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哀愁的预感

[日] 吉本芭娜娜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日] 吉本芭娜娜  

页数:

188  

译者:

李重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哀愁的预感》中,19岁那年初夏,当她感知自己还有一个尘封的童年,独居的雪野阿姨其实就是亲姐姐,便毅然前去相认。怎料雪野不堪回忆之痛,竟在翌日一早不辞而别。弥生为了帮助姐姐走出阴霾,不再逃避,遂在渐次复苏的记忆指引下一路追去,可人才到,她又已不知所踪。最终,姐妹俩在亲生父母遇难的现场重逢,真真正正完成了对亲人的悼念。  通过这次旅行,弥生发掘出了姐姐和恋人,而雪野心头郁积的忧伤也得到宣泄与抚慰,使她终于有勇气重新面对那个健全得让人嫉妒的男友。

作者简介

  吉本芭娜娜(1964-),本名吉本真秀子,生于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毕业。毕业后一度在餐厅当服务员。1987年以《厨房》获海燕新人文学奖,次年再度以《厨房》获泉镜花文学奖,后陆续获山本周五郎奖、紫式部奖等文学大奖。1993年获意大利SCANO奖。作品畅销不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备受世界各地读者关注,掀起“芭娜娜热”。  芭娜娜的文字纯净轻盈,富有梦幻色彩,流淌着青春的迷惘、忧郁、哀愁,契合现代都市年轻人无从述说的微妙心绪和敏感情怀,在我国港台地区拥有大批忠实拥趸,觉得少女们的追捧。

书籍目录

哀愁的预感后记文库版后记解说

章节摘录

  哀愁的预感  那是一幢独门独户的老式房子,坐落在离车站相当远的住宅区,地处一座大型公园的背后,所以一年四季都笼罩着粗犷的绿的气息,譬如在雨停以后的时间里,房子所在的整个街区仿佛全变成了森林,弥漫着浓郁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来。  那幢房子一直由阿姨一个人独自住着。我在那里只住过一段很短的时间。后来回想起来,滞留在那里的时间,已经成为我最初也是最后一段极其珍贵的时间,一想起来就会感到一种莫名的伤感。那些日子,我失去了外界,好像无意中走进了寻觅已久的幻觉里。  我怀念那段只有我和阿姨两个人度过的透明的时间。共同拥有那段纯粹出自偶然孕育的、处在时间夹缝里的空间,我感到很幸运。足够了。正因为它已经结束,所以才有价值;唯有向前进才能让人感觉人生之悠长。  我清晰地回忆起来。玄关陈旧的大门上,金色的把手已经晦暗,院子里被遗弃的杂草因无人修整而疯长,和枯竭的树木一起森然地遮挡着天空。爬山虎覆盖着灰暗的墙壁,破裂的窗玻璃上胡乱地贴着胶带。地板上积满灰尘,透过清朗的阳光飞舞起来,又静静地落在地板上。所有东西都随意散乱地放置着,断了丝的灯泡也从来没有换过。那里是不存在时间的世界。直到我拜访的那一刻,阿姨一直在那里独自一人,简直像沉睡了似的悄悄地生活着。  她在私立高中当音乐老师,快三十岁了还孤身一人,不知什么时候起一个人生活的。请想象一下“朴实而未婚的音乐教师”的形象。早晨她去上班时,给人压根儿就是那样一种印象。她总是严严实实地裹着沟鼠色套装,从不涂脂抹粉,头发用黑色橡皮筋紧紧扎成一束,穿着半高跟的皮鞋,迎着朝霭在道路上“咯咯咯”地走去。她是人们常见的那种人,面容长得异常地美却无心梳妆,总把自己弄得十分土气。只能这样想,阿姨是在实践故意把自己装扮得像一本无视社会的“便览”,仿佛在说“我这样一副模样,像是一个音乐老师吧”。因为,她在家里穿着睡衣似的宽松的衣服,悠然自得的时候,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洗练而美丽了。  阿姨的生活总之就是很古怪的。她一回到家就马上换上睡衣,脱掉袜子。而且,要是不去管她,她一整天都是修修指甲,剪剪开叉的头发,无所事事。再不就是连着几个小时恍恍惚惚地注视着窗外,或者在走廊里就地躺下睡着。读到一半的书摊开扔在一边,洗涤衣物扔在烘干机里忘得一干二净,想吃的时候就吃,困了就睡。除了自己的房间和厨房外,别的房间看来长年都没有打扫过。我到她家时,为了改变自己住的房间里那副肮脏得可怕的模样,不得不打扫了一个晚上,弄得浑身漆黑。那样的时候阿姨也毫无愧意,大模大样地说“有客人来了”,深更半夜还花了好几个小时独自烤了很大一个蛋糕。她做什么事都是这样随性。清扫工作彻底结束,两人一起吃着蛋糕时,天已经亮了。她做事就是这种风格,生活里丝毫没有任何秩序之类的东西可言。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阿姨因为长得漂亮,所以那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全都会奇妙地变成她的美点而映现出来。阿姨的确天生丽质,但是如果要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的话,那么比阿姨长得更加漂亮的大有人在。在我的眼里,阿姨显得很美,是因为她的生活啦、动作啦,还有做什么事时她表情上随即出现的些微反应给人的某种“氛围”。它给人一种感觉,甚至和谐得顽固,直到世界末日都不会被搅乱丝毫。因此,阿姨无论做什么,都美得让人啧啧称奇。她身上散发着的虚无却明朗的光充盈着周围的空间,她低垂下长长的眼睫毛懒洋洋地搓着眼睛时的模样,就像天使一样显得耀眼夺目,她那伸在地板上的纤细的腿踝完美得像一尊雕像。在那栋破旧、脏乱的房子里,所有的一切好像都随着阿姨的一举手一投足而如潮水一般缓缓地起起落落。那天夜里,无论我在外面怎样向阿姨家里打电话,电话就是没有人接。雨哗哗地下着,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朝阿姨家走去。黑暗中隐隐显出一片朦胧的绿色,黑夜里呛人的空气隐含着些许孤独而清新的气息。我肩膀上背着一只背包,背包的重量压得我跌跌撞撞,我只顾一个劲地往前走。多么黑暗的夜晚。  一直以来,我一有心事就常常会离家出走。要么出去旅行,也不告诉家人自己的去向;要么就轮流借住在朋友家里。在这过程中,我的头脑会变得清晰起来,也明白了很多事情。起先每次父母都会横眉竖眼地发火,可等我读高中以后,他们终究也死了心,不再叱责我。因此像这样悄悄地突然出走,决不是稀罕的事。只是,自己会把目标锁定阿姨家这一点,都走在路上了,我还是觉得有些鬼使神差。  我和阿姨没有太深的交往,除了亲戚们全都参加的大聚会,我们平时很少见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却对如此古怪的阿姨颇有好感,而且我们之间还共同拥有一段小小的往事。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为外祖父举行葬礼的那天早晨,天色晦冥,空气里散发着隆冬快要下雪时的光亮。我记得很清楚。我躺在被窝里,透过拉窗,呆呆凝望着那片清亮的天空。窗户边上挂着那天参加葬礼时要穿的丧服。走廊里传来母亲不停打电话的声音,听得出她时不时哽咽难言。那时我还很小,不太理解“死亡”的含义,只为其声哀哀的母亲感到伤心难过。  但是中间母亲接了一个奇怪的电话,她声嘶力竭地大声说:“你是怎么回事?你等一下!你怎么能……”沉默了片刻之后,母亲嘀咕说:“这个雪野……”我马上就听明白了。我迷迷糊糊地寻思着,阿姨肯定不来参加葬礼了在前一天夜里守灵的时候,我见到了阿姨。阿姨的模样还是和周围的人有些格格不入。在母亲众多的兄弟姐妹中,就数阿姨一个人最年轻,她始终只是孤零零地伫立着,一句话也不说。而且,就数她一个人漂亮得让人憋不过气来。那大概是她唯一的一件丧服吧。我是第一次看见阿姨穿得那么循规蹈矩。黑色连衣裙的下摆处还挂着洗衣店的标牌。母亲看见后帮她取下来,她丝毫也没有感到害臊,甚至连表示歉意的微笑都没有。相反,她悲痛地缓缓低下了头。我和家人站在一起,默默看着陆陆续续赶来吊丧的人们。我下意识地注视着阿姨,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离开。她的眼睛下方出现了黑眼圈,嘴唇煞白,一眼望去,在黑与白的反差中,她透明得像一个幽灵。门外的接待处摆着一座硕大的暖炉,在昏暗中吐着热风。在凛冽的黑夜里,暖炉轰轰地燃烧着,火焰熊熊,阿姨的面颊被那红光染得分外鲜亮。这天夜里埋藏着幽暗的骚动,大家相互寒暄着,用手帕按着眼角,只有阿姨一个人静静的,就好像完全融入了黑暗一样。她只戴一串珍珠项链,手上什么也没拿,唯独眼睛映照着暖炉里的火,闪出耀眼的光。  她一定是拼命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我想。去世的外公最担心的就是独居的阿姨,她备受外公的宠爱。外公外婆家离阿姨住的地方很近,应该是经常来往的吧。那时我还年幼,只知道这些,但望着阿姨那默默伫立凝视黑夜的身影,连我也仿佛感受到了她的悲痛之深。是的,我特别能够理解阿姨。尽管阿姨沉默寡言,但只要凭她一个细小的动作,或视线的变化,或一个低头,我就能大概猜到她是高兴还是无聊,抑或生气。每当母亲和别的亲戚半是无奈半是爱怜地议论阿姨,说“一点儿也猜不透这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时,我总会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大家都不了解她呢?为什么我这个小孩却能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呢?当真就在我这么想的那一瞬间,阿姨突然流下泪来。开始还只是那些透明的水滴扑簌簌地沿着面颊落下来,不久就变成了哽哽咽,再以后就变成了号啕大哭。这些变化,只有我看见了,只有我能够理解。周围的人都大吃一惊,把她搀扶到里面。但是,四周没有人一直注视着阿姨,只是感到惊讶。只有我一个人自始至终注视着,我从内心感觉到这种无法言喻的自信。  听说,那天阿姨只是说了一句“葬礼我不去参加了,我要去旅行”,就把电话挂掉了。不管母亲再怎样打电话过去,她都不接。葬礼就在阿姨的缺席中举行,以后母亲不知打了多少次电话,她都不在家。好几天没有联络上,母亲只好死心,幽幽地说:“她一定是去了很远的地方,再过一阵子试着打打吧。”  葬礼第二天,我怎么也无法排除阿姨在家的感觉,便独自一人去了阿姨的家。我尽管还不满十岁,行动却很果敢。每次看母亲听着电话里的呼叫铃声、叹着气无力地放下听筒时,我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念头:“阿姨一定在家,只是不接电话。”我就是想去证实这一点。  我背着双肩书包,乘上了电气列车。正是傍晚,天上飞舞着雪花,寒冷彻骨。我的胸膛里扑通扑通狂跳着。尽管如此,我还是去了。我好不容易找到阿姨家。阿姨的家黑黢黢地耸立在昏暗里,我心里感到不安,担心她真的出门了,一边伸手按响了门铃。我祈祷着不停按着门铃。不久,门背后传来微微的声响,我能感觉到阿姨走过来站在门背后屏着呼吸。  “我是弥生。”我说道。  门“咔嚓”一声打开,阿姨显得十分憔悴,她以一副简直不敢相信似的目光望着我。她的眼睛又红又肿,肯定是躲在阴暗的房间里一直在哭。  “你有什么事?”阿姨问。  我惶恐地回答着:“我想你肯定在家的。”  就这样一句话,我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你进来吧。不能告诉你母亲啊。”  阿姨说着,惨淡一笑。她穿着白色的睡衣。我是第一次独自一人去阿姨家。在我眼里,这幢荒凉的房子里面显得非常孤寂而寒冷。  阿姨的房间在二楼。我猜想大概只有那间房里有暖炉。那时阿姨带着我去二楼她的房间。房间里有一架黑色的大钢琴。她用脚把乱七八糟的东西推开,放下坐垫。  “你坐在那里别动,我去拿点喝的来。”  她说着,走下楼去。窗外已是雨雪交加,稀稀落落地响着冰点打在窗玻璃上的声音。阿姨家一带,夜晚静悄悄地降临,而且特别黑暗,我感到很意外。一个人长期单独居住在这样的地方,我连想都不敢想,我无可名状地感到心里很不舒服。说实话,我想早点回家。只是——  “弥生,你喜欢喝可尔必斯(注:商标名,日本于1919年创制的乳酸菌饮料。)吗?”  阿姨说着走上楼来。看见阿姨那双红肿的眼睛,我感到很心痛。我只是“嗯”了一声,接过她递来的热饮料。  “我向学校里请假,在家里一个劲地睡觉。”  已经没地方坐了,阿姨这么说着就在床沿上坐下,脸上这才流露出由衷的笑容。于是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我根本不知道阿姨为什么不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却独自住在这栋眼看就要倒塌的房子里。我发现外公去世以后,阿姨真的变成孤零零一人了,因此我虽然年纪还很小,但既然阿姨把我当作大人看待,我想对阿姨说些什么。  “你母亲说我去旅行了吧?”  “嗯。”  “我在家里的事,你不能告诉你母亲啊!那些大人,我一个也不想见。我怕她们烦人,你能理解吗?”  “嗯。”  阿姨那时在音乐大学读书。书架上排列着数量众多的乐谱,乐谱架上还放着一本打开的乐谱。书桌上开着台灯,桌子上杂乱地堆着一些报告纸。  “你在练琴?”我问。  “嗯,”阿姨望着乐谱架微笑着,“就这么摆放着。你看,上面还积着灰尘呢。”  阿姨起身轻轻朝钢琴走去。她用手抹几下琴盖上的灰尘,然后打开琴盖,在椅子上坐下。  “我弹首曲子吧?”  接近黑夜的屋子里有着一股永恒的宁静。我“嗯”了一声,阿姨不看乐谱就弹奏起幽静的曲子。阿姨只在弹琴时才会挺直背脊,侧脸强劲地追溯着手指的移动。风雪交加的声音和钢琴的韵律交杂在一起,回荡出一个神秘的世界,简直就像置身在一个末知的国度。那一时刻恍如在梦中一样。我暂时忘却了外公的去世和阿姨的悲伤,只是陶醉在那个空间里。  曲子结束,阿姨叹了口气。  “我已经很久没有弹琴了。”她说着,合上琴盖,对我莞尔而笑。  “你肚子饿了吗?吃点什么吧?”  “嗯——我来母亲不知道,所以我该回家了。”我说。  “是啊。”阿姨点点头。  “到车站的路,你知道吗?我穿着睡衣,不能出去送你。”  “没关系。”  我站起身,走出房间,在走廊里走下楼梯,一股寒气直透我的体内。  “我走了。”  我穿上鞋。其实我有很多话想对阿姨说,但到了关键的时候,面对着离群索居的阿姨,我什么都讲不出来,这令我非常伤感。不过当时我已经尽力了。  我刚跨出门,阿姨喊住了我。  “弥生。”  嗓音静静的,带着余韵。我回转身去看着阿姨。我离开以后,她又会回到阴暗的房间里度过长夜。我有点觉得正因为我来过,我离去后才反而更显孤单无助。背后衬着走廊里的灯光,只有阿姨那洁白的裸足显得格外分明。阿姨流露出一副奇妙的目光。她好像眺望着远处,又像是欲言又止,深邃的眼神凝望着我,  “弥生,你来,我很高兴。”阿姨说着,露出淡淡的微笑。  “嗯。”我答应道。我想我已经把我的来意传递给她了。阿姨完全能体会到。我挥挥手,离开了阿姨的家。我在砭人肌骨的黑夜里急急地赶回家。因为我晚回家,母亲严厉地斥责我,追问我去了什么地方,但我决不会说。我觉得对谁都不能说。  我在阿姨家住过一段很短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留下的神神秘秘的感觉,深深渗透在我的胸膛里。空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色彩,在有阿姨居住的空间,仿佛就连时间的流逝都变得迟缓了。那段时间留给我的印象灼烧似地直迫着我的胸口。  不久,树丛间呈现出阿姨家那白色的墙壁,当看见亮着朦胧灯光的窗户时,我不由松了一口气。阿姨果然在家里。我站在房子外边,推开生锈的铁门,铁门上还留有许多闪着幽光的水滴。接着我按响了门铃。我感到有些紧张。片刻后,我听到门里侧传来慢慢走近的脚步声。阿姨站在门背后。  “是哪一位?”阿姨问。  “是我,弥生。”我说道,门随即打开了。  “哇!很久没有看到你了。”  阿姨一见我就这么说道,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她那硕大的眼眸深邃而清澈,端正的浅色双唇上现出亲切的笑容——我注视着她的眼眸和嘴唇,心思迷乱地这么想着。  “对不起,突然打搅你,我已经给你打过好几次电话了。”说着,我把背包猛地放在门口的水泥地上。  “嗨!电话?我听到电话铃在响……最后因为怕烦……对不起啊!”阿姨说着,看着我的背包笑了。  “快进屋啊!怎么?你是旅行回来?”  “嗯,只是离开一下吧。我想在你这里住几天,尽量不打搅你。”我说道。  “呀!是离家出走!”  阿姨眼睛瞪得圆圆的,惊讶地说道。阿姨的嗓音里带着些疑惑,如呢喃细语一般,但我的心里却有足够的自信与把握。我相信不会有问题的,阿姨一定会让我住下,我们肯定会相处得很好。  “……不行?”我平静地问。  “当然可以啊,这不是明摆着的?你知道这里有房间空着吧?只要你愿意,你就来住啊。”阿姨开始时眼神有些木然,后来语气变得很明朗,“快进屋,会被雨淋湿的。”  接着,她把我领进屋子里。  那天夜里,雨声低沉,夜色浓重。进屋时随手关上房门后,门内空间静谧。阿姨踩着咯吱作响的走廊朝厨房走去,在旧的大炉灶上烧开水,为我沏了一壶热腾腾的红茶。她穿着白色睡衣的背影将巨大的身影投在墙壁上。  阿姨什么也没有问我。茶水的馨香弥漫着整个屋子。我把肘支在桌子上,突然想到“我只是来这里看一下罢了”。我想来就来了,我相信自己已经理解了一切。我感到自己这样做很不可思议,我得意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只是来阿姨家就感到满足了。  我很久以后才真正听到阿姨的琴声。和以前完全一样,是轻柔的音色。一个阴霾的下午,从二楼阿姨的房间里流淌出优美的乐曲。我从厨房的窗口默默注视着乐曲在院子里的树丛间穿梭,柔柔消失在灰色的天空里。我在那段日子里才第一次知道,“音乐”这个东西,有的时候是肉眼看得见的。不!那时,我眺望着的是更值得怀恋的思念。如此优美的旋律唤醒我甜蜜的情感,一种在遥远的过去总是这样注视着声音的情感。我闭上眼睛,侧耳聆听,恍若置身于绿色的海底。整个世界好像闪耀着明亮的绿光。水流透彻而缓慢,无论多么痛苦的事,在这里面都会像掠过肌肤而去的鱼群。我忽然有着一种哀愁的预感,仿佛走到天黑,自己一个人独自迷失在遥远的潮流里。  这是我十九岁那年一个初夏的故事。


编辑推荐

  《哀愁的预感》为日本畅销青春小说。吉本芭娜娜与村上春树齐名,有“疗伤系小说教主”之称,作品风靡全球。《哀愁的预感》写于作家生涯雄心与能量最旺盛的第一阶段,完成于准备走向第三阶段的第二阶段检讨期,标志着作者创作观念上的成熟与转折,也是作者投注深刻情感的作品之一。  少女弥生天生异能,远的,能感应到古战场的血腥厮杀;近的,能梦见疯狂的母亲将婴儿溺死在浴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哀愁的预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