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

(法)谢和耐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法)谢和耐  

页数:

384  

字数:

438000  

译者:

耿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土。自东汉时输入,经诸多朝代之努力,将原为梵文(或巴利文)等古天竺文字的佛经译为汉语,并通过手工抄写到印刷技术之运用,终于使佛法深入人心,广大信众,同沾法益,此功德无量之善举前后持续了千年有余。特别是我国国民与天竺人民早有往来,其思想趋向也颇为接近,复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相互激荡、磨合,乃至酝酿、吸收,至隋唐而大成,创宗立派,鼎盛繁荣,前所未有。影响所及,我国周遍朝鲜、日本、越南等邻邦亦多流行大乘佛法。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我国始终为大乘佛教之重镇,有“佛教第二故乡”之誉。此殆与我国僧俗两界人士究心于佛法义理密切相关。 佛理探究,自古以来即有僧伽、居士之分,虽无“研究”之名,而出于信仰之诚,寻求佛教精义者,彪炳史册,所在多有。降及近世,因科技发展之刺激,佛法潮流,亦屡有扩张。自十九世纪德国学者马克斯·缪勒提出“宗教学”概念以来,欧美之宗教学研究方兴未艾。佛教,作为古老的宗教之一,海外研究也日见蓬勃,从东瀛至南亚,从德意志、法兰西至英吉利,于研究南传佛教圣典及历史文化方面卓有成效。尤其是在美利坚,自 C.R. 莱曼等创办《哈佛东方丛书》、奠定美国佛教研究基础以来,从地域上说,其研究范围已囊括南传佛教、印度佛教、中国佛教(包括藏传佛教)、东亚佛教,举凡教理、经典、仪式、经济、政治等无不涉及,成果斐然。目前已发展至巴利文、梵文及藏文,横跨文献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在宗教学界已呈后来居上之势。就佛法源流而言,佛教从印度本土向南、北方向分别传播,菩萨高僧,筚路蓝缕,而成北传大乘、南传上座二极,于今因缘增上,不断发展,已趋于世界佛法之域,可谓千载一时也欤! 因此之故,时有台湾蓝吉富氏主编出版《世界佛学名著译丛》一百册,绍介国际佛教学术界之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等,内容广泛,对于国内学界拓展学术视野,提升佛学研究水准,甚有裨益,可喜可贺!惜其著作多属近代,且以日文为主,时过境迁,欧美近代以后之佛学研究日新月异,相关成果不断涌现,将此类新知卓见译为汉语,嘉惠学林,已成迫切之势。 藉此因缘, 敝寺故有觉群编译馆之设立,集思广益,斟酌权衡,适时推出系列《觉群佛学译丛》, 实欲借古人译梵为汉之经验,取信、达、雅之准则,推陈出新,俾在家出家,两俱得益。佛法虽重在行持实证,佛经所说理趣,亦无不为求证生死大事之门径,若依文解义,理事分途,则徒成慧业,殊失佛法之宗旨。然此乃针对僧伽悟道而言,非指俗世传教之事,况时际浊世,佛法传扬端赖因缘,适应时会,则日以广信,僧伽寄质尘寰,岂可遗世而独立者乎! 倘能以此译丛为契机,重视我国古代传译之汉文圣典,探悉诸宗玄义,同时摄取世界各地区佛法之优长,融贯现代国际佛学界之研究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深信国内会有更好的研究成绩出现,佛教亦将进一步充实与光大,余之愿也,因序之而随喜赞叹云尔!

书籍目录

总序 觉醒 原“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译从序” 季羡林 法国的敦煌学研究与谢和耐教授的贡献(代序) 耿昇 中译本序 谢和耐 导论 第一章 直接资料 道场和僧侣的数目 宗教运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综合性影响 第二章 间接资料 财税 出家人的税收制度 寺院财产的税收制度 间接输税的形式 第三章 财富的积累 印度的遗产 印度戒律规则对中国僧伽经济的影响。 布施于佛教的财产 中国僧侣们的继承法 ……第四章 布施的流通 第五章 历史的基础 附录 一、敦煌卖契与专卖制度 二、敦煌写本中的租骆驼旅行契 三、敦煌写本中的一项缓税请状 参考书目 一、史籍和碑铭集之部 二、有关佛教史的著作和僧侣戒律经文之部 三、著作之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