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

许树长 等 著 许树长、陈胜良、 莫剑忠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09出版)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许树长、陈胜良、 莫剑忠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

许树长 等 著  

页数:

418  

前言

在大自然中,存在着无法计数的生物体。虽然.在这大干世界里,人类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人类所接触的许许多多的微小生物体无时无刻不在侵犯人类的机体。尽管一般而言,人类未必患病.但是,一旦机体不足以抵御这些生物体的侵犯,它们就会从某一途径进入机体,产生相应的疾病,即所谓的感染性疾病。人类机体各系统都可能发生感染性疾病.但首当其>中且发病率最高的当属消化系统-因为不仅致病生物体最容易经口进入胃肠道而发生感染,而且,这些致病生物体的进入还会影响寄生于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进一步干扰人体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各脏器.从口腔,胃肠道,到肝脏、胆道、胰腺乃至脾脏,都可发生感染性疾病。感染性消化系统疾病在消化科的临床工作中相当重要。因此.不少临床工作者,特别是涉足临床不久的年轻医师希望有一本可作参考的书。然而,当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专业书并不多。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许树长副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胜良副教授等,组织了甚有专长的学者编写这本题为的参考书。纵观全书.所撰写的章节几乎为日常临床所见的内容,而且颇有特色。全书结合实际,深入浅出.说理清楚,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太人先睹为快,并欣然为这些年轻人的辛勤工作成果作序。

内容概要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分基础和临床两篇。基础篇全面、透彻地介绍了消化道的微生态环境、生理、病理生理,以及各种不同的病原体造成消化系统感染的特点。临床篇则系统地介绍了消化系统各部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内容系统、全面,结合临床部分的内容实用性强,对于广大的消化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在校的医学生和研究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基础篇第一章 消化道正常微生态第二章 消化系统生理及病理生理第一节 胃肠道第二节 肝脏第三节 胆道第四节 胰腺第五节 脾脏第六节 腹膜第三章 消化系统感染病理第一节 胃肠道第二节 肝脏第三节 胆道第四节 胰腺第五节 脾脏第六节 腹腔第四章 细菌致病机制第一节 侵袭力第二节 毒素第五章 弧菌属和弯曲菌属第一节 霍乱弧菌第二节 副溶血弧菌第三节 空肠弯曲菌第六章 肠杆菌科第一节 条件致病性肠道杆菌第二节 志贺菌属第三节 沙门菌属第七章 胃肠道病毒感染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第二节 肠道病毒第三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第八章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第九章 胃肠道寄生虫感染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第二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第三节 纤毛虫第十章 胃肠系统真菌感染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感染相关的细胞成分第一节 血液细胞的改变第二节 胃肠道黏膜细胞成分的改变第十二章消化系统感染的体液环境第一节 消化系统体液环境概述第二节 消化系统感染所致体液环境改变第三节 消化系统感染的补液疗法临床篇第十三章 食管感染性疾病第一节 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第二节 细菌性食管炎第三节 食管结核第四节 病毒性食管炎第五节 真菌性食管炎第六节 食管梅毒第十四章 胃和十二指肠感染第一节 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第三节 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第四节 胃梅毒第五节 胃结核第十五章 小肠感染第一节 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第二节 小肠细菌感染第三节 肠结核第四节 假膜性小肠炎第五节 小肠寄生虫感染第十六章 结直肠感染第一节 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第二节 结直肠细菌感染第三节 结直肠病毒感染第四节 结直肠真菌感染第五节 结直肠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第十七章 肠道其他感染性疾病第一节 食物中毒第二节 沙门茵感染第三节 抗生素相关性肠道感染第四节 急性出血性肠炎第五节 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肠道感染第六节 Yersinia杆菌感染第七节 阑尾炎第八节 憩室炎第九节 HIV感染相关性肠炎第十节 其他可能与感染有关的肠道疾病第十八章 肝脏感染性疾病第一节 肝脏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第二节 肝脓肿第三节 肝结核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其他嗜肝病毒感染第十九章 胆道感染第一节 胆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第二节 急性胆囊炎第三节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第四节 胆管结核第五节 AIDS相关胆管病第六节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第七节 胆道蛔虫病第二十章 胰腺感染第一节 胰腺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第二节 胰腺感染性疾病第二十一章 脾脏感染第一节 脾脏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第二节 急性脾炎第三节 脾周围炎第四节 脾脏脓肿第五节 脾脏结核第六节 梅毒第七节 脾包虫病第八节 疟疾第九节 血吸虫病第十节 黑热病第十一节 脾脏囊肿第二十二章 腹腔感染第一节 腹腔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第二节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第三节 继发性腹膜炎第四节 结核性腹膜炎第五节 腹腔脓肿第二十三章 消化系感染的药物治疗第一节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性应用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第四节 肝、肾功能减退和老年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第五节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第六节 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第二十四章 消化系统微生态制剂第一节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第二节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存在问题第三节 中医药和微生态学附录 部分英文缩略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消化道正常微生态正常人的胃肠道腔内存在相当量的多种细菌,组成所谓的正常菌群。这些在宿主内形成的定殖微生物群落,对宿主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它们在正常状态下是无害菌。消化道正常微生态系统对维持人体健康,建立正常的生物和免疫屏障,防止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一、人体胃肠道菌群的生理性演变人的一生中经历2次大的生理演变。婴儿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后几小时,肠道内即出现大量的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但2~3d后,上述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大幅度下降,代之以严格厌氧菌增加(主要是双歧杆菌)。出生后的5~7d,双歧杆菌的增长达到高峰,然后趋于稳定,成为婴幼儿期的肠道菌群特征。这是第l次肠道菌群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分娩方式(自然出生和剖腹产等)和饮食类型(母乳喂养和代乳品喂养),以及其他环境因子也影响菌种的定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医院出生的婴儿,定殖菌的类型有所不同。第2次菌种变化发生在幼儿的离乳期。儿童由混合喂养转向成人饮食,这时拟杆菌、厌氧链球菌等厌氧菌逐步增多,双歧杆菌逐步减少到总菌数的10%左右,而且双歧杆菌的类型也由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转变为成人型长双歧杆菌和青春型双歧杆菌。就健康成年人而言,整个成年期稳定于这一菌种结构,进入老年期,双歧杆菌进一步减少,有的个体甚至完全不能检测出。


编辑推荐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