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舞!舞!舞!

[日] 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页数:

453  

字数:

269000  

译者:

林少华  

Tag标签:

无  

前言

  孤独而无奈的舞  林少华  村上春树1987年写了《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相隔不到一年就开始创作《舞!舞!舞!》(以下简称《舞》)。书名来自The Dells乐队演唱的一首名叫《舞!舞!舞!》的布鲁斯歌曲。歌曲悠扬舒缓的节奏在他心头盘旋之间,他忽然打定主意要写《舞》这部长篇。小说于1987年12月17日动笔,翌年3月24日写毕。其大部分是在罗马写的,收尾是在伦敦,是村上旅欧期间继((挪》之后完成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另外还写了一部名为《电视人》的短篇集)。他在旅欧游记《远方的鼓声》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写作情景:  写长篇小说时我一向抛开其他所有工作,把精力彻底集中到一件事上,这样也才能写得快些。而旅居欧洲期间由于不受任何人干扰,所以写作速度比以往还快……不折不扣从早闷头写到晚。除了小说几乎什么也不想,心情上就好像把桌子放在深深的井底写作似的。  所以,我觉得这两部小说(另一部为《挪》——笔者注)命中注定地涂上了异国标记。在那些异国城市,我们(即我和妻)孤独得不得了。几乎没有可以称为熟人的人,而我们所能说的语言又不足以结交朋友和得到熟人……  我想,即使在日本,也许多花些时间,也能写出同样的两部小说。对我来说,《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是我在结果上必然写的小说。只是,若在日本写,这两部作品很可能带有与现在不同的色彩。明确说来,我恐怕不至于垂直“深入”到这个程度,好也罢坏也罢。  也许某类读者生理上喜欢这种深入方式。不过我想,归终我是心甘情愿深入到那样的世界里面去的,情愿在异质文化的包围下、在孤立的生活中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脚下(或者尽可能孤军深入)。我的确有这样的渴望。  这段话,我想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注意,一是“必然”,二是“深入”。  先看“必然”。为何《挪》和《舞》是村上在结果上“必然”写的小说呢?《挪》显然是因为作者很早就想以现实主义笔法写一部“足以让全国少男少女流干红泪”的“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舞》则相反,是想尽快逃离现实主义的心情所使然。之所以想逃离,一是因为他觉得《挪》对自己来说是“另类”小说,同他的任何作品都没有多少关联,而且现实主义毕竟不是他感兴趣的创作方向。于是他想在短时间内证明《挪》“不是我”,想返回自己原来的天地,“想回老家(HDme Grolmd)”。第二个想逃离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挪》畅销后发生的使他的心情变得很糟的种种麻烦事。“说起来匪夷所思,小说卖到十几万册时,我感到自己似乎为许多人喜爱、喜欢和支持;而当《挪威的森林》卖到一百几十万册时,我因此觉得自己变得异常孤独,并且为许多人憎恨和讨厌。”这使他想尽快忘掉和逃出“挪威的森林”,想消除《挪》给人的印象。事实上在罗马写《舞》时他也心烦意乱,《远方的鼓声》关于嗡嗡嗡飞来飞去的“两只蜂”的描述未尝不可以看作对那些“憎恨和讨厌”他的评论家们的影射,他们的嗡嗡声吵得要死,致使他想东西都想不成——“去哪里都一回事,他们对我说。无论跑多远都一成不变,嗡嗡嗡嗡嗡嗡。哪怕你跑去天涯海角,我们也紧随不合,所以你一筹莫展,归根结底。你将在一筹莫展的时间里年届四十,就那样变老变衰。没有谁喜欢你这个人的……大家都要憎恨你,与小说也什么作用都起不了。嗡嗡嗡嗡嗡嗡嗡嗡。”这些所谓嗡嗡声不仅让村上即使远在罗马也心力交瘁,还使得他开始脱发,每天洗澡时浴缸活塞周围都淤着黑乎乎好些头发,本来密实的头发明显变薄,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有所好转。当然凡事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从好的方面来说,就是促使他迅速夺路而逃,一头扎进《舞》的写作之中。  使得村上“必然写”《舞》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寻羊冒险记》留下的尾巴。在《寻羊冒险记》中, “我”按鼠的指示接上炸弹引线,炸死了那个企图成为羊的下一任宿主以便继续操纵地下王国的阴险的黑西服秘书,之后从北海道返回东京。但没有交代在北海道失踪的耳模特女友的下落,神秘的羊男也不了了之。“有很多很多东西我都想写。海豚宾馆啦羊男啦主人公‘我’啦,都很想很想写。那以后怎么样了呢?一直让我牵挂。连我也对羊男是什么怀有极大的疑问……想有个尾声。”于是《舞》开篇就写道“我总是梦见海豚宾馆”,把话题拉回六年前的《寻羊冒险记》。“有人在此流泪,为我流泪”的那个人和“旁边有时躺着”的那个女子显然是《寻羊冒险记》里那个耳朵极漂亮的女友。关于“我”,作者特意以后记形式强调《舞》的“主人公‘我’原则上同《且听风吟》、《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中的‘我’是同一人物”。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舞》是《寻羊冒险记》的续篇。顺便说一句,《舞》是村上用电子文字处理机(后来改用电脑)写的第一部小说,在此之前都是用自来水笔写在四百字稿纸上的。  下面探讨一下村上所说的“深入”的含义,看他到底在《舞》中深入挖掘了什么。这里我想引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在其专著《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Hrdruki Murakami andMusic Of Words)中说的一段话:“如果说《寻羊冒险记》是对右翼极端主义分子及大陆冒险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一击,那么《舞!舞!舞!》就是一次史为系统化的努力,希望在一种其意义由大众媒介支配的文化中追问找一份职业和谋生到底意义何在的问题。虽然村上依然着迷于生命、死亡和记忆这类有关存在的重大问题,但与以往相比,这次他将火力更加集中于现代社会的弊病上。《舞!》在严肃性上又上了个新台阶,一种愈加强烈的关于作家一定要对他生活于其间的社会担当起特定责任的意识和关注。”  引文中说的“现代社会”,无疑是作为作品背景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村上第一次把作品背景推进到八十年代_的日本社会,而此时的日本社会已是《舞》反复强调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概括起来,《舞》可以说是村上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一次垂直的、深入的、系统化的透视和挖掘,或者说是一次批判。  在村上眼中,他置身其间的日本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至少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具体形象就是以新海豚宾馆(DOLPHIN HOTEL)为代表的房地产业。政府部门把老海豚宾馆所在地段将要进行二次开发的情报透露给了这家房地产业,其属下的新海豚宾馆当即不择手段地抢占黄金地皮。“一切都是在周密的计划下进行的,这就是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投入最大量资金的人掌握最关键的情报,攫取最丰厚的利益。这并非某个人缺德,投资这一行为本身就必须包含这些内容……投入一千亿日元资本的人必然对投资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周密研究,同时搞一些幕后动作。在这一世界里公正云云均无任何意义……”假如有人拒绝出让或转卖土地,便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群为虎作伥的恶棍。恶棍中不仅有常见的地痞无赖和黑社会团伙,甚至还包括权倾一方的政治家。即使有人持刀攻上门来威胁以至殴打拒绝搬迁的凄凄惶惶的小老板等原住户,警察也迟迟不出面制止,因为早有话通到警察上司那里去了——那等事甚至算不上腐败,算不上内幕,而是“一种体制”,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必然程序”。老海豚宾馆的小老板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不知去向,新海豚宾馆则对此讳莫如深,致使“我”终究没有找到六年前在北海道认识的那个小老板,勉强找到的只有已换成带有海豚浮雕且用英文宣示的同名招牌。尽管人们对此无不心知肚明,但全都守口如瓶,全都无动于衷。有谁会把一个受迫害的小老板下落放在心上呢? “人们崇拜资本所具有的勃勃生机,崇拜其神话色彩,崇拜东京地价,崇拜‘奔驰’汽车那闪闪发光的标志。除此之外,这个世界上再不存在任何神话。这就是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世界上,哲学愈发类似经营学,愈发紧贴时代的脉搏。”虽说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攫取利润这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把这一常识援引到当今那般生机勃勃那般“富有神话色彩”的、早已高度发达了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作家并不多见——至少在日本——而且一针见血:“哲学愈发类似经营学!”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商品性(这点实质上同第一个特点密切相关)。村上在《舞》中借主人公“我”之口说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要从所有的空隙中发掘出商品来……卖春也罢,卖身也罢,只要附以漂亮的包装,贴上漂亮的标签,便是堂而皇之的商品。再过不久,说不定可以通过商品目录在西武百货店订购应征女郎。”西武百货店如何尚不知晓,而作为事实,至少可以通过专门俱乐部打电话叫应召女郎。“我”的朋友五反田就打电话一起叫来两个女孩,同“我”睡的咪咪“雍容华贵”,同五反田睡的“甚是妩媚”。五反田告诉“我”找女孩花的钱可以从经费里开销:“就是这么一种体制。那俱乐部的招牌是晚会服务公司,开的是响当当的绿色发票,即使有人来查也不至于轻易露出马脚,结构复杂得很。这样,同女人睡觉便可以光明正大地作为接待费报销。这世道非同小可。”“我”随即接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更有甚者,可以通过“幽际特快专递”在东京预订,在火奴鲁鲁同女郎睡觉——牧村拓居然为“我”付了三次的钱,以致我不得不解掉女郎手腕上的红绸礼品带(表示她是牧村拓花钱买下送我的“礼品”),在女郎的引导下完成最后动作。也就是说,在那样的制度下,一切都可以成为或被迫成为商品,成为消费品。而且只有能成为商品的才有价值,商品性是价值的前提,否则便一钱不值。不仅女孩可以成为商品,就连五反田那样的电影明星其实也是商品,一切都处于公司或经纪人严密监控之下,几乎没有任何自主选择的自由。用五反田本人的话说,“就连自己领带的花纹都几乎不能选择。那些自作聪明的蠢货和自以为情趣高雅的俗物随心所欲地对我指手划脚——什么那边去,什么这儿来,什么坐那辆车,什么跟这个女人睡……”就连五反田因不堪忍受这些而自杀之后,媒体仍不放过他的商品性,在他身上大做文章,把他的死作为猎物肆无忌惮地大嚼特嚼,“如同鼻虫咀嚼腐肉那样咀嚼得津津有味”。这便是村上笔下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以榨取利润和人为制造商品性从而进一步榨取为宗旨的、物欲横流的社会。“我”深深憎恶这个社会,“从心底从根源上深恶痛绝”。  再憎恶也无济于事,再憎恶也只能在这样的社会里活下去。那么怎样活下去呢?羊男出场指教了:跳舞,不停地跳舞,“我所能告诉你的只有一点:跳舞!什么也别想,争取跳得好些再好些,你必须这样做。”不用说,如此跳舞只能让“我”感到孤独、无奈和厌倦。实际上孤独、无奈和厌倦也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主流情绪,村上以很大篇幅让主人公反复体验和诉说这种情绪,由此完成了一个个性化都市生活者形象的塑造。这一形象始于《且听风吟》,继而由《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和《寻羊冒险记》中的“我”发展到《挪》里的渡边,及至《舞》中的“我”才最后完成。2002年村上在为中文版《海边的卡夫卡》写的序言中对这一形象做过一个概述,他说:“我笔下的主人公迄今大多数是二十几岁至三十几岁的男性。他们住在东京等大城市,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失业。从社会角度看来,决不是评价高的人,莫如说是在游离于社会主流的地方生活的人们。可是他们自成一统,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保有一贯性,也能根据情况让自己成为强者。以前我所描写的大体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在人生旅途中个人经过的人与事、他们视野中的这个世界的形态。”应该说,这些特征在《舞》中“我”的身上都有集中而典型的表现,而这也正是“我”以至《舞》的一个吸引人之处。孤独而又不失真诚和温情,无奈而又不失豁达与幽默,厌倦而又从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身处社会边缘而又拥有自成一统的价值观和付诸行动的良知和勇气。这既是“我”面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采取的生存策略,又是一种自我救赎行为,同时不难发现村上回归社会即正面介入社会问题的萌芽。  当然,作为文学作品,无论深入的主题还是富于魅力的人物都有赖于语言,即要写得别致和有趣。就《舞》来说,至少里面的比喻足够别致和有趣。试举数例:  可怜的宾馆!可怜得活像被十二月的冷雨淋湿的一条三只腿的黑狗。  公路上方漂浮着白骨般的一弯晓月。  说到这里,话语突然不翼而飞,就像谁从远处把电话机插头拔掉一样。  女孩们如同做牙刷广告一样迎着我粲然而笑。  五反田无力地一笑,笑得如同夏日傍晚树丛间漏出的最后一缕夕晖。  男子用兽医观察小猫跌伤的前肢那样的眼神,瞥了一眼我腕上的迪斯尼手表。  她略微噘起嘴唇,注视着我的脸,那眼神活像站在山丘上观看洪水退后的景象。  他先看我看了大约五分之一秒,活像在看门口的擦鞋垫……  如何,够有趣的吧?不言而喻,文本的独特性首先取决于语言的独特性或不可复制性,毕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二零零七年四月七日午时于窥海斋  时青岛海雾轻笼春雨如烟

内容概要

本书是村上春树紧接于《挪威的森林》之后发表的又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其内容与《寻羊冒险记》相衔接,主人公“我”与《寻羊冒险记》中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小说分两条线索,一条是“我”与老同学、电影明星五反田结识了两名应召女郎,五反田出于心理扭曲杀死了她们,自己也投海自杀。另一条是“我”结识了孤单的女孩“雪”、她的摄影家母亲“ 雨”与“雨”的男友笛克,但善良的笛克却死于车祸。“我”在死亡阴影下过了一段惊魂的日子,最后与一个宾馆女服务员相恋并获得了安全感。 小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对人的心灵的扭曲以及这种社会下人的精神孤独和生命的脆弱,在手法上现实与虚幻交织,艺术水准高超。 本书曾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在读者中已有广泛影响。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 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

章节摘录

  我总是梦见海豚宾馆。  而且总是栖身其中。就是说,我是作为某种持续状态栖身其中的。梦境显然提示了这种持续性。海豚宾馆在梦中呈畸形,细细长长。由于过细过长,看起来更像是个带有顶棚的长桥。桥的这一端始于太古,另一端绵绵伸向宇宙的终极。我便是在这里栖身。有人在此流泪,为我流泪。  旅馆本身包容着我,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出它的心跳和体温。梦中的我,已融为旅馆的一部分。  便是这样的梦。  终于醒来。这里是哪里?我想。不仅想,而且出声自问。“这里是哪里?”这话问得当然毫无意义。无须问,答案早已一清二楚:这里是我的人生,是我的生活,是我这一现实存在的附属物。若干事项、事物和状况——其实我并未予以认可,然而它们却在不知不觉之中作为我的属性而与我相安共处。旁边有时躺着一个女子,但基本上是我一个人。房间的正对面是一条高速公路,隆隆不息;枕边放一只杯(杯底剩有五厘米高的威士忌);此外便是怀有敌意——不,那或许只是一种冷漠的——充满尘埃的晨光。时而有雨。每逢下雨,我便索性卧床不起,愣愣发呆。若杯里有威士忌,便径自饮下。接下去只管眼望檐前飘零的雨滴,围绕这海豚宾馆冥思苦索。我缓缓舒展四肢,确认自己仍是自己而未同任何场所融为一体。自己并未栖身于任何场所。但我依然记得梦中的感触。只消一伸手,那将我包容其间的整幅图像便随之晃动不已,如同以水流为动力的精巧的自动木偶,逐一地、缓缓地、小心翼翼地、有条不紊地依序而动,并且有节奏地发出细微的响声。若侧耳倾听,不难分辨出其动作进展的方向。于是我凝神谛听。我听出有人在暗暗啜泣,声音非常低沉,仿佛来自冥冥的深处。那是为我哭泣。  海豚宾馆并非虚构之物,它位于札幌市区一处不甚堂皇的地段。几年前我曾在那里住过一个星期。哦,还是让我好好想想,说得准确一点。是几年前来着?四年前。不,精确说来是四年半以前。那时我还不到三十岁,和一个女孩一起在那里投宿。宾馆是女孩选定的,她说就住在这儿好了,务必住这家旅馆。假如她不这样要求,总不至于住什么海豚宾馆,我想。  这家宾馆很小,且相当寒伧。除我俩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客人。住了一个星期,结果只在门厅里见到两三个人,还不知是不是住客。不过,服务台床位一览板上挂的钥匙倒是不时出现空位,想必还是有人投宿——尽管不多,几个人总会有的。不管怎样,毕竟在大都市占一席之地,且挂了招牌,分类电话号码簿上也有号码赫然列出,从常识上看也不可能全然无人问津。可是,即使有其他住客,恐怕也是极其沉默寡言而生性腼腆的人。我俩几乎没有目睹过他们的身影,也没有听到过他们的动静,甚至感觉不出他们的存在。只是床位一览板上钥匙的位置每天略有变化。大概他们像一道无声无息的影子顺着墙壁在走廊里往来穿行。电梯倒是时而拘谨地发出“咔嗒咔嗒”的升降声响,而那声响一停,沉寂反倒更加令人窒息。  总之,这是家不可思议的宾馆。  它使我联想起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停滞状态:遗传因子的退化,误入歧途而又后退不得的畸形生物,进化媒介消失之后在历史的烛光中茫然四顾的独生物种,时间的深谷。这不能归咎于某一个人,任何人都无责任,任何人都束手无策。问题首先是他们不该在这里建造旅馆,这是所有错误的根源。起步出错,步步皆错。第一个电钮按错,必然造成一系列致命的混乱。而试图纠正这种混乱的努力,又派生出新的细小——不能称之为精细,而仅仅细小——的混乱。其结果,一切都似乎有点倾斜变形,如同仔细观察事物时自然而然地几次歪起脑袋的倾斜度一样。这种倾斜,小过是峪略改变一下角度,既兀关大局,又不显得矫揉造作。若长此以往,恐怕也就习以为常,但毕竟叫人有点耿耿于怀(若果真对此习以为常,往后观察正常世界怕也难免歪头偏脑)。  海豚宾馆便是这样的宾馆。它的不正常——已经混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久的将来必定被时间的巨大漩涡一口吞没——在任何人看来都毋庸置疑。可怜的宾馆!可怜得活像被十二月的冷雨淋湿的一条三只腿的黑狗。当然,可怜的宾馆世上所在皆是,问题是海豚宾馆与那种可怜还有所不同。它是概念上的可怜,因而格外可怜。  不用说,特意选择这里投宿的,除去阴差阳错之人,余者理当寥寥。  海豚宾馆并非正式名称。其正式名称是“多尔芬酒店”,但由于它给人的印象实在名不副实(多尔芬这一名称使我联想起爱琴海岸那砂糖糕一般雪白的避暑宾馆),我便私下以此呼之。宾馆的入口处有一尊非常漂亮的海豚浮雕,还有一块招牌。若无招牌,我想绝对看不出是宾馆。甚至有招牌都全然不像。那么像什么呢?简直像一座门庭冷落的旧博物馆——馆本身特殊,展品特殊,怀有特殊好奇心的人悄然而至。  不过,即使人们目睹海豚宾馆后产生如此印象,那也决不是什么想人非非。事实上这宾馆的一部分也兼做博物馆之用。  一座部分兼做莫名其妙的博物馆的宾馆,一座幽暗的走廊尽头堆着羊皮和其他落满灰尘的毛皮、散发霉气味的图书资料,以及变成褐色的旧照片的宾馆,一座绵绵无尽的思绪如同干泥巴一般牢牢沾满各个角落的宾馆——有谁会住这样的宾馆呢?  所有的家具都漆色斑驳,所有的桌几都吱吱作响,所有的带锁把手都拉不拢。走廊磨得坑坑洼洼,电灯光线黯然,洗脸台的龙头歪歪扭扭,水滴滴滴答答。体形臃肿的女佣(她的腿使人联想到大象)在走廊里一边踱步一边发出不祥的咳嗽声。总是蜷缩在账台里的经理是个中年男子,眼神凄惶,指头仅存两个。只消看上一眼,便知此君属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一类——俨然这一类型的标本。如同在淡蓝色的溶液里浸泡了一整天之后刚刚捞出来似的,他的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印有受挫、败阵和狼狈的阴翳,使人恨不得把他装进玻璃箱放到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去,并且贴上“时运不济者”的标签。大多数人看见他之后都会程度不同地产生怜悯之情,也有些人会发火动气,这类人只要一看见那副可怜相便会无端地大动肝火。有谁会住这样的宾馆呢?  然而我们住了。我们应该住这里,她说。此后她便杳然无踪,只剩下我顾影自怜。告诉我她已走掉的是羊男。她早就走了,羊男告诉说。羊男知道,知道她必走无疑。现在我也已经明白。因为她的目的就在于把我引到这里。这类似一种命运,犹如伏尔塔瓦河流人大海。我一边看雨一边沉思。命运!  我自从梦见海豚宾馆之后,首先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便是她。我不由想到,是她在寻求我,否则我为什么三番五次做同样的梦呢?  对她,我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尽管同她共同生活了好几个月。实际上我对她一无所知。我仅仅知道她是一家高级应召女郎俱乐部的就业人员。俱乐部采用会员制,接待对象只限于身分可靠的客人,即高级妓女。此外她还兼做好几样工作。白天平时在一家小出版社当校对员,还临时当过耳朵模特。总之,她忙得不可开交。她当然不至于没有名字,实际上也不止一个,但同时又没有名字。她的持有物——尽管形同虚无——任何持有物上都不标注姓名。既无月票和驾驶证,又没有信用卡。袖珍手册倒有一本,但上面只是用圆珠笔歪歪扭扭地记着些莫名其妙的暗号。她身上没有任何线索可查。妓女大概也该有姓名才是,而她却生息在无名无姓的世界中。  一句话,我对她几乎一无所知。不知她原籍何处,不知她芳龄几何,不知她出生年月,更不知她文凭履历和有无亲人。统统不知。她像阵雨一样倏忽而至,悄然失踪,留下的惟有记忆而已。  但我现在感到,关于她的记忆开始再次在我周围带来某种现实性。我觉得她是在通过海豚宾馆呼唤我。是的,她在重新寻求我,而我只有通过再度置身于海豚宾馆,方能同她重逢。是她在那里为我流泪。  我眼望雨帘,试想自己置身何处,试想何人为我哭泣。那恍惚是极其、极其遥远的世界里的事情,简直像是发生在月球或其他什么地方。归根结蒂,是一场梦。手伸得再长,腿跑得再快,我都无法抵达那里。  为什么有人为我流泪呢?  无论如何,是她在寻求我,在那海豚宾馆的某处,而且我也从内心里如此期望,期望置身于那一场所,那个奇妙而致命的场所。  不过返回海豚宾馆并非轻易之举,并非打电话订个房间,乘飞机去札幌那样简单。那既是宾馆,同时也是一种状况,是以宾馆形式出现的状况。重返宾馆,意味着同过去的阴影再次相对。想到这点,我的情绪陡然一落千丈。是的,这四年时间里,我一直在为甩掉那冷冰冰、暗幽幽的阴影而竭尽全力。返回海豚宾馆,势必使得我这四年来一点一滴暗暗积攒起来的一切化为乌有。诚然我并未取得什么大不了的成功,几乎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权宜之计,不过是敷衍一时的废料。但我毕竟尽了我最大的力气,从而将这些废料巧妙组合起来,将自己同现实结为一体,按照自己那点有限的价值观构筑了新的生活。难道要我再次回到那空荡荡的房子里不成?要我推开窗扇把一切都放出去不成?  然而归根结蒂,一切都要从那里开始,这我已经明白。只能从那里开始。  *  我躺在床上,仰望天花板,深深叹息一声。死心塌地吧,我想。算了吧,想也无济于事。那已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你无论怎么想方设法都只能从那里开始。已经定了,早已定了!  *  谈一下我自己吧。  自我介绍。  以前,在学校里经常搞自我介绍。每次编班,都要依序走到教室前边,当着大家的面自我表白一番。我实在不擅长这一手,不仅仅是不擅长,而且我根本看不出这行为本身有何意义可言。我对我本身到底知道什么呢?我通过自己的意识所把握的我,难道是真实的我吗?正如灌进录音带的声音听起来不像是自己发出来的一样,我所把握的自身形象恐怕也是自己随心所欲捏造出来的扭曲物……我总是这样想。每次自我介绍,每次在众人面前不得不谈论自己时,便觉得简直是在擅自改写成绩单,心跳个不停。因此这种时候我总是尽可能只谈无须解释和评点的客观性事实(诸如我养狗,喜欢游泳,讨厌的食物是干奶酪等等)。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似乎是在就虚构的人罗列虚构的事实。以这种心情听别人介绍,觉得他们也同样是在谈论与其自身不同的其他什么人。我们全都生存在虚构的世界里,呼吸虚构的空气。  但不管怎样,总要说点什么,一切都是从自我说点什么开始的。这是第一步。至于正确与否,可留待事后判断,自我判断也可以,别人来判断也无所谓。总之,现在是该说的时刻,而且我也必须会说才行。  近来我喜欢吃干奶酪,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清楚,不知不觉之间就喜欢上了。原来养的狗在我上初中那年被雨淋湿,得肺炎死了,从那以后一只狗也没养。游泳现在仍然喜欢。  完毕。  然而事情并不能如此简单地完毕。当人们向人生寻求什么的时候(莫非有人不寻求?),人生便要求他提供更多的数据,要求他提供更多的点来描绘更明确的图形,否则便出不来答案。  数据不足,不能回答。请按取消键。  按取消键,画面变白。全教室的人开始向我扔东西:再说几句,关于自己再说几句!教师蹙起眉头。我瞠目结舌,在讲台上木然伫立。  再说!不说的话,一切都无从开始。而且要尽量多说,对与不对事后再想也不迟。  *  女孩不断地来我房间过夜,一起吃罢早饭,便去公司上班。她依然没有名字。之所以没有名字,不外乎因为她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她很快就会消失。这样,为了避免混乱,我没有给她冠以名字。但我希望你不要因此以为我蔑视她的存在。我非常喜欢她,即使在她了无踪影的现在也同样喜欢。  ……


编辑推荐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Dance Dance Dance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舞!舞!舞! PDF格式下载



林少华回答记者,自己最喜欢村上春树哪本书时说,“两本。《舞!舞!舞!》和《奇鸟行状录》。前者可以深入作者的心灵腹地,后者可以感觉他的社会良知。就译笔而言,都是我的得意之作。”
  自己大概在十多年的时间反复看了好几次的就是《舞》一书。
  最早的那一本是漓江版的,那时候村上并没有现而今这么红。书已不在我手上,好像还是在什么减价的时候买来的。就阅读过程而言,大概最近的这一次最顺利,只花了几个晚上就全看完了。
  同时还在看的有村上的散文集村上朝日堂及其他的短篇小说。
  舞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游离于发达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我”,处处与这个体系相碰撞。最后是,我仍然把握住了生活的节拍,不停的“舞”下去,以一己之力仍然在社会体系的巨大钳制中得以呼吸。
  夏威夷市中心空屋中的六具白骨,都是与“我”密切相关的人,他们都没有逃脱社会巨大的毁灭与吞噬能力,一个接一个的到了另一个世界。但是我一直没有迷失,因为羊男的提醒,也就是“我”的另一个分身,而一直能够保持独立和清醒,不丧失“舞”的勇气。
  羊男是谁?也许是作者的良心。他总是披着羊皮,但却不是一只狼,他保持了清醒,在极度深寒中,忍受着破败不堪的生活,一直坚持着为作者守候。虽然羊男的肮脏、零乱、狭小的空间里,只有一只微弱的蜡烛,散发着遥遥欲坠的光,可是羊男却超乎寻常的清醒。将在社会中一再迷失的“我”不断拉回来,以恢复人的感觉,继续舞蹈,与这个社会相对抗,尽自己所能。
  羊男貌似可怕,在散发着霉味的、阴暗的长长的走廊的一角。他是一个失败者——以现实标准看。不像光鲜亮丽的五反田,虽然看上去一切尽善尽美,却终于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而杀人并自杀,最终崩溃,成为社会的另一个牺牲物。但是羊男从来是清醒的,他的话语总是那么的简洁与深刻。就像是一个诗人,一个预言者,一个巫师。
  想起村上在“朝日堂”中提到的,自己曾经有过的预感能力。“舞”里的雪也是一个未受社会污染,而拥有超自然能力,有“天眼”的人。
  羊男也是这一类。
  随着年龄增长,而人们会渐渐失去敏锐知觉,变得浑浑噩噩,在社会的体制下渐渐成为身不由己的人。类似五反田,除了死他没有别的出路。他真正想要的得不到,如前妻的爱。他不需要的却手到擒来,如高级的住所和跑车——那都是“经费”买来的。“经费”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陷阱,让人们在它制造的虚幻中,欲罢不能,而终于泥足深陷。
  写到这里,似乎可以理解为何林少华要说这本书是深入了作者的心灵腹地。除了羊男,六具白骨无一不是作者的一个侧面,性格中不同的维度。在与他者的联系中,发现自己。对一个作家来说,就是在不同的人物中,倾注自己,或是思考,或是个性之某一侧面。不确立自我的存在,则无法舞下去。
  当时在写完了《挪威的森林》获得巨大成功,同时也陷入深深困惑的作者,正需要这样一本书厘清思路,以面对纷至沓来的种种说法。作者说,当一本书卖到几十万本的时候,明白是有人喜欢自己,但卖到一百来万本的时候,却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舞》一书,恰是一种疏解,写作过程中,得以确立自我,明确必须“舞”下去这一事实。所以这本书对作者有着一种不一般的意义。
  在写作的过程中,寻找到意义,或正如羊男所说,根本不需要意义,只需要不停地舞下去,“舞”即是意义本身,我们看到,作者从未停下这一舞步,长篇、短篇、译著、随笔,种种样式,交替而来,舞这一动作也尽可能的全力以赴,“令人心悦诚服”。
  《舞》一书张弛有致,而又令人欲罢不能,既轻松——如一个单身汉的“小资生活”,(不过话说到这里,我并不同意说村上小资,村上是懂得对生活关注,加上自己的热爱,而过得从容的人,哪像小资,或活在虚幻的城市象征物之中,或忙碌如空壳,灵魂早就被同化或教化的不像自己了),又紧张——羊男在现代化宾馆中兀然出现,一个接一个的谜团与杀人事件,一直叫读者喘不过气来。经过了一连串的事件,心灵的起伏涨落,到最后也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获得生活下去的勇气。这就是有人说的喜欢村上的缘故。
  书写完了之后,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村上的书,就像他的主人公“我”一样,能够得到无论怎么样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信任。这倒真是“我”最大的福气,也是我们的福气。




----《舞!舞!舞!》读后感

这部小说是村上春树在1987年年末动笔,翌年春天完成,仅仅历时四个月,是村上在旅欧期间完成的又一鸿篇力作。

虽然《舞!舞!舞!》和《挪威的森林》几乎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写作环境下完成,但是内容却大相径庭。如果说《挪威的森林》归类于言情小说,那么《舞!舞!舞!》则是揭露高度发达的资本社会中华丽外衣里包裹着的最最黑暗的也是最最真实的一部纪实文学。

村上的这部小说让我们看到,他不仅仅是一个谙熟各种写作手法的成功作家,更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正义感同时也是有道德的非传统意义上的码字机器。

《舞!舞!舞!》沿袭了村上一贯的细腻而又有点玄虚的书写方式,将主人公巧妙的设计成一个落魄的文字编辑,在那个海豚宾馆“可怜的宾馆!可怜的活像被十二月的冷雨淋湿的一条三只腿的黑狗!”与高级应召女郎喜喜相遇之后,交往一段时间后,喜喜却突然消失,之后喜喜和海豚宾馆却不断的走入“我”的梦里。一种莫名的牵挂使我开始追寻这个梦,“我”在寻找喜喜的过程中,首先回到海豚宾馆,但是宾馆今非昔比不仅建筑物形态改变,而且大家对老海豚宾馆的一切讳莫如深,却有一位让“我”一见倾心的宾馆接待员由美吉。通过一部电影又找到了中学同学五反田,一个二流演员,在他的介绍下又遇到了咪咪,一个和喜喜一样遭遇侵害的高级应召女郎。一次旅途中又偶遇美丽的怪异的十三岁小女孩--雪。。。。。。“我”经历的这一切,一直有一个神秘的不存在现实社会的羊男操纵着,他将“我”一步步引领直到发现事情的真相。喜喜、咪咪、五反田和海豚宾馆的原主人其实都是一个个小棋子,虽然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但仍然逃不过那些掌握国家命运的大人物们手掌心,因为手眼通天的大人物们的触角无处不在,所以他们的命运由不得自己,全部都是大人物们手中的一个个玩偶和牺牲品。

村上通过“我”之口,深刻揭露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背后的肮脏嘴脸,抨击了那些议员、政客、国家机器警察,他们相互勾结蝇营狗苟的所作所为。“这甚至不算腐败,而是一种体制,也就是所谓投资。诚然,过去或多或少也有这等勾当。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天的投资网络要细密得多,结实的多,远非过去能比。庞大的电子计算机使之成为可能,进而把世界上所存在到位所有事物和事象巨细无遗地网入其中。通过集约和分化,资本这具体之物升华为一种概念,说的极端一点,甚至是一种宗教行为。人们崇拜资本所具有的勃勃生机,崇拜其神话色彩,崇拜东京低价,崇拜‘奔驰汽车’那闪闪发光的标志。除此之外,这个世界不存在任何神话。”

村上,这个日本作家,能够这样清醒、深刻、犀利的针砭时政,不粉饰太平,实在难能可贵。

大洋彼岸的我们虽然不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但是目前我们也经历着类似的情形。每个人都在一张张无形的网中生活,大家心照不宣细细地编织着一张张网,用心经营着每一张网,就是所谓人脉。当你一不小心游离了这些网,那么你将寸步难行,虽然有时一些网会破损,会殃及池鱼,但是一个节点损毁,并不影响其他网络,只要你的网足够大,通过你的节点足够多,你的支撑就越坚固,你就可以掌控一切,你就可以随心所欲。

这就是村上在二十年前告诉我们的生存法则。天下熙熙,皆为名驱;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沉沉浮浮,世间百态;兜兜转转,人来人往。

只是有所营谋,必有烦恼;有所执着,必有束缚;有所得,必有所失。“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却是最高境界睿智的生活态度。


跳舞,不停地跳舞。
一定要跳要舞,只要音乐没停。
——羊男

某种意义上,这对“我”——村上春树《舞!舞!舞!》中的主人公——是不容选择的选择。是命运的使然。在这样一个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在这样一个被彻底商品化了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个被扭曲到无以复加之地步但生活其中的人们则已经麻木了的社会,没得选择,只能不停地跳、不停地舞,“争取跳得好些再好些”。

和村上的许多大作一样,他用他那支犀利的笔,一层层地剥开生活的表象,不懈地探讨着生命与死亡、梦幻与现实的关系。孤独的他几乎没有可以交流的人。仅几个能谈得来的人,也像《挪威的森林》里面的那些人一样,一个个地被这个社会吞没了,——没有一点声响,甚至没有一点痕迹。

对这个他深恶痛绝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他用“海豚宾馆”的今昔巨变为例,揭示了弱肉强食、官商勾结、警匪一家、盘根错节的黑幕。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一段段含泪蘸血的文字,描述给我们看的虽然是30年前的日本,经济腾飞之时的东瀛,细细读来,慢慢品之,却有强烈的似曾相识之感。从政府计划再开发的方案尚在襁褓之中,“先知先觉”的大财团已经开始悄悄地收购被内定要发展的地区,倒卖地皮,“一切都是在周密的计划下执行”。如有人拒绝出让自己的土地,“于是,便有一些为虎作伥的恶棍不知从何处冒出来了,……那些手持日本佩刀的恶棍攻上门来,而警察则对这类事件迟迟不予制止,因为早已有话通到警察的最高上司那里了。”

作为一名著名作家,村上看问题看得比一般人要深。他指出:“这甚至不算是腐败,而是一种体制,也就是所谓投资。”确实,像这种我们司空见惯的行为,已不是能以“腐败”二字简单概括、解释的了。它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表现,是制度层面的深层次的东东。

看村上的书是一种享受。他用准确的文字语言,描绘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他们的灵魂。读之,感觉有滋有味,有深度有广度。也感谢林少华先生的翻译,——虽然没看过原著,但从可读性的角度看,译得应该是不错的。村上具有很强的遣词造句、描述事物的文字功底,其很多比喻貌似荒诞不经,细嚼之,则余味无穷,最后不得不承认,比喻得太好了。从梦幻世界到现实世界,从眼中所见,到心里所想,他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描述得令人难忘。

不过,翻译得再好,也会有遗憾的。如“我”被怀疑是杀人嫌犯,被带到警局关了几天出来后,和小女孩雪通电话、见面时,数次说到她“词汇倒还丰富”、“果然词汇丰富”、“词汇确够丰富”,而看中文译文,只不过“换个说法”,说“怕不正常吧”;说了声“怪人”;说“不一般”。这种地方,恐怕只有看原著才能理解为什么“我”对这几个词有着“词汇丰富”的赞誉了。

什么时候找来看看,——为了品尝原汁原味。


相比《挪威的森林》的写实爱情,《舞!舞!舞!》显得力争摆脱现实,与村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且听风吟》属于一个类型。一个住在平行世界中的羊首人,一个几乎没有出场却被作为故事引线的妓女,一个有特别感知力的十三岁少女。每个重要的角色,都个性鲜明,却同样有着致命的缺陷:妓女,漂亮的耳朵,完美的性格,却是彻底地完全地死了;少女雪(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如果自己回到15岁,肯定会更彻底爱上这个13岁的小萝莉),美丽的外表,内心却因为父母离异,以及敏感的性格而显得怪癖;五反田,主人公的好友,性格完美,长相完美,而他为了维持这种完美,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的惨重,可以用变态来总结,虽然极少表露,但最终用手掐死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就足以表现出他优雅外表下的疯狂。不管现实主义或还是其他主义,《舞》读起来都算不上轻松。并非缺乏趣味,只是主题太为阴冷。一群并非能适应社会的人,被强行塞进这个大熔炉中,或被折磨,或逃避,或死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好比不同形状的曲奇饼干,但当他们被咀嚼,被和着牛奶吞进肚子的时候,他们的功能都一样——就是填饱肚子。但是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即使永远回不到过去,也会怀念,怀念没有被咬过的形状,怀念饼干盒里边上的兄弟、女人;在肚子里发挥热能,完成既定使命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偶尔难过……但现实终究是现实,为了证明自己的意志依然存在,我们就必须舞蹈,随着音乐舞蹈,不能停下,这就是《舞》要告诉读者的。


跳舞,不停地跳舞。 一定要跳要舞,只要音乐没停。 ——羊男 某种意义上,这对“我”——村上春树《舞!舞!舞!》中的主人公——是不容选择的选择。是命运的使然。在这样一个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在这样一个被彻底商品化了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个被扭曲到无以复加之地步但生活其中的人们则已经麻木了的社会,没得选择,只能不停地跳、不停地舞,“争取跳得好些再好些”。 和村上的许多大作一样,他用他那支犀利的笔,一层层地剥开生活的表象,不懈地探讨着生命与死亡、梦幻与现实的关系。孤独的他几乎没有可以交流的人。仅几个能谈得来的人,也像《挪威的森林》里面的那些人一样,一个个地被这个社会吞没了,——没有一点声响,甚至没有一点痕迹。


非常精彩的一本小说,是接在《寻羊冒险记》后的一部,主人公也是同一个人。村上的作品,个人比较喜欢的是《挪威的森林》,《舞!舞!舞!》,《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这四部,当然最好《寻羊冒险记》也能看一下,不少之后的出场人物里面都有写到。


这是我自《挪威的森林》和《寻羊冒险记》时隔十年后读过的第二本村上的书。现在回头,我觉得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并不懂村上,也读不懂村上的文字。而今天,我有些迷恋村上文字里的孤独,惆怅,脆弱,还有些许的浪漫,他像一个魔术师一样,挥舞手中的魔法棒,那些迷幻唯美的文字就诞生了,萦绕在文字中徜徉的你。我得承认的是,这种文字的曼妙和美丽,于我是种致命的诱惑。我可以捧着这样的书百读不倦。
“我的小说想要诉说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简单概括一下。那就是:任何人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上找到的东西在很多时候也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因为若不这样做,生之意义本身便不复存在。” 这是村上在描述自己的作品,这是村上文字的美。我认同并深深感受着。在我拥有的每本村上的书籍的扉页上,我都会抄写下这段文字。
《舞!舞!舞!》的主人公“我”是孤独的,一直都在寻找,寻找曾经深爱过的“喜喜”,寻找一个叫“羊男”的神秘男子,寻找生命中的连接,寻找咪咪的死因,为此不断的跳舞。。


 村上的小说我一向很喜欢
  
  舞舞舞可以认同为是村上的青春三部曲的续集(且听风吟,1973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也是终结
  
  村上在之前的小说中一直在描写孤独 在寻找孤独 他也是认为孤独是好的 孤独无奈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产物 有好处 有坏处 可宽容的村上 带给我们的是享受孤独 一种独特的情调
  
  但在舞舞舞中村上 直白的批评啦现代人的孤独无奈是资本主义社会(其实广义上讲是现代人类的文明社会)的产物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工业文明 也不能陷入进去
  那么该怎么办???????
  村上春树在舞舞舞中已经给啦我们答案
  
  要跳自己的舞 无论何时还是要跳要舞
  
  一个精彩的比喻
  
  人类的现代化进程 也就是人类的世俗化进程


一本砖样的书。一本看了一个星期之久的书。一本让我倍感孤单无奈的书。一本让我不寒而栗的书。一本让我联想到中国现状的书。

第一次读村上的书是去年,是著名的《挪威的森林》,虽然只读了一半,还是能认识到他的文风。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应该是《斯普特尼克恋人》。《舞》一样延续了他的风格,怎么说好呢?通过我一边阅读一边与他人的交流好说明记录吧。

《舞》中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的描写(指学校):

“那种地方一塌糊涂,面目可憎的家伙神气活现,俗不可耐的教师耀武扬威。说得干脆点,教师的百分之八十不是无能之辈就是虐待狂。满肚子气没出发,就不择手段地拿学生出气。繁琐无聊的校规多如牛毛,扼杀个性的体制坚不可摧,想象力等于零的蠢货个个名列前茅。过去如此,现在想必也如此,永远一成不变。”

关于这段描述,我请问了李老师,“我觉得这段文字有作者的风格,但并不完全赞同。但日本八十年代同现在的中国社会多少有些相似,都在高速发展之中,这其间是否也有跨时空地影射中国教育的某些难言之处呢?”

远在北京学习的李老师回答说:“赞同你的观点。作者的评价直指体制弊端,然指向老师则有些偏激。中国当代教育乃至整个东亚的教育肯定是有问题的。现行教育来自美国,心理学基础源于皮亚杰,教育学原理源于杜威。这两套理论是西方科学教育的理论,亚洲用来指导全部教育。又由于西方的发达的暗示,我们更是功归于此体制。为了加快本身发展速度,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加快教育速度即可。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急功近利,变现为难度太大,早早遏制了儿童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如你们的高中教材相当于美国大二的教材。也因此,我们的教育忽视人内在的教育,表现为道德沦丧,信仰危机,重理轻文,传统文化断层等。还好你选文科!希望你多读书,在现行体制下读出生命活力。”

关于李老师的回复,让我受益匪浅。

当即将读完此书时,我又将一条有些狗血的短信发于三人:吕君,叉姐,腐女王。

不出我所料,吕君没回(不知为何~~)。叉姐说“感性完,我正在带可爱的小弟弟,你先杯具起,不陪你玩了。”腐女王则变身文学女,向我讲述了一番有关社会灰暗面的事。单从情节来说,是够离奇黑暗的。

一个星期每天都忙于交际的我不至于因他而内心纠结。不是和某某去吃饭,就是去某某家聚会,在不是就是和某某在某个华丽的奶茶店的角落聊几个小时的天。而独自在家时,便跌入这舞步中,随着作者一起舞动。

终于知道为什么张悦然会如此喜爱这本书了!

书的背景是八十年代的日本。纵使小说情节十分离奇,让我百感交集,甚至不寒而栗。但我还是看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严厉评判。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总有那么一些处于边缘的人,牙缝生存般地活着。内心孤独是他们的共同标志,而这种标志却是隐藏于里的。所以为了生存,只有不停地跳舞,一直跟紧舞步。舞舞舞,原来如此。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对人的心灵的扭曲以及这种社会下人的精神孤独和生命的脆弱,现实与虚幻交织,


并非真正想评论《舞舞舞》此书,只是用它来打开这个话题。真正想说的其实是村上春树的文字而已。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本人喜欢她超出其他。村上风靡中国的时候,我毫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或者哪里才华横溢了。今天虽则几乎看过他的所有小说,也并未得到与彼时人们相同的观点。诚然,村上春树是具有超出平常人才华的,因为唯有此,才能将平常人的生活写得活灵活现。绝大多数人称村上的文章中弥漫着一种小资情调和黯淡情愫,所以会得到如此多人的喜欢。从而得出结论道:这基本上是他流行中国大陆的根本原因。到头来我似乎成了为数不多理解不来村上文章的人之一。那么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从他的每个故事中看到的几乎都是对于生活的自信,有种直面困难的勇气,以及对于绝望的戏谑,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实。尽管其中有很多象征意义的因素,诸如羊男,诸如电视人,诸如拧发条鸟。可是,那种平实让我感到他所写的东西随时都可能发生在我的生活中。然而,我并不知道所谓小资情调到底从何而来。仔细看村上的书,细节描写可谓细致入微,精确无比。每一件事情都花费重墨,看上去似乎没有重点与次要,以至于情节缓缓推进,到后面居然能够水到渠成的结束。所以我认为,关键在于对于小资的定义,这个定义几乎主导,甚至是误导了所有人对于小资的理解。一般而言,人们喜欢称白领阶层的人生活小资。即那种物质生活无忧无虑,每天去“情调高雅”之处的人。甚至,某些时候白领就是小资的代名词。人们所想象的小资生活,在我看来,本质上是一种对于细节的注重,对于生活能够心平气和,对于每件事能够同等对待。真的达到这样的程度了,便有了所谓的魅力,以及吸引人眼球的气质。因为气质魅力一说,不过是沉着应对周围的每一件事而已。可是人们并不注意这一点,只是想着什么样的现实条件能够达到我上文中提到的内涵,以至于本末倒置,就是:只看重现实。对于白领,给他们安上小资的名头似乎不大合适。只是人们假想中符合对小资的定义的一群人而已。因为他们有有可能成为小资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但是很多此类中人因工作忙碌,精神空虚并不能真正具备这一优雅情怀。村上恰巧写出了这种味道。村上春树书中的人物都不大是白领阶层的,其实有很多甚至是没有工作,经济困难之人。可这并不是阻碍他们拥有小资情怀。所谓村上的小资,我认为只是一种专注,一种心平气和。即使生活在某个偏僻的山村,几乎没有收入,只要他有了上述品质,便也可称为小资一族。


看了序才知道,这本书应该是《寻羊冒险记》的续,但《寻羊》我还没看过,好在村上春树的书每一章节都自成一体,所以随便看哪一章,都不会有不衔接的感觉,所以没有看《寻羊》也不会有不连贯之感。此书依然体现了村上春树丰富的想像力。主人公也依然是个独身的,三十出头的,看似百无聊赖小人物,但却是个重情重义,实实在在生活中不多见的性情中人。


喜欢村上春树最喜欢挪威森林 此次是卡夫卡 第三是舞舞舞


孤独无奈的舞!和《且听风吟》《寻羊冒险记》《1973年的弹指球》是一个系列


我是看了寻羊冒险记之后才买的舞舞舞,除了主人公不变,出现了前者里的几个人物以外,两本书讲的东西其实是很不相同的。级别不够,读不出其现实意义,但两本书都爱看


读过村上《寻羊冒险记》的人都会觉得这本小说根本没有写完。果然,《舞舞舞》续写了寻羊冒险记没有写完的部分,结果一本后传竟比正传多了不少。读完村上的青春三部曲,紧接着的选择一定就是这本舞,舞,舞!!


舞!舞!舞!(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的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村上春树最红的是挪威的森林,而不是舞!舞!舞!这本书才是他经典之中的经典


村上春树 说: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村上春树 说: 鱼说,你看不到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村上春树 说: 每一次,当他伤害我时,我会用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来原谅他,然而,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后只剩下回忆的残骸,一切都变成了折磨,也许我的确是从来不认识他。

村上春树 说: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村上春树 说: 希望你下辈子不要改名,这样我会好找你一点。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村上春树 说: 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

村上春树 说: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 说: 对相爱的人来说,对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

村上春树 说: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村上春树 说: 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村上春树 说: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要伤害另一个人。

村上春树 说: 于是我关闭我的语言,关闭我的心,深沈的悲哀是连眼泪这形式都无法采取的东西。

村上春树 说: 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

村上春树 说: 周围静得出奇,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向我的思考侧起耳朵.

村上春树 说: 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村上春树 说: 他是我在青春岁月里的初恋。

村上春树 说: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迷失的人迷失了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 说: 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村上春树 说: 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 而容纳你的空间 ——虽然只需一点点 ——却无处可寻

村上春树 说: 迟早要失去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意义. 必失之物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荣光.

村上春树 说: 那里的一切一切都如云遮雾绕一般迷离。但我可以感觉出那片风景中潜藏着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什么,而且我清楚:她也在看同样的风景

村上春树 说: 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

村上春树 说: 最喜欢的是描写与唯一朋友的永泽和女朋友分手后,渡边和初美的那段相处,以及他多年后回忆起当初,一种迎面而来的夕阳的感觉。初美虽然不是渡边命中的女人,但那应该是一个女人的最高境界。

村上春树 说: 如果你想追求的是藝術或文學的話,只要去讀希臘人寫的東西就好了.

村上春树 说: 過去曾經有過這樣的時代,任何人都想活得冷靜。

村上春树 说: 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村上春树 说: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 说: 死并不是终结生的决定性要素。在那里死只不过是构成生的许多要素之一。

村上春树 说: 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

村上春树 说: 如果不了解而過得去,那再好不過了。

村上春树 说: 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村上春树 说: 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

村上春树 说: 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村上春树 说: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村上春树 说: 我的父母叫起来


我个人认为《寻羊冒险记》没有《舞》写得好,从《且听风吟》到《舞!舞!舞!》展现了村上的一步步成熟。


超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那简练的语言风格,透出爵士节奏的故事的流势,洗练的幽默感,超出想像的超现实手法,那些酷酷的极富个性的人物,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批判,对人深藏于内心的心之本源的努力探索等等,无不使人着迷。
这本书使接近发达的资本主义的我们心情很沉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我们要么制造商品,要么沦为商品,我们被资本主义大潮席卷而逃脱不得。


看完后,翻了翻前言,才明白要结合《寻羊冒险记》看的,可惜当初买《舞》时,寻羊没货~


我必须说,我很幸运,在我非常迷茫的时候,我翻开了他。说实话,这本书我买了几个月了,一直没动,以为就是一本比较哀婉的爱情小说罢了。一切都是机缘,在我很无助的时候,在我不断思索我为什么要活着的时候,我从他找到了答案。每个人都会有迷茫,书的作者把我内心的困惑以一种看似抽象的情节(当然,我指的抽象是相对于那些不能理解的读者而言)完整的表现了出来。完完全全是我内心真实的写照,仿佛为我而写!感谢他,感谢村上春树!我也再一次懂得了什么是深刻。真想自己也写出这样的作品。不断追求着内心的世界,这样人类的觉悟才能上一个台阶。


与青春三部曲的主人公为同一人,主要写几年后的海豚宾馆,实际上则是描写了充满了金钱与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文中的人物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雪,五反田,喜喜,咪咪。。。。。。充满隐喻的手法仍旧随处可见,值得一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人生舞步,村上笔下芸芸众生,莫不如此。
以爱为主题的人生
以艺术为主题的人生
以自由为主题的人生
以寻觅为主题的人生
以分裂为主题的人生
以孤独为主题的人生
……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孤独的,但深入到最深的内核,却蓦然发觉,其实每个生命是紧密相连的。
个体与整体、绝望与出逃,村上带领我们去神秘的内在探险,由独特的内在,折射出外在千姿百态的人生。
到底如何才能令心灵安宁?当主人公看破一切之时,才是安全感建立之机。
舞吧!


读这本书是在我每天上完课到晚上晚自习这段时间读的。当我每天忙完一天的课,读书已成为一种享受。这本书是我读春上春树的第挪威的森林,我觉得他真的有在进步,这本书的人物的情节一环套一环的,也许是我比较傲没有才把,不知道具体的怎么形容。主人公就好像一个看清世事却仍然却因为事实而挤声于这个世界,在羊男的引导下不断地去探索。其实我也很笨拙不知道如何形容。
春上的书在一些环境上的描写,比如春天那一段。很多都写出了看书者的一些心境。每个人我觉得都可以从书中找到你现在的一些心境。
他的书我比较喜欢慢慢的读,我觉得是一种享受。以前看书比较关注的是情节,现在想想感觉自己以前读书读了和没读一样。表示压力很大啊


想买这本书是因为之前看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那个译者有介绍这本,觉得不错就想买来看看。没用薄膜包装!!不爽


舞!舞!舞!是村上春树的经典之作,值得收藏,每次看都能得到新的感悟。


村上春树的文笔都挺好的。。。
喜欢这本书的文字,不过最好是配合《寻羊历险记》一起看比较好,毕竟它本身就类似于《寻羊历险记》的下部嘛。。。。


舞!舞!舞!(村上春树的东东就是有深度 有力量啊 我已经控制不住了哈


舞!舞!舞!(村上春树·著)”


寻羊冒险记的后续,其实只有几个人物名字和场地是延续的,故事情节没有关系。但是,那个到处飘雪的札幌,海豚宾馆的黝黑的走道,还有那个小女孩,仍然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非常推荐


三十以上舞舞舞,三十以下就到挪威的森林.


一如既往地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现实与虚幻的结合


《挪威的森林》是我读过的村山的第一本书,当时是一晚上读完的,非常喜欢村山那种独特的味道。。。现在读《舞!》,还是村山的味道,一样的深刻,一样的特殊。。。译文出版社的书,质量一如既往的好


文学的东西,不见得诺贝尔奖就是最好,拿不到诺贝尔奖的,很多小说也是很不错的,比如村上春树的作品。


刚打开书,发现字都是倒的,最后发现所有页都是倒的——书的封皮倒了……这本书我在图书馆借出来看就看了六遍,真的是百看不厌,有想看的朋友建议先看《寻羊冒险记》,再看这本比较容易看懂。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因为这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开始爱上村上春树的。美好愿望。在社会的漩涡里。不那么真实。却总是人心中的一种期盼。


村上春树的书一直让我觉得很难理解,现实和虚幻穿插着,会有股致命的吸引力,让你想从头看到尾,


是寻羊冒险记的续集,故事扑朔迷离,情节很吸引人。恨不得一口气看完


建议在看这部作品之前,最好还是先把《寻羊冒险记》好好读一下。


这本书是我买的村上春树的系列书中纸质量最好的一本书了,难得啊,受宠若惊。不过就算是纸质量不怎么好的书也不会妨碍小说的精彩内容!!


刚看过1Q84,个人感觉村上春树的小说很不错, 这本书估计也值得一读!


我一般不会买未曾读过的书,只选那些已经读过,并且准备再三阅读的经典来买。《舞舞舞》比《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等作品要经典得多。


春上春树的长篇小说,这个是第三部。读的时候,很被吸引,一口气读完,欲罢不能。惊叹于作者的创作能力,很多情节的构思,都很奇妙。小说中的人物孤独,人格分裂,走向死亡。春上的作品中描写死亡的很多,作品浸透着一种忧郁。
艺术价值很高,但是不赞成未成年的孩子看,因为作品里面阴暗的东西反应得很多,有一种影响力。
个人还是很喜欢他的作品。


还没看,想买寻羊冒险记,但是一直没货,喜欢村上的书。


虽说在角色上与寻羊冒险记有所关联。但意图有比较大的改变。 村上的书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染力。 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可一旦有所领吾,就会深陷其中而不想自拔。


小说 除了金庸的 只看村上春树的 其他的 没兴趣……


寻羊冒险记的姐妹篇……


应该跟《寻羊冒险记》一起买~


喜欢村上春树,任何一部作品当然都喜欢了


看了村上的书总是有种深深的孤寂,一种哀婉的感觉,但却让人爱不惜手,很多事情不是你努力了就可以做到,很多人不是你喜欢就可以在一起,很多信仰不是你承认了就是真理,生活不是小说,有些事情看得太透,是一种痛苦.<舞>的结局也算完整了!


现实与虚幻交织,艺术水准高超。


村上春树的作品,总是不会让人失望


村上春树的作品,一如既往的精彩,让人不忍释手


看过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该看看这部了!


这本书从高中到现在读了不下3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认识。羊男说要不停的跳舞,不不用想意义如何,只要不停地跳下去。生活就是不要太多的考虑,命运的转盘会不停的旋转,你只要跟随事情的发展,不懈的舞下去,终究结果会浮现出来。


我最喜欢的一本村上春树的书,推荐很多人看,但也许是风格和语言的关系,大多数人都读不下去。但是个人觉得故事和主题都很好,可以静下心来慢慢读,喜欢村上春树的人一定不可以错过的一本好书


书很棒,光是看到“舞!舞!舞!”这个书名时就想要买了。的确,正如羊男所说,要跳、要舞,要舞得精彩,要跳得出类拔萃,让人心悦诚服。不去想什么原因什么意义,因为意义之类的本就不存在。只是一心一意地舞下去,却在心里深深的渴求着爱,希望着“连接”。“我”跳得很精彩,一刻都没有停下。所以,自然就如愿了。
喜欢!


这是作者稍早期的作品,和《且听风吟》和《寻羊》是一个系列的。
还是更喜欢作者文风成熟后的作品,总觉得没有办法完全融入他的早期逻辑。


之前一直看村上的奇鸟形状录,看了不下五遍,后来才开始看三舞,属于村上的作品里我非常的喜欢的,也看了有两遍吧,之前一直是用手机看的,这次是购买是为了收藏,当当不贵最近又免邮费,很开心


村上春树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这本书也很适合收藏,很喜欢。


很好看的一本书,村上春树先生的书教人深思。


一直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其实这次还要买几本他的作品的,不过现在缺货中,等到有货了继续拜读!~!~


这个貌似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受钟先生影响,一直想看来着,今天开始看,话说,好长,慢慢看。。。。


村上春树的作品都不错


村上春树的作品都是在当当上买的,价钱便宜,印刷精美,不错的。购书就选当当。


很期待,挺喜欢看村上春树的作品。


村上春树的作品真的有种让人中毒的感觉,有点欲罢不能


买下来收藏~ 村上春树早期的作品基本看完了,觉得除了《挪》以外最好的就是这个了。


村上春树的作品一直都很有意境,很好


村上春树的作品值得一看。


舞!舞!舞!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跳舞,只有自己跳得更好,才能让更多人注意到自己,才能舞出精彩,舞出自我.


村上春树的书多带有很多的语言描写,而从语言中我们又不停的揣测人物的心理。很棒


这本书还没倒出时间看呢,是朋友推荐的,我也被他的封面和题目给吸引了,,大爱村上春树


不同于<挪威的森林>但更深沉更深刻揭示社会现象但不乏温情是道德缺失的社会的一针强心剂


读村上的小说,某些情节总能让我的背后升起一阵凉意。村上的作品不用说,推荐《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村上春树的书我看了很多,这本在大学的时候也看了,现在好像在回味下,当时也是借的这个版本的


喜欢村上春树的可以推荐


村上春树的著作是我的必读书


其实村上春树的书看上去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地,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可能我还是更适合看东野圭吾吧


很喜欢村上春树。最近看了我的自由年代,里面提到了这本书,于是乎就买来看看。


冲着村上春树买的这本书,书的质量也很不错。


一直都喜欢村上春树,这本书一样好看。封面很有感觉。


虽然很喜欢村上春树。可是这本书还是很多地方不懂。。总体的。。这本书很好。。质量很好。。纸张也很好。。值得购买


喜欢村上春树,这本书早就看过,现在买一本收藏,印刷很好,上海译文的书印刷都很讲究


继《挪威的森林》又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又谱写了一个传奇


孤独与无奈的舞,读村上的文字感觉都是在看自己,每一本书都会带来震撼,每一次读都能让自己蜕变&amp;amp;amp;hellip;


想必村上同志在1982年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有想到在21世纪的第十年会有一首电子音乐暗合了这本书的名字。很喜欢村上的小说,那种表达方式让我欲罢不能。他的长篇小说基本上都有了,往下在想要不要买一些他的旅行笔记拿来看看。
我对那些其实不怎么感冒的,看过一本地下,记录形式的书籍。么有小 说那么吸引我。
这本小说的结局还是挺好的,虽然过程让人心酸不已,死了,谁死了呢?耳朵很漂亮的(*^__^*) 嘻嘻……死了,让人意外啊


有哲学的思想在里面 村上的文字一直都很奇特而流畅 个人认为相较于挪威的森林 这本书更为吸引我


村上春树的书都不错


一直超爱村上春树的书。。。


村上春树的书还没拜读 留着改天好好看


村上春树的文挺好的,终于买到了


书还没看~但是很喜欢村上春树所以应该会喜欢~


村上春树的文字总能沁人心脾!


最喜欢村上春树的书了,一样的感觉,一直的味道。


村上春树的是经典,但是让我不满意的是没有包装,而且有些折了,内容是很好


一直就很喜欢村上春树的书,这次活动一块买了,呵呵,慢慢看


喜欢村上春树书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