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艺术
2011-8
上海辞书
吴国平 编
140
《教师人文艺术》主编曾策划主编过中国大陆第一套《教师人文读本》。图书问世后,深受读者欢迎,已印刷12次之多。《教育参考人文书系》是《教师人文读本》的拓展产品,分解读、情怀、艺术、沉思、智慧五册。本册《教师人文艺术》,分“教育要有思想”、“道德何以说教”、“培育现代公民”、“教学的艺术”、“课堂的声音”五个单元。作者都是工作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从事教研的研究员、大学教授和学者、国家教委官员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可爱的”思想者,要有自己自由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追求,而不仅仅是“教书匠”、“混饭吃”。
吴国平,1966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先后从事过教育行政和教育编辑工作,主持《教育参考》杂志十年,2008年起供职于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主要从事教育领导研究和儿童哲学研究等。2003年起兼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策划并组织了“21世纪中国教育论坛”、“上海教育论坛”等大型综合性教育热点的研讨活动。著有《行动与研究——新课改中的教师专业成长》,策划并主编了中国大陆第一套《教师人文读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现代教师读本》(教育卷、人文卷、科学卷、艺术卷、生活情趣卷,广西教育出版社)等。参与《国家中长期(2012—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课题研究。
吴国平 前言第一单元 教育要有思想吴国平 教育,要有思想!周贝隆 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教育钱理群 做一个“可爱的”思想者吴康宁 碎思新语——从康德、帕斯卡尔到孔子商友敬 孔子的“家”在哪里夏中义 消费主义与中学生(节选)马增彩 论教育价值取向的工具性许锡良 也谈教育的工具性质包国庆 教育领域被误读了半个世纪的三个主义(节选)第二单元 道德何以“说教"吴国平 德育:底线不作假陈德云 王超渴望自由追求——一个中学生的故事(节选)齐爱芬 感受十二岁的心灵——来自学生的日记郝项莉 为飘摇的“花朵”安家——学校教育根基探寻吴康宁 红领巾是用什么做的肖川反 思道德教育许锡良 也谈学会做人陈桂生 漫话“感恩教育”陈佑清 个体道德需求及其德育意义徐学红 学校道德教育的反思与回归于忠海 道德,何以“说教”翟楠 创建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谈荣辱观与道德教育陈佑清 什么样的德育才能培养出既有道德又善创造的人陈桂生 如果德育成为“无底洞”第三单元 培育现代公民顾明远 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吴兆宏 评选“三好”错在哪儿邱广欣 也说“三好学生”评选当废止——由25张弃权票引起的思考刘尧 对“三好学生”评选存废的看法孟宪平 废除“三好”评选,让“星光”更加灿烂陈桂生 也谈评选“三好学生”的由来程斯辉 明庆华“五常”与公民道德教育包国庆 国民的诚信与善良彭泽平 培养公民还是培养人才(节选)第四单元 教学的艺术“公开课”教学大家谈周梅 公开课伴随我成长蔡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余嘉云 公开课的四种基本特征毛景焕 公开课与日常课的割裂向蓉蓉 给每个孩子平等的机会李善良 走出“公开课”教学研究的误区卞松泉 教学比赛可以休矣谈永康 教学比赛不可以“休矣”王丽琴 表演性的公开课教学可以休矣刘云杉 谁在“坐井观天”郭华公 开课正反说杨启亮 公开课教学中的“反教学”问题陈桂生 漫话“公开课”沈晓敏 课堂应有什么样的纪律杨辉等 课堂纪律的背后是什么闻晶 纵论课堂纪律,探讨教育真谛王文静 缘何学生不守纪——来自教师的原因剖析郑金洲 “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陈桂生 关于“上课插嘴”问题的插嘴程红艳 自由的学校和学生的自由第五单元 课堂的声音刘云杉 真的声音是如何消失的秦志强 陈明华来自课堂的“诊断”报告宋利君 衣兜里的十张小纸条课堂故事三则陈小英 十分钟是金沈江天 回忆:老师不讲课邱永康 怀念实习的日子孙惠芳 呼唤心中的教室黄健秦 志强 哈佛教授的“不教”而教沈芝瑾 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教育——关于阳阳的故事陈桂生 也谈“关于阳阳的故事”王建军 教育的真实与教师专业自觉丁钢 追求理解的课堂教学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