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同人心,贵人和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研究

赵凯 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

赵凯 著  

页数:

257  

内容概要

赵凯编著的《同人心贵人和(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研究)》试图对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进行一次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概括出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将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框架角度进行比较,以进一步突出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主线,同时力求在分析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给予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心理学以更加客观和科学的阐述。

作者简介

  杨鑫辉l935年生江西萍乡市人。中国心理学家,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江两师范大学教授,系主任、所长,加拿大西安人略大学、武汉人学、中山大学、河海火学等校客座教授,中美精神心理学研究所顾问。中国心理学会第4-9届理事或常务理漤兼专她委员,正副主任,江蹶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或高级顾问,仝国心理技术应用究论坛主席,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顾委。《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编委,《心理学探新》蕾编.名誉编、顾问。他不仅是巾闲心理学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而且是提出创建现代心理技术学和现代大教育观理论的藩锅者。招收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so人。个人学术专著和誊编著作有《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现代犬教育观》《心理学通史》《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技术》和《现代心理技术学》等50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0多篇。科研成果获全阁和省级一、二等奖20多项。1988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4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中国首批心理学家证书。以心理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教育家,被列入《国际心理学家名录》》、荚国剑桥国际中心《20世纪杰出人物传》、《当代世界名入传·中国卷》等国内外传记。  赵凯,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心理学博士导师,曾获国师范人学教学十佳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心理学等。著有《商考心战》《家有考生八大忠告》《班主任工作艺术论》等个人专著近十部。  杨鑫辉l935年生江西萍乡市人。中国心理学家,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江两师范大学教授,系主任、所长,加拿大西安人略大学、武汉人学、中山大学、河海火学等校客座教授,中美精神心理学研究所顾问。中国心理学会第4-9届理事或常务理漤兼专她委员,正副主任,江蹶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或高级顾问,仝国心理技术应用究论坛主席,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顾委。《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编委,《心理学探新》蕾编.名誉编、顾问。他不仅是巾闲心理学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而且是提出创建现代心理技术学和现代大教育观理论的藩锅者。招收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so人。个人学术专著和誊编著作有《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现代犬教育观》《心理学通史》《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技术》和《现代心理技术学》等50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0多篇。科研成果获全阁和省级一、二等奖20多项。1988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4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中国首批心理学家证书。以心理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教育家,被列入《国际心理学家名录》》、荚国剑桥国际中心《20世纪杰出人物传》、《当代世界名入传·中国卷》等国内外传记。  赵凯,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心理学博士导师,曾获国师范人学教学十佳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心理学等。著有《商考心战》《家有考生八大忠告》《班主任工作艺术论》等个人专著近十部。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理论
基础
第一节 礼的学说
第二节 仁的学说
第三节 信义观
第四节 忠孝观
第二章 儒家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仁爱”
二、和为贵
三、慎交友
四、明分使群
五、知人
六、以德报德
第二节 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
一、上有好,则下必有甚
二、民为贵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
一、自省
二、修己以敬
三、以礼足欲与明分
四、克己复礼
第三章 墨家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兼相爱
二、交相利
三、利人即为
第二节 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
一、所染
二、万民以法天子
三、言必信,行必果
四、为人君必惠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
一、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二、伦列之爱己,爱人也
三、反之身
第四章 道家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自知
第五章 法家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
第六章 先秦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四、以“诚信”为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起点  “诚”即诚实无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既是大道的本然,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信,诚也,从人言”。“信”之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信”可以训练人诚实的品质,也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前提,所以“朋友有信”不仅历来是中国人交友的基本准则和价值标准,而且在为政中还是足食、足兵、民信三大要领之根本。“诚信”观,不仅要求人际交往中要以诚相待、取信于人,而且强调要“忠诚”,即“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同时还要“重义轻利…‘去嫌疑”和“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求关系双方相互承担责任,并接受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孔子说:“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①孟子也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②在这里,诚信之道也是基本的交友之道。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朋友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伦理关系之一。在社会生活中,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行为及品德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候,损矣。”③在孔孟看来,与那些正直诚实、宽容谦逊、博学多识的人交往大有益处,可以受到极好的品德感染和熏陶;而与那些花言巧语、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伪善之人交往则十分有害,不但不会受益,反而会沾染恶习,迷途丧志。因此,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④他主张对朋友应有所选择,甚至要选择于仁德之乡居住,以免受不良影响。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基本原则,如果缺少了诚信,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联系和交往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儒家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能否做到忠信诚实,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修养状况和道德品质高下的重要标准。《论语·学而》里子夏曾说:“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也。”孔子的弟子不但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常常以此严格要求和反省自己,如曾参就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这里,把与人交往中能否做到忠信诚实,作为每天反躬自责的内容之一,足见其对诚信品德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诚信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孔子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控而不信,吾不知之矣。”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孔子对人际关系中狂妄自傲、不守信用的人及其行为的批评和担忧。正直中恳、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反之,如果不遵守这一准则,就难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和交往。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③对巧言令色之人,左丘明和孔子均耻于与之交,虚与委蛇之人同样如此!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坦然相处,也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传统中国,人际关系具有血缘性和拟亲缘性的特征,就使得人们一旦缔结了信任关系,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维系和巩固血亲关系中的亲情和责任意识附加于信任关系之中,将自己托付给对方,使人际关系一方面带有强烈的宗亲和感情色彩,另一方面由于彼此信任而使人产生一种对彼此关系负责的强烈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又成为维系和巩固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调和剂和增强剂。  ……


编辑推荐

  人际关系是人类生活中的三大关系之一。今天的国人在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时,却常为微妙的人际关系而嘲扰,从而也就有了对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一份眷恋。本书按照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探讨了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就儒,墨、道、法各家征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源则.影响人际荧系的社会心理和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了深人研究,指出了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同人心,贵人和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超级棒,值得认真读,会有收获


帮人买的,具体不清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