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册)
2008-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组 编
190
无
新课程对于您和我们这些新教材的研制者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物理课程的任务则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我们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编写全新的供教师用的教学参考书,这对我们又是一项挑战。我们认为,教学参考书首先应该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展示教科书的特点;要多为老师着想,为老师提供方便;既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又要给老师留有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既要为老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又要帮助老师自己去开发课程资源。
第六章 力和机械一、《课标》要求二、本章教材分析三、各节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6.1 怎样认识力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3 重力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6.6 探究滑轮的作用四、课程资源五、补充习题六、教学案例第七章 运动和力一、《课标》要求二、本章教材分析三、各节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7.1 怎样描述运动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四、课程资源五、补充习题六、教学案例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一、《课标》要求二、本章教材分析三、各节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8.1 认识压强8.2 研究液体的压强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四、课程资源五、补充习题六、教学案例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一、《课标》要求二、本章教材分析三、各节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9.1 认识浮力9.2 探究浮力的大小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9.4 神奇的升力四、课程资源五、补充习题六、教学案例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一、《课标》要求二、本章教材分析三、各节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10.1 认识分子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0.3 “解剖”原子10.4 飞出地球10.5 宇宙深处四、课程资源五、补充习题六、教学案例
可以把图6-12的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先发给学生一根弹簧,让学生逐渐增大对弹簧的拉力,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得出初步结论: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被拉伸得越长。然后,提出问题:拉弹簧的力如果一直增大结果会怎样呢?启发学生认知上述初步结论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弹簧的伸长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猜想弹簧的伸长跟所受拉力大小的数量关系,接着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跟拉力的关系。在这里要向学生强调弹簧的“伸长”与“长度”的区别。然后,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利用所给的钩码、刻度尺等器材收集数据,得出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最后通过“信息浏览”介绍胡克定律,加深学生对以上内容的认识。 “活动1”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练习其使用方法。可以两个同学一组,发一个弹簧测力计,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在活动开始以前,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温度计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类比,把使用温度计的一些注意事项迁移到弹簧测力计上。从而让学生在活动A中,通过观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外表特征,弄清楚所用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了解测力计的主要结构。在活动B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使学生知道“校零”、注意测力计的量程、明确测力计分度值及读数方法、弹簧的伸长方向要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等使用要点。同时,可以让学生用手对弹簧测力计分别施加1N、2N、5N的力,亲身体验一下1N、2N、5N的力的大小。接着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活动2”的内容,通过实际测量,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使学生对弹簧测力计能够熟练使用。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