段,各人摸索掌握5米线的宽度,始终带着长竿在林中穿行是很困难的(尽可能始终带着竹竿调查)。好在经过实践各人很快能掌握5米线的标准。当然根据环境条件的差异,个人样线宽度也可以是4米(左右各2米)、6米或更宽一些,以不会漏查为准。调查时,根据人力情况,可以1~2人调查,经过培训后,可多达10人以上同时调查。设定前进目标后,多人同时出发,每人相隔至少5米,调查宽度(5米×人数)乘以样带长度便是样带的面积。该法准确度高,灵活性大(人数可多可少,样带或样线可长可短,遇障碍时可绕行),可操作性强。调查时,当发现新鲜粪堆时,每堆取一部分装在塑料袋内,带回集体判定3日以内的粪堆数,当然熟练后可现场判断,不必取粪样。因为清除粪堆很可能会影响麝原来的活动路线和改变排粪点。应提请注意的是,对麝是不宜采用清除粪堆的办法的。  ……


编辑推荐

  《中国麝科动物》是关于中国麝类动物研究的专著,内容涉及麝的基础生物学、种群生态学、人工养殖与活体取香、麝香药理及临床应用、麝资源保护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它不仅概括了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麝科动物研究的文献资料,对麝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作者近二十多年来对麝资源保护与研究辛勤实践的结晶。书中,特别在林麝的足趾结构与上树习性、麝的分类、繁育、种群特征、资源衰退的原因及保护策略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资料与论述,对于前人的一些观点也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见解。  《中国麝科动物》可供动物学、生态学、医药学、经济动物养殖,以及保护生物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参考,对于野生动物爱好者也有参考裨益。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麝科动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