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舞厅·市政

马军 马军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08出版)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马军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

马军  

页数:

428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古今中外城市史上,没有一个城市像近代上海那么内蕴丰富,情况复杂。这里有三类市政机关,三个司法体系,四种司法机构(领事法庭、领事公堂、会审公廨与中国法庭),三个警察系统,三个公交系统,三个供水系统,三个供电系统,电压有两种(法租界是115伏,公共租界是220伏),有轨电车的路轨宽度也分两种。假如有人想从南京路乘电车去中国城里的某个地方,他必须先乘英国电车到租界边的爱德华七世大街(今延安东路),接着穿过马路进入法租界,乘法国电车到南头,然后穿过民国路,再乘中国电车继续前行。在这趟半个多小时的路途上,首先可看到的是穿着英国警察制服的英国人、白俄人和印度锡克族人,然后是穿着法国警察制服的法国人、白俄人和越南人,最后是中国警察。[1]这里人口多元。域内人口八成以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湖南、山东等18个省区。同乡会是他们最熟悉的组织,同乡是他们最亲切的关系,名目繁多的会馆。

内容概要

  《舞厅·市政:上海百年娱乐生活的一页》追溯了交际舞在西方的源流,及其传人上海的脉络,并且纵观了从“两界三方”时期,经日伪时期、战后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直至改革开放时期,这近百年来交际舞及其营业性舞厅,与市政当局乃至国家政治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还就“如何理解营业性舞厅与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关系”等基本问题,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见解。

作者简介

马军,1969年11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成果有:《上海通史.当代文化》(合著,1999年)、《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口述回忆(1946-1953年)》(合译,1999年)、《泰西新史揽要》(点校,2002年)、《1948年:上海舞潮案》(著作,2005年)、《中国近代科学家徐建寅传略3(编著,2005年)、《近代中国高校校歌选》(编纂,2006年)、《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改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著作,2006年)、《夜来临——吴国桢见证的国共争斗》(合译,2009年)。

书籍目录

总序序导论第一章 西方交际舞的早期传入(1927年以前)一、西舞溯源二、舞风初渐三、风气既开四、舞厅前驱第二章 “两界三方”时期(1927年至1943年)一、海上舞潮二、舞厅林立三、禁舞之议四、日常管理五、打烊时间六、相关问题七、限制入场八、失控时代第三章 日伪统治时期(1943年至1945年)一、限制时间二、制订新章三、暴力袭击四、同业公会第四章 国民党重返时期(1945年至1949年)一、跳舞场所二、舞业中人三、管理主旨四、取缔大班五、整顿舞校六、压缩时间七、限制人内八、暴力案件九、劳资纠纷第五章 1948年:上海舞潮案一、禁舞肇始二、京沪之争三、殃及池鱼四、外埠舞禁五、山雨欲来六、大打出手七、善后处理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1949年至1954年)一、逐步萎缩二、全面禁止三、舞风渐息第七章 改革开放时期(1979年至2009年)一、欲禁又弛二、星罗棋布三、管理体制四、若干环节五、舞师纷纭六、惩治不法总论附录一:有关“舞厅和舞女”的个案研究一、仙乐舞宫简史二、逸园舞厅简史三、老大华(维纳司)舞厅简史四、在沪谋生的日本舞女附录二:口述回忆一、访问薛文俊先生记录二、访问钱祥卿先生记录三、访问朱永铭先生记录附录三:有关上海舞业史的若干目录汇编一、“1949年前文艺作品所见的上海舞厅业”目录汇编二、二三十年代西方“舞场.跳舞”影片在沪上映目录三、“交际舞教材”中文书目汇编(1907年至2009年)四、老上海舞女纠纷事略主要参引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954年5月底,新华舞厅[33]也提出了转业书场的要求,市公安局对此颇为重视,对舞厅内的不同人等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工作。对于资方,主要是责成其承担责任,对职工、舞女的出路做出妥善安排,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不得影响治安或增加政府负担。对于职工,则力促其全部随场所一同转业。舞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处理得格外审慎。首先,对该舞厅48名舞女依据其个人出身、文化程度、技术水平、思想状况等,划分类型,调查研究,然后分别进行政治启蒙教育,指出个人前途,明确方向,消除对立情绪。尤其是对一些平日表现不错、家庭背景较好、积极准备转业的舞女进行重点访问,使其在舞女群体中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其次,在舞厅内布置积极分子,及时掌握动态,控制情况。例如,新华舞厅决定6月21日停业时,即发现有陆宝玉、陈莉方等舞女藉争取照顾生活为由,汇集部分舞女连续开会一周之久,提出了延期停业两个月的要求。由于事先布置的某积极分子及时反映,得以使市公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分化、制止.此外,对一般生活尚能维持的舞女三十多人则帮助其学习裁剪技术,并对确实困难的舞女朱霞风允许其在新的书场内摆设香烟摊维持生活。上述办法在辅导皇宫、大路两家舞厅转业手工工场时也继续使用,职工、舞女均较满意,效果不错。在此前后,高峰舞厅则被勒令停业,虽然事先也做了一些必要准备,但由于资方配合不力,处理得不够理想。

后记

本书是熊月之教授领导的《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中的一册,也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0年5月,我曾追随熊教授及本所同人承载、宋钻友、张敏老师共赴苏州木渎策划该丛书的进程和规模,当时就洽定由我来撰写舞厅生活的部分。由于2000年至2004年我正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在职),所以全面地收集资料和撰写工作是从2005年初开始的。在这五年中,我尽心竭力,投入的精力并不亚于当年的博士论文(此说是否属实,读者自可明辨)。本书不是我关于上海舞业的第一本著作,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本,因为在“导论”和“结论”中我已经表明,就我的长期规划而言,它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五分之一,以后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我已人不惑之年,希望老天能假以我更多的健康和毅力,来完成这一任务。如果说本书对整个上海城市史的研究还算小有贡献,那么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除了熊月之教授多年的引领外,中外学术界的许多人士都曾提供过不同形式的帮助,他们是王仰清、王维江、石川照子、孙琴安、江文君。


编辑推荐

《舞厅·市政:上海百年娱乐生活的一页》: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舞厅·市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