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张建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

张建松  

页数:

16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新华社女记者238天的南极北极之旅)》是一位赴南北极采访的女记者张建松根据其所行所遇整理出来的珍贵文字。对于南极和北极,向来都是远离普通人的视野和体验的,《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新华社女记者238天的南极北极之旅)》通过对南北极景色细致的描绘、对奔赴南北极一路的所遇所感,将一个真实的南极和北极生动呈现:冰清玉洁的南极冰山、奇异瑰丽的冰海交界、变化无常的恶劣天气、可爱坚韧的极地动物;登临南极大冰盖、到达北极点、品尝蜘蛛蟹、遭遇冰海雾航,南北极所有美好的存在、独一无二的景致、蓬勃坚韧的生命、没有国界的氛围……
通过采访十余位极地研究专家及专业考察人员,以一个职业记者的视角深度剖析了南北极的资源、旅游、各国考察站、海冰融化以及保护南极等问题,使读者真实地感受来自地球两端的外在与内在,近距离享受地球天堂的至纯至美。

作者简介

  张建松,安徽省岳西县人,新华社上海分社调研部主任兼政文部副主任、主任记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闵行区政协委员。2007年-2008年参加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位赴南极采访的女记者。2010年参加中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位抵达北极点采访的女记者。

书籍目录

自序正在改变的世界
南极: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冰山:沉积方年的雪
冰与海的交界:好像在外星
这里只有冬氏和夏天
它们是最罕见最美丽的光
从艳阳高照到狂风暴雪只是一秒钟的事
登临南极大冰盖
甘布尔采夫山脉:一切未解之谜的源头
南极动物:真正的大陆主人
北极:前世今生的美丽与哀愁
北极的浮冰是“脏”的
冰上融池与中国书法
白令海:一个脾气暴躁的海
“龙官”里的宝贝
北极的痛点:海冰融化
北纬90度:永远向南
五千万年前的北冰洋
冰海雾航:“幽灵船”再现
北极熊:孤独的“北极之王”
“雪龙”号:中国的“明星船”
在海上航行的星级宾馆
如果海盗来了
可以用英雄来称呼他们
朱大厨的大饼
思考:南北极的当下和未来
各国考察站大拜访
外大陆架:《南极条约》的盲点
“不许带来什么,也不许带走什么”
一条即将诞生的新航道
地球最富有的地方
保护南极:“人类世”不轻松的话题
后记

章节摘录

  由于冰海边缘的交界地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我-直守候在“雪龙”号的驾驶台,静静地等待这一交界线的来临。  举目远望,在白色的浮冰区天际线尽头,一座淡蓝色的大冰山突兀在前方。冰山的那边,是一抹黑色的天空。冰山的这边,却是白色的天空。黑色的天空下,是波涛汹涌的南大洋。白色的天空下’是我们所在的浮冰区。  “雪龙”号从白色的天空缓缓地朝着黑色的天空方向航行,仿佛从光明驶向黑暗,从现在驶向一个深不可测的未来。四周一片寂静,只听见巨大的船身碾压着一块块浮冰“吱吱呀呀”的声音。那感觉,甚是诡异。缓缓绕过那座巨大的淡蓝色冰山,我们明显感觉到“雪龙”号的脚步越来越轻盈,但颠簸也越来越厉害。渐渐地,冰与海的交界线赫然横亘在眼前。交界线的一侧,是挤在一起的白色泡沫状的浮冰,另一侧是深灰色的大海。交界线两边的天空泾渭分明,浮冰区的天空是乳白色的,南大洋的天空却是灰黑色的。分别如此明显,异常神奇。  当时,南大洋的天气是阴有阵雪,风力七级,阵风八级,浪高3-3.5米,涌高3-4米。船一旦驶出浮冰区,立即就换了一番景象,不停地摇晃起来。刚刚摆脱了晕船之苦的我们,又重新过起了晕船的苦日子,心里不由得对平稳的浮冰区充满眷恋。  南大洋上漂浮的海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冰山破碎漂浮的海冰,另一种是海水冻结形成的冰,这两种冰看上去很难区别,必须对冰的结晶和成分进行分析后,才能判断得出。不过,海面上漂浮的“老冰”和当年新结的“新冰”,还是很容易区别。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很重,因此“雪龙”号回国归期较晚,南大洋已经进入了冬季,海水开始结冰,正好让我们有幸目睹了海面上“新冰”与“老冰”交织的自然景象,这同样令人晾奇不已。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有的人为了饭碗而工作,有的人为了兴趣而工作,张建松属于后者。她对新闻事业的投入、对南北极科考的执著,抛家别女、数次闯荡,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南北极秀美的风光令人神往,但要到达南北极、记录南北极却非易事。风浪颠簸、风雪漫漫,还要天天采发稿件,这对一位女记者而言颇为不易,而她却乐此不疲、以苦为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建松兴趣的背后应当是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升华。这在当今传媒界,同样已属不易。  ——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书记 慎海雄    张建松用记者的职业视角和女性的细腻,真实地记录了南北极的考察过程和重要事件。在北极考察征程中,考察队员经历过冰雪、寒冷、北极熊、海冰裂缝、冰原融池、弥漫大雾、大风气旋、飘洒飞雪、远离祖国、远离亲人、任务繁重、工作没有白天黑夜、生活缺少新鲜菜果补给等种种考验,张建松和男性队员一样,接受了挑战,通过了考验。她发出的报道文章,大都带有极地科普的味道,对关心极地事业的公众来说,启发意义重大。  ——中国第4次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 余兴光    在我的印象中,张建松美丽、聪慧、正直、能干、敬业。她热爱记者工作,并以此自豪。这本书不仅贯注了她对地球南北两极的独到思考,字里行间还透露出她匠心独运的文思,展示了她对极地美仑美奂的尽情摹写,以及对大自然赋予南北两极之鬼斧神工奇景的深深赞叹,还有她对于这个世界的挚爱。让人随着她的笔触一起领略“雪龙”号一路向南、一路向北所经历的种种惊、险、奇、绝,动人心魄,引人入胜。  ——上海社会科学院知名经济学者、作家 姜卫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