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全二册)

朱自清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4月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朱自清  

页数:

355  

Tag标签:

无  

前言

  有一位朋友在大学裹教词史,他的学生问他,读诃是那几种选本好。他和我们谈起这件事,当作一个笑话:大学生还只晓得读选本,他论的是大学生,自然不错。但对于大学生以外的人,譬如说中学生罢,这个意见很值得讨论了。近世中国学人有一个传统,就是看不起选本。他们觉得读书若祇读选本,只算是陋人而不是学人。这也有时代背景的。明朝以来,读书人全靠八股文猎取功名;他们用不着多读书,只涫拿几种选本加意揣摩,便什么都有了。所以选本风行一时大家脑子里有的是文章,而切实地做学问的却少。八股文选本风行以后,别种文体的选本也多起来,取材的标准以至评语圈点,大都受八股文的影响。空疏俗褴,辗转流传。选本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在此。这种风气诚然是陋,是要不得,但因此便抹杀一切选本和选家,却是不公道的。  近代兴办学校以后,大学中学国文课程的标准共有三变:一是以专籍为课本,是用选本还是用选本,伹加上课外参考书。 一是清光绪中《钦定学堂章程》中所规定,二是自然的转变。转变的原因,据我想,是因为学校中科目太多了,不能在文字上费很多的精力,是胡适之先生的提倡他在《中学国文的教授》文里,力主教学生多读参考书。

内容概要

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原籍浙江紹興》人,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教授,長期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等學校的中文系任教,他研治現代和古代文學都很有成就。三十年代以後,他以主要的精力從事於文學教學和文學評論,在教育界和文學界都有較大的影響。 本書收輯作者有關古典文學的研究論著,並將作者所寫的舊體詩收作附錄。

书籍目录

上册 什麼是文學 文學的標準舆尺度 什麼是中國文學史的主潮——林庚著《中國文學史》序 中國文評流別述略 古文學的欣賞 語文學常談 論中國文學選本舆專籍 《文選序》「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說 論詩學門徑 詩多義舉例 詩的語言 日常生活的詩——蕭望卿《陶淵明批評》序 論「以文為詩」 論雅俗共賞 論嚴肅 論逼翼舆如畫——關於傳統的對於自然和藝術的態度的一個考察 「好」舆「妙」 禪家的語言 論朗讀 論氣節 論書生的酸氣 ……下册

章节摘录

  最主要的靠重迭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迭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迭才在诗歌裹失去主要的地位。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但记录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诃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我们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作太师。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不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那时的社会有贵族与平民两级。太师们是伺候贵族的,所搜集的歌儿自然得合贵族们的口味,平民的作品是不会入选的。他们径得的歌谣,有些是乐歌,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乐才好用。合乐的时候,往往得增加重迭的字句或章节,便不能保存歌词的原来样子。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头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诃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一诗三百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这是朱自清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力作,书籍是竖排繁体,校订精详,印刷和纸张不做。是一本古典文学的最佳入门读物。


好书啊,现在书店难买到的,不过都是繁体字一竖一竖的哈,呵呵,倒也原汁原味。


好书啊,现在书店难买到的。


还可以,朱自清也是古典文学大家。他的论文可以一读。只是纸质不大好~~


朱自清的学术有晋人风致,很难得


书是好书,但tmd以后能不能不要拿红绳子绑书!知道我拿到书的时候书面有个红红的十字!


第一次和另外几本书一起买的,打开来发现全二册的只有下册而且有点脏好像库房积压了很久的样子。就一边申请退货一边又下了一个订单。过了几天送货员来退货同时送新包裹,不用打开就知道又是只有一本。这样看应该是库房没有上册了吧。。。可怜的勤劳的送货员~~可怜的佩弦兄~~~你的书卖不出去啦╮(╯_╰)╭

退货前略微翻了一下下册,印刷质量还不错,是竖版繁体。下册开篇是论唐诗三百首,然后是柳宗元的某文,再后面<经典常读>占了好多篇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