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古异相

余欣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余欣  

页数:

21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以西陲出土寫本爲基礎探討中國中古時代的學術、信仰與社會,關注中國學術本源的特殊视点:方術與博物。

作者简介

余欣 1974年生,浙江黃巖人。2003年於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導師榮新江教授),2007-2009年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合作教授高田時雄)。現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爲敦煌學、隋唐史、中外關係史。著有《神道人心――唐宋之際敦煌民生宗教社會史研究》(中華書局,2006年),並在《歷史研究》、《中華文史論叢》、《人文學報》(東京)、《敦煌寫本研究年報》(京都)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曾任法國中國文明研究所、牛津大學中國學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並應邀赴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北海道大學、臺灣大學發表特別講演或參加學術會議。

书籍目录

序(葛兆光)導論:同相與異相一 解題二 總論三 要義上编 寫本時代的學與術第一章 史學習染:從《漢书》寫本看典籍傳承一 史籍流佈:敦煌、吐魯番文獻中的《漢書》殘卷二 精英傳習:史傳與墓誌所記《漢書》學業與教化三 歷史知識如何滲入社會成為大眾文化四 結語:經典傳承的知識社會史意義第二章 物怪易占:闡氏高昌王國的卜筮舆經學一 吐魯番新出《易雜占》文書概觀二 寫本錄文及内容疏證三 章前符號、卦符和坤字的寫法四 “義保制困專”日略考五 由《說卦》要抄本看高昌國的易學傳統六 關於所謂“變卦象占”問題七 “六親占”的理論與應用八 文本結構及文獻整體性質第三章 厭劾妖祥:絲路遗物所見人形方術探赜一 引言:斯坦因的困惑二 从敦煌到京都:史料信息鏈三 空間、界限與辟邪:人形的功能性分析四 文明在互動中演進:從東西方術交流看絲綢之路第四章 觀風望氣:吐魯番文畲殘存占候之術鉤沉一 德藏吐魯番“占書”研究史二 Ch 3316文書錄文與擬題三 中國古代占風術之濫觴四 八方之風:“風”的概念與占驗五 巫與醫:風角術的實踐場域六 風占與占候的學術源流第五章 選擇推步:黑水城文獻孑餘日者之術溯源一 俄藏TK190文書定名并校錄二 從“戎磨日”到“六日”:秦漢至宋元間擇日術的推衍三 “五穀良日”與農事雜占的技術傳統四 黑水城方術文獻在中古數術史上的價值五 餘論:敦煌學突圍的再思考下编 中古博物的林中路第六章 附子考:藥物的東西交通史一 “羅佛懸疑”之問題所在二 附子及其同源與形似藥物三 原產地、實用價值與象徵含義四 “薛愛華妙論”:舶來品的魅力源泉第七章 蕪菁考:菜茹的風華博物志一 蕪菁栽培史與食物史新證二本草視野中的蕪菁三 蕪菁的宗教意味四 從東西文明交流看蕪菁五 人與物的親睦世界:中古博物圖景的重繪第八章 七寶考:佛寺寶藏的功能詮釋一 佛教的供養觀念與“七寶”二 敦煌佛寺所藏珍寶的功用三 寶物與密教信仰第九章 土貢考:沙州貢品的歷史情境一 貢獻的經濟與政治涵義二 唐宋時期土貢研究學術史三 敦煌文獻中的土貢资料四 從碁子到犛牛尾:貢物雜考五 “物”與“心”:土貢書寫的意識形態第十章 異物考:龜兹方物的文化想象一 屈支灌:佛教潔淨觀念的導人二 龜兹板:釋迦聖樹崇拜之一端三 金頗黎:來自龜兹白王的珍獻四 銀頗羅:袄教禮器的華麗變身五 遊仙枕:異域勝境的奇幻津梁六 虚實相生的龜兹:異物和異域的文化想象徵引文獻索引後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古异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