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变迁
2006-10
上海译文出版社
仇蓓玲
无
莎士比亚戏剧堪称世界文学经典,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至今仍吸引着不同时空背景下的译者孜孜不倦地追求用不同的文字对莎剧重新加以演绎。在中国国内,莎剧汉译本的迭出也为中国读者重新解读莎剧文本带来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在这种跨越时空的解读过程中,莎剧中大量意象的汉译非常值得研究。本书对莎剧文本中的意象在目前中国国内读者最广的三种莎剧汉译本(即朱生豪译本、梁实秋译本和方平译本)中的传递进行了审视,在分析方法上并未延续传统译本研究中强调“正误性批评”和“译文优劣”的批评方法的做法,而是将各种译本视作研究的起点,透过莎剧意象的汉译审视经典文学作品复译这一既定的历史现象,解读翻译主体审美心理和文化心态的变迁以及莎剧艺术美在三种汉译本中“再生”的轨迹。书题中“美的变迁”由此指向了各个翻译主体对源语意象的不同的“审美感知”和莎剧原作之“美”在不同汉译本中的延续这两个方面。
《美的变迁:论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对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的意象在目前国内读者最广的三种莎剧汉译本(即朱生豪译本、梁实秋译本和方平译本)中的传递进行了审视。分析方法是将各种译本视作研究的起点,透过莎剧意象的汉译审视经典文学作品复译这一既定的历史现象,解读翻译主体审美心理和文化心态的变迁以及莎剧艺术美在三种汉译本中“再生”的轨迹。
《美的变迁:论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从文化、美学和符号学角度对意象进行了界定,以期给《美的变迁:论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所考察的莎剧文本中的“意象”一个要对清晰的内涵和外延。作者将意象翻译研究的重点人以往意象翻译研究中学者们较为重视和普遍关注的文化客体因素转向了特定文化环境下的翻译主体,从静态推向动态,对三种莎剧汉译本中意象的汉译进行了历时性考察。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第二节 关键词界定第三节 文献回顾:意象翻译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仍需拓展的空间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第五节 研究方法、理论和工具第二章 特征论:莎剧文本中意象的来源、特征以及影响其汉译的因素第一节 莎剧文本中的意象的来源第二节 莎剧文本中的意象的特征第三节 影响莎剧文本中意象汉译的可能因素第三章 类型论:莎剧文化中意象汉译结果的四种类型第一节 传承:象的等值传递第二节 变形:象的改值传递第三节 失落:象的减值传递第四节 扩增:象的增值传递第四章 翻译主体论:意象汉译过程中的主体审美介入第一节 翻译主体审美介入的方式:译者的显性介入和目的语读者群的隐性介入第二节 翻译主体审美介入的特征:个体性、社会性、创造性第三节 翻译主体审美介入的过程:“言1→审美意象→言2”的转换生成第五章 翻译接受论:莎剧复译与莎剧艺术美的变迁第一节 超越“归化”、“异化”之争第二节 莎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体现的接受之维第三节 莎剧文体中意象汉译的“效果史”研究第四节 跨越时空后的莎剧艺术美第六章 结语附录一 莎士比亚八部主要戏剧文本中的意象及其三种译文附录二 莎士比亚八部主要戏剧文本中的意象汉译(Word Smith检索)结果列表参考文献后记
插图:美国学者M·H·阿伯拉姆曾说过:“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最常见,也是最含糊的术语。”①而英国《现代评论术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Modern Critical Terms)中对“意象”一语的解释就是:“任何由文学语言所引起的可感效果,任何感人的语言、暗喻、象征,任何形象,都可以被称为意象。”②国内也有学者提出:“意象”这一范畴“涵盖了一个相当广大的领域,它至少涉及全部形象表达的基本原理”。③看来,本书题目中的“意象”二字究竟应作何解,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而要对“意象”进行界说,也决非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解决。在对本书所用的“意象”一语进行阐述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将“意象”放置于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行一番考察。(一)“意象”概念在汉语语境下的演变过程:从古代殷周之际的卦画符号到当下审美化了的文化符号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意象”在汉语语境下产生发展的过程。作为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一个固有的概念,“意象”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证,我国古代关于“意”和“象”的最早记载出自《周易》和《庄子》。《周易·系辞上》中是这样谈及“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子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中国有句俗语叫“一个篱笆三个桩”,说的就是任何一件事情的背后都离不开多股力量的共同协作。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因此,在本书写成之际,我要对所有曾经为我的博士论文提供过帮助的人们致以深深的谢意,虽然下面的寥寥数语远远不能表达我的感激之情。首先我要感谢复旦大学的张冲教授。在我硕博连读这五年期间,张冲教授一直是我的指导老师。张冲教授在莎学研究方面的建树不仅让我景仰,也成为我写作博士论文的直接动力来源。他为我提供了许多莎学研究和翻译理论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还介绍我参加了两次全国性的莎士比亚研讨会,让我有机会结识到莎学研究界的许多前辈和专家,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张冲教授一直提倡“快乐做学问”,这一倡导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因此,虽然写作博士论文是一件“苦差事”,但是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总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美的变迁:论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译学新论丛书。
无
一提到理论,就会有深奥感。但我喜欢翻译,看完这本书有点儿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