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6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约翰·福尔斯  

页数:

401  

字数:

354000  

译者:

陈安全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爱情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位承受了精神重负、地位卑下而性格倔强的女子向社会、向传统习俗作抗争,努力获取自由的经历。故事发生在1867年的英国。富家子弟、化石学业余爱好者查尔斯·斯密森去小镇莱姆会见已经与他定婚的欧内斯蒂娜·弗里曼小姐,在海边,他遇上被人称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萨拉·伍德拉夫。据说这个女子“很堕落”。然而她身上那种极富女性魅力的特殊气质使查尔斯为之倾倒。他热烈追求萨拉,导至他与欧内斯蒂娜·弗里曼的婚约被解除,不过萨拉虽钟情于他,但对他若即若离,最后竟不辞而别,等到查尔斯好不容易找到她时,她却已经在一位名人的保护下,成了一个强调自由和男女平等的“新女性”。 本书创作手法上的两大特点引人注目:一是在叙述过程是作者插入各种议论;二是作者为故事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结尾,他认为这样更接近生活的真实。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冷战的欧洲的起因(1945年―1949年)第二章 共产党中国和亚洲的冷战(1945年―1953年)第三章 和平共处与核对抗(1953年―1964年)第四章 美国与印度支那(1945年―1975年)第五章 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中国(1949年―1980年)第六章 70年代缓和的兴盛与消退第七章 里根、戈尔巴乔夫和冷战

章节摘录

  我无法想象,多少年来,波尔坦尼太太对韦尔康芒斯构筑起什么样的博斯式图像;她对每棵树后面可能产生的酗酒纵欲丑恶现象有些什么样的猜度,在每一片叶子底下又看见了什么样的法国式恶劣行为。但是我认为可以肯定地说,韦尔康芒斯已经与她自己的一切下意识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一阵发作过后,她自己和萨拉都不吭声了。发泄完了,波尔坦尼太太开始改弦易辙。  “你让我深感忧虑。”  “可是我该怎么说呢?我不可以到海边去。很好,我不到海边去。但是我喜欢僻静,仅此而已。这并不是什么罪恶。你不能因此就把我叫做罪人。”  “你从来没有听说过韦尔康芒斯吗?”  “你暗示的那种地方—我从没听说过。”  在姑娘的义愤面前,波尔坦尼太太显得有些窘迫。她想起萨拉刚到莱姆镇不久,因此她对自己正在招来什么样的辱骂可能一无所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很好。但是我要把话说清楚。我不允许我雇用的任何人到那个地方去,就是接近那个地方也不行。你出去散步必须限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我把话说清楚了吗?”  “清楚了。我会走正义之路。”波尔坦尼太太突然受到震惊,觉得自己成了被嘲弄的对象。但是萨拉仍然低着头,一脸严肃,好像是在对自己进行宣判,正义仿佛成了受苦受难的同义词。  “我们就别再说这些蠢话了。我这样做也是为了你好。”  萨拉低声说,“我知道。”接着又说,“谢谢你,太太。”  谈话到此结束。她转向《圣经》,开始读波尔坦尼太太做了记号的那一段,也就是第一次面试时她选的那一段—诗篇第119篇:“行为完全遵行耶和华律法的,这人便为有福。”萨拉读经的声音十分低沉,拟乎全无感情。老太太正襟危坐,面对客厅另一端的一片黑影;她看士去有如一尊异教偶像,一脸的冷酷无情,面对着眼前的血腥祭品。  那天晚上晚些时候,可能会有人看见萨拉房间里没有点灯,她就站在打开的窗前,但是我想不出那会是谁,要么是一只飞过夜空的猫头鹰。宅邸一片寂静,小城也是如此。因为当时还没有电和电视,人们九点钟就上床睡觉。此时已是一点,萨拉穿着睡衣,头发披散,凝视着大海。远方靠近波特兰呷黑糊糊的海面上,有一盏微弱的灯在眨眼,那里有一条船正在驶往布里德港。萨拉看到了那一点灯光,但没有进一步细想。  如果你再走近一点,你就会看见她在默默地流泪,满脸泪痕。她此时站在窗前,并不是在神秘地监视海上的撒旦船只,而是准备从窗口跳下去。  我不写她站在窗台上摇摇晃晃,也不写她向前摇摆了一下跟着哭泣着往后面瘫倒在房间的旧地毯上。我们知道,这件小事发生之后两个星期,她还活着,因此可以肯定,她并没有跳下去。当时她的抽泣也不是那种预示暴烈行动的歇斯底里式哭泣;那是由于她的处境极为悲惨,而不是由于感情上的痛苦—慢慢地渗出来,无法阻挡,就像血慢慢地渗出绷带一样。  萨拉是谁?  她是从什么样的阴影里冒出来的?    社会的法律,有时会被那些通常受到社会蔑视、并往往似乎被社会摒弃的人们抛诸脑后,谁能对此惊讶呢?  —约翰·西蒙博士:《城市医药报告》(1849)  我走去,蹲下,又把手伸入  小溪,似乎想舀些水喝,  这时,一个模糊的人影似乎  站在我上方,带着昔日的神色。  —哈代:《仲夏晚》  查尔斯的地质锤已经在他的背包里闲置两天了。他尽量不去想那些有待发现的介壳,也不去想躺在岩石突出部上的阳光下睡觉的女人,现在介壳和女人已经联系在一起了。恰好碰上欧内斯蒂娜偏头痛,于是他又意外地得到一个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他犹豫了一阵子,可是当他站在房间的凸窗前,从他眼前经过的值得注意的事物实在太少太单调。客栈的标志—一只白狮子,看它的脸却像一只没有喂过食的狮子狗,查尔斯说它与波尔坦尼太太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死气沉沉地盯着他。没有什么风,也没有什么阳光……灰色云层太高,不像要下雨的样子。他打算写信,但发现当时自己的心境不宜写信。  说实在话,他什么也不想做。奇怪的是,他突然又产生了外出旅游的强烈欲望和冲动,这是他过去的爱好,他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对它不感兴趣了。此时他真希望自己是在西班牙的卡的斯,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希腊的摩里亚半岛,或者在姹紫嫣红的地中海地区过春天,他向往的不仅是地中海的春天,更重要的是自由,是无数个星期的旅游,他要到海岛去,到高山去,到神秘莫测的乌有之乡去。  半小时之后,他经过奶牛场,走进韦尔康芒斯的树林。他本来是不是可以朝别的方向走呢?可以,当然可以。不过,他已严格禁止自己再走近悬崖上的那片草地;如果他遇到伍德拉夫小姐,他会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与她交谈,其实上一次邂逅时他就应该这样做了。不管怎么说,她显然总是喜欢到同一个地方去。他相信,自己只要不再到那个地方去,就不会再遇上她了。  照此想法,他距那地方老远就转身向北,顺着斜坡向上,穿过一大片有常春藤缠绕的梣树林。这些树木十分高大,是英格兰最高大的树木品种之一粗壮的树权上有异国情调的水龙骨属寄生。正是这些树木的高大促使这位闯进树林的绅士在安德克利夫建立植物园。他从梣树林中间穿过,朝着斜坡顶上他能看到的近乎垂直的白垩岩面走去,与高大的梣树相比,自己显得矮小了,虽然矮小,但却心情愉快。他感到自己的心情好些了,尤其是看到长满山靛和海芋的地面上突然开始出现燧石层时,情绪就更加高涨了。他几乎马上就捡到一块盾形棘球绦虫介壳,可惜已经磨损得很厉害……那枚完美的贝壳有五条辐射式的针孔线装饰,可惜只剩下一条依稀可辨了。有所发现聊胜于无,他因此受到鼓舞,开始埋头弯腰继续搜寻。    他转身走回门口,刚好及时制止她再次呼唤一这一次更加急切——他的名字。他们相距大约十英尺,萨拉在门内,查尔斯在外面的一个墙角。她已匆匆做了梳妆,穿好上衣,围巾拿在手里,好像刚当刷子用过。她的眼神中充满忧虑,但她的容颜仍像在睡眠中一样柔和,尽管被粗鲁吵醒脸有些红。  她身上有一股子野劲,但不是精神错乱或歇斯底里的那种野—而是查尔斯在鹪鹩的歌唱中所感受到的那种野……野得清纯,野得近乎热切。一大清早起来就赶路这一突然变化,使他因认真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而产生的忧郁情绪变得更加混乱更加复杂,同样地,那张与他十分接近的脸,也使马塔艾和格罗根两位优秀医生在他思想中培育起来的一切临床恐惧变得更加混乱更加复杂。尽管出了个黑格尔,但是维多利亚时代还不是辩证法思想的时代,当时的人还不能自然地在对立中进行思考,把肯定和否定看成是同一整体的两个方面。自相矛盾的说法使他们感到困扰,而不是快乐。他们不赞成存在主义的环节,他们赞成的是因果关系链,是经过认真研究并反复应用的、能解释一切的正面理论。他们当然都忙于创立,而我们则长期忙于摧毁,以致现在创立似乎成了一种像吹肥皂泡一样的短暂行为。因此查尔斯对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他勉强挤出一丝非常令人难以信服的微笑。  “我们在这里别人不会看见吗?”  她随着他的目光,朝看不见的奶牛场方向望去。  “今天是阿克斯敏斯特集市日。他挤完奶就走了。”  但她还是退进了谷仓。他跟在她后面也进去了。他们两人之间仍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萨拉背对着他。  “你在这里过的夜?”  她点头。静默。  “你不饿吗?”  萨拉摇头。又是静默。但是这一次她自己打破了沉默。  “你知道?”  “昨天我整天在外面,实在来不了。”  又是一阵沉默。“波尔坦尼太太康复了?”  “应该是吧。”  “她对我很愤怒。”  “这无疑是件大好事。你在她家干活不合适。”  “我要去哪里才合适呢?”  查尔斯想起自己讲话的措辞要多加谨慎。  “好了……你不必为自己感到伤心。”他向她靠近了一两步。“大家对你非常关心,昨天晚上还派出一个搜寻队,到处找你,冒着暴风雨。”  她转过脸去,似乎查尔斯说的话是在骗她。其实她看得出他不是在骗她。反过来,当她说“给大家添这么多麻烦,不是有意的。”这句话时,他从她的惊讶表情中也看出她不在骗他。  “得了……这没关系。他们可能很喜欢这刺激。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朗,你应该离开莱姆镇的”  她低下了头。他说话的声音太严厉了。他稍一犹豫之后,走上前去,把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表示安慰。  “你别害怕。我就是来帮助你离开莱姆镇的。”  他本来想用这个简单的动作和保证,朝着扑灭火焰走出第一步,医生曾经告诉过他,他已经把火点燃了。但是,假如一个人本身就是燃料,侈谈灭火便无济于事了。此时的萨拉已是全身烈火熊熊。当她深情地回眸看查尔斯时,双眼都喷出了烈焰。他抽回他的手,但被她抓住了,他还来不及制止,她已经把他的手举到自己的嘴唇上。他十分惊慌,猛地把手抽回;这时候她所做出的反应,就像是他在她脸上掴了一记耳光。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序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我为上海译文出版社译的第七本书。能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建立如此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双方合作愉快,我深感荣幸。  记得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一个风和日丽的冬晨,我带着翻译习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现代航天之父布劳恩》,来到海上花园鼓浪屿的一个休养所,拜访我国著名的老作家、翻译家楼适夷先生,向他请教。  谈到翻译,楼老兴致很高。他说,翻译文学作品是一种再创作,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接着,楼老亲切地介绍了抗战时期他有一段时间住在傅雷家里,亲眼看到傅雷从事文学翻译的动人情景。傅雷对待翻译,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翻译作品,首先反复研读原著,领会其实质,把握全局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了解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列出疑难问题,多方查考资料,看参考书,请教他人,再细小的问题都不轻易放过。扫清大大小小的各种障碍之后,才正式动笔开译。每次翻译必先起草稿,反复修改推敲,真正做到字斟句酌,往往把译稿改得别人谁也看不清楚。最后,亲自誊抄全稿,字迹工整。他最初翻译的《约翰·克利思朵夫》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受到普遍好评和重视,但他自己却不满意,后来又把这部一百几十万宇的文学巨著,完全抛开原译,重新译了一遍。我们今天阅读傅雷翻译的文学作品,觉得是一种艺术享受,原来字字句句都浸透了译者的无限心血。  楼老说,翻译也要讲究创新,努力树立自己的风格。不能因循守旧,要有新意。当然,这种创新不是离开原著内容另搞一套。  楼老主张搞翻译的人同时兼搞点创作,从中深入体会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也借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楼老生前的教诲和傅雷先生从事翻译精益求精的精神,时时鼓舞、激励和引导我前行。  我为自己的翻译实践确定的目标是:准确、流畅、传神。并为此长期不懈地努力着。准确是对译出语作品忠实的要求,流畅是对译入语译品的语言表达要求,传神是对译作完美再现原著艺术风格的苛求。这里使用“苛求”一词,是因为这一境界很不容易达到,但是译者不应该放弃努力。  准确、流畅、传神,是我从事文学翻译永远的艺术追求。  陈安全  2001.10.28于厦门大学海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法国中尉的女人 PDF格式下载



作者非常仔细地研究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书中没有描写的方面,也可以从内容中读出.
书中的爱情很深沉,在一切严肃,压抑,痛苦中,一股强大的人性力量在默默地与旧的世界抗衡.爱情是最能体现人性的话,那么也就是最真实的.
虽然电影将原作的细节表现发挥到了极致,并且还加上了特殊的故事手法,但是原作仍然值得耐心一读.


在英语文学界,这本书还是很重要的。不过,如果推崇情节,追求刺激,那就不用买这本书了。虽然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这个人,(另外一本书),但是并不怎么喜欢他。说教太多


  小说如何能体会漫长岁月对人的改变?小说中人物无论经过多久性情性格特点都不会改变太多,否则再次出现不久变会被死亡或者再次消失。作家难以将一个已经在读者心中定型的人物进行改动,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人物性格不统一,欠缺严谨。若告诉读者,人物会经历改变,那人物缺乏经典型与标志性,小说也会因时间线过长而显得无趣拖沓。
  因此,这个神秘,特立独行,追求自由的精神的女人始终只能守在这个性格里。她似乎不带有人类的原始本能,没有性欲,没有兽性,遵循自己的原则,让男人魂牵梦绕。这样的女人似乎过于完美,不带有人类本性的女性只能在某一性质临近崩塌时消亡。
  也因此,作者给这个女人的存在安放了一个时代背景,被定义为道德混乱的时代。这样一来,当所有人都依照本性为非作歹或者迷失自我的时候,女人对自我的极度关爱显得尤为珍贵。没有自我的人看来她自私冷漠,事实上她的确在寻求自我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无论是社会还是情感,她都要做到自己处处满意为止,不理会他人对自己的追求和需要。
  这才是时代缺乏但不能再多的。
  


   现代性爱之眼下的双重火焰
  
   我们对历史拥有的唯一责任就是重写历史——奥斯卡•王尔德
  
  不妨先来看几段纯正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对男女情事的描写,它们原汁原味。在盖斯凯尔夫人的《南方与北方》中,读者见证了包括求婚订婚、误会波折、矛盾冰释等一些列傲慢与偏见的男女情事,它们是如何被描写的?
  
  ——当男主人公桑顿在罢工风潮平息后向玛格丽特表白时,玛格丽特的反应是:“你这样说话真吓了我一大跳。这是侮慢我。尽管这是我末加考虑的直觉,但我没法不这么说。要是我理解你所说的那种情感,那我也许不会这样说了。我并不想使你气恼。再说,我们说话得轻声一点,因为妈妈睡着啦,不过你的态度自始自终叫我生气”。这段饶舌的拒绝显得不动感情(哪怕是憎恶的),克制而理性;而在两人逐渐走入对方内心,冰释前嫌时,桑顿的再次求婚奏效了,令人意外的是,叙述依旧没有表现出一丝倾心与相爱的狂喜,反而用几近冷峻戏谑的笔调写到玛格丽特的疑虑:“我怎么去对肖姨妈说呢?”桑顿表示由自己告知姨妈求婚成功,于是玛格丽特的喜忧参半的焦虑加剧了:“哦,不!应该由我去告诉她,——可是她会说什么呢?”这一刻,甜蜜的订婚荡然无存,两个个体之间的私人性事务被蒙上了家庭、道德、责任等公共领域附加的焦虑;哪怕是对女性充满欲望的凝视,盖斯凯尔夫人的笔触也埋伏着压抑与遮掩:当桑顿拜访玛格丽特一家,望着她倒茶:“一心忙着安排茶杯,一双圆润的、象牙色的手轻巧美妙地安放着茶具。一只纤细的胳膊上带有一个手镯,时常掉下来,落到滚圆的手腕上。桑顿先生看着她把这个麻烦的装饰品推回原处,比听她父亲的谈话还要留神注意得多。看来瞧着她急躁不耐地把手镯推上去,箍住自己细腻的肌肉,然后再注视着它逐渐松开——落下,似乎使他意乱神迷。他几乎可能喊叫出来——‘又松开啦!’”这一场景特别有意味,盖斯凯尔夫人有意无意描绘出一种情欲荡漾的氛围,然而色情的描写不是目的,毋宁说色情的氛围中那一“悬而未决”的状态,那一满足之前的刹那被永久延长的欲望平面。“几乎可能喊叫出来”而没有,意味着桑顿把对富有肉感的手腕以及手镯的关注换喻为单纯的恋物癖式的迷恋,凝视一方面构成了对女性的虚幻的占领,以满足作为男人的桑顿的观看冲动,另一方面又有效地限定了作为清教徒式的维多利亚绅士的实际克制行为。
  
  这一切描写是客观现实的——如果是从维多利亚社会学家梅休的著作、从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以及其他材料中寻找印证的话。以历史学家般的坚毅精神写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福尔斯也不厌其烦的告诫读者维多利亚时代是怎样的:那时的人们往往一生都在理想中过日子,认真履行义务,女性备受尊重,每一个布道坛,每一家报纸的社论,每一次公开演讲,都喋喋不休地宣传婚姻的神圣性(及婚前贞操的重要性)——而作家们,秉持着最严肃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对“性生活”这一领域避而不谈。这就是盖斯凯尔夫人、狄更斯(——想一想多么荒唐,《远大前程》中的埃斯苔娜被塑造成“专门引诱男人进行报复”的形象,却连一丝引诱的行为都没有实施)、勃朗特姐妹们对待严肃问题的方式:不公开谈论。那么,《法国中尉的女人》又如何?
  
  埃科在《玫瑰之名》里暗示:“我发现了作家一贯知道(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们讲述)的是什么,一本书总是要讲到别的书,每个故事所讲的都是已经被讲过的故事”,这似乎意味着一切的故事就只不过在互文的深渊里彼此交叠,《法国中尉的女人》从故事层面上来说,也不过是一个渗透着过往无数故事之影的陈套,但从叙事层面来看,当福尔斯开拓出两套叙事空间与多维度叙事支流时,真意显现,他透过现代性爱之眼,窥视维多利亚时期生活,撕毁了长久覆盖着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面纱。固然,历史与文学都是话语,两者却能通过建构表意体系去塑造过去的意义,也就是说,意义和状态并不存在于事件本身(从反本质主义角度来看,“本身”这一概念也不可信),而在于把事件转变为“历史事实”的语境与体系中。福尔斯站在了语意天桥的一段,另一端则是梅林、皇家委员会的报告、传统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两者都力图掌握权力对历史事实塑造性状、确立秩序与拿捏形态。他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以现代人的感官体验诠释十九世纪的道德生活,以历史元小说的手法毫不客气地粉碎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没错,十九世纪的妇女们备受尊重,但这“同时也是一个花几镑钱便可以买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的时代”;各地喋喋不休的道德君子们宣扬贞洁,但“上至王储下到达官显贵,许多人都有着偷偷摸摸的私生活,人数之多,超过或几乎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那个时代,妇女们的衣服把肉体遮盖得比任何时代都严实,但对雕刻家的评判却要看他雕刻裸体女人的水平。在那个时代,任何小说、戏剧、诗歌等方面的著名文学作品,在色情描写上从来都不超过接吻的程度,然而,带色情描写的通俗作品的发行量却是空前绝后的。”确然,据资料显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描述隐私问题的小说数量庞大,以至于维多利亚小说一度成为“色情小说”的代名词,而卖淫现象则是当时社会最大公害……不断被发掘的资料使天平倒向了福尔斯一边。不管人们多么怀念一元论的、本质化的、超验的历史概念,后现代主义者福尔斯在对过去的形式、语境和价值观进行评说和与其对话时,毅然摆脱了恋旧情绪的影响。
  
  于是,我们看到了迥然不同、令人惊诧的描写。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性欲”、“肉体”、“野性”、“情欲”是毫不避讳就提及的词汇,胸怀满溢的力比多的人们往往为之所驱动,摆脱了现实主义手法中全知全能的操控,“自由放任地”驶向善与恶的彼岸。三角恋关系中的男主人公查尔斯绝不是我们在寻常十九世纪小说中常见的谦谦绅士,福尔斯毫不客气地介绍他为一度是为了性欲而全欧洲旅游的男人,即使在小说结尾遭受双重挫折,远渡欧洲大陆与北美时,肉体上依旧是不甘寂寞的。女主人公欧内斯蒂娜当然克制的多,更绝不是没有肉身感觉的木头,她:“偷偷地给自己定了一条戒律。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身体上产生性冲动的反应,使她想到那种事儿,她便在心里默默地说:‘我无论如何也不干’”。如果具体地比对盖斯凯尔夫人的《南方与北方》,那么清教徒式的、传统维多利亚式的克制与现代感情与感情审视下的放任情绪简直如冰炭同炉:当查尔斯向欧内斯蒂娜求婚时,两人情绪激动,“眼里噙满泪水,他们的手碰到了一起,他拥抱了她。他们没有接吻。他们无力接吻。天生的性本能被无情地囚禁了二十年,然后大门豁然敞开,囚徒怎能不激动得啜泣一会儿呢?”,在几句体己话之后,“他们便孩子般地热烈亲吻着。”而之后两人的每次见面,几乎总是情感热烈奔放的描写:“他跪在她的身旁,握起她的手。‘小乖乖,你永远是我的好乖乖。’她低下头来吻他的手,他则吻着她的头顶”;“她抬起头,查尔斯吻着她的嘴唇。她浑身酥软,朝椅子的一角瘫下去,热泪盈眶,满面绯红,芳心乱跳,以为自己就要晕过去了。她太脆弱,受不了这种感情的突然变化。查尔斯仍然握着她的手,轻轻地摩挲着。”在故事的三岔路口,查尔斯弃欧内斯蒂娜而去,奔向法国中尉的女人沙拉时,况味描写更为大胆真切,不再赘述。
  
  就这样,福尔斯在重构过去的时日时,不仅使结尾具有了维多利亚时期小说所根本不能想象的三重维度,更通过双重叙事空间(古与今)的交涉、背离、重合形成对话,并引发反思。像埃科形容的那样,福尔斯对现代的回答是,既不真正摧毁过去,因为过去的时日的毁灭会导致万籁俱静——这正是现代主义者的发现——更不是天真的重访,他以反讽的方式,打开了过去与现代对立的双扇门,令二者相互参阅、相互开放,令维多利亚时期的庸见脱冕——长期为假公共意志之名而行的道德共同体所压抑的肉身性、大地性(代表野性与自由的莎拉独爱徜徉于荒崖乱石间就是对大地性之爱最好的明证)、身体体验性获得了释放,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男女也通过错杂的欲望、颠倒的道德这些彼此镶嵌的涵义系统证成了福尔斯探索不止的自由观,解构出一个全新的,自由主义式的道德共同体。
  
  这一重新诠释与构建历史的努力如一簇火焰般烤炙着读者,他劝服我们相信,他并不意在否认那个可以在史料中查证的世界,他更乐意让我们通过文本质疑所有人的阐释。于是,到这里,那股在现代性爱之眼下被激活生机的火焰爆出了另一簇火苗——我们质疑梅林们的、狄更斯们的诠释,也质疑福尔斯本身的诠释,这本是后现代主义的真谛:没有谁的阐释具有一元论权威性,任何权威性有待打倒!从这一刻开始,透过双重火焰,我们便可以审视意识形态与现有权力之间的关系了。
  
  福尔斯对诠释与历史重构的自我怀疑流露在他对“进化论”与“时间”的论说中。
  
  查尔斯是福尔斯所刻画的一个富于暗示意味的形象。他的一个业余爱好是古生物学,正是因为对古化石收集的狂热点燃了他与莎拉的爱火。他所收集的化石具有极高的科学意义,因为它们是进化论最好的证据之一。在与格罗根医生的交谈中,两人如同结成兄弟会同盟般宣称自己是地地道道的达尔文主义者。医生虽然对人是猴子后裔表示不能接受,但仍谈到:“尽管如此,你上次在我们小小的争论中所说的一些东西,我还是再三考虑过的。但我希望重复一下你的观点。那是什么来着?是进化论?物种必须变化”。物种必须变化,以便生存,这一点共识为日后查尔斯背弃日渐衰落的贵族阶层的伦理教条、背弃庸俗的商业世家的买卖婚姻,选择野性聪明的“第三者”的伏笔,他意识到了他对时代与环境的超越,作为达尔文主义者的他为了适应维多利亚时代新生精神的出现而毫无疑问地选择了代表进步的某种超脱与弃绝,同时,这种“物竞天择”的观念也多少成为福尔斯对历史进行反讽重构的合理性基础:毕竟在文学进化论看来,较之于占据古典文学时代颇久的现实主义意识形态,后现代的去神化、解构化精神更具有一种合理的、高明的——进步的姿态。
  
  可是问题随之而来,这种所谓的更进步的姿态与权力又是谁赋予的呢?福尔斯通过现代之眼嘲讽维多利亚时代,那么一定意味着他所身处的现代完美无缺吗?文学进化论能够实在地证成对历史的解构吗?这些矛盾是福尔斯自己也解决不了的,在浩浩荡荡的时间面前,他流露出疑虑:“进化的抽象理论令人神往,但在实践上它却徒有其表”;“世间万物大体如此:物竞天择带来的并非是完美无瑕,一切演变不过是周而复始。时间不过是海市蜃楼,人生只是过眼烟云。人总是在这生活的旋涡中徘徊游移而不能自拔。人类筑起的层层彩色幕障——历史、宗教、责任、地位——仅仅是蒙蔽现实的幻想,如同服鸦片以后所产生的幻觉一般。”这如果不是后现代主义的真谛,那么就是历史的本然:没有进化,没有高低,只有无限循环,如若这样,借以嘲讽古代的现代优越感又林根何处?不用再谈福柯所切切念念的:现代社会对性爱越来越松弛的态度乃是越来越严苛的的宰治,不用再谈马尔库塞所忧心忡忡的:性欲泛滥的社会往往只是作为极权主义社会控制政治经济后的补偿——用现代貌似自由的性爱观来谈论古代似乎根本不具有任何优越性与合理性,也即以今讽刺古的叙事建立在流沙之上,福尔斯终于也承认:“一二六七年,查尔斯带着法国人的新观念在寻求圣杯;六百年后,即一八六七年,查尔斯对经商颇为反感;今天的查尔斯可能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他对那些善良的人道主义者的大声疾呼充耳不闻……”
  
  历史是各怀目的与诉求的人们的行动总和,对历史的诠释也是意识形态与权力之争,永恒不变的只有时间,这是一条无法贴近的地平线,一如查尔斯坐在马车里想:“他曾一度有过一种错误的感觉,以为自己只知道生活在现在,忘却了过去,忘却了未来,并以为这种忘却是邪恶的、不负责任的。而现在,他对人类在时间问题上的幻觉有了真正的、深刻的认识。人们总以为,时间象是一条路,人们可以看清自己走过些什么地方,也许还可以看清自己将走向何方。但实际上,时间是一个房间,因为我们生活在其中,它离我们非常近,我们往往反而看不见它。”
  
  在现代性爱的视域下,燃烧着双重火焰。一则是对旧有历史的怀疑与重新书写的冲动,另一则却是对这种后现代的书写冲动合法性的质疑。正如福尔斯有意设置古今两个空间进行互相呼应,叙事合法性与其悖论也在后现代主义的满弓上又拉紧了一些弦。
  


  虽然结尾处(悲剧结局),查尔斯的处境似乎很悲惨。
  但是我忽然又认为,查尔斯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不失为一种幸运。
  萨拉虽然实现了她的自由,却依然不能够理解自己,难道不可悲吗
  女主角的可悲之处在于她并不能够真正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我很质疑这样的人生态度是否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不管她事业如何(是否可以成为有名的画家)。
  其实他们两个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爱情只是表象,真正想要的,只是一种幸福和满足。
  要是有个人和我讨论讨论就好了,我的qq是2285511876(呵呵)


  法国中尉的女人:类型:言情哲理。这是我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一本书了。原因,没太看懂……
  记得在书的背面梗概中写着“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爱情故事”,的确,太费脑子了……好像提到爱情故事,一般会想到的词语应该是诸如“催人泪下,凄美动人,感人至深”之类的,天底下还会有“发人深省”的爱情故事吗?
  另外,这本书和其他名著不同的是,它没有序言,我看过的其它书都有。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没有呢。不过还是很喜欢它的这种每一章前面的都有引言的格式。
  一个三十二岁的贵族青年查尔斯(其实就是现在的富二代)是书中的主人公,虽然书名叫“法国中尉的女人”。当时心里觉得挺失望的,看过的爱情故事的主角年纪一般都在二十岁左右,这男主角的年龄也太大了吧。不仅如此,查尔斯长得还很一般(也不是帅哥啊),性格也没有什么特点,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还有过不清白的历史(二十一岁的时候偷吃禁果,之后虽然忏悔了很久,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还是偶尔会逛逛窑子,发泄一下生理欲望),另外书中还写到,查尔斯只要一跟女性有点肢体上的接触,就往那方面想,然后再谴责自己。觉得这样写,真的是……太真实了点吧。
  因为一开头就是这样,所以对男主角实在没有什么好感。虽然倒过来想想,如果查尔斯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碰过女人,倒是更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一个正常男人了(难道有心理或者生理问题),尤其是他还很有钱。
  查尔斯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孤身一人。这样也好,省得又上演富家子爱上灰姑娘,富家子的父母拼命阻挠的戏码,都让人看吐了。
  女主角就是“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她给人的印象太深了),第一章就写她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岸边,眺望地平线……
  远处,从穿着上看很有钱的一男一女在看着她,议论她,男的问那个黑衣女子是谁,女的说她是一个犯过错误的女人(男女关系方面,被人诱骗失身)。
  那个男的就是查尔斯,女的是他的未婚妻欧内斯蒂娜。
  欧内斯蒂娜只有二十三岁而已,典型的老牛吃嫩草,真替她不值。一位标准的大家闺秀,长得比较好看,一位商人的女儿,文化水平不高,很天真单纯。就是个子矮点(好像写她和查尔斯接吻的时候查尔斯得低着头,她得踮着脚,查尔斯也不高)。
  然后就写他俩谈恋爱,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发生……
  萨拉不慌不忙地出场。查尔斯是一个古生物学家,每到一个地方喜欢去收集当地的昆虫标本,他用捕虫网追逐一只蝴蝶,追到一片没有人的萨姆林,发现一个女人藏在一个角落里睡觉,他觉得她真是够出格的,但也正是因此,她才在他心里留下了烙印。
  萨拉长得并不好看,也很一般,就是个子比较高,受过很好的教育,但家境贫寒,没有亲人。性格非常有特点,心理素质很好(站在海边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表面上看很受气,但其实比较地……有城府。
  与此同时,查尔斯虽然有钱,但他父亲并不是家中的长子,没有能够继承世袭的爵位和庄园,然而,查尔斯的伯父偏偏一直没结婚,所以查尔斯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他伯父的继承人。
  不过,他的伯父突然间结婚了,而他已经67岁了(晚节不保啊)。既然结婚,就有可能生子嗣,查尔斯就失去继承权了。本来欧内斯蒂娜的父亲还觉得高攀了一位贵族,结果此事一出,态度立刻有所怠慢(世态炎凉)。
  萨拉对查尔斯诉说了自己当年与瓦格纳的经历,查尔斯原谅了她的不贞(反正查尔斯也不干净,不过比起《苔丝》中的安琪,查尔斯已经不错了)。
  随便说一句,查尔斯看过那个时代很有名的一本“淫书”,叫《包法利夫人》(我也看过,觉得没有什么啊)。
  查尔斯对她非常有兴趣,他的朋友,一位心理医生觉得萨拉是自虐狂(我也曾经觉得萨拉精神不太正常),查尔斯希望自己可以帮助这个不幸的女人。同情,总是容易发展成为爱情的。
  查尔斯还有一位仆人萨姆,他和欧内斯蒂娜的女仆玛丽有私情(和咱们农村钻玉米地是一个意思),查尔斯曾经答应过他,等自己一结婚,就给萨姆一笔钱,让他建立一个自己的小家,然而……
  随着和萨拉一步步地深入交往,查尔斯发现自己越来越渴望见到她(爱上萨拉了),可是他又要压抑自己的感情,毕竟萨拉已经不清白了,毕竟他已经订婚了,而且要他放弃自己的名誉地位,和这样的一个女人结合,又缺乏勇气。欧内斯蒂娜没有任何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他们一开始的交往,查尔斯对欧内斯蒂娜只是觉得她是一个很适合结婚的对象,而不是对萨拉那样爱着她。
  他们的地下恋没有任何人知道,除了萨姆之外。萨姆预感到查尔斯的婚约会出变故,一旦查尔斯和欧内斯蒂娜决裂,那么他和玛丽也没戏了,所以,他只能出卖查尔斯了。
  因为萨拉总是干一些不被常人理解的事情,所以最终被她的雇主扫地出门。第二天,查尔斯在一座废弃的谷仓里找到了她(很可怜)。萨拉看到他,一番对话之后,扑上去就吻(真有激情)。尽管查尔斯内心深爱着她,但还是极其痛苦地把她推开,选择了逃离,却撞见了正在偷情的萨姆和玛丽(真是尴尬)。平静之后,查尔斯让萨拉去爱塞特,他会替她安排好一切,因为小镇的人想把萨拉送进精神病院。
  萨拉走了,也把查尔斯的心带走了。我总觉得查尔斯既然那么爱她,干吗当时不把她领回家呢?当然,在那样一个封建的时代,他不可能这样做。
  因为爱着她,查尔斯很纠结,也不愿意再去看欧内斯蒂娜了,而婚期也一天天临近。
  这个时候,查尔斯要去伦敦办理一些财产上面的事。他就去伦敦了。和一帮有钱的富家子弟逛高级妓院。本来查尔斯就打算这次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找个女人上床。
  但他还是离开了,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徘徊。因为那个时代暗娼很多,所以,一个妓女就主动上前搭讪,结果查尔斯就跟她走了(什么人啊,心里爱着萨拉还要跟别人女人发生关系)。
  到了妓女家中,妓女有一个私生女。查尔斯问妓女,孩子的父亲为什么不跟她结婚呢,妓女摇摇头,笑他太天真(是够天真的,查尔斯几岁了,我很怀疑他的心理年龄恐怕没有三十二吧),妓女说,他带她上床的时候已经付过钱了(冰冷的现实)。
  然后就……其实查尔斯对她实在没有什么欲望,他只是为什么的痛苦寻找一个发泄的渠道。最后他们还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因为在关键的时候他问了他一句你叫什么名字,结果那个妓女回答,我叫萨拉。结果,查尔斯吐了……
  第二天两人分别的时候,查尔斯给了她很多钱,并衷心地谢谢她。因为她,查尔斯明白了自己有多么忘不了那个谜一样的女人。
  萨拉到了爱塞特,在一个小旅馆住下,写了一封信,然后,吃饭,睡觉。
  查尔斯看完那封信后就把它扔进了壁炉里,化为了灰烬。
  查尔斯最终没有去找萨拉。萨拉从此再有没有出现在他的人生中。他和欧内斯蒂娜如期结婚,婚后生了六七个孩子。而查尔斯的伯父在婚后不仅生了儿子,而且还是双胞胎。查尔斯后来从商,过着平淡乏味的生活。萨姆和玛丽也如愿在一起了。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失望极了。写了这么长最后就是这么一个结局,有意思吗,感觉前面的简直都白看了,太平庸了,总觉得查尔斯还得跟萨拉有些纠葛。而且后面还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样子。
  这就是第一个结局。这本书有三个结局(很有创意,也是最大的亮点)。
  查尔斯在收到萨拉的信以后,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她(馅得够深的)。结果经过了一番内心的挣扎,还是坐上了去爱塞特的火车,第一个结局就是来自他在路上的幻想。
  他让旅馆的老板上楼把萨拉叫下来,但老板说她的脚扭伤了,只能查尔斯上去见她。查尔斯隐隐约约有种不好的预感(要悲剧),因为当初萨拉和法国中尉就是在这种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的情况下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可是他已经来到了这里,就去见她吧。
  一开始两人还很客气,但萨拉坐着的身影实在太美丽(比那位妓女对查尔斯的诱惑强过千百倍),很快查尔斯就控制不住了(欲火中烧),碰巧这个时候因为壁炉里飞出了火星,烧到了萨拉的身上,查尔斯就赶紧去当消防员去了,火很快就扑灭了,但两人心里的火却越烧越旺了,对视了很久(其实也就几秒钟),然后就抱在一起了,纠缠了一会儿,查尔斯把她抱到了卧室,扔在了床上。然后自己跑到客厅里脱衣服(真三级,用得着写这么细致吗),值得注意的是,在查尔斯脱衣服的时候,萨拉给自己枕了个枕头(我无语了……)。
  我想他如果放手的话,他和萨拉这辈子也就没戏了吧,可能正是想明白了这一点,他才会不顾一切。
  完事以后,查尔斯觉得很幸福(真不要脸)。萨拉说自己配不上他,但他执意要解除婚约。于是就准备走,这件事不可以再拖。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件让他觉得五雷轰顶的事情,萨拉从没有和法国中尉发生过关系,查尔斯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觉得自己受了欺骗,而且萨拉根本就没有扭伤脚,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圈套,他不能理解,萨拉简直就是在对他进行道德绑架(得了便宜还卖乖)。萨拉把他轰走了。
  之后,查尔斯去了教堂忏悔,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还是决定和萨拉在一起,与欧内斯蒂娜解除婚约。不管萨拉有没有出现,其实他从没有真正爱过欧内斯蒂娜。更重要的是,他必须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不管是不是受了欺骗,毕竟他爱她。
  然后他还给萨拉写了一封信,就算是情书吧,里面没有什么甜言蜜语(这本书里也没有),大意就是说让萨拉等着他,他要和她永远在一起。只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就是查尔斯说自己忽然才发现自己原来不是二十二岁,而是三十二岁(也是,查尔斯的心理年龄给人感觉也就二十二岁)。让萨姆去送,怎么可能送得出去呢(当然,送出去也没用)。
  解约的理由不能是自己婚前出轨,只能说我配不上你(萨拉也是这么对他说的,典型的抄袭)。欧内斯蒂娜说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可以改啊(可怜的孩子,整本书里只有她是最无辜的人,莫名其妙地,自己深爱崇拜的未婚夫就被别的女人抢走了),查尔斯很心痛,但为了另一个人,他不得不如此地伤害她。欧内斯蒂娜终于明白了,她问了一句她是谁(傻子也能猜出来有第三者啊),查尔斯只说,你不认识她(其实认识,一开头就是她告诉他是谁的,但欧内斯蒂娜做梦也不会想到是她)。
  萨姆向查尔斯提出辞职,并向查尔斯索要了一大笔钱(因为他知道他和萨拉的那些事情)。
  欧内斯蒂娜的父亲要查尔斯钱一份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记不清楚了,反正很侮辱人。但是查尔斯没有犹豫,签完就走了(纵观全书,查尔斯也就这个时候比较帅)。
  可是,当他再回到爱塞特的时候,萨拉已经走了,不知去向。
  从此,查尔斯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寻找,他登过启事,但一直没有消息。他去过那些妓女聚居的地方寻找(即便萨拉为生计当了妓女,他也绝不会嫌弃她),但只有失望,尽管在肉体上还是不检点(很同情查尔斯,不过还是想批评一下),但在精神上却始终只有一个人,他觉得自己此生不会再爱上其他人了。后来,他去了美国,一边旅行,一边漫无目的的寻找。在他开始流亡生活的第13个月,查尔斯的伯父终于还是有了一个儿子,查尔斯已经对这一切,没有什么触动了(难道已经麻木了?好心痛)。
  和当时的英国不同,美国已经很自由开放了。那里的女子都很开朗活泼。查尔斯不禁幻想,如果有一天他找到萨拉,那么他一定要带她来美国生活(这个想法还比较成熟,如果两人在一起之后还留在英国,那么肯定会是这样的结果,萨拉在路上走,旁边的人说,看见没有,这就是那个不要脸的狐狸精,先跟野男人睡过,后来又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勾引了别人的未婚夫……),看一看萨拉唱歌跳舞会是什么样子,他从来没有看见她笑过……可是,这只是幻想,想着想着,查尔斯的心又痛了(我的心也痛了),只要能找到她,他不会再让她受苦,睡在稻草堆上,不会再让任何人鄙视她,只要能跟她在一起,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太痴情了,现在终于不讨厌这个男主角了,不管他最终能不能和萨拉在一起,快点做个了结吧)。
  因为成功地实行了自己的计划,萨姆和玛丽终于如愿地幸福生活在一起,并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玛丽无意间撞见一个女人。因为在心里同情查尔斯的遭遇,所以……
  查尔斯在美国突然收到他的律师的来信,让他赶紧回去。
  这是一封匿名信,因为查尔斯以前也收到过只写一个地址的信,所以他以为这封信也是萨拉写的(其实不是啊……),谨慎起见,他还作了一番调查,在得知了她还是单身以后,他去找她了,于是,真正的结局开始了。
  那是一个著名的画家的家里,其中的几幅裸体画让查尔斯不禁想到了萨拉,很吃醋(自己都没有见过萨拉的裸体,怎么别的男人可以呢),不过也有可能不是。当他再见到她的时候,他已经不敢相信她是她了。萨拉不仅活得更自信,也更年轻了。因为她蜕变得太华丽,以至于查尔斯都感到自卑了,他之前都以为萨拉一定会在某个火坑里面受苦受难,自己是拯救她的英雄。
  现在才发现,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查尔斯说,只要他爱她,那么他所拥有的一切再牺牲千百次他也是心甘情愿的(悲伤……)。自己只不过萨拉在孤独无助的时候一个玩偶罢了,现在她不需要他了,就把他忘得干干净净了(查尔斯这么想的,不过我觉得这么说太重了些,虽然我也不能够理解女主角,但总觉得她不是一个坏人)。
  萨拉追求的是自由,所以她说自己不可能成为任何人的妻子,萨拉说自己现在很幸福,不想改变。查尔斯气坏了(如果一开始就注定没有结果,那么何苦要一次次的诱惑呢),他说,如果老天有眼,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萨拉无言以对。
  这是第二个结局和第三个结局的分叉点。
  看到这里,我觉得两人基本上是只能分手了。虽然对女主角实在没有什么好感,甚至觉得她人格上有些问题,尽管质疑可能他们在一起查尔斯也不会幸福,但还是衷心地希望他们两个能在一起,否则,让人对爱情实在都没有信心了。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还是失落。
  查尔斯转身要离开,他觉得自己真的很多余。他只想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唉~)。但是,萨拉从他后面跑过来,拦住了他(每次都是这样,在他爱她的时候,她拒绝;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她又追求),说,我不能让你带这样的想法走掉!查尔斯冲她摆摆手,让她躲开,但她就是杵在那儿不肯走。查尔斯火了,此生中唯一一次,他想打萨拉,不过还是忍住了(估计还是舍不得吧)。萨拉说,有一个女人,她很想见查尔斯,她可以向查尔说明,自己没有那么可恨。他说,我凭什么还要再听你的?(愤恨),她说,她比世上任何人,甚至她自己都更了解自己,他说,我又不认识她,即便是女王来了我也懒得见。她说,她非常想见你,你要是不见她,你会后悔一辈子的(厉害!)。结果,查尔斯还是妥协了。
  随后,查尔斯被带到了一间房子里,应该是儿童房,空无一人。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女仆抱进来一个小女孩儿,放在屋子里。小女孩大概有一岁多一点,长了一头黑发(和萨拉的金发迥然不同)。
  查尔斯不理解萨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正闲着也没事儿,就哄小孩呗(也许他心里也想当父亲了,毕竟也三十四了,要是当年没有萨拉插一杠子,他和欧内斯蒂娜也应该有自己的孩子了吧)。
  查尔斯一边等待着,一边猜想着,一个女人,还非常了解萨拉,又非常想见他,会是谁呢?不会是……那个人吧,那个人指的是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就是萨拉的雇主的妹妹,一个非常进步的女性。不过他还是想岔了。等了很久,还是没有人来,查尔斯就问一个路过的女仆,结果那个女仆说,她已经在这儿了呀。
  这下查尔斯更迷惑了。女孩有些烦了,查尔斯不知该怎么办,然后这个时候,孩子的母亲进来了,查尔斯都没用正眼看她。孩子的母亲一边哄孩子,一边用一种做了亏心事的眼光偷看他。然后就是一段无言的沉默。查尔斯觉得自己怎么又受到了奚落呢,然而这一次,他千里迢迢地从美国跑来受这次奚落,他心甘情愿(怎么回事,查尔斯怎么这么贱呢)。
  然后,很尴尬。查尔斯没话找话,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的母亲说,叫拉拉治,是那个画家起的。见查尔斯没反应(其实他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她又说,难道你不喜欢这个名字吗,我知道这个名字很奇怪(是挺奇怪的,看了那么多外国的小说,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查尔斯忙说,喜欢,喜欢(他还能说些什么呢)。
  后来重新看的时候,觉得自己当时的智商怎么那么低呢,看到这儿都没反应过来这个孩子的母亲是谁。
  当然查尔斯还是有很多疑惑,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下来了(五味杂陈)。他问,为什么,如果我永远都不……,孩子的母亲打断他说,不得不如此。
  好不容易有句台词,还写得这么朦胧。后来才明白查尔斯想说的是“为什么,如果我永远都不来找你,你怎么办呢?”
  之后,两个人相拥而泣。查尔斯觉得他和萨拉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只有爱(吓死我了)。他最后问了一句,我到底能不能弄懂你的谜呢,萨拉默默地摇头(应该是不知道吧)。两人抱起来没完没了,这时,拉拉治为了提醒他们俩,就用手里的布娃娃打在她父亲的脸颊上(总算挑明了,原来她父亲就是查尔斯,因为房间里没有别的男人,害得我都用上推理了,呵呵)。
  虽然一夜情之后有孩子的情节有些不合常理,不过毕竟也还是有可能发生的(谁让那时候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呢),不过我还是有一点疑问,查尔斯怎么知道拉拉治就是他的孩子呢,萨拉可不是头一次欺骗他了,虽然萨拉并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其实她很自重),不过为生活所迫还是有可能背叛自己,这也是查尔斯所担忧的地方。直到再看开头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查尔斯也是黑头发。而且个人认为以萨拉的性格,有了孩子她是一定会生的。
  第三个结局,在查尔斯转身离去之时,萨拉把一只手放在了他的肩膀上(是留恋,还是伤害呢)。查尔斯这个恨啊,只是一只手而已,却让自己停下了脚步,恨自己为什么这么爱她(痛苦死了)。当他转身面对她的时候,萨拉的眼睛隐含着一丝笑意(为什么,我也只能问为什么了)。萨拉说自己不可能跟他结婚,但可以跟他同居(太开放了)。但是查尔斯无法接受,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妻子,又不是一个情人(以他的条件,想找情人的话还会愁找不到吗)。他最终还是满含愤恨地离开了她。
  查尔斯走在河边,思索着,也许萨拉的性格的确值得心理学家去研究,但作为他,实在已经厌倦了这种猜谜的游戏(恐怕不是游戏吧),他把她比作斯芬克斯(唉~谁让你不是俄狄浦斯呢)。是回美国,还是去别的什么地方,他不知道,只是一个人顺着河边走着,觉得自己三十四年来生活的一点意义也没有,不过他还是对未来的生活有了一丝信心,尽管眼泪一次次的让人不敢相信这种信心。生活不是一条河流,而是充满咸味的大海。
  作者说第三个结局更真实一些,我也这么认为,虽然心里很希望大团圆,不过如果没有第三个结局,这本书就不发人深省了。当然作者设置了三种结局,就是让读者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读者希望是哪个结局,它就是哪个结局(我希望是第二种)。
  尽管这里面查尔斯从戏份上来说是真正的主人公,萨拉出现的并不多,但萨拉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我对她有着太多的不解。如果爱,为什么要残忍的离开;如果不爱,为什么又要一次次的追求,并献身给他呢。也许她知道自己和查尔斯真的不合适,也许是为了要追求她的自由。在我的心里她应该爱查尔斯,因为她曾经说过,和她在一起他不会幸福。因为他们两个追求的始终不一样,一个要生命的自由,一个要婚姻的幸福(为什么不可以兼得呢)。
  关于萨拉的性格实在是太过见仁见智,书里并没有关于她的心理描写,查尔斯的倒是很多。也许正像查尔斯最后想的那样,她正像一个斯芬克斯。一个永远让人不解的谜。我始终不愿相信,萨拉会是一个居心叵测的人。像查尔斯所说“你不仅毁了我的一生,还以此为乐”“不仅把匕首插进我的胸膛,还转动它取乐”,这样的结论,或许太过冷酷了一些,萨拉只是在以自己的一种方式活着,然而她的思想却不能被自己最爱的人理解。她也很矛盾,喜欢孩子,又不愿改变单身的现状。追求爱情,又决绝地拒绝了查尔斯的求婚。只是,萨拉为何不愿为查尔斯作一些改变呢,毕竟,他也算是为她付出了一个男人所能给的一切了。
  如果以最恶意的思想去揣度萨拉的话,那她也够可恨的。先是勾引,再是抛弃,明明知道查尔斯有多么痛苦,还刻意逃避。但我却不愿意这样去想。唯有她拒绝查尔斯,她所追求的自由才得以实现,她的个性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就连作者都说,他很清楚男主角心里想要什么,但不知道女主角心里想要什么。
  因为心里不愿接受第三个结局,所以我曾经有过一个想法:假如查尔斯出点什么事情的话……是不是萨拉就愿意和他在一块了?原谅我把《简?爱》的情节移花接木,果真如此的话那样就太离奇了,也不因人深思了。
  我倒是宁愿相信,萨拉明白他们俩不适合在一起,所以只能装出一幅冷酷的样子,只有这样,查尔斯才能死心,才能开始新的生活。
  关于男主角,感觉上就是一个普通人,应该是我看过的所有书中感觉最真实的一个了。也曾懦弱,也曾自私。在反反复复的痛苦纠结中,最后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勇气,追求了自己以前永远也不会去想像的爱情。不管他和萨拉能否最终在一起,他都已经把握了自己的命运,反抗了那个虚伪的时代,反抗了原本的“应该如何如何”。第三个结尾,他也变成了开篇的萨拉,不被人理解,一个“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男人”。
  也许以后他会结婚,也许会单身。但不论如何,他会不再因萨拉而痛苦了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查尔斯是一个读者的代言人。他对萨拉的疑惑,往往也是读者心里的疑惑。尽管他觉得自己比其它的所有人都理解她,但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
  虽然萨拉塑造得更成功,但从真实的角度讲,无疑查尔斯更出众一些。一开始对这个人并无好感,后来想想才发现这才是作者优秀的地方,生活中又痴情、又有钱、又英俊、又有才的人,存在吗?因为看了太多偶像式的男女主角,即便是在《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这样的世界名著中,男主角也往往是无所不能。有魅力的人往往更吸引读者,不过这也脱离了生活。男人的缺点,人性当中的阴暗面在查尔斯的身上表露无遗,可他终究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让人有些反感,又同情,感觉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个人觉得书中最精彩的那段是教堂独白那章,查尔斯的矛盾、痛苦、纠结、懦弱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毕竟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可以选择和欧内斯蒂娜结婚,但他没有这样做,所有的后果,自然也应该承受,包括那个悲剧的结局。
  从写作技巧上说,这本书可是相当有创意了。看了那么多书,有开放式结局,从没有看过三个结局。而且其中作者总是经常出来,评论评论。更是在临近结尾时“穿越”到了一百年前,与查尔斯同坐一列火车。
  至于主题呢,我也思考了很久。这本书很像一本寓言,真实与虚构相互交错。我想每个人都会从中找到不同的主题,无疑这是一本适合深入探讨的书。也许生活的本质就是不懈的追求,追求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开的谜。又或者生活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哪怕你真心实意的付出,也不一定可以收获回报(像查尔斯那样)。不过,生活总是有希望的。因为它有无限种可能。
  生活并不是钢琴,除了黑白分明,灰色地带之外,真正带给人希望的,是那七色彩虹。
  
  


  如果查尔斯没有出现,莎拉会在那个小镇子上等待另一个查尔斯出现然后做同样的事情么?
  这是我的疑问。
  也因为这个疑问,我不敢称莎拉对于查尔斯的感情为爱情,莎拉的感情是病态的,也许真的只是书中医生的假设,她已经病入膏肓,以折磨男人为己任。
  女人真的是个谜啊。
  
  
  作者有意一再表明自己不属于那个时代,以后来者明晰一切的姿态展开叙述。这大概不是常规做法,可是却不怎么讨人喜欢。
  
  故事很吸引我,所以五颗星~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那是因为我爱你。
  
   在昏黄的灯光下读完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象那个道德沦丧的世纪里竟然还有一个如此纯洁又如此神秘的女人,在一个海滨小镇眺望远方,独自品味着自由同时又被误解的生活。然而即使是被误解,于她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因为还有那样的一个男人被她深深吸引。
  
   但是她还是离开了,哪怕有那样难忘的瞬间。一个女人该有怎样的勇气才可以离开自己所爱的人去追求另一种生活?喜欢这样的决绝。
  
   这是一本可以当得起一直以来的期待的书。喜欢那个叫Sarah 的女人,而和萨拉相比,男主人公完全是一个配角。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女主人公太过出彩的小说~
  


   She bears the wordly notoriety in order to pursue freedom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which has set a good example for the females who are in the way to be independent and happy.
   Just be yourself and live a little~~


  《法国中尉的女人》,讲人们心中的隐秘和隐痛,讲每个人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查尔斯,三十岁出头的男人,1864年,贵族。
  他的未婚妻蒂娜,出身高贵,商人父亲,温柔腼腆,美丽并为之耗尽精力与增长虚荣。当时社会公认的好女人,一心只想奴役仆人,嫁个好人。
  萨拉,一个传说被法国中尉抛弃的淫荡女人,曾经是家庭教师,后来是被人唾弃的女仆,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在山林间游荡。
  
  故事就是在他们三个人之间发生,以查尔斯为主要视角,从对萨拉的好奇、同情,到潜意识中的牵肠挂肚,到一夜春宵,到为之毁弃婚约,众叛亲离。
  
  其实每个人都是查尔斯,尤其是在有了稳定的恋爱或者婚姻关系以后,不管他是谁,不管他道德标准是否高。这种瘙痒都会无一幸免地来到过他身边,或短或长,或者是插曲,或者是转折。
  
  新鲜的雨露滋润皲裂的土地,耀眼的光芒刺激尘封的热情。
  萨拉,野性中包含怯弱,独立中含着依赖,自由中带有爱怜。当一个飒飒立于风中的美丽女子,对你讲述自己的不幸,对你表达自己的深情时,有几个人能够自持。
  福尔斯就以他的笔带着读者走进那不自持的世界,看看出轨后,走进了梦想中的春光里的罪人们,命运几何。
  
  每个人都以为遇到了独一无二的伟大爱情,殊不知人人心中有个萨拉。
  她应运而生,她被心所造,用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对冒险的渴望。
  
  在下面的部分,作者给出了三种结局,电影中,也借着小说的外遇和演小说的男女主角的外遇,探索着出走后不同的小径。
  
  其一。查尔斯在和萨拉不能自持地激情交欢过后,回到了从前传统的世界中,和蒂娜终老,生了七八个孩子,并且在某个无聊的饭后把萨拉这件事当做一个笑料逗蒂娜笑。他的人生和其它贵族一样,平安又沉闷。
  其一。查尔斯在和蒂娜解除婚约后,萨拉消失了,他费尽精力寻找她,一无所有寻找她。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她,并且发现了那次以后留下的孩子,可能从此组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其一。查尔斯在找到萨拉后,萨拉不同意与他进一步交往,表示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安心的生活,执意追求自由。查尔斯从萨拉的家中走出来,漂泊无依,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对着上面的三种布局,书和电影中,有五个查尔斯的结局,想来想去,那看似光芒万丈的局外人,能给的也就是这些,似乎就是在悲剧中比较哪个悲得浅一些。
  印象最深的是他一个人走出萨拉所在的房子,山河寥落。
  
  人的情感是可以被道德约束的么,如果有,在何种程度上被约束着?
  如果没有,它漂泊无依的依据在哪里?
  
  关于出轨这件事儿
  等待答案的人们,没有得到答案;等待道德训诫的人们,没有得到肯定的结果。
  书的最后,说人的生活就像奔流的河,神秘,深邃,流向未知的方向,若是它平淡,缓慢,请忍耐。因为你不知道它下一秒奔腾而来后,将裹挟着你去向何方。


  产生好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至少在准备看一本装帧和厚度都不令人满意的作品时。其实这书早在几年前就落在手里,因为觉得约翰福尔斯名字实在老土,莫名地对他没好感,另外也是由于老版书翻译有时候过于刻板,在语言的表述方式上和我的阅读习惯有一些差距,担心不能很客观地看下去。我以前特别讨厌读简介和评论,就仿佛你在怡红院消费,龟公介绍哪个姑娘才艺双全备受众人推崇,消费的时候心里肯定不舒服。
  
  刘宪之和蔺延梓的翻译很贴烫,简练得体,读起来很舒服,不知道每篇开始时候的诗词格言什么的是不是都是二位翻译的,同样精彩。
  
  
  


  或许受了封面上“探索手法写成的小说”这个评价的影响,我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面对这本小说。没想到作者却几乎没有设置阅读障碍,时间线索清晰,故事脉络清楚。至于所谓的“探索”,大约只是带入了作者在书中罢了。不论是书中的细腻感情描写还是对情节的重视程度而言,这绝对是一本传统的小说。在受了《奇迹之城》的折磨以后,忽然对传统小说充满了感激之情,它们绝不会加重阅读负担。
  
  其实本来就没什么可颠覆的,即便传统写作手法已经发挥到极致,每个时代仍然会有它自己的经典。


   刚刚看得起劲,他打电话过来,问我,最近好吗?
   ...
   这本书让我回到了自己,疯狂地读着小说的那个年纪..
   我很好。
   是吗,不知道说什么,只是想给你打个电话..
   恩,我在看一本书,叫做《法国中尉的女人》
   哦..
   两人都陷入长长的沉默中
   ...
   他已经和我分手近一个月了,被爱,但是不能被理解。
   我每天醒来都看见他,看见他在我的床边,无论他这些年,事实上都不在国内..
  
   半夜一点,在被窝里把书看完.热水袋早就已经凉了,被窝也不再暖和,我和着被子,一直在想...他..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个三十二岁的男人,第一次打算认真的去结婚---只是为了不再继续过现在这样孤独的生活----不是为了爱,为了结婚对象的她,而是为了自己.然而他却陷入了另一个情网,陷入了对痴情于他的女子莎拉的上帝般的拯救式的爱情当中.他认为,只有他是可以拯救她的,他凭着对她的拯救之情,放弃了自己的社会名誉而打算和她在一起,而她,却说,他不理解她.她不适合他,他在离开了热爱自己的未婚妻投入到寻找莎拉的旅途之后,离开了他..
   他因为理解了她的未婚妻,在她可爱的未来伴侣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自私而离开了她.他的情人莎拉,知道无论如何,他都是不会理解她的----他未曾深深的爱国,失望过,迷茫过,他对自己了解的太少,他对她的理解,也是杯水车薪.虽然她把所有的故事,悲伤和情感都告诉了他,他还是没有办法理解她.他只是告诉她,快点好起来...这不是她要的,她是个朝圣者,尽管她只有25岁而他阅历32年,走南闯北,只是看,却没有带着心去感受去经历.去疼痛,去悲伤,去爱过..莎拉不能做到,看着自己的恋人,告诉自己,他是因为无法了解我而爱上我。
   爱一个人,定是要心意相通的。
   单纯的迷恋,就像主人公对莎拉的,依旧让莎拉身陷孤寂之中。
   爱上一个人,更像是,通过ta,进入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可以理解自己的他人世界。。。
   主人公在34岁开始真正寻觅他的情感生活。
   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我看的这本书,也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86年的初版。当时借书卡上,只有一个人有借过,这个人还和我借过同样的几本书,都是八十年代的,因为这个人是88年的校友了。
  真是神奇的事情,很想把书据为己有,可惜那是可能的。


   福尔斯的小说。
   记得那时对先锋小说疯狂地着迷,因此对福尔斯这种“元小说”的形式,由于其“新”而激动不已;后来看到巴赫金“复调”小说的论述,明白这也不过是作者(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平等对话的具体外化而已。是“杂语”而非“独白”。
  
   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规范与道德舆论最为严苛的年月,也是最为腐化堕落(色情业发达的年代,伦敦的妓女数达到最高峰,书中有统计)因而最为虚伪的年景。萨拉,一个平凡甚至低下的女人,主动把自己置于道德的对立面:她犯了淫戒,如同圣经中的抹大拉,向一个外国人(法国)出卖色相。这里有着双重的堕落:即是对传统女性道德的越界,又是对民族--国家情感的亵渎。向“我们”卖淫与向“他们”卖淫,性质与引发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她的鄙视与制裁便是双重的,格外严厉。
   而事实是,萨拉与法国中尉的交往,根本就未曾越过界限,她仍然是处女(处女身份的政治意义--对民族-道德、对男性个体如查尔斯而言),也就是说,她的身体的纯洁,可以保证她心灵的纯洁,保证她仍然处在伦理秩序之内而不受社会的敌视与制裁。但是她没有进行辩解,基本的澄清也没有作过---她让自己越来越成为人们口中流转的耻辱的化身,沉默地认同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身份。
   我喜欢这种疯狂的激情。就是要从道德的规范与限定中越界,就是要从制度的平均化中绽出,从而以令人眩晕的个体差异性与他者区别开来。对同一性的反抗。而这种反抗的激情,建立在对自身罪责的主动承担之上--萨拉坦然承受着如期而至的鄙视与敌意与排斥与压制,甚至,她用自身的倔强来对整个社会进行挑衅:她总是站在海堤上,眺望法国方向那子虚乌有的情人的海上踪影。这种期待的姿势,强烈地刺激着社会的神经。(真是无耻之尤呀!)
   而这时查尔斯出现了。作为拥有产业的上层人,查尔斯走着社会规定好的人生轨道,没有激情,没有冒险,没有陌生的发现,只有理性化的按部就班。他已经按门当户对的原则定了婚,在这份平淡的爱情里,连情欲都是受到整合与制约因而涂满虚饰的,在社会规范的底端苍白地隐匿着,冷漠,不真实。
   他们相遇了。他被她浑身的陌生性与危险性所吸引。她似乎就是一个象征,一个地平线,隐藏着巨大的新的可能性,因而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她决不同于那些身份确定(可用一个或几个社会范畴概括无余,也就是说,是象征秩序中主体位置上的疲惫驯服者)而可一眼看透的女人,她是否定性的黑色死亡驱力(death drive),危险,但也带有界外风景的朦胧引诱。
   而她的处境的艰难与危险,更引发了他保护与救治的冲动。
   后来,在伦敦一家低级旅馆里,他们做爱。她的处女身份也就得以证明。
   他已经陷入了。这种激情是他一生所未曾有过的。认识她的同时他认识了自身。他决定与未婚妻摊牌。而这时她却消失了。似乎要偏执地维持爱情就是爱情,不受任何功利目标的污染,连婚姻也不能成为目的。她是自由的,她总是从所预设的、所习惯性期待的角色中决然跳出。
   而他,惊鸿一瞥中看见了地平线之后崭新的景色后,再也不愿意回复到原有轨道上了,新的自我理解已然发生。否定性的解构力量。他为自己的背叛付出了代价,财产上的、社会声誉与社会地位上的。但他自由了。
   多年后他们相遇。脱去了一切社会覆盖物(身份、道德、阶级......)与情欲的喧嚣后,爱情似乎被还原到了最纯净的境界。
  
   这里面的角色很有意思,颠覆了男/女传统角色模式。这让人想起了《胡蝶君》,很有意思的性别角色的易位。 萨拉始终是主动的,她的选择影响与改变着查尔斯。她是主动的,而查尔斯是被牵引者。她把他从既定的社会轨道拉出,纵身投入惊涛骇浪般的激情之中。她拉着他飞升,是他的比亚特丽丝式的引导者,是拯救的化身。而他之所以能被引导和愿意被引导,正是因为精神在自由这点上的契合,是他在本能情感趋向和意识的净化反思之后的坦然承担。爱情,正是精神上的息息相通,爱情中的两个人,肯定是在同一精神目标指引下、某个惊世骇俗的犯罪事件中的同盟者和共谋者。她点燃了他,让他发现自己的心内之火而自觉更猛烈地燃烧——她如同禅宗中的点拨者,也如同康德启蒙概念中的教育者,在偶然的机缘中让人发现自身具备的先天智慧,从而回复到自律性的本真自我,从观念和制度的牢笼中突围而出--只有通过否定和斗争,才能得到至少是消极意义上的自由。这时,她又断然离开他的自性之途,而不至成为一个障碍。那么,这就是一个关于拯救和自我拯救的寓言,一个走向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的神话。智慧女神原型和自性原型的浓厚意味,使得福尔斯的小说具有了从荣格的神话理论进行解释的可能。
  
   2002年11月12日


  不会再使用什么更好的文字来评论了呀,因为楼上两位说的已经很好了。它的深刻需要用心去领悟,而非语言的性质去表述。


  这个女人不惜的跟你们一般见识 所以她用一种为你们所唾弃的方式唾弃你们 可幸的是那个男人读懂了她卑微之下的唾弃 这使她变得崇高 凌驾于你们头上 古今中外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以一生痛苦为代价 唾弃你们这些俗人


  金牛座的厉害角色又多了一个
  作者代入式的写法其实还是蛮危险的
  应该很考功力
  但这本书不会让你有读着读着就滑出去的感觉
  反而是
  一下感情一下理智
  很分裂啊
  
  萨拉
  女人会恨她男人会爱她
  贫穷又充满诱惑
  不过好在她很聪明而且足够世故
  不会被欧亨利的PIGGY轻易诱惑
  主角不单纯的故事才好看
  不管有没有查尔斯
  她活得好的机会相当大
  很可能成为一位成功颠倒众生的交际花
  
  查尔斯可怜么
  一个有钱有闲的小贵族
  有上得台面的兴趣爱好
  也有能维持这爱好的钱财
  就算叔父老当益壮他也不至于挨饿
  放荡也放荡过了
  前面的路好象也很明确了
  偏偏在前路杀出个萨拉
  明艳疯狂又纯真
  沉迷啊挣扎啊痛苦啊
  感觉三十好几的男人心智不过如此
  萨拉还是蒂那
  堕落还是从良
  别人不过是一个借口
  爱情啊,多少罪恶以汝之名!
  嘿嘿
  毫不同情查尔斯
  
  反而是蒂那
  这个有钱没位的小妇人
  有点做作有点心计又有点任性
  在三个人里面倒是罪孽最轻的
  应该是白玫瑰了
  可惜不够热烈不够妖艳不够罪恶了
  算了算了
  小姑娘
  没有几个人能有幸得到真爱的
  至少你还有钱
  以后你会从众多追求者里找到一个不错的
  幸福地生活着(你爹比你聪明多了,他会帮你安排好的)
  不过你很难忘记查尔斯
  没办法
  我们总难以忘记抛弃我们的
  
  
  医生是最可爱的角色
  
  


   如果一个女人给男人留下了神秘感,那么这个女人就有了莫大的魅力;
   如果这个男人在解读破译这个秘密时,爱上了这个女人,那么,他们之间会产生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句子稍微有点儿巴洛克式的华丽丽的小绕。。。


我改不了我的翻译体了……


我看的此书时候,只感受到书中充满强烈的女权主义气息


追寻自由的女人


哈哈,你懂的:D


有些未知的东西或许就在下一秒发生


沙拉这个女人的自卑症非常严重,如果你对精神病有一定的了解……


我对精神病了解不多,大概我读得不够仔细,文本里没有发现这样的信息。
请教。


我也很不喜欢这种议论性大于小说性的小说


的确,有些乏味。


这个女人太奇怪了,勾引查尔斯,最后却自己离开,不为钱,不为名,所做一切为了什么?


真的吗:)谢谢,嘿,真开心~~


可惜那是可能的。


没认识下


可惜那是可能的……


写漏一个字嘛……


"我喜欢这种疯狂的激情。就是要从道德的规范与限定中越界,就是要从制度的平均化中绽出,从而以令人眩晕的个体差异性与他者区别开来。对同一性的反抗。"
嘿嘿,要知行合一哦 :P


觉得lz的说法我有很多不能认同的,“又是对民族--国家情感的亵渎”不知道在那样一个小镇里能否读出这样伟大的主旋律情感~
还有最后说“萨拉始终是主动的,”我到觉得她开始其实是在逃避的,直到自己遵从了追寻自由的意志才变得主动起来。要不她也不会把自己伪装成荡妇来抵御甚至说逃避时代的庸俗与刻板。她开始是并不相信爱情的,她甚至害怕爱情会摧毁自己那个充满自我的小世界,直到她认为她可以掌控局面,可以让爱她的男人放弃一切,她才真正主动起来。于是不辞而别,于是制造重逢,于是开始相守。


民族主义很主旋律吗?这个幽灵又不是中国所独有
为什么要强调“法国”?
后面的说法,就是在否定你自己,你没意识到吗?


“把自己伪装成荡妇来抵御甚至说逃避时代的庸俗与刻板”?
这个伪装是逃避还是挑衅?


不错的书评。


我喜欢那女人的不甘心


把自己伪装成荡妇来抵御甚至说逃避时代的庸俗与刻板


我先看的书再看的电影。演员演技超好。特别是梅姑(年轻的时候很漂亮)
呵呵,虽然我喜欢他两,但是男人真的就那么容易变心么。


一段文字矛盾百出


你 能 指出,而不仅只是表态吗?


嘎嘎~也只有遇到了这样的伯乐才能发光吧~太戏剧化了点...


不俗之人真是言语不俗啊!这么轻易从书扩大到人身攻击。


楼上太逗了


和她类似的女人在别的小说中还有吗?


尤三姐


所以~爱情充满偶然与突发,很要命的无聊~
这是大家逃避忠诚的最好理由~


有这本书吗?我想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