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
2008-6
姜智芹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8-06出版)
姜智芹
198
无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部先后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量,指定了52种课外阅读书目,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20种,高中阶段32种。为了积极配合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依据教育部的指定书目,我社特面向广大中小学生推出一套普及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该丛书既包括教育部指定的全部书目,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作了适当的延伸扩大。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色:一、书目经典,涵盖面广。本丛书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外童话、民间故事和中国古代诗歌,有适合初中生和高中生阅读的中国古代诸子作品、中国现代名家散文及外国经典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这些作品经历了几十年乃至百年、千年的淘洗而成为广为传诵的经典,对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趣味和阅读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二、版本精良,名家荟萃。本套丛书选本精良,质量上乘,每本书均由国内一流专家、翻译家倾心打造。尤其是在外国名著版本的选择上,根据教育界、学术界、出版界专家的推荐,我们从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版本里优中选优,力求把最精美的作品奉献给广大中小学生。三、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本丛书的每一本书前均有一篇“导读”,全面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内容及作品的特色,通过它读者可以快速地了解本书的内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学特点,便于自学。大部分书目还设置了思考练习题和名句摘录等内容。思考练习题重在引导学生展开横向和纵向思维,拓展想象空间,扩大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名句摘录部分便于学生朗读背诵。通过阅读名著、背诵名篇,可以更有效地应对中考、高考,实用性大大增强。四、装帧精美,定价低廉。本套丛书版式灵活,印制精美,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情况灵活多样地设定版式;有的根据需要,还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在保证丛书高质量的同时,还响应国家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要求,定价较低,适应中小学生的购买能力。总之,本丛书文质兼美,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希望它能得到广大学生、家长、老师的喜爱,对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在广阔而丰饶的诗歌田野中,《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名家导读版)》采撷了最能代表现当代中外诗歌创作主潮的精华之作,辑录成书,所选诗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中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我们希望通过夺书,引领读者迈入诗歌的殿堂,领略中外诗歌的艺术魅力,进而启迪心智、陶冶性情,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审美水准,为自己的人生营造一方纯净的圣土。
导读倦行人秋落日序曲和声歌辞栖息着的鹰裂缝的瓶天鹅海滨墓园石榴莱茵之夜在西班牙在厄运里安息不完美是一种突破雾中水轮之歌相逢屋子里不会再有人来了凡是别人不要的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你听——雪橇喀秋莎有谁知道他野花当你老了夏日谣曲玻璃窗休憩的时刻生活之恶海涛瞬息间是夜晚冬天的乡村长臂猿我不再归去十月幽静的田野海螺风景青春海豹预感穷人们暖房窗旁美好的一天不,我不是!爱情你的眼睛是火焰风景这条路也许回家一种生活一种希望雪夜林边逗留自由是一件衣服坛子的轶事春天及其他红色手推车诗的图画在一个地铁车站树林正是春天像一只或许的手这是花园:色彩徘徊未来的旧照片幸福松树的树冠在风中吹响她大街雨局限远方的脚步我爱你,我的爱人黎明盛会当生活凋零醉歌我们的错误仙人掌
《倦行人》[英国]哈代我的面前是平原平原上是路。看,多辽阔的田野多辽远的路!经过了一个山头,又一个,路爬前去也许再没有山头来拦路?经过了第二个,啊!又一个,路还得要向前方爬——细的白的路!再爬青天该不准许!拦不住!路又从山背转下去永远是路!(卞之琳译)作者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最初写作诗歌,后来开始写作以威塞克斯为背景的一系列小说,如《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这些小说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生产关系侵入农村、摧毁宗法社会基础并造成的人的悲剧命运。因为遭受激烈的攻击,哈代发誓不再写小说,而全力写诗,发表了《威塞克斯诗集》、《今昔诗篇》、《瞬间梦幻集》、《晚期抒情诗集》等8部诗集和1部恢宏的诗剧《列王》。解读诗人以“倦行人”在漫漫长路上跋涉的形象,隐喻坎坷的人生道路。第一节展望平原上的道路,尽管惊叹“多辽远的路”,但多少带着怡然自得的情绪。渐渐地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山头,路有些艰难地“爬前去”,于是心申升起疑惑,盼望着前面不会再有山头来阻拦。结果呢?眼见山头接连不断,一声“啊!”包含了多少惊诧和感慨,而这时候路变得又“细”又“白”,“爬”得又是多么的艰难。诗题中一个“倦”字,概括了行路人的心情,透出几许疲惫苍凉和无可奈何,但结尾仍然显示出坚韧的气概。路“拦不住!”它无穷地延伸着,“永远是路!”行路人实际上已与路本身融为了一体,路的精神就是行路人的精神:历经坎坷曲折,但永远向前。诗的精神内核是积极的,但并非虚夸的乐观主义或英雄主义,而是深知命运的沉重但仍然义无反顾地去承担的坚韧意志。读过《倦行人》,我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会时时从中汲取到力量。《秋》[英国]休姆秋夜一丝寒意——我在田野中漫步,遥望赤色的月亮俯身在藩(fan)篱(li)上像一个红脸庞的农夫。我没有停步招呼,只是点点头,周遭尽是深深沉思的星星,脸色苍白,像城市中的儿童。《落日》[英国]休姆一位跳芭蕾舞的主角,醉心掌声,真不愿意走下舞台最后还要淘气一下,高高翘起她的脚趾,露出擦着胭脂的云似的绛红内衣——在正厅头等座位一片敌意的嘟哝中。(裘小龙译)作者托马斯·厄内斯特·休姆(1886-1917),英国“意象派”诗人的早期代表。曾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数学,后又在伦敦大学学院试读生物和物理。但他真正感兴趣的乃是哲学,后到布鲁塞尔学习柏格森、左蒙和德·戈蒂埃的哲学著作。休姆在上大学时因有“扰乱行为”而被校方开除过,后曾去加拿大游览全境,为广袤无垠的草原景色所感动,决心转向文学,开始了诗歌创作。1908年他在伦敦组织了一个文学小团体,自称“诗人俱乐部”。后来又同庞德和弗林特等人在索河的艾菲尔铁塔饭馆组成了一个俱乐部。休姆开始发表诗歌理论,并产生了第一批被后人称为“意象主义”的诗歌。休姆的诗风简洁,用直观的意象来传达感情,反对诗人直接出面抒情说理。他的《秋》和《落日》被冠为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代表,作。休姆的全部诗歌收于《T.E.休姆的生平和思想》(1960)中。休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解读这两首诗发表于1909年,被视作“意象派”诗歌最早的代表作。也是休姆诗歌中写得最好的两首。休姆在游历加拿大大草原时,曾为草原的迷人景色所陶醉,并激发了诗情。他说:“我第一次感到诗的必需性和不可避免性,那是出于一种欲望,想描绘出在加拿大西部的处女地草原中,辽阔的平原和一望无垠的地平线引起的特殊情感。”这两首诗虽然不是写的上述景象,但它无疑同样是受到了大自然景象的触发而产生的诗的灵感,都在大自然的美景里熔铸了自己的感情。《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田野秋月图,着重突出了月和星两个意象。它们同广阔的田野,凉爽的秋气,疏落的藩篱,组成一种清凉宁静、安谧的意境。更妙的是,诗人把“赤色的月亮”(而不是常见的银色)比作“红脸庞的农夫”,而这赤月又“俯身在藩篱上”。仿佛对农家小院分外亲热,表现出诗人对农村恬静生活的眷恋。而把“星星”说成“脸色苍白”,又在“深深沉思”,还比作“城市中的儿童”,流露出一种厌倦、惋惜之情。两相对比,更显示出诗人对农村大自然的欣赏和对城市生活的不满。这大约就是这首诗的底蕴。这首诗写得简练、亲切、明朗又含蓄,颇有中国古典诗歌意境之妙。《落日》是另一种写法。诗人抛弃了对落日本体的一切描绘,完全假托于比喻的形象。如果抹去诗题,人们也许会以为这是在为一位芭蕾舞演员立像。加上诗题,会发现这二者的联想是多么惊人地合拍。简直天衣无缝。首先,以女芭蕾舞演员来比落日,就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是那样的嫣红闪亮,光彩四射,又都是瞬息出现,转眼即逝,令人留恋。这是我们从静态上的联想。但诗人并不停留于此,他是以动态的视角去揭示落日的魅力。芭蕾演员醉心于掌声,不愿意下舞台,不正与人们依恋夕阳不愿它消失的心态全然吻合么?芭蕾演员要淘气一下,高翘起脚趾,露出绛红内衣,不又与落日在消失前幻化出彩霞万种的绚丽景象十分相似么?最后一句:“在正厅头等座位一片敌意的嘟哝中”,更道出了一层深意:“正厅头等座位”里那些“高雅人士”鄙视演员的“低级”动作(在诗里它并不下流,是荚的表现),不正暗示着那些达官贵人是欣赏不了大自然生动活泼的美景吗?其中的讽刺含意是不难察觉的。如果这种分析不算牵强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落日》与《秋》表现的主旨是一脉相通的,均在赞美大力然的同时,流露出对城市生活的反感。在古今中外无数歌咏落日的诗篇中,这首诗无疑是独辟蹊径,别具一格,艺术上的创新是成功的。
《20世纪外国诗歌精选(名家导读版)》选收了20世纪外国的几十位诗人的80首诗。对于20世纪浩瀚无涯的外国诗歌大海来说,这里所选的诗家诗品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但由于编选者尽力精心拣择,这一粟就可能包客了来自大海不同时空中的点滴,因此,希望通过这十分有限的“一粟”,能够使读者收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倘能如此,就不枉编选者的一片苦心了。
无