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史学
2006-4
上海古籍出版社
顾颉刚
135
无
本书近百年的断代,以作者卒年为准。有时为叙述方便起见,其卒年不在百年范围内者,亦加略述,但以超过不远为限。 本书有时为方便于叙述起见,一书或同见于两节中,如傅乐焕先生的《宋辽聘使表》,既见于断代史研究节中,复见于旧形式的撰述节中。 顾颉刚,总括而言,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具体而言,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颇的影响的“古史辨”的运动的主将。作者的特殊身份决定了本书的特殊意义。我们从中既可看到这位博涉子多个史学领导、亲历子多项史学活动、交接了多位史学名家、编辑了多种史学论著的奠基人对学科和同行的观察与评论;也可看到这位主将以特别的篇幅对他领导的史学运动所作的阐述与估价。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作反思 与总结的时候,“古史辨”的影响——包括其正与负面——是不能忽视的,而本书的有关部分,正是出自当事人一份直接亲切的概要。 顾颉刚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撰写的《当代中国史学》初版于抗日战争胜利之年。该书对此前一百多年间史学潮流的起伏、史学研究的成绩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公允的评价,当然也有对《古史辨》的兴趣及实线的“夫子自道”。全书结构清晰,文字畅达。虽只有十万字的篇幅,但因立意高远、信息密集,向来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学史领域的一本名著。
顾颉刚 (1893-1980.12.25),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应毛主席、周总理之请,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别》和《二十四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
前言凡例引论上编 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前期 第一章 史籍的撰述 第一节 当代史的撰述 第二节 旧史的补作与改作 第三节 旧史表志的补订 第四节 学术史的撰述 第五节 谱牒与方志 第六节 地理学的著述 第二章 史料的整理与辑集 第一节 当代史料的整理与结集 第二节 正史的补注与校订 第三节 旧史料的辑佚 第四节 古史史料的整理 第三章 金石学的兴起与研究 第一节 碑志学的结集与研究 第二节 金文的结集与研究 第三节 吴大激与孙诒让 第四章 元史与西北地理的研究 第一节 元史史料的整理与元史的改作 第二节 洪钧及其《元史译文证补》 第三节 西北地理的研究与撰述 第四节 域外史地史料的整理与撰述 第五章 经今文学的兴起与贡献 第一节 经今文学与辨伪学 第二节 廖平与康有为中编 新史料的发现和研究 第一章 甲骨文字的发现与著录 第一节 私人的收藏与集录 第二节 中央研究院与河南博物馆的殷虚发掘 第三节 外人的收藏与集录 第二章 钢器群的发现与考释 第一节 新郑与浑源铜器群的发现与考释 第二节 洛阳铜器群的发现与考释 第三节 寿县铜器群的发现与考释 第四节 安阳铜器群的发现与著录 第五节 溶县铜器群的发现著录及其他 第三章 考古学的发掘和古器物学的研究 第一节 史前遗址的发现和研究 第二节 日人的考古学侵略 第三节 古器物学的研究 第四章 西北文物的发现与著录 第一节 中外考察团在西北考古的成绩 第二节 汉晋简牍的发现与著录 第三节 敦煌石室所藏典籍的发现与著录 第四节 宗教典籍美术遗物的发现及其他 第五章 内阁大库军机处档案与太平天国史料的发现与著录 第一节 内阁大库军机处所存档案的整理与著录 第二节 太平天国新史料的发现与著录下编 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后期 第一章 史籍的撰述与史料的整理 第一节 近代史的撰述与史料的整理 第二节 通史的撰述 第三节 文化史及专门史的撰述 第四节 断代史研究的成绩 第五节 沿革地理的研究与成绩 第六节 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成绩 第七节 旧形式史籍的撰述与整理 第二章 甲骨文字与金文的研究 第一节 《契文举例》与《殷虚书契考释》 第二节 王国维郭沫若等的研究与贡献 第三节 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发见与文字考释 第四节 金文的研究与断代 第五节 铜器的收藏与结集 第三章 元史蒙古史中外交通史的研究 第一节 元史蒙古史研究的成绩 第二节 中外交通史的研究 第四章 俗文学史与美术史的研究 第一节 小说史的研究 第二节 剧曲史的研究 第三节 其他俗文学史的研究 第四节 美术史的研究 第五章 古史的研究与《古史辨》 第一节 古史研究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古书著作年代的考订 第三节 古代民族史的研究 第四节 《古史辨》与古史传说的研究 第五节 《古史辨》与古书的研究
方志之作,古已有之,其见于《隋书·经籍志》的,如冀、幽、齐三州 图经、常璩《华阳国志》、陈寿《益都耆旧传》、圈称《陈留风俗传》等。 虽无方志的名称,但分地记载其风土人物,实即等于后世的方志。自宋以后 始有正式的方志出现,如《咸淳临安志》、《嘉泰会稽志》等犹存于今。自 清以来,凡文化较高的地方,其长吏、士绅莫不以修志为事。但今存方志, 十之八九皆由地方官奉行故事,开局纂修,徒位置冗员,钞撮陈案,殊不足 以语于著作之林。注意方志编纂方法的,实自乾隆中叶始。李文藻的《历城 》、《诸城》两志,全书均纂集旧文,不自著一字,以求绝对的征信。后谢 启岷修《广西通志》,首列叙例二十三则,遍征旧作,合短取长,说明所以 因革的缘由,而认修志为著述大业。然真能说明方志的意义的,只有章学诚 。前此之为方志的,皆为图经的概念所囿,以为仅一地之地理书而已。学诚 则谓方志必立三家之学,仿正史纪传的体例而作志,仿律令典例的体例而作 掌故,仿《文选》、《文苑》的体例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缺一不可。 其晚年总湖北通志局事时,即实行其理想,分为《湖北通志》、《湖北掌故 》、《湖北文征》三书。可惜为人掣肘,不终其事,仅有副本一部分流传至 今。在近百年中,方志之佳者有:阮元《嘉庆浙江通志》、《道光广东通志 》三百三十四卷卷首一卷,陶澍《嘉庆安徽通志》,李兆洛《嘉庆凤台县志 》十二卷及《嘉庆怀远县志》(董士锡续成),林则徐《道光湖广通志》(俞 正燮为总纂),张澍《道光兴文县志》、缱光屏山县志》、《道光大足县志 》、《道光泸溪县志》,吴荣光《道光南海县志》,方履钱《道光河内县志 》三十六卷、《道光永定县志》、《道光武陟县志》三十六卷,黄培芳、曾 钊《道光新会县志》十四卷,莫友芝、郑珍《咸丰遵义府志》四十八卷,陈 澧《同治番禺县志》,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一百五十卷序图一卷卷首三 卷,陆心源《同治湖州府志》、《归安县志》五十二卷,黄彭年《光绪畿辅 通志》三百卷卷首一卷。
无
书的质量很好,服务很好
惊天魔盗团 高清完整版
剧集 收藏 下载 评论 分享
一代史学大家的经典之作。不过这样的版式,不是很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