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性
2011-12
山东教育出版社
王善博
211
无
《科学合理性》的宗旨就是致力于科学哲学学科的基本建设,瞩目科学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为一批学有所思,学有所成的中青年学者提供一个机会,把他们在多年研究中的相关心得发表出来。其中所涉猎的问题,既有如休谟问题,划界问题这样为波普尔在1934年其《研究的逻辑》中就已瞩目的基本问题,也有为江天骥先生称之为当代科学哲学中心问题的科学实在论和科学合理性这样的问题;既有像科学说明这样曾为逻辑经验主义者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也有相对较新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理论的积累是水滴石穿的功夫,愿我们的工作有助于科学哲学在中国的真正扎根和成长。
王善博,1964年12月生,山东寿光人。1982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先后受教于舒炜光、张长城、刘猷桓等教授,渐次培养起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兴趣。1988年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在郑毓信、林德宏、张之沧等教授指导下研习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史,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0年底毕业后,执教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至今。期间师从傅有德教授,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系教授。已出版专著《追求科学精神——中西科学比较与融通的哲学透视》(广西人民1996年版)、译著《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诺尔—塞蒂纳,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导言第一章 科学合理性的思想之根与生成第一节 自然的神性与理性第二节 关于自然认识的合理性观念及其宗教与境第三节 近代科学家对传统合理性信念的选择第二章 科学合理性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一节 另外一种视野第二节 辩护的基础合理性第三节 相对的基础合理性第四节 整体论的合理性构想第五节 对科学合理性理论的重建第六节 对基础合理性与整体论合理性的评论第三章 科学合理性的问题与困境第一节 不可通约性第二节 二难困境与无合理性第三节 对标准的批判与对非标准的追求第四章 科学合理性的论题(上)第一节 科学的评价、目的及进步第二节 科学合理性的标准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合理性模式第四节 科学预设的合理性第五章 科学合理性的论题(下)第一节 科学合理性的格局及转向第二节 合理性、理性与科学合理性第三节 拟科学、创造与境与科学合理性第六章 结语:科学的合理性在哪里?参考文献致谢
亨普尔认为,就支撑或连接的强度而言,“数学理论”最大,其中数学演算的每一个词项都具有一个相应的语义规则。譬如,物理学中的词项(点、线、面……)都与物理操作有关,其演算是通过单个语义规则与可观察事物发生联系的。亨普尔认为,这样的一个理论系统是安全的。 亨普尔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的二分法,主张意义标准的多层次性。他说:“我们必须承认系统中的认识意义是个程序问题:各种有意义系统排列成行,从全部非逻辑词汇均由观察词项组成的那一些开始,经过大大依赖理论构想来表述的理论,一直排到很难同潜在经验发现有任何关系的系统。”①他认为,有希望成功的做法不是把这个队列排成有意义的系统与无意义的系统,而是比较不同的理论系统。 最后讨论一下亨普尔的价值评价观。关于科学中价值评价问题的研究,可谓是亨普尔在晚年科学哲学研究中力图超越理论整体论局限的尝试和努力。亨普尔首先肯定了价值评价是作为促进科学研究的因素而存在的。他认为,在价值评价问题上涉及到科学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一方面,科学家的实际研究活动;另一方面,方法论标准与科学的证明。在这些方面,“各种价值评价无疑一开始就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规范、审慎思考的问题和个人的个性特征显然会影响到科学家对研究领域和问题的选择,也可能影响研究方法的采用。”因此,“就价值评价构成重要的动机因素而言,价值评价‘卷进’了科学研究”。②显然,亨普尔的这些论断已完全不同于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了。 基于对科学哲学的历史分析,亨普尔把有关科学合理性的价值评价理论划分为方法论理性主义与方法论实用主义两种,但它们是“两种极端的观点”。 ……
“明确表达的知识仅仅是冰山之尖;但恰恰人类事业的这一小小的峰尖才是合理性之寓所。” ——伊姆雷·拉卡托斯(lmre Lakatos) “当我们能够清楚地表达某种事物时,我们就把握了它的采种合理性,而这意味着以明白易懂的次序把事物的不同特征区分开来。” ——泰勒(Charles TayIor) “任何传统的合理性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那个传统超越它自身的能力而被界定。” ——科拉皮特罗(V.M.Colapietro)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