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达摩流浪者

[美] 杰克·凯鲁亚克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美] 杰克·凯鲁亚克  

页数:

267  

字数:

143000  

译者:

梁永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达摩流浪者》系美国二十世纪知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于1958年创作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描写一个没有“悟性”的佛教追随者、主人公雷蒙进行着近乎禅僧修业式的全国各地漫游,途中他遇到先行者贾菲,便跟随他漫游险峻的山川。在此过程中他逐渐认识自我和世界,回到家乡后他自愿担当一名孤独的夏季火山?望员。小说着力突出如何把理想主义的“空”落实到真正需要承担的当下生活中来这一主题。

作者简介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一九二二年三月十二日,凯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爱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一九五○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一九五七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的旅人》和《孤独天使》等作品。
  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章节摘录

  一九五五年九月下旬一天中午,我偷溜上一列从洛杉矶开出、朝圣巴巴拉的货运火车。我头枕在行李袋上,翘着腿,注视着天上的滚滚浮云。那是一列慢车,我计划在圣巴巴拉的海滩睡一晚,隔天一大早再偷溜上一列开往圣路易斯-奥比斯蟹的慢车,要不就是等到傍晚七点,溜上一列到旧金山去的直达车。当火车停在卡玛雷欧附近一条侧线等待会车时,一个又瘦又老的流浪汉爬上了我所在的货车车斗。看到我的时候,他有点惊讶。他走到车斗的另一边,躺了下来,头枕在一个小包包上,面向着我,不发一语。火车再度开出时,气温开始变冷,雾也从海岸的方向吹了过来。我和那个小老头流浪汉都冷得半死,紧紧蜷缩在车斗的边上御寒,见没有效,我们就站了起来,以踱来踱去、跳上跳下和拍打手臂的方式驱寒。没多久,火车就开入了另一条位于一个小镇内的侧线,等待又一次的会车。这是,我想到我黄昏时会用得着一瓶托卡伊葡萄酒御寒,便对那个小老头流浪汉说:“我想去买瓶葡萄酒,你可以帮我看住行李吗?”  “没问题。”  我跳下火车,跑过一○一号高速公路,在一家杂货店里买了葡萄酒,此外还买了些面包和糖果。回到火车以后,还有十五分钟时间要等。现在虽然又是暖阳高照,但黄昏马上就要来到,届时气温就会迅速冷下来。小老头这时盘腿坐着,面前放着他那可怜巴巴的餐点: 一罐沙丁鱼。我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上一刚对他说:“来点葡萄酒暖暖身体怎幺样?我想,除沙丁鱼以外,你也许会有兴趣吃点面包和乳酪吧?”


编辑推荐

  《颠覆平庸:达摩流浪者》一本关于背包革命、自然精神、生命思索以及禅之道的小说,讲述的是1955年两个热情洋溢的青年贾菲与雷蒙追求真理以及禅理的故事。他们以其特殊的世界观追寻着生命的直觉、纯净与唯美,马拉松式的狂欢与旧金山的纵情“雅雍”无疑是自由的最佳注解,而诗人的情怀与托钵僧的苦旅,历经马特峰与孤凉峰的超拔洗涤,让尘世显得如此澄透。《在路上》出版之后的一年,凯鲁亚克将《达摩流浪者》献给了寒山子,并于美国西海岸勾勒出禅疯子与登山背包行者的朝圣路线,也为“垮掉的一代”确立了的文学版图,平添些许东方色彩。  《达摩流浪者》是凯鲁亚克最精彩的自传体小说。书中宣扬的自由上路、追求理想与爱的理念影响了六十年代整整一代的西方青年,并为六十年代追求独立、反叛和自由的思想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你们知道吗,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我期待着一场伟大的背包革命的诞生。届时,将有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美国青年,背着背包,在全国各地流浪,他们会爬到高山上去祷告,会逗小孩子开心,会取悦老人家,会让年轻女孩爽快,会让老女孩更爽快;他们全都是禅疯子,会写一些突然想到的、莫名其妙的诗,会把永恒自由的意象带给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生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达摩流浪者 PDF格式下载



粉色的牛皮纸书封,折叠了,把封面套住。上面只有一个作者签名。每次看到它,心里面都很熨帖、很熨帖。看了一下,装帧设计是陆智昌。陆智昌啊,原来就是上译的米兰·昆德拉那系列的设计者啊,就是我们仨、创意市集、昆虫日记、命运交织的城堡……的书籍装帧的设计者啊,而这本达摩流浪者的设计,是我最喜欢的。喜欢到,我觉得单单是书籍装帧,就值这本书的价钱。

凯鲁亚克的一代,在我心里,并非垮掉,而是昭示着一个人类新文明的萌芽和肇始。我,我们,会在这条路上,前行。


书已经看了一半了,修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寒山子,日本传统文化,佛教……老凯和他的同道找不到北呢,或者说他们一直在找寻的过程中。在路上的时候,他们的肉体在路上,不是竖起大拇指就是背上个肮脏的包包,就开始了,灰狗汽车、列车,还有好心人的车,就是他们脚夫,旁边有时候还会有个喋喋不休的司机……但他们的灵魂是如此的孤独!达摩流浪者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进入静,进入冥想,打坐,修行……他们在路上也是为了找到一个适合安放灵魂的打坐的地方而已。在路上的不再是肉体,而是他们的灵魂。他们的肉体坐在松树地下,或者林区的小木屋里面,但是他们的灵魂已经上路;不再是从东大陆到西大陆的长途奔袭,而是直上云霄,是钻天入地,是融化……——有时候他们是一座山,坐在那里几千年;——有时候他们是一掊土,尘归尘,土归土,不知道是谁被时间融化,最终成就的一剖黄土;——有时候他们是一片树林,一片叶子,一根野草,不在乎一季的枯荣,不在乎瞬间的绽放与毁灭;——有时候他们是一阵风,就在空谷中飞扬,回转。碰到树就绕一圈儿,在树梢上尖声细语地唱歌;碰到溪流淙淙就摸一把,水波粼粼,银光闪闪;碰到好脾气的尘土就钻到他们的阵中搅得纷纷扬扬……不知道这会儿,他们还在哪里?在北岛的《蓝房子》里面看到,他们中最长寿的艾伦金斯堡也已经去世。他们那些对话的录音还在,他们打坐冥想的记录还在,他们的动荡的思想,他们追求自由的心灵的力量也还在!在那些文字中,即便是翻译成为的磕磕绊绊的中文字里行间也都难以掩藏。只是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他们是哪一座山?是哪一棵树?是哪一株小草……在他们现在的轮回中,他们灿烂或者暗淡?他们意气奋发或者斗志萎靡?路过他们打坐的那些山山水水,那些草木花枝,那些云开雾散,那些飞沙走石,他们还能记得起他们经历过的一切吗?


此书乃大名鼎鼎的凯鲁亚克的作品,号称《在路上》续篇,此前我并没有读过《在路上》,数次与此书失之交臂,我曾经都拿起此书准备去交费了,但终究放了下来,我对此书有种本能的不喜欢,当然我大概知道里面写了什么,无非是垮掉一代的行事,当初兴趣确实不大,有点装丫的,认为此书格调不高。而现在我读《达摩》发现,奶奶的,这书太好了,以前对老凯全是一场误会。我很久没有在一本书里看到有关风景的描写了,登山那一段无比美妙,简直让我发誓此生不去加州一趟誓不为人。


毕业的那个夏天,昏昏沉沉浑浑噩噩地闷在家里面,看《达摩流浪者》的时候,是唯一的清醒时间。
每个人都有个 关于在路上的梦。
总念想着:何时才能纯粹地走在我的路上,带着一个背包和一颗自由的心去流浪,去远方。。。
然而,现实的层层阻碍和压迫总让行程一再地延迟甚至停滞下来。
也许,慢慢慢慢会离梦想越来越远。
但是,心中最初的念想,永远最真最久远。

永远自由的心,永远走在路上。


读过《在路上》之后,再去读这本《达摩流浪者》,更能深入理解凯鲁雅克的思想。感觉这本书比《在路上》写得更加气势磅礴,语言组织也更严密。


我总是在上课的时候拿出来看,听着民谣翻着《达摩流浪者》,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非常喜欢这本书,特别是装帧,封面色调看着特别舒服,还有里面的小插图。


杰克·凯鲁亚克的作品,一直都能表达及触碰到你心底最深处。无时无刻都觉得就是在写自己的故事!莫名的感动~~


最近听了万晓利的同名歌曲才想起这本凯鲁亚克的经典之作,那种在路上的流浪,漂泊只是一种生活,但是是最难得的一种。


是凯鲁亚克作品中不能错过的


垮掉的一代如今已是人父人母了,现在也只有我们这种乳臭未干的孩子还在追求所谓的理想。。。再见杰克,再见凯路亚克。。。


从外国人的世界去看佛法的世界,角度和故事都很另类,不是简单的告诉你佛法是什么,那些流浪的故事,告诉你的选择生活和生活的态度本身。在主人翁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作为流浪者的体会和心得。文化间的差异对于理解该书本身就是一个乐趣的所在~~还有很多笔墨用在细致的描写风景上,足够让你想象出很多美丽的画面~~~


凯鲁亚克的书,必读的,经典。


在路上被大家熟知,这本书更令人兴奋,喜欢垮掉一代文化的爱冒险爱幻想的人绝对不要错过!


“垮掉派”对东方禅宗的仰慕


在其中包含了很多佛法的开悟,会让人深思也会让人开怀大笑。很喜欢作者在其中关于旅行的描写,似乎总是会被他轻而易举的带到另一个世界。他说,别让忧郁带走你的快乐。我想这是一句可以让我对任何悲伤难过都释怀的话。最后,原来Kerouac是那么个大帅哥啊~~哈哈


一口气读完,好书啊.特别我们这些从伯克利回来的人,太多的是曾相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美国六十年代人们心中的净土,真希望更多的国人能读此书.了解伯克利那左派,理想主义的文化.


很强的意识流.与之前所读的<在路上>相比,更能多地体会一些作者的感觉.也许我们是东方人的关系吧,在叙述东方文化与佛教观点时更能认同和理解.很有意思的是作为东方人来阅读西方人的东方观点是件十分有趣的事,但总的感觉居然冲突并不多,这点挺令人意外的.在写作文笔上一贯的意识流让人在阅读时有相当欲罢不能的感觉,想着一口气读完,心理感觉也随着场景和意识的流转而不断变化,高低起伏.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浮现,伴随一个又一个的思考掠过.意识是最难以捉摸却是最令人心绚的.


喜欢“路上”小说,充满无穷的的未知与活力。


多年以前,朋友杜大师像我隆重推荐此书——他以一贯的激动神情盯着我——“比在路上还好看!!!”我当然不信——这小子的审美,一向惹我怀疑。但我彻底错了,这次。我开始向身边的好友推荐,卖力得如同非法传销人员,此时,我们一般都喝高了。那时候,这本书只有地下流传的盗印本。但它是那样的温暖人心。


推荐。
【他们全都是禅疯子;会写一些突然想到的、莫名其妙的诗;会把永恒自由的意向带给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生灵。】你我的期望都是一样,有生之年,背包上路。在高山上祷告,在河流里沐体,去寻找存在的理由,去目睹最鲜活的生命,去静坐参禅。之后转过身去,走下山径,往世界回转去。


这样的小说,在中国当今社会是无人写得出。人们想的是车、房。还有如何不受ZF压榨。这样不是为了避世而避世的无为,有谁在过这样的生活呢?


凯鲁亚特的书基本都买了,呵呵。。都是脚行僧。。。在旅行的过程中带着我们也是心灵放养。


看过此书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想要在路上的冲动……


JACK的书是我灵魂之归宿.


现在社会和人们稀缺的东西,精神,不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而是整个社会的环境造成。。可惜我们只能在凯鲁雅克的书里领略这样的精神世界了,流浪的精神。在路上的感觉。


不知道是喜欢他的文章还是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总之看完后很喜欢


其实,这本书买错了,我是从豆瓣转到当当下的单。
我想买的是《在路上》
下完单才知道。
不过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与《在路上》相似,这本书又让我品味到一丝禅悟在其中。


比起《在路上》,这本书逊色了一点。


不错的书 震撼不如在路上


读过在路上,但是感觉有些浮躁,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大千世界中宁静的感觉。


很喜欢这个风格的作品


喜欢的生活,喜欢的作者可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喜欢旅行的人可以看看,不错的书


一本好书,装帧也非常可爱,已经看了两遍


如果被俗世所累
带着这本书去爬一座山吧
在最自然地环境
倾听心灵富足的声音


说不出的感觉,贴近最真实的自然,但是弥漫作者放荡不羁的性格。


朋友推荐的,还没看。


给朋友买的,朋友说很喜欢


经典啊。


很简单很特别的原色硬纸装帧, 喜欢,还没看,期待跟作者一起流浪


速度很快 17好中午下单 18号下午就到 成都了


看看西方人对东方哲学的理解,挺有意思的。而且他们旅行的方式也有几分疯狂。值得一看。


翻译的很差!


大爱···这本书的质量非常好,封面很漂亮,特别喜欢里面画的十字架,内容很好,作者的书写风格很独特,很好


有种感动让我永远的热泪盈眶。。。


在书店只翻了一页就被吸引了


不错,质量没话说,完全正版。


就是好,就是好。


评论说它是《在路上》的续篇,我正是因为这样才买的。是的,我们无法预料除了继续老去之外这生命还会发生些什么,没人能知道生命到最后会怎样。
“空”也是一生,不“空”也是一生,同样是一生差别却远不止一个字。
旅游行走是一件洒脱的事情,坐火车大车跋涉,生命里浏览过的名山大川,山涧清流,那些一路走一路唱的同行者……
自由、希望、坚强、友谊,悟出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讲述了和人生紧密相连的一场旅行,跟彻悟联系的旅行。作者用雷蒙跟随贾菲的真正旅行告诉你跋山涉水后彻悟的世界和自我。把“空”落下来,让它脚踏实地——它可能只落在一座孤凉峰一间木屋,它可能是作为森林瞭望员注意着是否有山火的职责或是闲时眺望景色心情,也可能印在林木和涧水上,但它生长在你心里,那是根。是与漫无目的四处游荡截然不同。你的人生可能存在着“空”,你需要一种方法不再“空”。你若是等不到那个贾菲,那就做自己的贾菲。


互助、流浪、弃世,以达摩之名,物我而一,凯鲁亚克自发式写作,很不错。


终于看到了一本能激起心里共鸣的一本书,长久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自由的生活,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才是自由,看了这本书后,我找到了答案。我想我也需要一场流浪了,09年,我想把这个计划付诸实施,如果有“达摩流浪者”,可以发邮件给我,hl.358-2530@163.com,我需要伙伴。


我喜欢这群达摩流浪者静静地在夜空下、悬崖边打坐的感觉,他们的心灵散发出安宁和爱的气息。圣埃克苏佩里说:“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飞行和沙漠)。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我想逃离冰一样坚硬冷漠的城市,我想追寻大自然的足迹,投入它的怀抱,正如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所做的那样……火车上的夜里,硬座的、过道坐着睡了那些中国人,那疲惫的面容、不得安息却竭力想睡过去的面容,看得我心痛,我知道我也是那样地疲惫憔悴,我也一样不得安息。我不喜欢火车,火车上的人都是一副备受睡眠折磨的表情。然而,仅仅只是睡眠的折磨吗?藏在心底的,难道更多的不是生活的压力吗?我向自己的未来看去,看到了一片灰蒙蒙的天。我曾经很欣赏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们,他们身上充满了活力、希望、对爱和自由的追求,这一点让我感动,我看到了美。可是他们的精神在短短10年间经历了最灿烂的绽放,随后凋零。我已经不在执着于嬉皮士了,真正的嬉皮士群星一样活在那个年代,而年代已过去,我只能回味。我曾经颓废反叛,可是我明白一切偏离轨道的路,迟早会通向正道的。我要做一个自由的人、有爱的人、善良的人,不管是正道还是离经叛道,我想坚持自己心中的道。


对于标杆式的人物,我总有一种本能避之的反应,但是凯鲁亚克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虽然我这本书的动机并不是因为他——而是他的译者,我的老师,上过他的课,觉得他对当代文学的思辨让人茅塞顿开,就买了回来,我不愿把它与《在路上》相比,这里的凯鲁亚克依旧带给我们难以言语的精彩


不管我们现在正过着怎么样的生活,都需要去了解另一种像凯鲁亚克一样的生活,进而思考整个人生的意义。自发式的写作方式,也会给人不少启迪。希望自己的生活中也多一份自在,少一点刻意。


凯鲁亚克有个对自己的三十条忠告,写着“不要在自己家以外的地方喝醉”,“为了自己的愉悦写作”,“你是天才,一直以来,从此往后”之类,很好玩的,美国战后年轻人的痴狂,撇开战争,有让人有别的感动,很简单地投身未来,容易被煽动,疯狂的好奇心……这些书也就是提醒“不要忘记梦想”这件事的意思


凯鲁亚克的迷失与行程,这本似乎比在路上更让人喜欢


还未看,因喜欢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而买了这本书,期待,应该还不错。


不愿为了过优裕的生活而去践踏别人,那么背上背包流浪去吧。每天循着一样的轨迹,住在大房子里,看大屏幕电视,接受一种思维方式,不如去爬爬山,参参佛,打打坐,看看景,写写诗,交交友,唱唱歌,游游泳,扒扒车……这就是主人公的生活,为一些有情而祷告。作者的生命并不长(JackKerouac,1922-1969),可是在40年之后,他还在影响别人,就像托钵僧一样,他们的经文永远被后人传诵,把力量带给后人,源源不断。谁是平庸,一目了然,把购买美好食物的财富制造飞弹轰自己的脑袋,这就是现在的主流价值观,为什么不手捻念珠参悟一下呢?


这应该是“垮掉的一代”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了


没有造作的文字,只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的探索。对这本书感兴趣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背包生活。看过《在路上》,所以想接着看下去。想知道他们还会做些什么事情。有一点现在我也不能接受的是,他们对寒山子的诗的翻译。特别是那首《山中》中的那句“此有沉迷客”的翻译。


准备旅行途中看


我们经常会想,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看了这本书,有些新体会了。不错的书。


风格和在路上有点相似


开始以为是(在路上),是《在路上》的续篇 我看错了


给同事儿子买的,看着还不错吧。


书没看,外包装还可以。


帮老公买的书,还不错~~~


这版的翻译还算好吧,至少愿意往下读


书还可以,收到时候完好。就是玻璃纸破了些,不影响书。译文的版本质量还是有保障的。。书的内容不做评价。


不知道怎么说,反正对我的触动挺大的!开阔了另一种人生,视野~!


书的印刷和包装都不错


封面很有感觉


很好的一本书,那些场景似乎一直都不间断地出现在眼前。在物欲纵横的今天,我们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又失去了什么?宁静的心啊,在哪里?


因为《在路上》看了大半年都没看完,所以这本没有看就送人了,当初买这本是冲着书末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去的。


没西方文明对佛教和禅意能理解成这个样子,令人发指。


送货的速度挺快但书的印刷质量一般翻译水平不如想象中的好


流浪是件美好的事情。


看不太懂,哈哈,看了一部分就看不下去了


真不错,推荐购买,赶上优惠价格优惠


《达摩流浪者》


卡鲁亚克,光是这个名字就很适合我看了。


看了在路上,再看这个,希望翻译比在路上好


非常喜欢这本书,很不错~!


颠覆平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凯鲁亚克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