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复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页数:

452  

字数:

467000  

译者:

安东,南风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八二八年九月九日,在俄罗斯图拉省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一个新生命降生了,他就是后来成为俄国十九世纪一代文豪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他一生创作无数,题材之丰富,篇幅之浩瀚,在世界文坛上首屈一指。从一八六三年到一八九九年,列夫·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把俄国文学推向了新的巅峰,也征服了世界。列宁曾经给予托尔斯泰以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确实如此,托尔斯泰的作品,尤其是这三部长篇小说,犹如一卷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我们通过这些作品可以非常感性地了解当时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和各种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复活》始写于一八八九年,完成于一八九九年,前后持续了十年时间,真可以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这充分显示出作家对这一创作的重视程度。说到《复活》的创作,还有一段背景故事。一八八七年六月的一天,法官柯尼到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作客,他对托尔斯泰讲述了自己亲手经办的一件案子:一个贵族青年在出席陪审时认出被诬告偷了客人一百卢布的妓女原来是几年前被他强占后抛弃的姑娘。这个贵族青年顿时觉得良心不安,要求法官带信给女犯,表示要娶她为妻。后来女犯在狱中染病身亡,贵族青年也不知去向。这个故事给托尔斯泰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就成了他创作《复活》的原始素材。托尔斯泰起初为这部长篇小说起的名字叫《柯尼的故事)),只是到了后来,在数易其稿之后,才定下了篇名《复活》,隐喻一个人泯灭的良知在某种精神力量的感化下可以获得重生。“复活”点出了这部小说的主题。作家正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去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涅赫柳多夫和卡秋莎·玛斯洛娃是小说《复活》中的男女主人公。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灵魂复活的不同轨迹。涅赫柳多夫原先也是一个正直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可是在服役期间染上了许多恶习,成了贪淫好色的极端利己主义者,挥金如土,整天喝酒打牌玩女人。他在一次探望自己姑妈的时候,与婢女卡秋莎·玛斯洛娃相遇,并且在一个晚上诱奸了她。几年以后,当他在一次旁听法庭庭审的时候,发现被诬告犯有杀人罪的妓女正是当年被他引诱以致走向堕落的卡秋莎·玛斯洛娃。他感到愧疚,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他曾经对自己的姐姐说过这样一句话:“……犯罪的是我,受到惩罚的却是她。”在内心深处他意识到自己的那个行为十分“残酷、卑鄙、下流”,但是,在出席庭审以前的整整十年中,“一块可怕的布幕以神奇的方式一直遮掩着他的眼睛,使他看不见自己的这一罪行,”现在他终于认清了自己。他决心“清扫”自己的灵魂,并付之行动。涅赫柳多夫开始东奔西忙,企图打通各方面的关节,减轻玛斯洛娃的罪名。当这一切努力失败以后,他决定变卖地产,跟随玛斯洛娃一起流放,并且同她结婚。他的这个想法被玛斯洛娃所拒绝。他虽然感到伤心和羞愧,然而流放途中的所见所闻,可怕的监狱更使他痛苦,使他受到心灵的折磨。作为一个宗教徒,涅赫柳多夫希望按照圣经的戒律去把千百万受苦受难的人们从惨不忍睹的罪恶中拯救出来。小说的最后这样写道:“从这天晚上起,涅赫柳多夫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不仅因为他步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而且因为他从此以后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具有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意义。”卡秋莎·玛斯洛娃是作家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最丰满最动人的形象,她不仅是一个被伤害与被侮辱者,而且也是一个精神上觉醒,走向新生活的女性。在狱中和政治犯的朝夕相处使她认识到自己是广大受欺凌的人民中的一个,她决心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些优秀份子联系在一起,她渐渐恢复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心灵纯洁的本性又在玛斯洛娃的身上复活了。书中对她的思想觉醒过程有着许多精彩动人的描写。当涅赫柳多夫第一次到看守所去探望玛斯洛娃的时候,她竟然认不出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她以前曾经深爱过的人。涅赫柳多夫的出现,非但没有使她感到惊喜和快乐,反而使她再次陷入更加痛苦的回忆。“现在面前这位穿着洁净、胡子上洒过香水、保养得很好的先生,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曾经爱过的涅赫柳多夫,而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享用一下像她这样的女人的身体的那种人之中的一个……”当涅赫柳多夫再三向她表白,他这样做是为了改正错误,赎自己罪孽的时候,玛斯洛娃对他说:“你离我远点。我是苦役犯,你是公爵,你没有必要来这里。你想利用我来拯救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这副眼镜,讨厌你这张肮脏丑恶的脸。你走,你走!”玛斯洛娃把多年来积压在心里的仇恨都发泄出来了。然而,涅赫柳多夫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他的一次次表白,一件件实际行动,终于感动了玛斯洛娃,使她又产生了爱意,使她逐渐从颓唐和绝望中醒悟过来。但是,玛斯洛娃对涅赫柳多夫的感情,自始至终都是在爱恨交加的矛盾中徘徊着,斗争着。当涅赫柳多夫提出要娶她为妻时,她虽然感到高兴,但当她坐下来冷静思考以后,终于意识到涅赫柳多夫原先对她有过的爱情之火早已熄灭,出自怜悯的和失去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而只会给她带来新的不幸。她终于选择了政治犯西蒙松做自己的终身伴侣。卡秋莎·玛斯洛娃真正的精神复活是从和政治犯接近开始的。托尔斯泰在小说的第三部中用浓重的笔墨刻划了一大批以西蒙松为代表的政治犯。这些被玛斯洛娃称为“优秀的人们”和贵族青年涅赫柳多夫迥然不同。他们中有的人彻底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和最底层的平民百姓站在一起,为了他们的利益宁愿坐牢,被流放,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玛斯洛娃和这些革命者生活在一起,感到从未有过的心情舒畅,仿佛跨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当涅赫柳多夫到火车站送别她的时候,他见到的已经不是往日的那个精神萎靡、愁眉不展的玛斯洛娃,而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玛斯洛娃,“汗水涔涔,红彤彤的脸蛋上绽开了爽朗的笑……”涅赫柳多夫和玛斯洛娃在经历了这一段人生磨炼之后,终于开始了精神上的“复活”。不过,与贵族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涅赫柳多夫注定不可能成为本阶级的彻底叛逆者,他的“精神复活”中充满着宗教元素。他打算用信奉的基督教教义继续净化自己的灵魂,感化周围的人,去改造沙皇专制制度。作家在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中向读者宣示了自己的疑虑:“至于他生活的新旅程将会怎么结束,那只有等到将来才会知道。”虽然小说《复活》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但是我们不能够把它看成是一则讲述男女私情的故事,正像我们不能把曹雪芹的《红楼梦》单纯归结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样。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中通过男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无情揭露了贵族上流社会豪华奢侈的生活、沙皇司法制度的腐败和法官们的昏庸无能、官办教会的伪善和冷酷,充分暴露了监狱的黑暗和囚犯们的悲惨命运,生动描绘了农奴制度下农民们在饥饿线上挣扎的赤贫生活以及他们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

内容概要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纪俄国对世界学最影响的作家《复活》是他的代表作一。 书取材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作者简介

作者:(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安东 南风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纪俄国对世界学最影响的作家《复活》是他的代表作一。

章节摘录

尽管几十万人聚集在一块不大的地方,千方百计将他们聚居的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用石头覆盖地面,不让地上长出任何东西,尽管出土的小草都被清除,尽管煤炭和石油燃烧的浓烟四处弥漫,尽管树木被滥伐,鸟兽被驱逐,但是甚至在这样的城市里,春天仍然是春天。阳光和煦,小草复活,只要除根不尽,它们就生长、发绿,不光在林荫道的草地上,而且在铺路石板的夹缝中。桦树、杨树、稠李长出黏稠清香的嫩叶,菩提树鼓起一个个饱胀欲裂的新芽。寒鸦、麻雀、鸽子怀着春天的喜悦,已经在欢乐地筑巢,就连被阳光照暖的苍蝇也在墙脚嗡嗡作声。草木也好,鸟雀也好,昆虫也好,孩子也好,全都生气勃勃,喜气洋洋。惟独人,惟独成年的大人,却不停地在欺骗、折磨自己和别人。人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天的早晨,不是上帝为造福一切生灵而赐予的这个世界的美,那种促使和平、协调、相爱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比如,省监狱办公室里的人们认为,眼下神圣而重要的并不是春天带给一切生灵和人类的祥和与欢乐,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头天接到的一份编号加印、注名案由的公文,公文指定今天,即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时之前,务必将三名在押审查的人犯,两女一男,解送法庭受审。其中一名女犯系主犯,必须单独押解。根据这个命令,于是,现在,四月二十八日早晨八时,看守长走进女监昏暗而臭气熏人的走廊。紧随其后的是一个面容疲惫、鬈发花白的女人,穿着袖口镶金边的制服,束着一根镶蓝边的腰带。这是女看守。“您要提玛斯洛娃吧?”她和值班看守走到门朝走廊开的其中一间牢房门口,问道。值班看守哐啷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门,顿时从牢里冲出一股比走廊里更熏人的臭气。值班看守冲里吆喝:“玛斯洛娃,过堂!”随即又掩上牢门,在门外等着。即使在监狱的院子里,也有风从城外刮来的清新爽人的野外空气。可是走廊里却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污浊空气,充满伤寒病菌,充斥着粪便、焦油和腐败物的恶臭,令任何人一进来,立即就感到忧郁和烦闷。虽然女看守闻惯了这污浊的空气,可是她从院子里一进来,就会产生这种感觉。她一进走廊,顿时感到疲倦,昏昏欲睡。牢房里传来一片忙乱声——女人的说话声和光脚板走路的啪嗒声。“快点,玛斯洛娃,手脚麻利点,听见没有!”看守长冲着牢门喊道。约莫过了两分钟,一个身量不高、胸脯隆起的年轻女人健步走出牢门,一个急转身,站停在看守长身旁。她内穿白上衣、白裙子,外罩灰色的长袍。脚上穿着亚麻布袜,外面套着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头巾下显然有意露出几绺鬈曲的黑发。这个女人的整张脸呈现着只有长期遭受幽禁的人才有的特殊的苍白,使人联想起地窖里的马铃薯的幼芽。一双不大的手和从灰袍的宽领子里露出的肤色白皙的、丰满的脖子也是这样的颜色。在这张脸上,特别是在暗淡无光的苍白的脸色衬托下,她的眼睛显得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是很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带斜视。她笔直地站着,挺着丰满的胸脯。她来到走廊,微微仰起头,直视着看守的眼睛,停在那里,随时准备执行对她的任何吩咐。看守刚想锁上牢门,从内探出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的一张苍白、端正、满是皱纹的脸。老太婆对玛斯洛娃说着什么,可是看守将牢门对着老太婆的脑袋推去,蓦然那个脑袋不见了。牢房里响起一个女人的哈哈大笑声。玛斯洛娃也微微一笑,转身对着门上装有铁栅的小窗。里边的老太婆紧贴小窗,用嘶哑的声音说道:“最要紧的是别说废话,咬定一条就行。”


编辑推荐

《复活》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复活 PDF格式下载



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芜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然而在《复活》中,托尔斯泰虽然对现实社会做了激烈的抨击,揭露了社会制度的本质,但是小说结尾,仍然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基督教,又把自己的宗教观强行植入小说当中,并且几乎否定了资本主义一切国家机器的一切作用,不得不说是小说思想境界上的一个遗憾。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1* 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俄罗斯,其世界观所倡导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神人性和上帝的内在性。在托尔斯泰主义中,表现为“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复活》中他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  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一个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幸福的权利,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  如果想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经受很多考验,因为在人心中那个兽性的人会不断站出来试图掩盖每个人温良的本质,诱惑人要及时享乐。所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心的这种二重性,就不得不经常要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这里,我们会注意到“自我”两个字,也就是说,道德的完善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自我”,《马太福音》的条条框框不足以约束我们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圣经》中的所有箴言必须与我们内心的神,或者说“精神的人”相对话,相联系,才能得到呼应,才能使我们由内而发的改变。对心中的神的触发,往往只在一瞬间,爱情能让人看到内心的神的可贵,悔恨也能让人看到内心的神的可贵,甚至是罪恶也同样可以,只是在看到之时人们强迫自己把眼睛闭上,而纵身于罪恶给人们带来的片刻快感之中。  “我要过人的生活。”托尔斯泰认为,真正的人是永远根据自己的良知做事,时时刻刻进行自我反省,以避免自己掉入堕落的深渊,即使曾经有过可鄙的生活,浑身罪孽深重,只要敢于呼唤自己的心中的上帝,勇敢面对以前和以后所有的时光,让“精神的人”永远站在“兽性的人”之上,那么就能拯救自己。  “住在他心里的上帝,已经在他的思想感情里醒过来。他感到了上帝的存在,因此不但感到自由、勇气、生活的快乐,而且感到了善的全部威力。”在俄罗斯宗教哲学中,上帝不是至高无上的外在权威,而是在人的内心深处揭示出来的,或者说是在人生的痛苦与悲剧中找到的。不经历痛苦,甚至不经历罪恶,或许未必能发现人们心中的那个沉睡的上帝。只有沉入到自己灵魂的最深处,才能“与活的上帝相遇”。所以,在俄罗斯观念中,“拯救”与“恩典”也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在人的生命之中对上帝的内在把握,是对生命的精神改造。也许这种“拯救”不能带来任何外部利益,但对人的精神世界,对人的内部醒悟,有着不可磨灭的力量。  但如果认为忏悔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净化,那么也就不是托尔斯泰的本意了。一个正直而善良的人,只能是一个利他主义者,对自己的拯救是不能够抱着欣赏的态度,因为一旦如此,人就成为利用别人而使自己精神获益的人,况且这样一来,自己的内心也未必能够完全的净化了。  人的忏悔不能让人死后升天堂,避免下地狱。因为人的心里本来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它不仅包含着上帝和魔鬼,甚至是包含着天堂与地狱。在这里,天堂和地狱不是死后才能经历的地方,而是在人的这一生,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必定要经历的,是人的精神生命的不同状况的表现。  别尔嘉耶夫精彩地表达了这一思想,他说:“地狱之悲剧不在于上帝不能为有罪者洗清罪孽,而在于有罪者自己不能给自己洗清罪孽;地狱不是有罪者在其中受苦的外在环境,而正是一种绝对的孤独,在这里,生命中被压低的良知的呼声,用可怕的不灭之火焚烧着罪孽者。”    2* 不以暴力抗恶  这里或许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另一个表现: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看起来,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似乎比利他主义降低一个级别,其实这一点恰恰更难以达到,这不仅表明,我们不能牺牲他人的幸福,甚至还表明,我们不能以某种崇高的理由为前提,以牺牲自我为前提,以未来的天国降临为前提而牺牲他人的幸福。  从统治者角度看,运用暴力是错误的,托尔斯泰在他的《复活》中反复强调:“要克服使人们饱受苦难的骇人听闻的罪恶,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总是有罪的,因此既不应该惩罚别人,也无法纠正别人。”“腐化堕落的人想去纠正腐化堕落的人,并想用生硬的方法达到目的,结果是缺钱而贪财的人就以这种武力惩罚人和纠正人作为职业,自己却极度腐化堕落,同时又不断腐蚀受尽折磨的人。”“要永远饶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饶恕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无罪的人,可以惩罚或者纠正别人”。  从革命者的角度看,以暴力抗恶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暴力革命的关于遥远将来的绝对幸福的抽象理想扼杀了人对人的具体道德关系,扼杀了对切近的当代人的关怀,也扼杀了当前世界中需要的爱这种活的情感。可以从各国的历史中看到,革命者不仅勇于自我牺牲,还要求自己的朋友、家人,从更广的意义上说是要求他人也要自我牺牲,如果不勇于牺牲的,就是怯懦,是对强权的惧怕。这样,革命者就演变成为不尊重他人生命的人,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达到革命目标的人。革命者当然也追求人类幸福,但他所爱的以非活生生的人,而是思想,亦即全人类幸福的思想。  在托尔斯泰的心中,上帝和天国是在人的心中的,妨碍人间天堂的仍旧是人的心中难以摆脱的魔鬼,而暴力革命者认为,妨碍人间天堂之建立的原因不在人的内部,而在人之外——在于他的社会状况,在于社会机制的不完善。由于这个外部原因,因此只能用外部的、机械的手段来消除。那么魔鬼从“自我”的内部被移植到外部社会机构,人与人本应努力创造的爱被改写成人们对社会机制的恨。这样,革命就从本来意义上的建设性或创造性的事业,变异成为消除和消灭障碍,也就是破坏。  因此,从对未来人类的巨大的爱中产生了对人的巨大的恨,建立人间天堂的激情变成了破坏现实世界的激情。革命者的破坏的心理动机和伴随物永远是恨。革命者认为他们有恨的责任,恨在他们生活中起着深刻的和充满激情的伦理动机的作用。  那么,从这一方面来说,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非但并不是所谓的反动说教,而相反是对人性的关爱,对人的善良和怜悯的催化。    3* 博爱  这一点和上一点是相连的。博爱是基督教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活》中,“博爱”几乎可以同“宽恕”等同,因为博爱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们不能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宽恕。一个人如果不能宽恕别人,人的内心就很容易被“恨”的感情所占据,恶是世界无法和谐、无法共生的根源,恨也一样,而恨往往是因为人们遭受了恶的摧残而造成的。  托尔斯泰认为,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因此人是不能通过惩罚和报复别人来消灭恶从而寻求自己的安宁,人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  我们也知道,虽然在很多时候,宽恕是不能让作恶的人醒悟,也不能使恶真正消除,也许还可能让作恶的人更加为所欲为,但至少,那些宽恕别人的人从此可以给世界带来更多更无私的爱,可以挽留住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友爱。反之,一旦开始报复,作恶方也不一定会善罢甘休,也会同样变本加厉报复,长此以往,所有的爱将会消失殆尽,那么地狱会降


玛丝洛娃和涅夫柳多夫无疑都是当时俄国人的典型,被那个社会蒙蔽住自己的内心,好在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使他们终于醒悟,做回本我。而现在,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崇尚金钱,极端的物质主义真的是很可怕的。所以我们都需要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忏悔之作,是放下“贵族的尊严”,向平民赎罪,救赎自己的灵魂。《复活》中的聂赫留道夫也有着托尔斯泰自己的影子,是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作品。该书可提供孩子的课外阅读,以了解俄罗斯文学及其社会。


一个名著爱好者怎能没有托尔斯泰,一个托尔斯泰爱好者怎能没有复活


名著除了语言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想了。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复活》对人性、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对100多年后生活在中国的我来说,同样如此真实而发人深省.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某读者说《复活》枯燥难读,我觉得非常吸引人啊。托尔斯泰写得一点都不拖沓,极少废话,虽然很多字,但写了非常多事情。一本伟大的著作。


挺感人的 希望读过的人都能复活


从现在看来,还是会很钦佩主人公的行为。作为沙皇时代的公爵,把自己所拥有的财产送给穷人,当今的社会有几个能做到呢?


当自己的道德标准高出社会通认的道德标准时,他就可能会成为一名革命者,也可能一名政治犯。


在学校读书馆借的同一版本的书,译文翻译得不错,很喜欢。


儿子对俄国作品有点着迷,看了又看,顶。


据说,俄国小说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那里天冷夜长,有的是时间,慢慢慢慢的写~~


刚开始还担心自己有没有耐心把这本书看完,结果很快自己就看进去了。
作者无情批露了俄国旧社会时穷苦大众的糟糕的生活状况,翻译的也很好,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场景。
结合对这本书一些文学评论,会对理解这本书更有好处。


价廉物美,世界名著确实值得一读


名著就是名著,我就是跟着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版本买的,很不错的收藏书,回来时都有很好的包装,不错。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这个版本的译文讲究,纸张印刷都很正,比较喜欢。


好作者,好译文,好排版,好印刷!


上海译文,绝对可信的出版社,呵呵。


书里的字体大小很合适。看起来刚刚好。寄来的时候有塑封。就是书皮比较容易起皱。不过不影响质量。


经典名著,给人很大触动,推荐的好书


这是本我很喜欢的名著 很喜欢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必须读


揭露当时真实的社会,让我脑袋更充实。内容也好看。


要永远地无数次地宽恕一切人,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罪的人,因此也就不可能去惩罚和改造别人。


优点:书香味挺浓的,不会像现在有些书用臭的墨印刷,这点真心挺好。缺点:字有点小,但也不是特别小,能接受


质优价廉,内容自然不必多说。经典的书,经典的翻译,有一点点的不足,就是字体有点小,好在印刷清晰。


书中的内容比较晦涩 不太好读


书非常好,就是字小点


封面有点薄了,但是书的质量很不错


今天再看看书还是爱不释手啊,没有缩减,这才叫完美,感谢翻译,感谢出版社


字有点小,但外包装不错,有透明膜包着。


不错,还是不错!


很不错,质量和内容都很赞。


适合高中生阅读。字的大小也正好。


替别人买的,听说不错。


感觉都挺好的 包装精美物有所值


好书,慢慢看。大师的著作。好书,慢慢看。大师的著作。好书,慢慢看。大师的著作。好书,慢慢看。大师的著作。


包装很好,是我所期望的


谢谢,质量很好!


看了一半,总体来说不错。翻译语言很流畅。


给孩子买的,准备寒假读


经典之作,质量好,而且便宜


已经看完了,质量什么的都很好,基本上没有任何缺陷


这个版本值得信赖。推荐


很好呀,很快


字体有点小 间距还行 不过看着眼睛不也不觉得累


当时的社会黑暗、不堪


生活总是一波三折的


强大的感染力


因为伟大。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好小说


价格相当实惠 纸张比较薄 字小了点不过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纸张质量不错,就是看起来有点古典。


周老师的大作


初中时看了就深有感触。


经典,但就是字密了点。


还开始没看~ 字比较小,但我喜欢这种干净朴素的排版和页面


挺好的纸张不错。物美价廉


纸质很好,包装好,不过字太小


很好的一本书,当当网,服务也很好。


不亏为名著,人物细腻,作品丰满


给人的感觉赞不绝口!


多亏了它,俺的成绩才不至于太差。多亏了它,俺的成绩才不至于太差。多亏了它,俺的成绩才不至于太差。多亏了它,俺的成绩才不至于太差。多亏了它,俺的成绩才不至于太差。


给女儿买的,价格应该值了。


经典课外书,读进去多少就多少。


这本书是老版,印刷很好,值得一买,准备品读。


我想这是一很好的商品


不错的是正版。


还没看呢。。。。。


要一看的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 经典的小说 是对人性的复活


托尔斯泰的小说有很多描写,要静下心来,有耐力,才能看。故事不错。


曾在大学的图书馆中读过此书,这也是我所读的为数不多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一篇,非常喜欢托尔斯泰的风格,准备重温一下……


译文经典还是值得推荐的。如大家所述,字略小但是小字看起来也还不错。


我不太喜欢看名著,这本书的内容还可以吧。


老师让买的。
名著阅读啊。
嘿嘿。


这个书封面是纸质的,没有其它的保护,不是很硬,比较容易损坏,要注意保护。之前有看过这本书的,但是不是这个版本的,主要是想买来再看,但是发现没有这样的价值,所以如果做收藏的话,就不要买了。


挺好的书,字号小了些,但是性价比还是很高。


纸质不是很好 没看完就不知道哪去了


字小,挠墙啊!但到底是上译的东西,推荐阅读


外观纸质一般,但内容还算完整,值得推荐


以前一直以为是一部写人的小说,细看原来是反映社会现状的,很深刻,再看有点本朝的特色,中俄是难兄难弟.看完,心情很沉重呀.社会,国家,一架宠大的机器,没有好的社会制度,将是一台破机器.


老师要求买的,不过很好,很喜欢。


翻译得还算不错,很值得购买,价钱很公道.


封面的纸质不是很好


物超所值 好评 就是字很小


质量价格都还好,我觉得其中的内容倒不太满意。


对于想了解达达历史和当代艺术是有帮助的。


内容没的说 印刷也不错


字真的很小,有点费眼睛,不过纸张那些还不错,也便于携带。


书的字体太小了。


总觉得不适合青少年看,有点无聊


书看上去现是正品,发货也快


译文名著文库:复活


大師作品很喜歡


还不错,送货速度很也快,价廉物美……


非常好,非常实惠,值得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