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第二辑)
2011-9
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小康 主编
297
无
由高小康等编著的《中国美学》是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和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主办的专题性学术辑刊。本辑刊以发表中国美学研究(包括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译文、述评、书评以及有关研究资料为主,一年一辑。
第二辑设五个栏目:专题研究、传统美学研究、现代中国美学研究、理论前沿译介、述评与书评。共收录论文十五篇,书评三篇,主要探讨了文学与图像、美与神性的关系等。
一、专题研究
专栏名称(一):文学与图像(主持人:赵宪章)
论“镜子说”的图像意识内涵(肖伟胜)
《红楼梦》图像研究:从艺术史模式到视觉文化模式(秦剑蓝)
西方美学史上的“语图”关系(陆涛)
专栏名称(二):美与神性(主持人:包兆会)
董仲舒的神学美学(包兆会)
中国当代艺术思想图景中的人神向度(查常平)
二、传统美学研究
“气韵”新解(洪毅然)
从“才性之辨”看魏晋文艺批评的人文蕴涵(袁济喜李俊)
论中国古代的语言美学观(王汶成)
龚自珍的美学思想(祁志祥)
与道合一:道家人生美学之审美域(李天道)
论江南古代都会建筑元素的生态表达(王耘)
三、现当代美学研究
中国美学:现代以来的演进(张法)
实践美学与审美形式性(张玉能)
晚清风景描写的发生:以《老残游记》为中心(唐宏峰)
四、理论前沿译介
中国表意文字中的“天”(汪德迈著李晓红译)
五、述评与书评
美学理论建构中的得与失:评叶朗的《美学原理》(张弼)
大美学视野下的创造性阐释——侯敏《现代新儒家美学论衡》述评(邢红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图文关系研究综述(周展)
《中国美学》约稿函
版权页:插图:1.人与神的对立关系世界图景中的人神向度,意味着人的存在始终同一位超越性的存在者相关,意味着人只有在和自己绝对差别的对象中才能真正地确定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独立的主体生命、个体生命与我体生命的存在者[4]。人活在自己与那位“绝对他者”的张力之中。基于这种向度,人与神(指“超越者”或“终极实在”)的关系,在逻辑上无非分为对立(分离)、并立、合一(人的神化与神的人化)之三重关系。所谓人与神的对立,指人在自己的思想体系里否定任何作为超越性的存在者本身所具有的存在性,否定神本身的存在(无神论为其代表);或者指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代神话中诸神对于人之存在的否定。事实上,这种否定行动,在逻辑上始终无法摆脱如下的悖论,即否定者必须在承认对象存在的同时才能否定对象的存在。如果神或人作为对象在此根本就不存在,那么,人神关系中的人或神就丧失了要作为被否定的对象;如果人对于神的否定仅仅是对客观上的虚无的否定或者主观上的观念的否定[5](即使如此,也有必要先预设其存在),那么,人神关系中的人与神就不再有任何必然的关联。人在同神丧失了绝对的关联之后,人只是封闭地存在于自我设想的世界之中。他仅仅同世界之中的包捂自然、自我、社会(他人)、历史、时间、语言这些存在者打交道。人在这种同世界之物的存在的交往中必然日益使自己世界化,进而使自己生成为纯粹世界性的存在者,一个以物质主义的眼光看待世界、以肉身主义规定自我的存在者。
《中国美学(第2辑)》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