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数学教学论坛交流论文集

本社 上海科技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上海科技  

作者:

本社  

页数:

121  

内容概要

  《数学教学论坛交流论文集(配沪科版)》汇集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论文。作者们就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沪科版数学教材的特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数学教学论坛交流论文集(配沪科版)》选用的论文为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许多经验,对数学教材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有利于数学教材的改进和发展,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

书籍目录

论文1 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滑过”现象论文2 使用沪科版数学教材的思考论文3 初中数学活动课实践探索论文4 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论文5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论文6 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论文7 谈沪科版数学教材中“数感”的特色处理论文8 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点认识论文9 从尺规作图的新尝试谈学生的有效探究论文10 走出困惑感受乐趣——初中数学课改的几点感受论文11 沪科版数学教材使用的感受与建议论文12 新课程的实践与体会论文13 合作学习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体会论文14 实施新课改用好新教材——课改三年来的体会论文15 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安庆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七年级数学试题分析论文16 新课导入功能、谋略及原则——利用沪科版数学教材特色 聚焦数学课堂导入论文17 优化作业环节提升思维训I练水平论文18 春风得绿江南岸——沪科版数学教材有感论文19 在生活中求知、探索——读沪科版数学教材有感论文20 改变教材呈现方式尝试课程开发创新论文21 如何上一节符合新课标的数学活动课论文22 充分利用实验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23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反思论文24 从“不谋而合”到“顺理成章”——谈从华东版到沪科版由自发到自觉体现《课程标准》的特点论文25 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培养论文26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论文27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初探论文28 中学生数学实践与创新论文写作指导体会论文29 谈数学新课标教材的优劣论文30 浅谈数学课堂活动的“五步曲”论文31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章节摘录

  论文1 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滑过”现象  安庆市岳西县天堂初级中学马敏  自从我校《数学教育中的“滑过”现象》课题组成立以来,课题组成员在数学组全体教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对我校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通过分析作业、试卷,与其他教师一起座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并交流课后反思,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滑过”(即浅尝辄止)现象。  一、学生预习中的“滑过”现象  开学初,我通过对所授的702、703两个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而那10%预习的同学,他们也只是将课本看一遍,将课本上的结论记一下,并不真正知道预习的方法和目的。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的重心和出发点在于学生,因为教学中的探究是学生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中添加了大量如“思考”“操作”“讨论”“数学活动”等内容,目的就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借此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获取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预习经历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思考”“操作”“讨论”“数学活动”等内容不屑一顾,他们关注的只是课本上的结论,对需要认真动脑思考的内容没有认真思考,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没有动手操作,需要与他人讨论和交流的内容没有进行讨论交  流。学生认为自己在预习中记住了结论,在上课时老师问到能很快答出结论就说明自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恰恰因为学生的这种肤浅认识,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的做法,导致了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和探索中失去深刻感受的经历。  采用上述预习方式的同学,他们只注意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由于上课需要与他人讨论和交流时,他们没有认真讨论并与他人交流,从而没有真正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使得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够深入。久而久之不仅造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养成不良的预习习惯,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提高。


编辑推荐

  为了更好地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加强各实验区教师之间的交流,编者们特精选各实验区一线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汇编成了《数学教学论坛交流论文集(配沪科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数学教学论坛交流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