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资料(上中下)

吴义勤 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4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作者:

吴义勤  

页数:

147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分为甲、乙两种,本书为甲种之一,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依据,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 本书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值得珍藏的大型书籍,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文科教师、在校学生、社科院、作家协会、现当代文学学会等不可或缺的最有价值最有权威的参考资料。 本书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现已面市,适合典藏。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依据,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 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女性文学、文学史、文艺思潮、戏剧九种;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包括陈忠实、路遥、贾平凹、莫言、张炜、王安忆、韩少功、余华、苏童九位作家。本套丛书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成果外,还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的整体索引。

书籍目录

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资料(上) 文明与愚昧的冲突——论新时期小说的基本主题 通向“更加丰满”的路——关于新时期小说创作借鉴西方现代文学断想 论新时期小说的历史意识 时空的幻景——新时期小说的艺术蜕变侧面研究 新时期小说理性因素的三种表现形态 论超越意识与新时期小说的发展趋势 文体,它的三种意义——兼谈新时期小说的文体变化 新时期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解构期 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叙述方法 新时期“文化小说”漫论 主题模式蜕变与主体性重心转移——新时期小说变异研究之 新时期小说语言变异现象描述 论新时期小说叙事观点的演化 文学失语症——新小说“语言革命”批判 新时期中国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部落与家园——近年小说的一种文化倾向 再叙事:先锋小说的境地 历史时代的终结:回到当代——论先锋小说的转型 乡土中国与农民军人——新时期军旅文学一个重要主题的相关阐释 新时期小说与“现代性” 激情与叙事——新时期文学心态寻踪 新潮小说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未来 九十年代小说和它的想象方式 追逼九十年代——关于九十年代小说写作的六个问号 多元格局下的小说文体实验——以一九九七年几部小说创作为例 新生代小说(一九九四一) 模糊审美:九十年代小说的叙事风格 体现忧国情怀的“历史反省”——“文革小说”的叙事研究 当代历史小说中的明清叙事 民间文化形态与八十年代小说 当代小说创作的寓言诗性特征 先锋:自由的迷津——论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先锋小说所面临的六大障碍 新时期“新潮小说”的流变与现代派思潮 附录 新时期小说综合研究资料汇编 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资料(中)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资料(下)

章节摘录

  新时期小说的主题模式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由可概括性、可确定性、可言传性向非概括性、非确定性、非言传性的蜕变呢?在这场蜕变的后面,是什么样的艺术规律和艺术原理在起作用呢?这,似乎是更值得我们思索和探究的。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主题,作为文学作品最基本、最主要的思想内涵,是渗透在文学作品完整的形象体系之中的,是与形象体系密不可分的。而这形象体系又是作家带着他对生活的一定的认识、情感、评价,根据生活塑造出来的。正由于艺术形象中已经渗入了作家的认识、情感、评价,并且是按文学作品特定的形式结构安排、组织、构造的,因此,艺术形象就已经不是原来的生活现象,它对原来的生活现象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是原来客观生活的一种异质形态。渗透在形象体系之中的主题思想,就是这异质形态的一种表现。毫无疑问,对原始的生活现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关系角度、不同的价值角度去认识它、评价它。因此,一个原始生活现象,它所可能引起我们的认识、情感、评价,也应该是多定向的,多元的,多角度的。但是,人的认识、情感和评价对于动态的、无限丰富的呈整体状态的原始生活来说,总是相对静止的、片面的、存在局限的。因此,带有作家主观认识、情感、评价的艺术形象,无论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其自身怎样完善,无论作家本人怎样欲图使我们通过它多方面的观照生活,认识生活,评价生活,但是,作为生活的一种异质形态,作为观察、认识、评价生活的一种参照系,它本身对于无限丰富的原始生活来说必然是破缺的,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当作家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带着某种非常确定的、单一的思想倾向认识、评价生活,并使之转化为艺术形象时,那么,这艺术形象的基本思想内涵(主题),也就随之具有了某种确定性、单一性。这种确定性、单一性越鲜明、越强烈,其对无限丰富的生活的破缺、片面、局限也就越大。但是,问题还不止于此。当理论家们顺着这种破缺的思想内涵的指向滑行,进一步用语言文字把它概括成以逻辑方式表达出来的主题时,这种破缺性、片面性、局限性也就进一步被扩大。因为事实很清楚,在逻辑上用语言文字所概括出来的主题与真正的原来作品的主题是有差别的。真正的原来作品的主题作为一种思想内涵,是渗透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的,是不能与形象相分离的。用语言文字概括出来的主题,作为一种理论,也是原来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一种异质形态。“理论原初是一种洞察(insight)的形式,即看待世界的方法,而不是关于世界本身的知识形式。”因此,严格地说,任何理论,对于无限丰富的生活现象来说,都只有相对的意义,而无限丰富的生活现象本身才具有绝对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无论是包容在艺术形象体系之中的基本思想内涵(主题),还是在逻辑上用语言文字概括出来的主题,对无限丰富的生活来说都是破缺的、片断的。而当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情感、评价越具有某种确定性、单一性时,作品的基本思想内涵(主题)对于无限丰富的生活的破缺也就越大、越严重。不难看出,十七年小说的主题大多是具有这种破缺性、片面性、局限性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资料(上中下) PDF格式下载



本书是研究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的重要参考资料集,其中的许多文章很有学术价值!


内容真的很丰厚,耐读,也是当代文学的经典资料


有助于了解中国小说发展


很好,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


综合研究、中短篇研究、长篇研究分类很好。尚可精选。


作為研究資料,相當齊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