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译注
2012-8
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义庆
592
532000
张撝之 注解
无
《世说新语译注》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至刘宋初近三丰百年间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前言
德行第一(道德、品行)
言语第二(思想敏捷,长于辞令)
政事第三(布政治事)
文学第四(文章博学,尤重清谈)
方正第五(为人方正)
雅量第六(度量宽宏)
识鉴第七(审察人事,鉴别是非)
赏誉第八(品评人物,加以揄扬)
品藻第九(品评人物,定其高下)
规箴第十(规劝、告诫)
捷悟第十一(聪明机智,领悟迅速)
夙惠第十二(幼时聪慧)
豪爽第十三(豪放爽朗,不落凡俗)
容止第十四(容色、动静)
自新第十五(改过自新)
企羡第十六(企望仰慕)
伤逝第十七(感伤死者)
栖逸第十八(隐逸山林)
贤媛第十九(贤明妇女)
术解第二十(方术技艺,解释问题)
巧艺第二十一(工程技艺,精巧高妙)
宠礼第二十二(宠幸礼遇)
任诞第二十三(任意而行,放诞不拘)
简傲第二十四(轻率傲慢)
排调第二十五(嘲笑戏弄)
轻诋第二十六(轻蔑、诋毁)
假谲第二十七(诡诈、欺骗)
黜免第二十八(贬斥罢免)
俭啬第二十九(节俭、吝啬)
汰侈第三十(骄奢无度)
忿狷第三十一(愤怒、急躁)
谗险第三十二(轻信谗言,毁害贤能)
尤悔第三十三(过错、懊悔)
纰漏第三十四(错失、疏漏)
惑溺第三十五(迷乱陷溺)
仇隙第三十六(仇恨嫌隙)
主要参考书目
版权页: 5.王夷甫父义,为平北将军,有公事,使行人论不得。时夷甫在京师,命驾见仆射羊祜、尚书山涛。。夷甫时总角。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加有理,涛甚奇之。既退,看之不辍,乃叹曰:“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羊祜曰:“乱天下者,必此子也。” [注释] ①王夷甫:王衍,见《言语》23。义:王义,王衍父,见《德行》26。②使行人论不得:谓要派遣一个使者去陈述情况,找不到合适的人,行人,使者的通称。 ③命驾:吩咐人驾车。谓动身前往。 羊祜:见《言语》86。④总角:古人童年时束发成髻,状如角。因指代童年。 按:此事当在晋武帝泰始五年(269),时王衍年十四。 ⑤叙致:陈说事情。 [译文] 王衍的父亲王义,任平北将军,有件公事,想派使者去陈述情况,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此时王衍在京师,就叫人驾车动身前去谒见仆射羊祜和尚书山涛。王衍当时还在童年,姿容才华,十分出众,陈叙事情很爽快,而有条理,山涛十分惊奇。王衍走后,山涛还对他看个不停,就感叹说:“生儿子难道不应"—3像王衍吗?”羊祜说:“将来乱天下的,必定是这个孩子啊。” 6.潘阳仲见王敦小时,谓曰:“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注释] ①潘阳仲:潘滔(?—311),字阳仲,西晋荥阳(在今河南)人。潘尼之侄。有文学才识。初为东海王司马越太傅长史。永嘉末为河南尹,石勒之乱遇害。 王敦:见《言语》37。 ②蜂目:像蜂那样的眼睛。 ③豺声:像豺那样的声音。豺,一种状如狼而比狼小的野兽,性凶猛狡猾。蜂目豺声,描写凶恶人的相貌声音,语出《左传·文公元年》。 [译文] 潘滔看见小时候的王敦,对他说:“您像蜂般的眼睛已经显露。只是像豺般的声音还没有形成而已。您一定能吃人,也将为人所吃。” 7.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之,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注释] ①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的建立者,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幼年随邑人行贩洛阳,曾为人力耕。被晋官吏掠卖为耕奴,与汲桑等聚众起事。后投刘渊为大将,重用汉族士人张宾,雄据河北,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太和元年末(329年初)灭前赵,取得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三年,称大赵天王。旋称帝,年号建平。他好文史,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 不知书:看不懂书。②《汉书》:史书名。东汉班固著。记述西汉一代历史。 ③郦食其:刘邦的谋士。 劝立六国后:指郦食其劝刘邦扶持以前被秦国灭亡的六国国君的后裔。 ④云何:说什么。 ⑤留侯:张良,刘邦的主要谋士,以功封留侯。 谏:劝阻。此指张良向刘邦陈述不宜立六国后裔之事。
《国学经典译注丛书:世说新语译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无
很好的译注版本
给儿子买的,儿子很高兴
国学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