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哲学与文化复兴诠论

鄧立光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鄧立光  

页数:

232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论文集所收乃余研究中国哲学专题之成果,各文皆曾在学术期刊发表。儒家与道家道教乃余之重要研治范畴,而文化类则为对当前如何发展所作之哲学思考与指点,以期为民族之自尽其性有所贡献。溯自干嘉时代,学者以穷研典籍为高,遂使明末清初之经世学风戛然中止,自此以后,知识分子之视野日渐狭促,既无预于事功之开展,亦卑视身心性命之讲求,其末流乃如牟师宗三先生所沉痛缄鞭者:稍有文物度数之沾溉者,则又沾着陈迹而玩物丧志,不能通文化生命之源也。沾哔吟哦于诗词典籍者,则又习焉而不察,徒为其黏牙嚼舌之资具。有终生读中国典籍而与其生命无交涉者。稍有颖悟者,亦能就眼前积习风光而略得旨趣,然而不能深入底蕴而通文化生命之源也。此为感性之欣趣,而非思想慧命、德性光辉之遥契。又有较为颖悟者,亦能稍通义理之源,然而浅尝捷取,不能资之深而左右逢源也。

内容概要

現在的學術研究幾乎全著囂學術著作的覺(而質次之,甚或不重質),而教育工作的熏點也集中在知譏的博授,所謂”尊嬸性。已經是旬沒确實踐意義的大言。知行脫節,缺乏親纜,實在是今日治人文學科者的通病。就研究中國哲學的人而言,這個病痛即反映了他們與中阈哲學的傳統精神相違了,道閥學一屑容或做足,尊德性一屑則非要務,去精取粗,淪为知解之徒,則如何能承撸擅興中國文化、中國哲學的使命?

作者简介

鄧立光,男,1959年,廣東三水人。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職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香港新亞研究所兼任哲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道教學院客座教授。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中國哲學)學科專家、北京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暨常務理

书籍目录

前言 代序一:牟師新學宗前聖 尼山古道至今傳 代序二:中國傳統哲學的返本開新儒家編 第一 孔子的謙讓思想 第二 孔子的德性生命與形上思想 第三 孔、老原論 第四 朱熹理學思想之“心”義辨微 第五 戴震理學思想析評 第六 牟宗三先生重建中國哲學的道路——“道統”析述 第七 牟宗三先生的易學與當代儒學的關係道家编 第八 《老子》所反映的天道觀與政治理想 第九 從《老子》看道家道教的修真 第十 從《黄帝陰符經》說道教哲學 第十一 修真與體道一一陳希夷“無極圖”與周濂溪“太極圖”闡微文化编 第十二 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模型——“文化三層論” 第十三 從《孝經》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第十四 中國文化的回顧與反省、復興與發展 第十五 以儒釋道三家作為復興傳統文化的重點附:從衢州祭孔看國家的文化發展

章节摘录

君子以中正仁义自修而有吉庆,小人反是而招祸败。《说卦》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言三才之道俱立而以仁义为人道核心。《系辞上》云:“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即人在回溯生命价值的始点时,反过来对人生的意义有所领会,因此对生命的始终、形躯的生死都有一道德价值上的体会:生命实在是追求道德价值实践与完成的过程。《周易》的哲理对道德生命的极成而言,真可谓说到尽处了(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濂溪结合《易传》与《中庸》所言的“诚”,作为生化宇宙万物的形上根源和道德根源。《通书。诚上》云:“诚者圣人之本。‘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干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干.彖》云:“大哉干元,万物资始”,是言干元为万物所以存在的始点,这是宇宙论式的体会。濂溪以此言“诚”的根源。《干·彖》云:“干道变化,各正性命”,“变化”是指《干.卦辞》的“元亨利贞”,表示干的生生不已。干卦大象为天,故“干道”即天道;干道变化不已,万物各自的性命也得以贞定。濂溪以干元为道德实体的“诚”,作为生命中的道德根源(价值根源),并引《系辞上》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经证。“元亨”为“诚”的流注,“利贞”为“诚”的结穴,是宇宙根源与价值根源合一的思想展示。“诚”作为天道性命的载体,故《通书·诚下》云:“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与文化复兴诠论》是一本研究中国哲学及传统文化的文章合集。全书分为儒家編、道家编和文化编三编,主要探讨了孔子的谦让思想,宗三先生的易学与当代儒学的关系,《老子》所反映的天道观与政治理想,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反省、复兴与发展等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哲学与文化复兴诠论 PDF格式下载



帮韩国朋友买的,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