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朱子近思录

朱熹、吕祖谦 上海古籍
出版时间:

1999-3-1  

出版社:

上海古籍  

作者:

朱熹、吕祖谦  

页数:

26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南宋朱熹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他的著作在明清两代被奉为儒学正宗,他的博学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也影响极巨。《近思录》十四卷,是朱熹在另一位理学大师吕祖谦的协助下,采摭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先生语录类编而成。此书借周、程、

书籍目录

朱子近思录导读
朱子近思录
引用书目
朱熹序
吕祖谦序
卷之一(凡五十一条)
卷之二(凡百十一条)
卷之三(凡七十八条)
卷之四(凡七十条)
卷之五(凡四十一条)
卷之六(凡二十二条)
卷之七(凡三十九条)
卷之八(凡二十五条)
卷之九(凡二十七条)
卷之十(凡六十四条)
卷之十一(凡二十一条)
卷之十二(凡三十三条)
卷之十三(凡十四条)
卷之十四(凡二十六条)
附录
朱子论理气([宋]朱熹)
朱子论鬼神([宋]朱熹)
朱子论性理([宋]朱熹)

章节摘录

  朱子近思录导读  一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夏,吕祖谦从东阳风尘仆仆来到建阳,在群山环翠的寒泉坞与庐墓守孝的朱熹相会,切磋论学。旬日之后,一部由两位理学大师携手合编的着作,完稿于寒泉精舍,那就是被后世视为“圣学之阶梯”、“性理诸书之祖”的《近思录》。  《近思录》为朱、吕二人共同编纂,这是有晦庵自序、东莱题词及其他文献灼然可证的。而且吕祖谦为此用力不小,并非徒挂虚名。但自明清以来,人们却似乎更愿意把《近思录》作为朱熹的学术成果去研读。有清康熙朝理学名臣张伯行在《续近思录》自序里就这样认为:“自朱子与吕成公采摭周、程、张四子书十四卷,名《近思录》,嗣是而考亭门人蔡氏有《近思续录》,勿轩熊氏有《文公要语》,琼山丘氏有《朱子学的》,梁溪高氏有《朱子节要》,江都朱氏有《朱子近思录》,星溪汪氏又有《五子近思录》,虽分辑合编,条语微各不同,要皆仿朱子纂集四子之意,用以汇订朱子之书者。”虽说乾隆间四库馆臣曾为吕氏正名,认为此乃“后来讲学家争门户,务黜众说而定一尊,遂没祖谦之名,但称‘朱子近思录’,非其实也”,但不少学人仍一如既往。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三十年代曾为《清华周刊》拟写过一份《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在入目的《近思录》条下,就干脆免提吕祖谦之名,而独署以“朱熹着”。比较公允的说法是二人的作用有主次之别:《近思录》的编定是以朱熹为主,吕祖谦的助编并不妨碍《近思录》是一部典型的程朱学派的代表作。因为《近思录》的序次规模及其所体现的理论体系,只有“集理学之大成”的朱文公能与之合配。就此而言,称“朱子近思录”也并不为过。  ……


编辑推荐

《朱子近思录》是朱熹在另一位理学大师吕祖谦的协助下,采摭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语录类编而成、,此书借周、程、张的语言构建了朱熹简明精巧的哲学体系,被后世视为"圣学之阶梯"、"性理诸书之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朱子近思录 PDF格式下载



毕竟不是做学问的人,对朱熹的书,也就打算读《四书章句集注》和本书了。本书虽然不是精装,但印刷非常清晰,而且价格便宜。我非常满意。


上古的天地人丛书系列之一,无注无评,阅读需要一定功底或者在细研后放在手边作为时时翻阅原著的干净本


书很好,古文的,有兴趣可以看看


书来了,大体一看,好。原汁原味,没有胡乱解释,可做收藏与学习。


古人的书需要认真的琢磨


内容很经典,只是是简体字,价格实惠


喜欢 慢慢品吧


经典文。无注释,无译文。


質量挺好.可惜是簡體字的.簡體字的書比較便宜.


挺好的啊 哈哈哈


一个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之精深!


言简意赅,是研究程朱理学必看之书


朱子的作品,理学的典籍啊


儿子的书,我觉得太高手了


性价比高,使用,已经买了这一套出的好几本了,这次有卖了三本


很不错!价格也不贵。


不错的一本书,挺满意的,值得买来看


  这个书名会使今天的一般读者误解,以为“近思录”是朱熹自己写自己,或者是他的学生朋友写朱熹,类如《论语》之类的书。其实,这恰恰是一本朱熹(和吕祖谦)摘录别人的名言、名句的书。
  “近思”二字出自孔子的“切问而近思”,意思是一个人有了大学问还必须用于自身的实践。中国儒、释、道三家所说各有不同,但有一大点相同,这就是“行”,实践第一。朱熹当然也力主此道,所以他就和来访的朋友吕祖谦编了这本书,作为儒学的入门读物,以供“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用心良苦,确实可见一斑。
  这本书在语言上并不难读,好多地方甚至就是古人(宋代)的白话,至于所说的理,作为一般读者,大可以只当作一般的道理去读,不要管什么哲学,读得进就读,读不进就翻过去。这是读书为用的读法。当然,如果你就是要追问“程朱理学”,这本书就只是个纲要了。
  总的说,这本书里有许多做人与读书的道理和方法。至于其哲学,不喜欢则可以不去理它。
  喜欢读书,性情中和的人大概会喜欢。 


朱子思想詳細介紹。可惜沒有註釋。


只有导读,没有注释和评述,不太好读。凤凰社的智慧果丛书本既有导读,也有注释和评论,可惜没货(读过该系列的《传习录》,觉得做得不错)。


一般,感觉不值!书很经典,但性价比极低!


内容深刻,意义深远,推荐


注解稍简单


纸张好,印刷清晰;字大,爽目。12元。


朱熹的书,他的思想,很集中的体现在这本近思录上。


角有点崩了小遗憾,但是没有改变好书的品质


这样的书,我更喜欢原文,不喜欢读别人的注释本,但是看到一句“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不理解意思,查了查发现应是“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与原来意思相差很远,实在太误导人了。


古文,要细细研习,内容清晰


读古典要读白文本,这本书是白文本。现在的阅读习惯还是简体横排比较合适,这本书也正是简体横排。不过呢,排版过于垃圾,还整一个什么名家导读,不知道要导些什么--或者添加一个导读为了提高自己的定价,可惜价格的确够高,质量反而更差。这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现在的形象?


很便宜,但是没有注解理解的不够深刻。建议看陈荣捷的近思录集解。


别的版本没看过,但是封皮不怎么样


上海古籍的東西,質量沒的說。


这本书是买给老爸的,这本书对于我这种文言水平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虽然老爸说其实这本书的文言已经很简单了!感觉纸张什么的也还不错的,不晓得是不是我买书不多的原因。


应该还行吧,至少比大部头的《朱子语类》轻松吧


  十分羞愧到了都快毕业了才来看这本入门读物。
  
  一共才十四卷,附录没看。基本上是每天睡前躺着看1-2卷,很符合“近”(at hand)的精神。当然,换作二程的话,肯定要正襟危坐的。
  
  很难就内容本身谈些什么。想简单说说的是一些对于如何看,也就是角度问题的体会。
  
  看前几卷的时候,论文刚刚收尾,所以难免还带着问题去看。比如会对敬、静、工夫这样的关键词格外留心。但是几卷阅毕,不由自主置身其间,仿佛聆听教诲。于是真正当作语录,当作哲学阐发,读了中间一部分。今晚读到第十二卷,忽然看到孤零零这么一句:“做官夺人志”,心下一凛。一来和论文多有关系,二来,和此前诸贤语录中对做官的态度可谓大相径庭。譬如第十一卷还提到胡瑄在湖州尝置“治道斋”,延请一些在治民、治兵、水利、算数方面有造诣的学者来讲学。所以那孤零零的一句,必然有语境。可惜读的不是集注本,也没有工夫特意去考求这个语境究竟如何。不过联系到程朱学派在宋代的实际处境,也许这只是某位学者的意气之语,也未可知。于是想起自己在曾身不由主地持了“敬”心去读此书,不免哑然。如不能理解这个“敬”字,做起理学研究,终是有隔。但如一味求“敬”,则不免沦为所谓“新儒家”(new-Confucianist),或许不久之后,也要倡言起“儒教”一说来呢。
  


呵呵,是不是毕业时节特别好读书? :-p


南星客,我刚知道你是做朱子学的。
大赞,有机会见面聊一聊。你在哪里?


鄙人不算是做朱子学的,况且目前无学无业ing........


关键是,后面的话,掩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