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4重人格

[美] 卡梅伦·韦斯特|者:李永平 卡梅伦•韦斯特、 李永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05出版)
出版时间:

2013-5  

出版社:

卡梅伦•韦斯特、 李永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05出版)  

作者:

[美] 卡梅伦·韦斯特|者:李永平  

Tag标签:

无  

前言

离奇的“多重人格现象” 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mll 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同时也为本书的译者(台湾精神科医生李永平博士)的翻译技巧称好,一个精神科医生倘若没有扎实的双语文学技巧和专业心理学的知识是很难高质量地完成该书的翻译工作的。 众所周知,人在不同的社会场合应该以不同的社会角色(或身份)出现,如在家中,可能是孩子的父母、配偶的伴侣;在单位工作,可能是领导或职员;在周末的外出购物或游玩中,可能是顾客或游客。就是说,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不同阶段或不同场合我们都会有一定的角色转换,但自我一般是相对恒定的。然而,多重人格者,他们则可能在同一场合或相对的一定时间范围内以不同的角色出现,甚至改变自我(本书中所描述的所谓分身),这是一种病理心理现象,往往会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幸。因为是一种病理心理现象,并非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常常会忽视,甚至会误诊,使得这类患者更加痛苦并遭受社会的歧视。本书作者以自己的经历,详细描述了多重人格患者的内心世界和其就医诊治经过,从患者角度揭示了他的临床表现和导致问题存在的可能原因——童年期的性创伤经历(乱伦或性虐待)。这是目前比较公认和接受的一种理论假设,即从弗洛伊德精神动力学理论解释多重人格发生的机理。 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或精神动力学理论,在过去100多年里对人类了解心理现象和揭示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所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国内早在20世纪的30年代便有其著作的翻译介绍,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学术研究的发展,这类著作曾大量译成中文。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框架或结构是将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人的意识领域分为意识(conscience)、前意识(preconscience)和潜意识(un-conscience);人的心理障碍或问题的产生是源于童年期的创伤经历或性力(Libido),其治疗的技术乃是应用躺椅、自由联想和释梦,向患者揭示其心理障碍的起因和联系,使其领悟从而达到人格的重建,克服其问题。本书所展示的便是一个非常详实的成功范例:患者成年期发病,通过长期虽断断续续(搬迁地方、更换治疗医师)但坚持不懈的治疗,逐步使其认识到问题产生的症结——在其成年自我(卡姆)的记忆中早已忘却的童年性虐待(与外婆、母亲的乱伦),通过释梦、解释和工作修通(interpretation)让其识别其不同分身的意义,以及与其童年期性虐待的关系,学会逐步面对和适应,同时鼓励和督促其成年自我不断努力与学习,最终学业有成(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家庭和睦与幸福(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儿子的健康成长)。 关于多重人格,国内临床研究不多,仅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有少量文献报道。一方面是其本身的复杂性和难辨别性,因为患者的表现常多变和“缺乏规律”(如果不长期随访和记录观察的话),很容易被临床精神科医师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另一方面,部分患者的异常行为常涉及违法或伦理道德,同时多重人格的诊断又缺乏客观的诊断依据,很难鉴别出是患病或逃避司法制裁,使得这类患者被漏诊。再者,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精神动力学理论与精神分析技术在国内的介绍和应用推广不够,甚少有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因此这类患者的诊断与研究甚少。值得庆幸的是,近10余年来,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的系列培训,已有部分国内同行涉足这一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本书的中译本出版发行无疑是雪中送炭,为精神分析的实践和大众的理解与接受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有中国的案例研究与报道,使得我们更多地了解人的复杂心理现象,总结经验和有效地帮助心理障碍的患者,减轻和缓解他们的心理痛苦,重塑人生的辉煌。 严格意义上讲,本书是一本纪实性的文学作品,通过详细记录主人公的内心心理活动变化和现实经历,将精神分析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有机地融合于字里行间,使得读者不知不觉地深入到多重人格患者的心理世界,从中了解人的复杂内心世界,并学到有关的精神动力学理论与知识。因此,它又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学知识科普读物,一反教科书的枯燥、乏味和深奥难懂,值得推荐。 当然,本书的学术观点仅是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来揭示多重人格现象的产生,并非代表全部心理学的解释,希望读者能用科学的观点看待本书。因为多重人格的产生不仅仅有其童年期的性创伤经历,往往还与其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生物学遗传素质等多方面相关,即心理障碍的产生与发展,乃至预后转归是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维因素密切联系的,并非完全能用一家学说来概而括之。近30余年来,在医学领域所提倡的是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整体医学)来认识和了解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2001年的4月7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号召全球“消除偏见,勇于关爱”。由此可见,在21世纪的今天与将来,心理卫生与健康将构成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对心理的认识和理解与社会进步和发展是同步的,衷心希望本书中译本的出版与发行能为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的普及与推广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季建林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

作者简介

作者:(美)卡梅伦·韦斯特 译者:李永平卡梅伦·韦斯特博士,在塞布鲁克研究生院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是有关自己多重人格的亲身经历。目前与妻儿住在旧金山。

书籍目录

我的分身序曲第一部 伤心旅店第二部 绕过阴沟第三部 打破障碍尾声

章节摘录

我仰卧在我们家客厅那张白色的柏柏尔名牌地毯上,手里捧着一本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书《伦勃朗:人体造型与精神》,观赏这位荷兰画家的自画像。父亲生前,我和瑞琪曾送他几本珍贵的艺术书籍,这部伦勃朗画集就是其中之一。他老人家以59岁的盛年过世后,这些书籍的所有权又回归到我们手中。能继承到这笔遗产,我固然感到很高兴,但父亲的英年早逝却也在我心中留下无限哀思。 每回观看伦勃朗的自画像,我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哀伤和惆怅,就像观赏夜空下的一条空荡荡、冷清清的河流。我知道我正在注视这个人的灵魂。不知怎的,每回翻看这一幅幅自画像,我就会觉得跟父亲更加亲近,尽管——我猜——伦勃朗可能比我更加了解我父亲。 10月中旬,傍晚时分。白昼越来越短了。这时在屋外走动,你可以看到从你鼻孔呼出的气息飘漫在空气中。我们这栋坐落在面积达4英亩的山丘顶端、用粗石砌成的小屋子周围,那一株株树木的叶子已经染红了,不久就会掉落下来。到时,我们再也无法像蚕儿那样,享受茧居的生活——当初我们搬到这个老社区,就是受到这儿清幽、隐秘的环境吸引。再过一阵子,透过屋外那一片光秃秃、瘦嶙嶙的树木,我们就可以看到最近的邻居了。他们的房子坐落在对街山腰,离我们家大约600英尺。秋天已经降临新英格兰。 这会儿,瑞琪待在客厅旁边那间灯光明亮的小厨房里。她正站在白色塑料贴面的操作台前,准备晚餐。操作台上堆满各式各样的比萨配料,令人一看忍不住食欲大振。(自制的比萨是我最爱吃的两种食物之一;另一种是配上香蒜沙司的意大利式小方饺。)生面团已经发酵,渐渐膨胀起来。瑞琪把它铺在穿孔的比萨锅上。香喷喷的酱料在火炉上熬煮,一大块白色的意大利干酪躺在操作台上,旁边放着一块用不锈钢打造的、装有黄色柄子的礤床。黑橄榄、蘑菇和红艳艳的甜辣椒全都已经切好了。这会儿,瑞琪手里握着一把8英寸长的亨克斯牌菜刀,在一块陈旧的、圆形的柚木砧板上——那可是我们12年前结婚时收到的礼物——熟练地切着一枚韦达利亚出产的洋葱。 我37岁生日那天——其实那天是我们俩的生日,因为我和瑞琪是在同一天出生的——瑞琪送给我的那双簇新的里昂·比恩牌仿麂皮鞋,这会儿正躺在我身旁的地板上。5岁大的凯尔趴在我身边,身上穿着红蓝相间的蜘蛛侠睡衣,外加一件同色的披肩。他把我那只仿麂皮鞋当作一座城堡,指挥他手下的一群玩偶大兵发动攻击,这会儿战斗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凯尔在旁提供对白和音响效果。这小家伙口沫横飞,表演得起劲时,竟然把一口口水喷吐进我耳朵里。 “凯尔,拜托!”我装出恶心的样子,耸起肩膀,擦掉耳朵上沾着的唾沫。 “爸,对不起哦。”凯尔细声细气地向我道歉。父子两个眼瞪眼对望了半晌,忍不住格格笑起来。我放下手里捧着的那本伦勃朗画集,翻个身子,侧躺着,用手肘支撑起上半身。 “哦,这不算什么,”我说,“你很小很小的时候,大概才3个月大吧,有一天我朝天躺在地板上,把你高高举在手中,表演‘超人’——” 在厨房干活的瑞琪举起手里握着的菜刀,指向我,点点头,又自顾自低头切起菜来。“对!这件事我倒还记得。”说着,她咧开嘴巴笑了笑。 “反正,”我继续说,“那天我朝天躺在地板上,把你这个小家伙高高举在手里,一面唱着‘超——人——来——也——’,一面把你兜来兜去,在空中飞荡不停。突然……你到底想不想听啊?你这小子二话不说,哗啦哗啦就在我面前呕吐起来,把刚吃进嘴巴的东西全都吐进我耳朵里!”凯尔一听,乐不可支,直笑得连鼻涕都流出来,挂在嘴唇上。 “赶快去妈妈那儿,擦一擦!”我大吼一声。凯尔吓得跳起来,冲进厨房,一面跑一面笑,小小的鼻子窸窸窣窣不停地吸着,试图把黏糊糊的鼻涕吸回鼻孔里。瑞琪放下菜刀,抓起一张纸巾,捂住凯尔的脸庞,帮他擤鼻涕。 “这个小家伙竟然在老爸耳朵里呕吐!”我忍不住格格笑将起来。 瑞琪把纸巾揉成一团,扔进操作台下的垃圾桶里,洗洗手,又拿起菜刀和另一颗洋葱。“凯尔,你以为那就很好笑啊,还有更好笑的呢!”她倾身向前,从操作台后面探过头来对我说,“你告诉他吧,卡姆。” P5-7

媒体关注与评论

科林·A·罗斯医学博士,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廷伯劳恩心理健康体系精神创伤项目的负责人,密歇根州大急流城福里斯维尤医院院长推荐 《24重人格》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也是一本令人恐惧的书。作者卡梅伦‘韦斯特以刺激性的细节和令人心碎的清晰描写揭示了罹患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对家庭的影响,作者身兼“人格分裂”患者和心理学家两重矛盾角色,这是该书独特的地方。我特向DID患者和对该病症感兴趣的人推荐这本书。 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作推荐序 掩卷之后,我们发现了人人都可能有一座心理地库。打开门,挖下去,拂去尘封的蛛网,清理旧物,让阳光照进暗室,从此让那里宽敞明亮,是你的责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作推荐序 本书是一本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又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学科普读物,一反教科书的枯燥、乏味和深奥难懂,它通过详细记录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变化和现实经历,将精神分析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有机地融合于字里行间,使得读者从中了解人的复杂内心世界,值得推荐。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总监叶斌作推荐序 韦斯特的多重人格故事,读过后,我们为之触动、震惊。事实上和普通人日常生活更为相关的是,如何觉察、理解和安顿我们矛盾纠结多侧面的内心世界。


编辑推荐

《24重人格》是一本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又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也是一本令人恐惧的书。作者卡梅伦·韦斯特以刺激性的细节和令人心碎的清晰描写揭示了羁患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对家庭的影响,作者身兼“人格分裂”患者和心理学家两重矛盾角色,这是该书独特的地方。 本书由毕淑敏、季建林、叶斌联袂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24重人格 PDF格式下载



连着读了4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厌烦的情绪,会感动。一定要正视自己,接受自己,允许plural的自己存在,是一种宽容,更是勇敢!


虽然作者的语言叙述功力一般。但是这样的故事满震撼的。以前总拿精神分裂开玩笑“我的病治好了,我们都痊愈了”。读过这本书才知道,精神分裂患者经历的是如何痛苦的人生,他们身边的人也在经受怎样的历练。尤其是书的最后一句话,满令人沮丧的,本来以为作者在痊愈的过程中,莫非他的灵魂还是一片死寂……


如题,所以综合一下给个3星,这本书肯定是盗版。错别字连篇就不去说他了,看着看着居然正文里面还忽然出现了什么阅读全文点击xxxx网站神马之类的广告,还出现了不止一次,我勒个去,盗版也要有盗版的专业精神啊,起码也做的看得过去点吧,卓越坑人钱哪这是。作品本身非常好,尤其是插图,看的我惊悚的很,而且里面选出来的部分人格写下的文字,字体都不一样,这让我觉得很神奇.想起两部看过的也是关于人格分裂的影视作品,一个是美剧《lie to me》里面一集,是一个女孩,和作者一样,她好像也能看到其他人格所经历的,但那只限于另外的人格愿意给她看的,并不是与作者一般可以和其他人格可以交流啊之类,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另外人格的存在。其中有一个男性的人格,所处的地位也保护,手段则是暴力,而且不会说话——因为他也不需要说话,他只在其他人格遇到危险时出来,解救他们就可以了。不会说话倒是和本书作者的一个叫老鲨的人格很像。还有就是日本电影《东京少年》,也是一个女孩,不过她的分身只有一个,是一个男生,同样是保护的人格,主体自己并不知道的存在。当然那个电影只是着重描写情感的青春电影,不能以专业的眼光去看。贯穿整部电影的配乐是李斯特的叹息,行云流水的,将气氛渲染的很好。主角崛北真希演技也很棒,有几个场景还真让人感动了一下,影片最后的那张照片,很漂亮


内容还没阅读,大概翻阅了一下,觉得很像盗版书,印刷不好,不同的页面字体都有些不同


本来想买的是24个比利 搜索以后只出来24重人格 还以为是一本书 一查才发现不是一样的 错了错了


总觉得自己人格分裂,后来看了书,做过心理治疗,发现每个人都同时具备几个人格,不矛盾的其实。只是看你怎么去平衡每个不同的人格在你心理起的作用,或者说,让她们之间开会:)值得收藏,不错!


盗版!绝对盗版!都没有盗版版面好!!!!上海译文!


我用了两天就把书看完了,很好看。24重人格,26个人的成长。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适应、接纳到最终真正的一家人一样的相处。作者的细腻让人看得很揪心、很同情同时也很庆幸和欣慰。我浅薄的语言和知识让我只能看见最为表面的东西,但是我还是很推荐的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不在乎你是否是研究多重人格的人。


个人对心理学很有兴趣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


纸张稍稍有点毛糙 ,卷书页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值得读的I一本心理书,写了作者的不同常人的经历


这本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次心理学的启蒙,我个人看完之后觉得人的大脑真的很复杂,也很值得人们对心理学这块更加重视,我为书本的作者最后的胜利感动开心和欣慰。。。


不错,就是还没有看完


快遞送到的時候包裝破裂...好髒,書的質量好差,而且快遞超級慢的,同省都要4,5天...


这是我小学六年级的书单 想不到十年后出了纪念版 真的很好看 不枯燥 很不错的一本心理书 真的很喜欢 哈哈 根本停不下来


一直想买的书,质量不用多说,慢慢阅读中~


之前就有看过这本小说,那什么人性的黑暗啊龌蹉啊,小孩就是受害者了,跟《黑执事》里的夏尔早期遭遇有可比之处呢~喜欢研究多重人格的还是值得去看的~


书挺有意思的,就是人物有点多,看着看着会忘了谁是谁。但是整本书的纸质怎么不一样,偏黄的纸质里夹着那种很白的纸质,感觉像是盗版的!


听说这本书很不错,就买了,还没来得及看,应该还可以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