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锁
1997-12-1
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 毛姆
张增健,张柏然,倪 俊
无
本书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毛姆的最主要的作品。书中主人公菲利普・凯里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辛酸遭遇,大多取材于作家本人早年的生活经历,但作家打破了事实的拘束,虚构了某些重大情节,塑造了菲利普・凯里这一人物形象。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曲折遭遇,揭露了社会从精神到物质上对人的折磨和奴役。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始终未绝版,至今广为世界各国读者所传诵。
无
看《人生的枷锁》,纯粹是因为自己爱看小说。当时以为这本书和《月亮与六便士》一样,是一本神吐槽的书呢。当时还想,究竟什么是人生的枷锁呢?却没想到这是一本描述菲利普痛苦的成长经历的书。其实我不太喜欢讲述人生苦难的东西,也不喜欢同情心泛滥的故事,因为这个世界悲剧随处可见。我能不知不觉的抵抗发生在我周围的一切,却不愿意看着其他的恩怨情仇。与其作为一个旁观者感受无能为力,还不如逃避的好。然而我还是把这本书看完了,因为我相信这本书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和喜欢的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也好,一了百了也罢。
这本书描写的是菲利普自我成长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的。在牧师伯父家的度过童年,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学习宗教,放弃宗教去德国留学,和威尔金森小姐恋爱,学习会计,改行学习绘画,放弃绘画学习医学,和米尔德丽德恋爱以及和诺拉在一起,因为投机身无分文流浪街头,完成医学后梦想着周游世界,放弃周游世界的梦想和莎莉成婚。当然了,这一切放弃和另一个开始都缘于菲利普是一个失去双亲的跛足少年。
首先说菲利普的童年,因为这是最重要的。第六章开头写到:菲利普本身就习惯了那种孤独无伴的独子生活,所以到了牧师家以后,也不见得比他母亲在世时冷清。大伯作为教士只会“虔诚”的讲大道理教育他,伯母虽然有心心疼菲利普,却一点也不了解小孩子的本性。这断送了菲利普童年的乐趣,菲利普也不再信任别人,连哭泣都有意识的躲起来,并且有了博览群书的习惯。到了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后,小伙伴们也许只是出于新鲜感模仿并嘲笑菲利普,“菲利普由于自己的跛足不断遭人嘲弄,逐渐失却了孩提的天真,进而痛苦的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对他来说,个人情况相当特殊,无法沿用现成的处事法则来应付周围环境,尽管这些法则在通常情况下还是行之有效的”。他因为跛足不愿意加入小伙伴们,害怕被嘲笑的同时是那么渴望得到友谊,他虔诚的祈祷上帝医治好他的脚。他最终失望了,圣经的故事只传达一种道德准则。饱经沧桑的人如若反思自己的一生,很容易体会到其中的真谛。然而这个世界道德修养和人生境遇并不具有严格的关系,圣经本身也不是逻辑严谨的推理。少不更事的菲利普却因为不幸的遭遇从那些故事本身的现实性开始怀疑圣经。尽管珀金斯先生曾经激发他全身心的热情,要将自个奉献给上帝领圣职。他始终理解不了为什么在一个宗教学校他菲利普的遭遇为什么如此凄惨,也理解不了伯父作为一个教士为什么会虔诚的讲上一大堆道理却从不愿意躬身力行,如是性格率直偏激的他离开了宗教学校。这个命运多舛的童年,敏感的他深深的体会了孤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保护自己。
德国,对于菲利普来说是一个长见识的地方。他日益增长的见识让他觉察到,异教徒信奉自己宗教的虔诚程度,并不下于英国国教徒。研究神学的大学生维克斯向他揭示出,“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信仰”,“人们总是按照自身的形象来塑造神祗的”。“这种新的环境和新的榜样,给了他认识自我的机会”。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信仰上帝,却找不到新的安身立命之所。他苦苦的寻找,并因此以见识不同的人为乐……与威尔金森小姐的私情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似乎不太重要,在海沃德的怂恿与渲染下,他更多的是觉得作为一个大小伙子,自己该有一个情人了。他一直期待着,却没有一个结果。他那时候也许不明白自己根本不讨肤浅的年轻人的喜欢,所以只能盲目的追求威尔金森小姐了。作为一个追求自我的人,他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很淡薄。他对谁好纯粹是出于同情心和一厢情愿,却不是骨子里就有的热情或者是由于世俗潜移默化形成的偏见。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之后,他追求的,就是成长。他觉得学习会计违背自己的本性,就会执拗的放弃。
放弃学习会计之后,他冒着和伯父决裂的危险,来到了扑朔迷离的巴黎学习绘画,那是他梦寐以求的浪漫之乡。在那,他遇见了克朗肖。这是一个很有天分的狂妄之徒,自诩看穿了世间的一切,并且绝对不和世俗妥协,至多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挣点酒钱。多年放荡不羁的生活形成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他已经回不到普通人的生活里来,过分的信仰利己主义使他一无所有。当菲利普问他人生的真谛何在时,他的回答是“去瞧瞧那些波斯地毯吧,说不定哪天你会自己找到答案的”。在失去了宗教这个支撑之后,菲利普有意发掘自己的天赋,他渴望自己是个天才,渴望尽情的展现自我,然而范妮•普赖斯的死亡引起了他的反思。他对艺术的看法是:“凡属真正的画家、作家和音乐家,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力量,驱使他们将全部身心都扑在事业上,这一来,他们势必要让个人生活从属于整个艺术事业。他们明明屈从于某种影响,自己却未有所察觉,像中了邪似的受着本能驱使和愚弄,只是自己还不知道罢了”。“倘若牺牲了自己的青春韶华,舍弃了生活的乐趣,错过了人生的种种机缘,到头来只修得个二流作家的正果,值得吗?”作为一个画家,即使不能名留青史,做为一个职业也是不错的选择,他为什么放弃了?说到底他是一个性格执拗的人,他不能认可自己拼尽全力之后成为一个二流画家,那样画画最多是一个孤独的自娱自乐的过程,不会带给他任何存在感。还是勇敢的直接体验生活,体验人生,获取灵感比较好。毕竟,他对人生意义的提问还没有答案呢。天才的人生意义显而易见,而他毕竟只是个聪明的普通人,于是他放弃了绘画,开始学医。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便是他与米尔德丽德的爱情了。在同龄人里,菲利普算是见识广,认识深刻的人,他清楚的知道米尔德丽德长得不漂亮,瘦小,严重贫血,人品平庸,盛气凌人,冷若冰霜,词汇贫乏,谈吐无味,心灵空虚,具有小市民那种狡黠的心理。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喜欢上米尔德丽德。菲利普和米尔德丽德第一次关系缓和的时候,他也偶尔觉得“她那张脸蛋非常让人感兴趣,侧面轮廓很可爱,即使那因为贫血而微微发青的皮肤,也有一种奇特的吸引了”。后来我才想到,他和米尔德丽德之间,根本就不是爱情。这一切都源于米尔德丽德的傲气挫伤了菲利普的自尊。菲利普最初的动机是轮到自己逞威风的时候,把自己对她的轻蔑之情统统发泄出来。悲剧的是菲利普一直没有得到这个机会。怨恨掺杂着往昔对情人的幻想,思想深刻的菲利普肤浅的想得到米尔德丽德,肤浅的男人总是想这样报复伤害了他们的女人。然而菲利普得到的只是羞辱,逐渐加深的怨恨发酵成了一种奇特的感情。这里只能说菲利普尽管在思想上比较早熟,在现实的感情生活里却还是很幼稚的。深刻的思想没有经过现实的洗礼,只能是冠冕堂皇的理论,却从来不是经验教训。以后的人生里,菲利普几次遇见了米尔德丽德,尽管由怨恨发酵的奇特感情很难消逝,他却能理智的和米尔德丽德保持一段距离。至于他为什么会屡次帮助米尔德丽德,那纯粹是因为他天生的基督徒品格。尽管他保护自己的姿态一度掩盖了这种品格,让周围的人觉得他盛气凌人,冷若冰霜。
书中这样写道:“菲利普同海沃德观点一致,向来瞧不起大轰大嗡的芸芸众生;他也像一般生性孤僻的人那样,洁身自好,独来独往,对市井之徒的古怪行径横眉侧目,不胜厌烦”。其实,这是读书给他的优越感,因为他的见识开阔了,看到人们为那些无所谓的小事所牵绊时就觉得可笑。然而,菲利普由于投机搞得身无分文,不得不露宿街头,不得不四处找工作,不得不中途辍学做自己十分讨厌的工作。这种经历让他进一步了解到了人生的真相,了解贫困的力量。由于学医的关系,他认识阿特尔涅一家。阿特尔涅像克朗肖一样,是他精神上的导师,他让菲利普感受到了西班牙那种坚韧,富有活力的力量。克朗肖让菲利普通过波斯地毯体验人生的真谛,他最终得到了答案,人生尽管可以像那些波斯地毯一样具有纷繁精致的格局,却从来没有意义。这个结论困扰了他很长时间,让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生活。阿特尔涅给了他答案,人生本来不具有意义,但是一个人可以选择那种让人之所以为人的活法。年轻的米尔德丽德必经只是个小市民,她欣赏不了菲利普引以为傲的东西,更不懂得菲利普身上那种优秀的基督徒品格。然而菲利普的品格却使他很自然的融入到了这个仁慈的家庭。并最后娶了阿尔特涅的大女儿莎莉,放弃了自己周游世界的梦想。他最终体会到了,一个男人来到世上,干活,结婚,生儿育女,最后悄然逝去,这是最简单确实最完美的人生格局。而这,恰恰是大多数人自然而然选择的路。菲利普的人生一路坎坷,经过执着的探索,他必经对人生有了一个认可。不再不知所措,不再颠沛流离。
人生的枷锁是什么?或许是这样的吧,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软弱的,幼稚的,但每个人都有一种生来向上的力量。但这个世界终归是不完美的,由于各种机缘,我们走了岔路。诱导我们走向岔路的,通常是敏感的自尊,不切实际的幻想,害怕改变的恐惧,因为没有安全感引发的贪婪,自以为是导致的自高自大,不愿接受平淡现实的叛逆……。我们活在一个习惯于虚张声势的世界里,被各种不切实际的感觉而欺骗。我们不必像大多数人那样以现在的见识倒过来看菲利普的成长。认为他的人生可悲的走了很多弯路。其实多几次尝试的人生没什么不好,反倒是大多数人因为世俗的枷锁害怕尝试。菲利普成长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沃德问他为什么喜欢读书,他说:“一来是为了寻找乐趣。因为读书时一种习惯,不读书就像我不抽烟那样难过。二来是为了了解我自己。我读起书来,只是用眼睛瞄瞄而已,不过,有时候我也碰上一段文字,或许只是一个词组,对我来说还有些意思,这时,它就会变成我的一部分。书中凡是对我有用的东西,我全都吸收了。因此,即使再读上十遍,我也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在我看来,一个人仿佛是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和所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于一个人来说确实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绽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他遇见的人,经历的事,和他想去周游世界的梦想,和他爱看书的理由一样。世上毕竟很少有人能幸运的直接把握人生的真谛,要勇敢的去了解自己。人避免不了的会戴上各种各样,或轻或重的枷锁。摆脱这些枷锁的方法,就是一种向上的本能,就是体悟了圣经真谛的品格。
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鞍山开病假条【ΩΩ:535982237】鞍山开诊断证明
人生有很多十字路口,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是一个人生转折点,每一个决定所带来的,没有人能预见。
所以我们愈发不敢下决定。
上大学,报考学校,是老师和家长做的决定。
毕业了,找工作,大部分人只关注待遇,而不曾想自己是否热爱这份工作。
我们把选择权看的那样轻。
我也遇见过这样的情况。
父母想要帮我做决定,我赌气道:“如果以后不开心,都是你们的错。”
爸爸当时就看了我一眼,叹了口气。
没说话。
我心里咯噔一下。
是我不自己不能做决定吗?还是父母非要帮我做决定?
都不是。
是我自己不敢做决定。
我不敢承受做出决定后的人生,我求助了父母,却只是为以后找一个发泄的口罢了。
生活的好与坏,与我父母无关。
人生是我的,不是他们的。
我一直在想,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本书,可以帮我找到人生的方向。可以不可以在书里就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该做什么。
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我不想去开创什么天地。
我就想乖乖过自己的生活,不那么艰难,不那么委屈。
就此而已。
可是人生哪有这么简单。
我看见过我的朋友潇洒的生活,照片中没心没肺的笑着,转眼却告诉我,他受够了父母在他感情生活上的干涉。
我也瞧见过如漆似胶的情侣,在前一秒温情脉脉,下一秒却咬牙切齿的看着对方。
人生无常。
走上了社会后,我放弃了看电视剧。
因为生活远比电视剧复杂,看电视剧真的会降低智商,电视剧里,别人刁难你是因为嫉妒你或者羡慕你,更有甚者是爱你。现实生活中,别人刁难你,只是因为他想。
无法言说的委屈,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但是人生还得继续。
我们的前二十年,除了青春别无所长。
只能期盼,我们剩下的时光,除了愚蠢,还可以有些别的惊喜。
人生往前走,不那么难,也不那么简单。
路不好走,我们就爬,仅此而已。
所有的人生故事,都写在了《人性的枷锁》里
包括你的,我的,他的。
前半部分看的断断续续,小说后半部分是两天之内连续读完的。有很多文字太有共鸣了,许多一直困扰的问题似乎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清晰了。这是一部关于人生、信仰、感情、生活意义的书,值得慢慢品味。伟大作家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精确描述我们普通人所感觉到的却常常无法表达出来的东西。毛姆的小说就是这样,但是需要耐心才能读下去。一旦读进去,就手不释卷。喜欢。
《人生的枷锁》
人生的枷锁,归根究底枷锁是什么,外在的?内在的?男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就是在不断从自己身上卸去枷锁,任何人对书中的问题都不会无动于衷。
青年时期的菲利普,或许对任何青年时期的人来说,对亲情是漠视的,即使他心里感受到了亲情,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漠视,选择了那飘忽不定的未来。这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认可亲情并打心眼里珍惜它是需要时间的。
青年时期对性的憧憬,对爱的追求,回来对家庭的渴望。让菲利普一步步摆脱了枷锁。然而我们在生活中却恰恰相反,我是在一步步的给自己带枷上锁。
懒得好好写书评啦,把摘抄整理了一下发出来,方便某些想寻找捷径快速进阶的朋友阅读和装B。
正如当时的评论家说的:毛姆从来不懂隐喻。
他写得太直接,他的笔就像刀一样,硬生生的挥舞,没有回旋的余地。实在太冷峻,几乎没有激情,都是对现实的揭露,读得人难受。
………………………………
1、关于阅读
不知不觉间,菲利普养成了世上给人以最大乐趣的习惯——披览群书的习惯;他自己并没意识到,这一来却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逃避人生忧患苦难的庇护所;他也没意识到,他正在为自己臆造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境,转而又使得日常的现实世界成了痛苦失望的源泉。
2、帕金斯先生(校长)指点菲利普关于他的跛足:
“只要你在接受这种不幸时稍微有违抗之意,那它就只能给你带来耻辱。要是你把它看作是上帝恩宠的表示,看作是因为见你双肩强壮,足以承受,才赐予你佩带的一枚十字架,那么它就不再是你痛苦的根由,而会成为你幸福的源泉。”
3、欧林对歌德的评价
一个作家之所以伟大,其标志就在于不同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里汲取到不同的灵感。这位憎恶普鲁士人的欧林教授,对歌德却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只有他那些庄严肃穆的作品,才为神志清醒的人提供了一个能抵御当代人蛮横进攻的庇护所。
4、迪克罗对自由的看法的变化
也许在他沉默寡言的外表之下,隐伏着对人类的蔑视,因为他的同类,已背弃了他年轻时代所憧憬的那些伟大理想,沉湎于碌碌无为的怡适之中。说不定三十年来的革命已经使他懂得,人类是不配享有自由的,他醒悟过来,自己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原来并不值得探求。再不然就是他已精疲力竭,正冷漠地等待从死亡中得到解脱。
5、海沃德的天赋
海沃德具有极其可贵的天赋:他对文学有很高的鉴赏力,能够将自己的激情淋漓尽致地倾注在作品之中,使自己获得与作家相同的感受,洞察作家的一切精华所在,然后恳切入理地加以评论。
6、关于批评
何谓批评?批评纯粹是破坏性的。任何人都会破坏,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建设。
7、关于青春
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
8、克朗肖的诗作
其实我自己也不怎么过分看重自己的诗作。生活的价值在于它本身,而不在于如何描写它。我的目标是要探索生活所提供的多方面的经验,从生活的瞬息中捕捉它所激发的情感涟漪。我把自己的写作看成是一种优雅的才艺,是用它来增添而不是减少现实生活的乐趣。
9、克拉顿对画画的见解
一个出色的画像,有两个主要的描绘对象,即人及其心灵的意愿。
我们作画时是由里及表的——假如我们能迫使世人接受我们的眼光,人们就称我们是大画家;假如不能呢,世人便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但我们并不因此而有所不同。伟大也罢,渺小也罢,我们才不看重世人的这些褒贬之词哩。我们的作品问世之后会有什么样的遭遇,那是无关紧要的;在我们作画的时候,我们已经获得了所能获得的一切。
10、关于放弃
等你追悔不及的时候再发现自己的平庸无能,那才叫人痛心呢,但再痛心,也无助于改善一个人的气质。
11、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的爱情
菲利普一直把爱情看作是令人销魂的温柔之乡,总以为一旦堕入情网,整个世界就会变得像春天那样美好,他一直在期待着那种令人心醉神秘的欢乐。谁知现在,爱情给他带来的却不是欢乐,而是心灵的饥渴,是痛苦的思念,是极度的苦恼——这种滋味是他有生以来从未尝到的。
……每当米尔德丽德对他说话,他不知怎么地总觉得喉头紧收,连气都喘不过来。假如说,她一从他身边走开,给他留下的便是苦恼;那么,每当她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给他带来的则是绝望。
12、菲利普评论诺拉(她真是个好女人!哎~这样的好女人在小说里注定是要被男人辜负的,因为太温和,太不起波澜,太不能推动情节了。)
“我要说你待人厚道,体贴入微,你从不苛求于人,你成天无忧无虑,你不令人讨厌,你还容易满足。”
“尽说些混账话,”她说。“我要对你说一句:我一生中碰到一种人,他们能从生活经历中学习些东西,这种人寥寥无几,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13、生命毫无意义
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难,最后双目一闭,离世而去。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陡然间,他仿佛觉得自己同一直在迫害着他的残酷的命运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了。既然生活毫无意义,尘世也就无残忍可言。不论是做过的还是没来得及做的事,一概都无关宏旨。失败毫不足奇,成功也等于零。他不过是暂时占据在地球表层的芸芸众生中间的一个最不起眼的动物而已;然而,他又无所不能,因为他能从一片混饨之中探出其奥秘来。
14、旅行的意义
人生的道路还长着呢,时间充裕得很。只要高兴,他可以花几年时间在人迹罕见的地方和在陌生的人群中到处漫游,而在那些地方,人们以各种各样的离奇古怪的方式生活着。他不知道他要追求什么,也不知道旅行会给他带来什么,但他感到,通过旅行他将会了解到生活中许多新鲜事,并为自己刚揭开的奥秘找到些线索,结果都会使自己发觉生活的奥秘更加不可思议。即使他啥也得不到,至少叶以消除扰乱他心境的不安心理。
15、没有开始已经结束的旅行
他们将在望得见大海的地方租幢小房子,眺望着打眼前驶过的一艘艘大轮船,目送它们驶向那些他永远到不了的地方。这样做或许是最明智的。此时,菲利普的耳畔又回响起克朗肖生前对他说的话来。他说生活琐事对他毫无意义,他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永远占据着时间和空间这两大领域。他的话是千真万确的啊:她将是朵盛开不败的鲜花,如果你永远爱她!(注:此句出自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著名诗篇《希腊古瓶颂》)
他将把他的远大理想全都作为结婚礼物奉献给自己的妻子。作自我牺牲!
PS:《人生的枷锁》以婚姻的开始为结束,而《月亮和六便士》以婚姻的结束为开始。
婚姻的诱惑和远大理想的诱惑,孰轻孰重?
自我牺牲是一时,终有一天承受不住那远大理想在心底默默燃烧的痛楚。
(全文完)
流泉影
2014.01.02
话说我终于能够翻完这本书了啊,反正这个也不是什么书评,只是说毛姆叔叔确实很厉害啊。我奏是来给毛姆叔叔点赞的。所以,你们不要觉得我没文化啊(虽然我确实也没什么文化)
虽然觉得这本书那么多页啊那么多页啊,但素,真是一翻下来就有一股力量让你继续翻下去啊。这个带有所谓自传色彩的小说,隐隐约约也让我这个屌丝看到了一点毛姆叔叔的前半生。尽管,毛姆叔叔似乎表达过书写完后,他也不清楚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虚构的了,但是,我就是来说我也想像书中人那般,按照自己的心愿生活,慢慢摆脱生活中的种种的无形的枷锁,越活越通透,越活越明白啊。
哪怕说着人生终究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还是有些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做啊。
关于年轻人,毛姆叔叔是这样表述的“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年轻人得靠自己去发现:过去念到过的书,过去听到过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且每一次的发现,又无异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根钉子”。
关于生活的真谛究竟何在,毛姆叔叔借年轻时候的菲利普的口,说道“我想是为了聊尽自己的责任,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还要避免去伤害他人”。
关于为什么要读书,同样借由菲利普的口来表述,即“一来是为了寻求乐趣。因为读书是一种习惯,不读书就像我不抽烟那样难过。二来是为了了解我自己。我读起书来,只是用眼睛瞄瞄而已。不过,有时我也碰上一段文字,或许只是一个词组,对我来说还有些意思,这时,它们就变成了我的一个部分。书中凡是对我有用的东西,我都把它们吸收了,因此,即使再读上几十遍,我也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在我看来,一个人仿佛是一个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具有一种特殊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毛姆叔叔这样说“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你接连数月每天都碰见一个人,于是你同他的关系便十分亲密起来,你当时甚至会想没有了这个人还不知怎么生活呢。随后两人分离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进行着。你原先认为一刻也离不开的伙伴,此时却变得可有可无,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连想都不想他了”。
关于生活的意义,毛姆叔叔说“生活毫无意义。地球不过是一颗穿越太空的星星的卫星罢了。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生物便在地球上应运而生,而这些条件正是形成地球这颗行星的一部分”、“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难,最后双目一闭,离世而去。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人生也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生活既无意义,也无必要,生活只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乐趣而已”。
……
当然,以上只是本屌丝瞄到的一部分。当然,毛姆叔叔在书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既然是小说嘛,一些人物是有的,一些情节也是有的,所以吧,跟随毛姆叔叔去看看菲利普是怎样一步步由个一无所知小孩子变成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汉子的吧!以及他那些时候遇到的人,经历的事。
这不是什么书评哈,我只是来给毛姆叔叔点赞的,也……我也只能这样没文化的点赞了!
毛姆叔叔是我认识的所有作家中最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