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国(两个世界的碰撞)
2004-7-1
上海译文出版社
Muriel Detrie,余磊,朱志平
130
余磊,朱志平
无
北京,1687年:路易十四派出的第一批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了康熙皇帝的皇宫。此后的一系列交往使双方彼此间产生了好奇感,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流。19世纪的帝国主义法国改变了对华政策:当法租界在中国的中心城市尤其是在上海建立起来的时候,诸如1860年洗劫圆明园之类的暴行彻底破坏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在中国,伴着20世纪初的改良运动,法国作为革命之母的形象随之形成。“权利与正义之国”欢迎工人与学生,引导他们展开政治斗争。这又反过来影响了法国的毛泽东主义者加入到“文化大革命”之中。今天,借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两国间形成了合作、交融、互补的崭新的关系形式,彰显出彼此间相互而持久的吸引力。 140余张图片向您展现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和法国人心目中的中国。 缪里尔·德特里,曾就读巴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获现代文学教师学衔,且是索邦大学博士(其论文关于谢阁兰)。她也曾学中文和日语,并在中国和日本执教多年。她现为新索邦大学普通文学和比较文学讲师。作为西文和远东文学关系专家,她的主要成就是出版了《中国旅行,关于人中世纪到中华帝国衰弱的西文旅行家文选》[罗贝尔·拉丰出版社(Robert Laffont],“老书”丛书(Bouquin),1992年版,与尼奈特·布思罗伊德(Ninette Boothroyd)合作]以及她组织的多次研讨会的会议记录[《文学和远东》,奥诺雷·尚皮翁1999年版,《法国—亚洲:文学交流一百年》(France-Asie:Unsiècle d'échanges littéraires),友丰书店2001年版]。
序第一章 对话的开始第二章 对话中断第三章 对话恢复:合作与诱惑第四章 文化换位与交融见证与文献
无
本书印刷质量很豪华,所以价格极贵,但文字翻译的水平太一般了,顶多也就在法语本科3、4年级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