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灵璧石

张训彩著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  

作者:

张训彩著  

页数:

167  

Tag标签:

无  

前言

  1979年秋,原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在北京北海公园首次举办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展出了一部分赏石,颇受瞩目。此后,在各地园林部门和石友的推动下,1992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在湖北宜昌市举办了“首届中国赏石展览会”。期间,对赏石的名称和赏石文化的历史、发展等,学会与赏石界同仁和赏石爱好者进行研讨,大多赞同在我国的赏石活动中宜以“中国赏石”为规范名称。至今学会已举办了七届“中国赏石展览会”,两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展”以及’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的“国际赏石艺术馆”等,通过上述系列活动,逐渐形成展评规范,专业水准,内容丰富的“中国赏石展览”文化品牌,并于2006年在国家商标局登记注册了“中国赏石展览会”名称和标志。十多年来还编辑出版了一些赏石展览、评比和学术研讨方面的书刊,对推动中国赏石文化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社会上,赏石活动异常活跃,石头生意红火,有关出版物也花样繁多。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国赏石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赏石活动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赏石艺术的需求,这是学会同仁十分关心的问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也希望在学会支持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出版普及性赏石书籍的形式,来探索传播赏石文化新途径。为此,共同组织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编撰有学术水准,兼具通俗特点的《丛书》,以“石种”为选题,以传统名石为序列,以期集众家之笔,尝试编修新时期石谱大系——《中国赏石丛书》。  期望通过编撰出版《中国赏石丛书》这一系统性赏石文化工程,秉承传统,并以人文,自然学科理论和方法诠释其美,探求其因,帮助读者如何去赏、去鉴、去藏,从而有益于人们怡情养性,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服务。

内容概要

  《中国灵壁石》分文字内容和藏石赏析两部分,文字部分着重介绍灵壁石的界定和地位、历史源源和文化、形成和科学分析、分类和特征、鉴别和欣赏、收集和整饰、收藏和保养、市场与展望等内容。藏石赏析部分精选了100幅灵壁石图片,通过原色图片、命题和赏析文字,帮助读者欣赏灵壁石的自然美,体会其艺术感染力,从而加深对灵彼石的了解。

作者简介

  张训彩,1950年生,安徽省灵壁县人。国防科技大学、国防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作家,藏石家、赏石文化研究者。主编、撰写、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并获奖,传略被录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收藏家大全》等。  撰有赏石专著《中国灵壁奇石》、《品石》等,多篇赏石论文发表于《中华石文化报》、《奇石市场》、《石典》等报刊。赏石藏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  现为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灵壁石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河南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宿州市赏石协会顾问、灵壁县灵壁石协会名誉会长等。

书籍目录

一、概述(一)中华赏石文化巡礼(二)灵璧石的界定(三)灵璧石的地位二、灵璧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一)灵璧石的历史渊源(二)灵璧石的文化三、灵璧石的形成和科学分析(一)灵璧石的形成(二)灵璧石的科学分析四、灵璧石的分类和特征(一)灵璧石的分类(二)灵璧石的特征五、灵璧石的鉴别与欣赏(一)灵璧石的鉴别(二)灵璧石的欣赏六、灵璧石的采集和整饰(一)灵璧石的采集(二)灵璧石的整饰七、灵璧石的收藏和保养八、灵璧石的市场与展望九、藏石赏析

章节摘录

  三、灵璧石的形成和科学分析  灵璧石的色彩、图案、肌肤、纹理、孔洞以及悦耳的金玉之声怎样产生,特别是那千奇百怪、变化万端、令人拍案叫绝的的奇特造型是如何形成的?人们在欣赏、研究、收藏灵璧石时,需要了解一下灵璧石的形成过程。  (一)灵璧石的形成  灵璧石怎样形成?在灵璧民间有着美好的神话传说,说是上古时女娲补天的碎石幻化而成。从科学的意义上讲,灵璧石的形成是由于地质运动而产生的。  1.灵璧石的形成过程  今天的灵璧县境内在晚元古代震旦纪(距今8.44亿-9亿年)期间,经过吕梁构造运动,海水漫及境内,使灵璧成为一片浅海的海滨。这个时期,原先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生长,形成礁体,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发育成为今天的各类石矿体。在震旦系构造上沉积并形成了震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石。进入古代(距今4亿-2.3亿年),经过加里东构造运动,地壳抬升为陆地;后经过华力西构造运动,又下沉为浅海泻湖;直至中生代(距今约2亿年),经印支构造运动后,灵璧县一带才隆起为陆地,海水从此销声匿迹。同时,在印支结构运动期间,境内地层发生了褶皱和断裂。在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又发生了燕山构造运动,伴有火山岩喷发活动,出现了岩浆岩地质。进入新生代(距今大约1200万年),在石灰岩溶蚀地区沉积了下第三纪地层。近100万年,形成了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层。县境内发育的地层,震旦系地层约1400平方千米;岩浆岩和上第三系地层约有34平方千米。上述地层多数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少数零星出露在低山丘陵的剥蚀残丘处。经历复杂漫长的地理变化,形成了特殊质地、奇特造型和优美音质的灵璧石(图14)。  2.灵璧石的形成原因  地球上自产生了大气圈和水圈以后,才有了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外力地质作用,并开始有了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是由河、湖、海底的沉积物经地壳变动深埋,压实与成岩作用,成为坚硬的沉积岩。大家比较熟识的沉积岩有砂岩、石灰岩等,灵璧石就是一种石灰岩。  灵璧石形成的地质原因,与促进灵璧石形成的地质作用有着直接关系。矿石原岩在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作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的共同作用下、经由漫长的岁月,终于形成了独特的中厚层状灰岩、黑色泥晶结构的灵璧石。  3.灵璧石的形成(出产)地域  灵璧县是一个山丘较多的地区,史载灵璧石主要出产于灵璧县城北磬石山北麓平畴间,以北宋旧坑石最为名贵,殚奇尽怪,诸美具备,为文房清供和园林叠山之冠。今天,灵璧石的新品种和新产地被陆续发现、开发,较之以前种类和产量都大大丰富和提高了(图15)。  (1)灵璧石形成地域的基本界定:灵璧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灵璧一百九十九座山,都在九顶褚兰问”,这样,如果以渔沟镇为圆心,画出一个半径10-35千米的圆,那么这个“圆”就几乎囊括今天灵璧石的大多数品种石形成(出产)地域。宿州市人民政府最新给灵璧石的产地划定区域为:“灵璧县以及与灵璧县交界的甬桥区、泗县等地。”对灵璧石形成(出产)地域的最大范围给了明确限定。  (2)灵璧石形成地域的地层及厚度:灵璧石的形成地域按科学划分应分布位于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北小区。其主要地层及厚度为(图16);九顶镇,渔沟镇境内于上元古界、震旦系、下统,魏集一带240米厚度,有薄灰岩、灰岩、白云岩、产叠层石。九顶、良集、号山、土山、庆云、小店、独堆一线370米厚度,有白云岩、灰岩、产叠层石等,即磬石、白灵璧石、灰灵璧石、黄灵璧石、五彩石、花山青霜玉、透花石、皖螺石等。其区域内的褶皱名称可为九顶山一渔沟向斜,走向为北东向,由魏集九里桥构成,局部露出;岩性为辉绿岩、闪斜煌斑岩、灰石闪光珍岩,为岩墙或岩脉,燕山期出露。  (3)灵璧石形成地域的资源分布:灵璧石的资源在灵璧县分布很广,品种较多。磬石产于渔沟镇东3千米庆云山(磬石山),距县城47千米,为古矿点。西辉山所产磬石,质地稍松,易于雕磨,古时多用之制作砚台。此外,邱庙东北的穆山,朱集东南的潼山皆产磬石。纹石产干渔沟镇白马山、朱集乡杨山一带。白灵璧、五彩灵璧均产干朝阳镇独推山一带。透花石产于朝阳镇红乌山、渔沟镇焦山‘带。皖螺石产于朝阳镇毛耳山一带。海藻石、海藻图案石产于九顶大山脉固山子·带,嶂渠山南北麓出海藻图案石。  了解灵璧石的出产地域,对寻找、采集和研究灵璧石会有很大的帮助,甚至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是,一件灵璧佳品,不论石种,若要刻意求得,不“踏破铁鞋”,爬遍“灵璧的一百九十九座山”,也是难以完成的。


编辑推荐

  《中国灵壁石》是本普及性的赏石书籍。它探索的是传播赏石文化的新途径。《中国灵壁石》为中国赏石丛书之一。该书以“灵璧石”为选题,秉承传统,并以人文,自然学科理论和方法诠释灵璧石的美,探求其因,帮助读者如何去赏、去鉴、去藏,从而有益于人们怡情养性,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服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灵璧石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