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意间
2012-4
上海辞书出版社
莫小米
267
231000
无
《在无意间》一书收录了莫小米多年来的专栏文章。莫小米善写小小说,常常是两三行字就能把一个不太简单的故事说圆。那些小故事里的人事经她一写,似乎就显得或小得可爱,或小得意味深长了。这些年,她的关注点渐渐偏向弱势群体,以情感细腻著称的她所描绘的这一群体的故事似乎更耐人寻味。这种短小却有力的行文风格不禁让人想起《世说新语》,短短数行就能写得气韵神动,读来十分过瘾。作者在《在无意间》里讲了三百多个故事,经删减合并后还有近两百多个。这其中有冷漠、懦弱、无奈、离别以及各种阴差阳错,也有关爱、坚强、信心、相遇以及各种幸福圆满,整本书给读者能带来丰厚的饱足感,而让人饱足之余又能给予思考的空间,这恐怕就是莫小米文字的魅力所在。
莫小米,浙江杭州人。曾干过农民、售货员、会计等活计,1983年调入杭州日报社当记者。现为副刊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随笔集《心意阑珊》《在沙发的怀里》《永不言别》《门后的风铃》《左手握右手》《汤的汤的汤》《远走高飞的女人》《直接回家》《岁月的智力游戏》《莫小米自选集之我是谁》《莫小米自选集之你是谁》《莫小米自选集之他是谁》等。
那些男人
悲喜一夜间
划清界限
老少年
没有把握
男儿有泪
生活品质
生死之诺
无声嘱托
输赢
痛爱
忤逆
孝子
隐形杀手
最后一次讲述
那些女人
不受欢迎的女人
成熟
回家
乱世佳人
农妇的爱情
女孩二十
陪她,赔他
说走就走
怕受气
幸福的权利
远走高飞的女人
中国妇女
那些懊丧
归途迢迢
好事做到底
苦命
抢救
亲情是病
死缓
天价索赔
新包办婚姻
清账
忧心忡忡
在没有灾难的日子里
正月初一获释
资助者
那些喜悦
路在脚下
“瞎”折腾
背靠大树好乘凉
改变
画出那条长线
纪念日
她的舞台
人和人
小福的存在
疑似情人
永远的圆桌
圆台面
最快乐的人
那些伤痛
何处安身
红军走过的地方
懂得
接受
生死自知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思念的方式
无微不至的关怀
艳丽的阴影
值得不值得
咫尺天涯
那些甜蜜
反刍
爱情无畏
爱情冒险
徜徉在青春中
不见
春光无限
年龄差距
漂亮女人
相片姻缘
一个谎言
已经很好
在无意间
相差十厘米u
那些雨天
悍母
爱的底线
宝贝对不起
剥夺自尊
过去
青春可买
黄金清单
失实的社会新闻
希望在明天
想走路的老人
那些晴日
1000倍
成就感和满意度
救命靠什么
天生丽质
良好人生
那样的妈妈
骗子来了
让他多睡一会儿
人心被什么打动了
贫困的标准
生命不转弯
信,还是不信
许你光明的未来
寻找山清水秀的地方
最好的结果
那些瞬间
爱藏东西的孩子
定格
拦腰截断
儿时伙伴
非常逻辑
她,在人间
快一点,等一下
实况
文盲的羞耻心
雾里看花
那些岁月
爱无悔
分合
船儿悠悠
来龙去脉
老农的革命故事
囚爱
女囚
商量
挑剔与宽容
退
向左走向右走
笑对人生
一辈子
一次未完成的采访
左右
那些想象
非正常反应
年轻的纺织姑娘
钱的想象力
情窦初开
让她再笑一会儿
他永恒了
闲言碎语
以貌取人
找老公
那些现实
按质论价
亲爱的小孩
般配
编造的简历
变
穿越
她本柔弱
寸土不让
儿子的召唤
方言抵心
最后的交流
后来
家丑
心疼那个孩子
自由
那些巧合
挨着
丢失的今生今世
亲爱的爸爸妈妈
父亲的传记
感恩的窗帘
离婚那天
那一双手
苹果树下的秘密
乳胶手套
爷爷之死
失踪者的下落
说好不分手
写给沙漠的信
那些必然
避免悲剧的最简单方法
不着一字
猜谜的女人
和平年代的牺牲
回家吃饭
暖和
破解密码
生命延展
天赐
一路畅行
钻石女人
他们相识相爱于16年前,那时,一个是高中毕业想上大学又上不起大学的农村女孩,一个是拥有硕士学历却命运多舛、正在乡村带高复班的老师。一个是二十出头花样岁月,一个将至花甲之年。她爱上了他,他也爱上了她。 这样的恋情自然是不被看好的,闲言碎语都可以不听,父亲的震怒却不可以不理。也许是爱情至深,也许是性格刚烈,女孩竟当着父亲的面跳下了一座七米多高的桥,被救后又以绝食相抗,最后当然是结合了,第二年还有了个孩子。 他们一直很穷,但她一直很努力,中学时代曾拿过县英语竞赛桂冠,十多年后终于拿到了大学英语本科文凭。而她也一直称他为老师。 离婚,妻子当然不同意,但禁不住丈夫一再请求。他希望她后半辈子幸福,也希望她为正上中学的孩子着想,他甚至威吓她:“你不同意,我就去死。”她才渐渐地明白并接受了他的苦心安排。 这个新闻故事见报后,反响甚众,有分析的,有赞美的,有提建议的,这里都不想说了,想说的是有许多热心人当即开始为女子物色对象。其中有一位,听起来真是挺般配,看看条件:加拿大人,在高校任教,52岁,离异,最令人心动的一点是,热爱中国文化,一心想找个中国女子结婚。介绍人并且补充说,这个老外人缘好,重感情,听了老夫少妻的故事后,很感动,愿意结识她。 令我没料到的是那位女士的反应,她说:“别的都合适,只是年龄大了点。” 简单的算术谁都会做,大她38岁她不嫌大,大她15岁,她却说“年龄大了点”。这是怎么回事儿? 热心的牵线者,还有记者,还有旁观者如我,都觉得般配,是拿她与老先生的婚姻来作参照的,但在她心里,那样一段曾经生死相许的恋爱,不存在任何可比性。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