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

朱自强 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

朱自强  

页数:

44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时期中国原创少年小说中的“成长”、二十世纪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特征与未来愿景、论成长电影、唤醒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性格意识、儿童审美的幼稚化倾向与儿童文学的突围等。

书籍目录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综论方卫平 论儿童文学先锋作家的创作心理轨迹吴其南 中国儿童文学中的三次“原始主义”倾向孙卓然 新时期中国原创少年小说中的“成长”王泉根 二十世纪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特征与未来愿景张之路 论成长电影薛涛 唤醒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性格意识朱效文 儿童审美的幼稚化倾向与儿童文学的突围周晓波 抒情童话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张品成 文学立场及其他谭旭东 儿童文学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徐妍 “80后”写作现象的文化分析何卫青 当代小说的儿童想像张锦贻 新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的发展王昆建 变奏与期待侯颖 试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危机韩进 建设原创儿童文学的和谐生态杨实诚 儿童文学与市场经济理论探索刘晓东 试论儿童精神发生学对儿童文学创作及儿童教育研究的影响朱自强 童年的身体生态哲学初探董国超 试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资源李学斌 幽默的文学意味郝月梅 儿童文学与儿童读者马力 论儿童文学的关键词:“儿童”彭斯远 儿童文学:人类生存智慧的启示录曹文轩 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韦苇 培养一种对典范文学的敬畏感薛卫民 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就感作家作品论陈恩黎 对三部获奖幽默小说的文本分析彭懿 三个相同主题的图画书之比较研究李利芳 儿童文学“立体文本观”孙亚敏 梅子涵:怎样一种创作姿态……原创儿童文学与出版产业附篇

章节摘录

  (1)多重叙述的张力:西方优秀作家在叙述方式的探索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以美国九十年代女作家唐娜·乔·纳波利《巫师的女儿》为例,书中每一章都用不同叙述身份与视角展开,分别以《赛尔》《妈妈》和《康拉德》命名。以《赛尔》和《康拉德》命名的章节以及最后一章《赛尔和康拉德》,叙述者即是隐含作者,用的是一种全知视角;而以《妈妈》命名的章节,叙述者是妈妈,用的是一种个人化的内视角。不同的叙述方式与视角使得读者对母亲和女儿两方面的心理都有了真切的了解,更能感受女儿追求自由的无辜,母亲渴望亲情的无罪。美国的雷切尔·韦尔的“友谊指环”系列(《我可不在乎》《拜托,拜托!》和《声望较量》)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它们虽然分别运用了摩根、CJ和佐伊三个少女的内视角进行叙述,但三部作品放在一起又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产生出与多重视角相类似的阅读效果。  在国内,我们的原创作品也常常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探讨少年的成长。韦伶的《幽秘花园》就是一部在不同的叙述者之间不断变换与跳转的作品。小说开篇,“我”作为人物,要对“我”的两个侄女讲述一则故事,这是叙述身份之一;其后,“我”开始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讲述对象却变成了隐含读者,“我”也不再是介入故事的人物,这是叙述身份之二;再其后,“我”以一个十二岁少女的身份,重新进入了故事之中,隐含作者、成人的“我”、刚刚经历过这个故事的少年的“我”以及正在经历故事的少年的“我”,开始轮流承担叙述任务,这是叙述身份之三;有些时候,隐含作者又把自己完全隐藏起来,完全以少年的“我”的身份去叙述,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这是叙述身份之四。  《纸人》中的复式叙述也与此类似,作者设置了成人、初步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少年以及尚未建立这种同一性的少年三位叙述者。这种叙述角色的跳转使得人物可以站在成长后的角度和立场看待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从而对自己的成长胸有成竹。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